激励中学生的励志故事
在成功的背后,总是会有无数的失败来垫脚。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不畏惧失败。那么,有一天,我们也会走向成功的道路的。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激励中学生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励志故事1:从设定目标开始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但他们都是没能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询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里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个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去。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一定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与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个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不管一个人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都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励志故事2:哪有什么极限
我喜欢看体育比赛,经常从各种各样的运动员身上体会到人生哲理。他们通常以“打破纪录”为目标进行锻炼。再提高一厘米,再快零点一秒,再重一公斤,再多得零点一分……乍一看,这些数字是在和其他选手相比较,实际上,是在和“还能再提高多少的自己”战斗。他们追求的不是世界纪录,而是自己的新纪录。
我是在遇到了一位运动员之后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这位运动员是现在WBA超羽量级的拳王内山高志。
内山高志是位非常成功的运动员,他九次登上WBA超羽量级的世界冠军宝座,被认定为超级拳王;在业余拳手时期获得的奖项更是数不胜数。顺便一提,超级拳王是比世界冠军更高级的拳击手称号,总之是强大得无与伦比。
拳击手都要进行严酷的减重训练。我问内山高志:“为什么要做这种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激励你参加九次冠军争夺战?又是如何拥有了不败的实力?”
内山选手用完全不了解拳击的我也能听明白的语言,仔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不断发现自己的极限”。打破自己认为的极限范围,向更远处去看。反复这一过程,就能感受到自身的进步。
我从事商业活动,一直觉得“哪有什么极限,自己决定的也能自己打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是,接触到内山选手这种近乎禁欲式的突破极限的意志,简直让我汗毛竖立。我觉得他的想法要比我的“没有极限论”更超前。
前几天,我在媒体上看到,内山选手说“我不是天才”“训练不会背叛,反过来说,不训练才会背叛”。他认为每天扎实地进行训练,一天强过一天,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觉得他是个十足的天才。他强大的秘密原来来自于这里。天才不是“天赋的才能”,而是“持续做某事的能力”。能持续集中于一点发力的人最终都获得了胜利。明确地知道自己做了多少努力,沒有比这种自信更强大的力量了。
当你觉得到了极限的时候,努力推上一把,或许又能突破一个极限。
励志故事3:成功有多远
从前有两个年轻人跟酒王去学酿酒。为了考验他们的意志,酒王要他们去很远的地方找齐酿酒的原料。他们两人果然不辞劳苦,翻千山涉万水,终于完成了任务。考核结束了,老酒王便教给他们酿酒之法,并且告诫他们说:“一定要等到清明节晚上鸡叫三遍以后才能打开酿酒的坛子。”他们等啊盼啊,终于等到了清明节。可是白天似乎格外长,黑夜仿佛生气似的就是不来。好不容易终于盼到了天黑。他们又熬啊,盼啊,终于盼到了鸡叫第一遍;盼啊,熬啊,鸡终于叫了第二遍;可是盼第三遍鸡叫,那可太难了。其中一个人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就提前打开了酿酒的坛子。可是那个人惊呆了:那滋味简直糟透了,从里面飘出的味道是又酸又臭,令人作呕;另一个人虽也是同样的心情,他也很焦急地盼望能早一点检验一下自己的酿酒技艺,也想提前打开酿酒的坛子。可是想起老师的告诫,他终于忍住了,没有提前打开。等到鸡叫过三遍以后,他才打开了酒坛子。啊!里面的酒甘醇无比,十里飘香。他终于成功了。
几百年前,有一队商人在沙漠里迷了路。起初他们还坚持朝一个方向走,相信早晚有一天能够走出沙漠。可是条件越来越恶劣,没有了水,没有了食物,所有的人最后都绝望了。其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全都被困在沙漠里死掉了。他们死后几百年,一队探险的科学家找到了他们的遗骨,用最现代的方法测量出了他们当时距离丝绸之路上繁华的楼兰王国的距离,竟然只有几公里!科学家们说,是他们自己丧失了求生的欲望,从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科学家们还拿小白鼠做过实验:把小白鼠放在一个盛满水的大盆里,它先是不慌不忙地绕着大盆游动——那是用胡须探测水面的大小,然后很容易地就爬上了水盆;可是把它的胡须剪掉后,放在同一个水盆里,小白鼠这一次却被淹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据科学家介绍:小白鼠被剪掉胡须以后,它就没有了探测水面大小的能力,结果很小的一盆水,它却以为是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是枉然,结果它就放弃了求生的努力,被活活淹死!
看起来,成功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遥远。从时间上讲,成功也许只是不到鸡叫一遍的工夫;从距离上讲,成功也许只是不远的一段路,有时甚至只是一盆水的距离。可是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即使成功就在眼前,她也不会眷顾你以前的所有努力,同样会让你品尝失败的苦果,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因为你在马上就要握到幸运女神之手的时候却停下了追求的脚步。要知道,哪怕你再坚持最后的一点点,成功就会对你微笑。
法国皇帝拿破仑说:“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日本的稻盛和夫也指出:“应当坚信,只要认真地努力向前,肯定会有好结果,应当保持心情舒畅,满怀信心,大步向前。”也许成功只是再坚持一点点,再跨越最后的一步!
励志故事4:在绝望中修炼自己
1962年,他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农村,父亲是一个木匠。他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从小学到大学,尽管他学习非常努力,但从没考过班上的第一名。
1978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结果没有考上大学,但他毫不气馁,打算来年再考,因为他知道,对于他这样的农家子弟来说,要想跳出农门,高考是唯一的出路。于是他又复读了一年,可依然名落孙山。第三年,他继续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他欣喜若狂。
他原以为,只要考上大学,就会过上美好而幸福的生活。然而,踏进大学校门后才知道,一切并不是他想象的样子。大学同学都是从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他们天资聪颖,眼界开阔,而且大多来自城市,生活富裕。再看看自己,相貌普通,衣着寒酸,不会说普通话,一开口全是让人笑掉大牙的方言,而且成績也不好。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只有将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不敢与人交往,也不敢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甜蜜的爱情,这些都与他无缘。
更雪上加霜的是,大三那年,他得了肺结核,不得不休学一年治疗。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他感觉自己美好的青春被判了死刑,哪个女孩愿意和一个得了肺结核的男孩谈恋爱呢?
贫穷、自卑又身患疾病,他感觉自己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看不到一丁点希望。他苦不堪言,心中充满了绝望,为了打发住院痛苦、无聊的时光,他开始读书和背英语单词。休学的一年里,他读了300本书,英语词汇由8000多个增加到20000多个。
读了大量的书,使他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文学修养,最重要的是,他养成了爱读书、独立思考的习惯。1985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外语系教师。1991年,他从北京大学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他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并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名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之旅,他就是俞敏洪。
“新东方”从无到有,再到现在成为一家市值突破百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这一切与俞敏洪休学那年的经历密不可分。当年,读过大量的书后,这个农村男孩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处在绝境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一颗善于等待的心。在绝望中修炼自己,终究有一天,你会迎来人生的春暖花开。
励志故事5:成功垂青不轻易妥协的人
35岁那年,由于事业失败,乔·吉拉德的生活陷入窘境,有一段日子,他甚至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经朋友介绍,他走进了一家汽车经销店,经销店的经理哈雷先生对眼前这个胡子拉碴的人一点兴趣都没有。
“你曾经推销过汽车吗?”他问道。
“没有。”
“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够胜任推销员这份工作?”
“我推销过很多东西,比如报纸、房子、食品等。我明白,想要推销产品首先要把自己推销出去,我自信的秘密就是我能很好地把自己推销给客户。”乔·吉拉德看起来信心满满,虽然他已经35岁了,但是他觉得,只要自己有信心,就一定不会比那些年轻的销售员差。
“你说得是有些道理,不过现在正是严冬,是汽车的销售淡季,假如我雇用你,其他的销售员会向我抱怨的,而且我们这里也没有足够的暖气房间给你用。”
“哈雷先生,如果您不雇用我,您将犯下一生最大的错误。我不需要暖气的房间,我只要一张桌子以及一部电话。请您相信我,两个月内我将打破公司最佳推销员的纪录。”虽然说得信心十足,实际上乔·吉拉德并没有多少把握,只不过生存的压力让他不得不对自己树立起强大的信心。
终于,哈雷先生在公司的某个角落给乔·吉拉德安排了一张满是灰尘的桌子和一部电话。面对新工作,乔·吉拉德不停地对自己说:“万事开头难,要把第一辆汽车销售出去总是最艰难的,但是不管怎样,一定要有信心,一旦成功,以后的工作将会越来越好。”
通过一本泛黄的电话簿,乔·吉拉德开始不停地寻找客户,在寻找客户并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他悟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信心会产生更大的信心。”
在这个真理的引导下,奇迹发生了,连哈雷先生都无法相信,在两个月内,乔·吉拉德真的实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他打败了公司所有推销员的业绩,还偿还了6万美元的负债,同时也挽回了自己曾经失去的自尊。后来,乔·吉拉德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乔·吉拉德将所有的委屈咽下,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最终为自己拼来了一个辉煌的人生。
哈莉·贝瑞出生于1966年,20岁那年,哈莉·贝瑞参加美国小姐选美竞选,最终获得“美国小姐”称号。23岁那年,她因出演《红颜血泪》获得“金球奖”、“艾美奖”的电视影片类最佳女主角奖。这些荣誉让哈莉·贝瑞成为好莱坞最有成就的黑人美女。
2001年,也就是哈莉·贝瑞35岁那年,她的事业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那一年的3月24日,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的“柯达剧院”举行。谁也想不到,一扇向黑人女演员关闭了74年之久的奖励大门终于敞开,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竟然被身为黑人的哈莉·贝瑞获得。
如果时间定格在哈莉·贝瑞手捧小金人那一瞬间,那么她无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但是,她仍然遇到了人生中的波折。2005年2月26日那一晚,命运无情地夺走了哈莉·贝瑞头上的光环,将她从人生的巅峰推向了谷底。在那晚举行的第25届“最差”奖颁奖典礼上,哈莉·贝瑞主演的《猫女》被评为“最差影片”,她本人也被评为“最差女主角”。
举行过那么多届“最差”奖颁奖典礼,从来没有人上台领过“奖”,但是哈莉·贝瑞走上了领奖台,用曾经捧过小金人的那双手接过了“金酸莓最差女主角”的奖杯。她发表感言说:“我这辈子从来没想过会来到这里来领这个奖。但是,我仍然感谢你们,我会将你们给我的批评当做一笔财富。相信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带给大家更精彩的表演。”这段话为她赢来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哈莉·贝瑞屡次获得电影方面的大奖,在2010年,她还获得第42届美国有色人种民权促进协会的“最佳女主角”奖。
哈莉·贝瑞少年得志,在演艺圈顺顺利利过了二十几年,却在半路遇到了挫折。在人生的低谷,她不怕丢人,勇敢地接受了观众的批评,并立志卷土重来,她做到了。
二十几岁时,肯德基创始人桑德斯上校从军队退役了。穷得叮当响的他不得已向国会申请了救济金。救济金发下来了,只有105美元,这让他感到十分沮丧、窝囊。但是日子还要过,他便琢磨摆脱贫困的方法。他想到了自己还有一门手艺:炸鸡。炸鸡的秘方是从母亲那里传过来的,他想,将这个秘方卖给饭店或许能赚一些钱。但随即他又想到:卖掉这份秘方根本赚不了多少钱,可能连房租钱都赚不来,而这份秘方肯定能为饭店招揽不少顾客,那么,我能不能让饭店按盈利情况给我抽提成呢?
桑德斯上校的这个点子在当时还真够大胆的,有魄力的他不仅这么想,还真的这么做了,他一家饭店挨着一家饭店地敲门,告诉人家:“我有一份非常好的炸鸡秘方,如果您能使用,生意一定会蒸蒸日上,而我希望从增加的营业额里得到提成。”
这番话为桑德斯上校招来了很多嘲笑,不少人当面奚落他说:“老家伙,你还是安分点儿吧,你若是有那么好的秘方,干吗还穿这么可笑的邋遢服装?”
多么难听的话,但是桑德斯上校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他觉得与其为前一家饭店的拒绝而懊恼,不如用更有效的方法努力地去说服下一家饭店。他坚信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一定能找到一家愿意使用他的炸鸡秘方的饭店。
一晃两年过去了,两年中,桑德斯上校驾着他那辆又旧又破的“老爷车”跑遍美国每一个角落。最终,有一家饭店使用了那份秘方,并答应付给桑德斯上校提成。有人做过统计,在桑德斯上校两年跑饭店的生涯中,他被拒绝了整整1009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