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激励人生的励志故事精选集
人生的道路,是充满了挑战的征途,不断的拼搏着,即使受伤,即使哭泣,即使流血,也绝不悲凉,心中总会有一个火把,散发着乐观豁达的火光。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激励人生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为跃而退
一位28岁的英国人十年苦读,终于拿到报业博士学位。他怀揣文凭求聘总编辑职务却四处碰壁。
他开始反思,悟出自己是把目标定得太高了,于是收起文凭,以普通人身份参加了一家报社的招聘,结果被录用做了校对工。没多久,总编就发现了他的才华:一个小小的校对竟能看出许多语句和语法的错误,就把他安排到广告部做编辑。过一段时间,总编发现他在这个岗位上干得仍游刃有余,便把他调到时事部做编辑,在这里,总编又看到他策划的版面、修改的稿件、提出的见解、准确而深邃,是其他编辑无法比拟的。
在一次得到报社奖励后,他才向总编亮出自己的学位证书,并讲述了以前求职的经过。总编听后更加高兴,毫不犹豫地提升他为副总编辑。5年后,他在这家英国王牌媒体《泰晤士报》的职务是:总编辑。他就是生蒙。
列宁曾说:“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面对强大的阻力、难以克服的困难,退,是一种灵动的思维和成熟的智慧,就像为了更有力地一击而收回拳头,在后退中将自己的劣势转化成优势。
在成功的路上遇到阻力,何必非得去碰壁不可?非得去撞个头破血流不可?退一步想想,如何?
励志故事2:你熬得过1万小时,10多年,30年吗?
宋朝有个小伙子叫张友正,他内心很早就有个书法梦,为了实现梦想成为书法家,当时还是普通青年的小张找了间阁楼住下,潜心练习写字。这一宅,就是整整三十年,最终风雨之后见彩虹,宅成了一代书法家,扬名立万。连宋神宗看了他的字都赞不绝口,称其草书堪称本朝第一。
人要吃喝拉撒,要柴米油盐,光苦心孤诣地宅着,别说三十年,三个月肚子就得饿瘪。此言甚善。张友正家境非同一般。爹是当朝大权在握的宰相,名下有市值百万的首都豪华别墅。即便如此,张友正耗费三十年从小张挥毫泼墨到老张,时间并非唯一代价,吃饭穿衣尚可勤俭节约,每天写那么多字到哪弄钱买草稿纸呢?只有把豪宅挂到中介,卖出三百万钱,用房款供着他写了三十年。
对于张友正来说,不必为生计奔波,实现理想的路上所差的就是胆识——狠心卖掉房产做盘缠勇往向前,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已离天三尺三,梦想触手可及。欧阳修在《避暑录话》里感慨张友正卖掉别墅换草稿纸,正是钦佩其勇敢决绝。天下有别墅的人多的是,有书法梦的人也不少,难的是敢于舍墅求书,贵在胆识。
如此看来,对于手头没房却心中有梦的人,岂不是机会渺茫?也不尽然。咱们来看看怀素。
唐朝的书法家怀素,和张友正一样少年时代胸怀书法梦。《怀素别传》称他家里生活贫困,只能在墙上、瓦上练字。怀素想明白了自身条件:家境不宽裕,没钱没房,如果说一定要有的话,那就是一腔热情。条件贫瘠至此,胜算无几。老怀仍旧曲径通幽一般找到办法。他投身佛门,和躲进小楼差不多,既找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又解决了基本的饮食起居等生活问题,然后一门心思地苦练书法。练起字来同样有缺纸的问题,为此,他专门找荒地种上芭蕉树,摘取树叶铺在桌子上当纸。后来又做了一块漆盘一块漆板,写了擦擦了写,日复一日竞将盘板写穿。凭着滴水穿石的精神,终成一代杰出书法家。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即便外在条件悬殊,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说过,普通人眼中的天才看起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过人,往往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超越平凡步入超凡。
在这个梦想泛滥的年代里,各种梦想秀充斥荧屏、报刊,更要叮嘱自己避免流连在他人光怪陆离的梦想故事中。常看别人的励志故事,不妨立长志干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与其做他人梦想的看客,不如把细细碎碎的时光攒起来,投入实现自己梦想的储蓄罐里。心无旁骛地换取属于自己的梦想,那也许是1万小时,也许是2万小时。
如果早早地确定梦想,明确目标,持续努力,你的闹钟一定会不负期望地在某一天,也许那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早晨或是午后,伴着微风或是小雪,自顾自地响了起来。
那的确来之不易,看起来却又自然而然。
励志故事3:前方不只有罗马
麦瑞·格丽丝13岁时,想做一名出色的医生。
圣诞节,在床头挂上袜子时,她许下的心愿,是拥有一套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那副被处理过的骨架,被父亲带了回来。但它不能塞进床头的袜子,只能摆在家中的猎物室里。
这副模型是用金属挂钩把人体的骨骼组装起来的。麦瑞只用了两周时间,就可以把它完全拆卸,然后组装得毫无瑕疵。
她总是喜欢在手里攥一块白骨揣摩的习惯,让她失去不少朋友。孩子们当中,没有几个人喜欢这种阴森森的东西。她“怪人”的绰号不胫而走。
在被霍普金斯医学院录取时,虽然没有实际坐诊经验,但就对疾病的深入研究来说,麦瑞或许不亚于一些在医学院学习了四年的学生。
她的特殊,让霍普金斯医学院决定破例允许一个新生提前跟随教授们研究课题,到医学院附属医院去坐诊,学习实际诊断技术与经验。
副校长说:“为什么不呢?既然她已经为到‘罗马’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我们不妨让她的速度更快一些。”
在一次手术中,麦瑞发现,自己竟然晕血。当看到医师的手术刀割出剖口,鲜血涌出时,她四肢冰冷,头晕目眩,没听清楚医师在喊什么,就昏迷过去了。
麦瑞认为,自己不能就此止步。为洗刷耻辱,弥补缺陷,私下里,她在实验室解剖青蛙、豚鼠。她戴上墨镜,想通过看不到殷红色的鲜血来缓解自己的紧张。可是,这也失败了。她闻到血腥的味道,也会出现晕血的症状。
学校建议,麦瑞转修内科。这不需要与鲜血和手术接触。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内科的病号也有咯血等症状。
查房时的再次晕倒,让麦瑞无法把握自己的前途。她心灰意冷,休学回到家中,常常在卧室里一待就是一天,甚至想自杀。
最疼爱麦瑞的祖母决定找她谈一谈。那天下午,祖母拿着从《国家地理》上精心找出的一摞图片,来到麦瑞的卧室。她一张张地把那些美丽的风景展示给麦瑞看。
麦瑞不理解祖母想向自己表达什么。看完最后一张图片后,祖母抚摩着她的头发,柔声说:“孩子,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只有罗马,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到达同样美丽,甚至更加美丽的地方。”
看着祖母温暖的目光,麦瑞哭了起来。
眼泪,冲走了她之前对于理想的所有憧憬。无论什么原因,当自己与目标不得不擦肩而过,或者永远无法重合时,强求只能是自取其辱,而方向不对,最好的方法就是半途而废,重新开始。
麦瑞重新选择了一所大学。毕业后,她在报纸上看到关于风靡世界的芭比娃娃的讨论。“粉丝”们说,芭比的身体实在是太僵硬了,能活动的关节不多,眼睛不够大,与大家期待她越来越像真人的期望相差太远。
麦瑞想起了组成人体的那些骨骼,想起了自己积累的知识。
她进入mixko公司,完成了芭比娃娃征服世界之旅的重要一步,发明了骨瓷环,让芭比娃娃更接近真实的人体,赋予了芭比娃娃更宽的额头,更大的眼睛,更灵活、更多的活动部位。
麦瑞无法想象,那个曾经固执的自己如果坚持下去,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或者一事无成,或者遥遥幻想着自己的罗马,永远无法到达。
其实,祖母说得直白,却无比的正确,世界上不仅仅只有罗马那么美丽,而前方,更不仅仅只有罗马。
励志故事4:制造机会自主赢
百货公司经理核查新到售货员的工作情况时,他问一个员工:“今天你有几个顾客?”
售货员答道:“一个。”
“只有一个吗?那么,你卖出了多少钱?”经理有些不满意了,漫不经心地问他的员工。
售货员答道:“6万美元,先生。”
“6万美元,你说的是6万美元吗?”经理大吃一惊,马上要他详细解释。
售货员回答说:“我先卖给那个男人一枚钓钩,接着卖给他钓竿和钓丝。我再问他打算去哪里钓鱼,他说要到南非海岸去。我说该有艘小船才方便,于是他买了那只六米长的小汽艇。我又说他的汽车可能托不动他的汽艇,他觉得有可能,我就带他去了汽车部,他买了一辆大一点的车。”
经理喜出望外,问道:“那人来买一枚钓钩,你竟然能向他推销那么多东西,真是了不起。”
售货员谦虚地说道:“不,其实是他老婆头疼,让他来买一瓶阿司匹林药的。我知道他的情况后,便对他说,‘这个周末你可以自由自在了,为何不去钓鱼呢?’”
某足球俱乐部招兵买马,一名球员前去试训,试训完后他向教练询问情况,教练说:“你不行,速度太慢。”球员很有信心地说:“没关系,我可以打后卫。”
教练看了看他,又说:“后卫也不行,你身高不够。”球员马上说:“没关系,我可以打中场。”
“中场也不行,你没有灵气。”教练说。“那我可以踢点球啊,我是点球专家。”球员不服气地说。
“更不可能委你点球的重任,”教练道,“你的心理素质太差,我发现你在场上注意力不够集中,踢得太随意。”
“那太好了!”球员激动起来,“我正好可以发任意球!”
教练没办法,只好让球员上场了。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去创造机会。愚蠢的人忽视机会,懒惰的人等待机会,明理的人寻找机会,聪明的人制造机会。
励志故事5:穿针时,才想起没有左手
著名学者马尔登说:“不安和多变,是形容现代生活的贴切词语。”不安和多变,让现代人生活在惶恐中。“没有手”的事实,处处存在,什么时候才想起没有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生活的艺术。并非没有想起,而是不必去想。惠特曼:“要像树和动物一样,去面对黑暗、暴风雨、饥饿、愚弄、意外和挫折。”
钢铁大王卡耐基去往纽约市中心一幢高层建筑物,他要乘电梯到高层一间写字间。电梯里,他遇上了一位开电梯的人。这人的左手被齐腕砍断。
卡耐基既是钢铁大王,又是一位成功学家,他撰写的大量励志书籍脍炙人口,深受年轻人喜爱。随时随地思考人生,成了他多年的习惯。
于是,他问这位没有手的人,会不会因为没有手感到难过。得到的答案,让卡耐基大感意外,开电梯的人说:“噢,不会,我根本就不会想到它。只有在要穿针的时候,才会想到这件事。”
举重若轻,诙谐幽默。谁会真的相信,没有手的人,只会在穿针的时候才想到手。只是生活中趋利避害的法则告诉人们,对已经发生的或必然发生的事,不妨以平常心对待。
哈佛大学有一句校训:对待必然之事,要轻松承受。
能够接受已发生的事实,这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著名学者马尔登说:“不安和多变,是形容现代生活的贴切词语。”不安和多变,让现代人生活在惶恐中。“没有手”的事实,处处存在,什么时候才想起没有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生活的艺术。并非没有想起,而是不必去想。
与那位失去左手开电梯的人相反,我身边太多的人,在完好地拥有“左手”时,总会不安地想到某一天会失去“左手”。他们在想,假如有一天我失去工作怎么办?假如有一天失去健康怎么办?假如有一天无力赡养老人怎么办?假如有一天孩子不能成才怎么办?假如有一天所有亲朋好友突然对我不友好怎么办?未雨绸缪并非没有必要,且不说,失去“左手”的这一天是否会到来。需要关注的情形是,如此时时担心失去“左手”,势必日甚一日陷入焦虑。
一位在地面上生活的飞行员,日常生活中同样有太多的郁闷。可是,飞入高空,就摆脱了烦恼。他描述道:当我从高空往下看时,看到人如蚂蚁,屋如火柴盒,一切事物都是那么微不足道。下了飞机,整个人就开朗多了,很多从前想不开的事情,都已不再那么在乎了,再也不那么计较了,因为心境已全然不同。
“穿针时才想起左手”是面对不安生活的一种理性的心态。包藏着惠特曼诗句中所隐含的智慧:“要像树和动物一样,去面对黑暗、暴风雨、饥饿、愚弄、意外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