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故事 >

受用一生的正能量励志故事精选

若水分享 1147

  懂得接受失败的人,就是懂得人生真谛的人,就是对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八个字真正理解的人,也只有懂的接受自己的失败,才能更好的去发挥自身优势,也才能够更好的去实现自我。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受用一生的正能量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爬出命运的“井底”

  有一个小男孩,一生下来就只有半只右脚板,而且右手还变形扭曲,然而,他从小就这样告诉父母:“别为我担忧,我能够做很多事,我也会有成就。”

  小男孩酷爱橄榄球运动,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参加了球队的训练。他不顾自己身有残疾,坚持和他们一起参加每天往返16公里的长跑,他在球技训练上比队友们投入更多。1953年,18岁的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的职业橄榄球队,教练不无担忧地劝他不要参加,而他却满怀信心地对教练说:“相信我,我能行的!”

  教练终于被感动,让他当上了候补射手。开始,球队只不过想让他试一试,但没想到,他的球技丝毫不比其他球员逊色,他甚至能在50米开外把球踢進门里。因此,教练就安排他在各种比赛中出场,他越踢越好,竟然在1956年的一场比赛中创造了奇迹。那是一场关键性的比赛,当时新奥尔良队落后1分,比赛只剩下最后几秒钟,可全体队员还没有过45米线。正巧对方犯规,教练毅然换他上场罚任意球。他上场后,一记猛射,球从57米外直直地飞向球门。结果,新奥尔良队以19∶17获胜。

  没错,他就是美国运动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橄榄球运动员——汤姆·登普西。

  励志故事2: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这世界上的牛人,其实都是蜗牛。这不是一句讽刺之言,而是发自肺腑地认可。

  对于任何想要成为某个领域内的牛人的人,都没有例外。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1万个小时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在不吃不喝、24小时学习的情况下,也需要416天才能达到精通的水平。

  这个必须经过像蜗牛一样积累漫长的时间,连世人眼中的天才也不例外。

  比尔·乔伊,Sun公司的天才创始人。就读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时,该校是世界上第一批实现电脑分时系统的高等学府。而对于这个时期进入密歇根大学的乔伊,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置身于这样的大学中,极大激发他对计算机的兴趣,同时也保证了他能有大量时间来进行编程学习。他几乎是没日没夜地编程,而当他进入UNIX项目组时,早已满足了10000小时的练习时长,也早已成为了高水准的计算机工程师。

  张爱玲,民国时期才情卓绝的作家。十二岁那年,张爱玲刊发她的第一篇小说《不幸的她》。1942年夏,张爱玲开始了写作生涯,在《泰晤士报》上写影评和剧评。1943年,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在作家周瘦鹃主编的月刊《紫罗兰》上“烧”了起来。这炉香在上海连“烧”了三月,使得张爱玲声名鹊起。名噪一时的张爱玲,小说集《传奇》几天内迅速售罄,作品多次被搬上话剧舞台。这一年,她24岁。

  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曾如此评价“张爱玲当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其实很深”。这使得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位文学天才的背后:出身书香门第的张爱玲四岁开始接受私塾教育,自小是个“书痴”,精通《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著,并跟随父亲学写旧诗。20年所积的跬步,方才成全了她在文学领域“至千里”的梦。

  每个人在成为牛人,都必须先成为“蜗牛”。即使是还需要运气和机会加持,才能成为万人瞩目的明星。

  周星驰借着《新喜剧之王》道出了明星在成名之前所需经过的数十载的努力:一个没有背景以及美貌的普通女青年如梦,在跑龙套的路上坚持了十几年。演过死尸,不得不带着恐怖的妆容给父亲庆生;当过替身,被打到遍体鳞伤;装过雕像;在寻找机会的过程中,不断被嘲笑和讽刺……

  龙套之路坎坷不断,然而她依旧珍惜每场龙套的镜头,仔细琢磨每个龙套所需的演技。在朋友的背弃,男友的欺骗,家人的不理解的情况下,挣扎过,但还是坚持了演艺之路,最终她的梦在集聚十几年之后,终于成真,蜕变成演技一流的明星。

  说到这里,或许我们还是安慰自己“这只是电影,没有足够有说服力”,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现实世界里,他们的努力程度,丝毫不比电影反映得少。

  2004年,被《滚石》杂志评选了“历史上最伟大的50位流行音乐家”首位的甲壳虫乐队之所以一出道便能包揽众多奖项和记录,包括发行首张专辑便创下连续30周位居英国流行音乐专辑榜榜首的纪录、1964年4月创下包攬公告牌Hot100单曲榜前5名的纪录、同年凭借歌曲《AHardDay’sNight》获得第7届格莱美最佳乐队奖等,这些荣誉并不单是运气和机会使然,更是在机会与运气到来之前经过的磨练。

  那时候他们还只是支默默无闻的高中乐队,直到他们受邀进行参与了一次“汉堡之旅”。在汉堡,他们每天表演8个小时。而在1960年到1962年之间,总共表演了270晚。到他们成名前,甲壳虫乐队其实已经表演了1200场,很多流行乐队穷极整个演艺生涯都无法演出这么多场。

  当然,不论是资质卓绝的天才,还是万众瞩目的明星,都是人群中的少数。生活中占多数的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没有出众的天赋,也没有爆棚的运气。然而,拥有一颗想要成为“牛人”的心,愿意做只蜗牛,普通人也一样会成牛人。

  励志故事3:把梦想交给自己

  伯杰是个大富翁。一天,他看到一个年轻人坐在街边长椅上发呆,便问他有什么心事。年轻人叹气说:“我在为自己的梦想而难过。我希望有个大老板帮我开一家大公司,可是这个梦想太遥远了,我连今天晚上睡哪儿都不知道。”

  伯杰笑着问他:“你有什么近一些的梦想吗?”年轻人想了想说:“我想躺在宽敞的床上,舒舒服服地睡一觉。”伯杰说:“年轻人,我可以帮你实现这个梦想。”接着,伯杰邀请年轻人来到自己的别墅,指着卧室里豪华的软床说:“這是我的房间,你今晚可以睡在这儿。”年轻人千恩万谢,往床上一倒,满足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伯杰来到卧室,见年轻人已经起床,便笑着说:“虽然你昨天的梦想实现了,但你要记住,这幢房子和这张床,依旧是我的。”年轻人若有所思,真诚地道了谢就离开了。

  20年后,伯杰突然收到一封邀请函,是名叫特纳的大亨寄来的。伯杰赴邀后,发现现场有很多名流。特纳站在台上说:“今天,我要感谢在我成功路上第一个帮助我的人,我20年前的朋友——伯杰先生!”

  伯杰这才恍然大悟,特纳就是那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特纳紧紧握住伯杰的手说:“感谢您帮助我实现那天晚上的梦想,但我更感谢您第二天早上对我说的话,您让我明白,必须把梦想交给自己,只有靠辛勤努力实现的梦想,才是真实的。”

  励志故事4:没有白费的功夫

  早年,我曾跟着一个叫“二叔”的远房亲戚学做木工的手艺。

  一天中午,二叔对我说:“抓紧做五个小板凳,明天一早就要。”他已经提前帮我锯好了板凳面和板凳腿,只要用刨子把它们刨光滑,再在上面打眼、开槽,最后组装在一起就可以了。

  开始做第三个小板凳的时候,刨子坏了,我去工具箱里找其他刨子,但翻遍了都没找到。二叔见了,只是说:“把刨子修好再做。”

  我从来没有修过刨子,要修的话,会耽误很多时间,到时候刨子不一定修好,任务也很可能完不成。我在心里暗骂二叔不近人情,却不得不拿起坏掉的刨子,靠着二叔只言片语的指点,自己用心琢磨起来。花了一个多钟头,我终于修好了那把刨子。

  出乎意料的是,在这之后,我很快就做好了剩下的小板凳。二叔看着我的“成果”,难得地露出了笑容,他说:“下次工具坏了时,一定要自己去修理。你记住,咱们做木匠的,没有白费的功夫。”事后我想,大概在修理时,我了解到了刨子的结构,知道怎么用更上手,速度自然就快了。

  后来我没有从事木匠的职业,但那句教导一直被我记在心里。其实人生也是这样啊,有时候你在一些看似没用的事情上花费了时间,但同时你必然学到了一些东西,这些都是人生的收获。

  励志故事5:性格不决定命运

  沃伦·哈定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人,格罗弗·克利夫兰则是一个喜欢说“不”的人。

  哈定的童年在农村度过。从学校回到家里,无论是安排他挤牛奶、喂马,还是让他收割庄稼、漆谷仓,他从不讲价钱。少年时代,他在《喀里多尼亚守卫》周刊的一个印刷所里当学徒。除了默默干活,他从不与人争执任何问题。

  让父亲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性情温顺的少年极其有心。当了几年学徒,他成了办报纸的行家里手。15岁进入俄亥俄州伊比利亚中心学院学习时,他竟集编辑、总编于一身,办起一份校园报纸《伊比利亚旁观者》。

  大学毕业后,他买下濒临倒闭的《马里恩星报》,凭着热情和多年积累的办报经验,很快使这份报纸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报。这为他步入政界打下坚实基础。

  在192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内部因找不到各方利益的共同代言人,否决了一个又一个候选人提名。当哈定被作为候选人提出来时,因为他一直坚守中庸之道,没有政敌而成功通过。在竞选的辩论中,对手考克斯揭了他许多短,他却始终不忍心“破坏考克斯先生好人的形象”,不肯说他的坏话。这样反而赢得更多选民,他当选美国第二十九任总统。

  而克利夫兰自幼就是一个充满反叛性格的人。父母希望他长大后仍像父亲那样,献身于神职工作,他却有自己的想法。9岁时,他写过这样的文字:“如果我们希望成为一个伟大和优秀的人物,并得到朋友的尊重,就必须在年轻时像华盛顿和杰克逊那样利用时间。”

  他上中学时,父亲因病去世。尽管他非常渴求知识,迫切希望在学校继续学习,无奈家中失去经济支柱,他只得外出打工。一年后,有个热心人表示愿意资助他读完大学,条件是毕业后要干牧师这一行。倔强的克利夫兰拒绝了,宁愿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在不断的努力下,22岁时,他通过国家律师考试,成为一名正式律师。

  在其后的岁月里,他一直保持着说“不”的势头。做法官时,由于他的廉洁,一些政客在他的管轄区域内无空可钻,伤透脑筋;做布法罗市长时,人们送给他一个“否决市长”的外号;在任纽约州州长期间,他不怕得罪人,勇敢地与当地利益集团展开斗争,杜绝各种舞弊行为发生。他在一次次说“不”中声名大振,1884年,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竞选中击败对手,登上第二十二任总统宝座。任期届满后,竞选失败,没能连任,但他在1892年的竞选中再次获胜,再次执掌总统权杖。两届总统任期内,他共否决国会法案584件。

  哈定的性格可以说柔得像水。虽然他常说的一个字是“是”,他却是一个“中庸而不平庸”的典型人物。十多岁做学徒时,他便吃透办报的精髓。成年后,他在报业所向披靡,取得辉煌成就,并以此为契机,走向政界。最后,竟然因为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中庸”人物,他成了一国总统。一个“是”字,在他的人生岁月里,渐渐地演化成内在智慧和处世韬略。

  克利夫兰是一个硬汉子,他的“不”可以说是一把劈向尘世的利剑。他的个性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从不向邪恶势力妥协的品格。他一生都在追求卓越、追求优秀。他的为官信念就是“公共职务就是公众的信任”。他敢于向一切有悖于这一信念的事或人说“不”。他鲜明的个性以及办事公正严明、雷厉风行的作风,使他成为出色的候选人,两次当选美国总统。

  两人虽然性格迥异,但他们都以自己的奋斗方式,最终登上美国总统宝座。

  可见,不管你是一个说“是”的人,还是一个说“不”的人,只要办事认真,勇于进取,有理想和追求,最终都能像哈定和克利夫兰那样登上生命的辉煌巅峰。性格不一定决定命运,奋斗和内心追求才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1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