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高三励志文章五篇
面对高考,保持你心魄的善良与纯洁;保持你情感的热情与丰富;保持你精神的进取与激昂!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正能量高三励志文章五篇,希望对你有用!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稳定压倒一切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近的我们能感受到它的硝烟的气味,很多同学都表现的比较紧张,表现在平时就是自己的脾气大了点,自习时间急躁了些,课堂上精力分散了一些,考场上不够冷静了……
在一次规范性训练后,一位同学十分沮丧,原因就是自己的卷面上,有很多会而不对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上次考试时都做对了!这次做的欠佳的原因就在于考前自己不够“稳”:感觉慌慌的,心静不下来,导致自己的思维无法及时跟上,小错一个接一个,成绩自然“惨不忍睹”了。也有的同学会发牢骚:这几天学不进去了,坏了,难道我真的很笨吗,我还能考大学吗……其实这也是欠稳定的心态导致的不良反应。
其实我们都知道,“稳定压倒一切”,在很多重大事情面前,冷静稳定的方式,往往会使事情处理的比较好,而欠稳定的方式,常常是“杯具”收场。高考前的备战亦是如此,“稳定压倒一切”!
心态稳定放首位。
高考不仅仅考察我们掌握了多少的知识,也会考察我们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而心态的好坏,正是决胜考场的法宝。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心态欠佳的人进入考场会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如果你无法把自己的心态调整的多么好,那至少要保持稳定。
在备战的过程中,稳定的心态能让我们的复习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比如一节自习,你就把握了对时间的主动权,能不急不躁的处理自己学习上的问题。俗话说:心慌无志。应该就是对心态的一种表述吧。
所以,面临高考这样的重大事情的时候,平和、积极、稳定的心态就决定了一切!
注意自己行为的稳定
心态的稳定体现出来就是行为的稳定,行为的稳定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态。建议在行为上要淡定、不盲从、有分寸。
当面临一些可能会刺激我们的好或坏的信息,保持淡定,也就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比如我们山东考区今年二三本合并的消息,的确是一件好事,会有一些同学能完成上大学的梦想,但若对此消息过于高兴,会不会影响自己复习的情绪,会不会造成自己轻敌的意识?高兴归高兴,静下来想想,打铁还要自身硬,成绩提高才更具竞争力。同样,如果有什么不利的情况,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去维持自己的稳定。比如考前演练成绩欠佳,绝对不能患得患失,这仅仅是一个过程里面的,不是最后结果,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
这个阶段,面临毕业,有些同学会在高考前突击自己的毕业纪念册,如果出现盲从,也去跟风,精心的去准备自己的纪念册、去写留言,势必要让自己的分心。战前的分心可能会埋下一场战争的隐患。最好委婉的拒绝,等高考结束再细细的、充满感情的寄予留言。
构建稳定的成绩
当然,进入高三,尤其是后期,我们更需要一个稳定的成绩,这要多从各科特点、分值特点、中易原则等方面入手。成绩稳定了,也会促进自己走进考场时的从容,保证正常发挥。
在这个阶段,每个同学都在对应学科形成了自己稳定的认识,有了自己的学习特点,也充分认识了学科的特点。比如理综里面的化学部分,第一卷的知识相对简单,涵盖的基础较多,第二卷的内容要包括实验、电化学、化学平衡、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物等,而这些知识里面和大纲挂钩经常考查的屈指可数。这就是学科特点,对照大纲进行点对点的复习练习也不失一种好方法。
对于自己的各科分值特点,要注意构建全面均衡有突出的特点。尽可能各科不扯后腿,然后有某科较突出,这样的成绩才比较理想。当然,要对照自己的得分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弱科的提升,寻求适合自己、提高自己成绩的途径。很多时候,我们的弱科绝对不是这一科所有的知识都弱,只是里面的某些知识点出现缺陷,不放弃的去加强,才是王道。
复习和做题甚至进入考场的时候,要严格遵守中易原则,基础一般就只做中易题目,基础较好就先做好基础和中等的再去突破较难部分。始终保持这样的方式,考试成绩就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趋于稳定的成绩就能进一步促进我们战胜高考的信心。
要相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考如大敌当前,我们需要的更是一份沉稳,一份自信。稳定压倒一切,多方面构建自己稳定的阵地,也就构建了自己决胜高考的力量和勇气!
加油,为高考拼搏的学子们!
励志文章2:其实你已经很优秀
别再把沮丧挂在脸上,别再把忧伤写在心里,被再把自责天天重复,别再把一些小小的缺点盲目的放大……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你有没有发现,其实你已经很优秀!
三年高中,身边的同学有的选择了放弃,有的随波逐流,而你坚持到今天,这说明你首先是一个很有毅力的同学。人生中难得的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的坚持,和因为坚持所体现的毅力!相信这三年里面,有很多东西会对你产生诱惑,是你用一颗睿智的心,辨别良莠,决定取舍。是你对自己的目标深信不疑,努力拼搏。
相信这种因为自己切身经历的拼搏所塑就的毅力,会成为一生的宝贵财富!
三年的高中生活,成就了你坚强的性格。坚强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次次的成功失败对心智的磨砺,它是我们痛定思痛的大彻大悟。如今回首,想一想那些过程中经历的尤其是一些不太顺利或经受挫折的事情,不都在我们的反思中赐予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吗?你养成的坚强,已经构成一架坚实的阶梯,将通往梦想,抵达成功!
三年,你已经变的很有气质,很有涵养。气质就是内在涵养的体现,内在的涵养来自于知识和素质的提高。这三年,你积累了包括文化、做人处事等丰富的知识已经从内在和外形进行了最好的塑造,一个肚子里装满墨水的人,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书生气,更是一种自内向外自然透露出来的气宇轩昂的品质。
你的能力获得了巨大的提高,相信高一的时候你为自己面对的众多的知识感到束手无策,怀疑自己能不能把它们学好,而今事实已经证明,所有的知识装进了脑袋,那么多的书籍被你踩到了脚下。同时学习十几门的课程,竟然也是如此的游刃有余。能自由的遨游在知识的天空,不就是因为你有了能够飞翔的能力吗!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增强自己的能力,在高考的战场上,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其实你还有很多的优秀,自己去把他们找出来吧!相信每一个优秀就是自己的一个闪光点,每一个闪光点都会让你增强自己面对学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也必将会打造一个更优秀的你和你的未来!
备战高考的路上,相信自己的优秀,创造自己充满阳光的未来!
励志文章3:彼岸花开,花开不败
昨晚你让我写一篇鼓励你高考的文章,其实一直不知道应该怎样写,不知道该如何动笔,准确地说是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自己曾经拥有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能够发挥价值,与你分享,让你明白。
一、自信,补缺补漏,发挥强势。
“高”和“考”是很简单的两个汉字,可是连起来却是一段难忘的历程。高考离我两年了,忘了高考前自己做了什么事,但却一直没忘记那份珍藏在心底的情感。初次面对高考,我想我是害怕的,但我又很憧憬,那时唯一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然后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不自信。那时成绩虽然勉强挤上班级前十,但却一直很不稳定,仔细分析,其实最重要的因素是数学。记得老师一直重复的一句话是:文科得数学者得天下,那时凭着自己数学相对的优势拉了人家一截,而当试题难度降低时,发现自己开始没有优势,其他科目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所以一度的认为如果高考数学难度降低了,那我该怎么办。所以我会担心、彷徨、害怕。但后来,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高考数学考的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但还说得过去。高考的难度比例有很大的杠杆作用,虽然能让大部分的人拿到基本分,但要考高分确实有难度,这就是所谓的差距。
你是理科,很大程度上容易跟人家拉开差距,因为理科性的东西,懂就懂,不懂就是不懂,没有碰巧而言。所以,我只希望你能够补缺补漏,发挥强势,相信自己,担心有时候是多余的,自信很重要。
二、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全心投入。
高考是一场长久战,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力,现在的你已经坚持到最后的22天了。我相信你完全有能力继续坚持下去。高考前的日子是很烦躁的,整天重复着复习,做题,讲题,考试,评卷。但越是单一重复的日子,就越显得平淡、简单而又充实。那样的生活会是你以后很难拥有的,因为没有一段时间会比你参加高考的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单一。记得数学老师一直告诉我们: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要懂得玩,不要整天只会读书,那样效率不高。那时觉得老师很搞笑,都这个时候了,还鼓励我们去玩。而现在。我却不这么想。老师讲得很有道理。如果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去做一件事,那么你成功的几率就会降低。不要玩的时候想着学习,那样你会不尽兴。也不要学习的时候想着玩,那样你会不集中。唯有全身心的投入去做一件事,你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高考需要耐力,所以需要身体的支持,记得高三下学期,学习取消了我们的体育课,怕耽误我们的学习,其他的一些活动,我们也不需要参加。学校这样做固然有它的考虑,我们没必要去抱怨。相反地,我们要懂得去弥补,自己要多锻炼身体。记得高三的时候,每周我都会去爬两次山,一次是周二下午统练完之后,大家都喜欢对答案,然后是一阵阵的哀叹声。我不喜欢这样。即使自己不去关注,但也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被动的加入,然后回因为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惋惜,而沉默寡言、心情低落。所以我就选择去爬山,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让自己远离考试,很悠然自得,无所顾忌。爬我的山,锻炼我的身体,让别人讨论去吧。还有一次是周末,因为周末相对会比较轻松,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去爬山,爬山是有氧呼吸活动,不是剧烈运动。你是女生,我想爬山对你有很大的好处,不会消耗太多的体力,又可以锻炼身体。还有,你告诉过我,你在放假和在家的时候,一般都不吃早餐,那样很不好,我希望你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这时候,一顿营养的早餐对你很有帮助。照顾好自己,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不吃早餐,小感小冒的不算是病,但只有出事了大家才会惋惜,如果有感冒什么的,记得第一时间去看。特别是这剩下的22天,一切都不可疏忽。
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多锻炼身体,做到劳逸结合,该放松的时候要放松,该努力时要努力。让简单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又丰富多彩。
三、有目标,有规划,有信念,保持良好的心态。
漫长的高考长征,需要一颗永恒的心,也许我们曾经彷徨过,害怕过,也一度放弃过,但不管怎样,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下去。所以这个时候,有目标,有信念,显得异常的重要。记得高三那会,学校让我们每次大的考试之前都写下自己的预期分数,然后考完后,自己再认真核对,好好反思。对自己成绩的一种预期,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是对高考大目标的细分。有句话说的好: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这是相对,不是绝对。我们可能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改变我们原先的看法,高三不定期的考试时常会打乱原有的计划,可能一张语文卷子就影响了我们复习数学的计划,一次考试失利就否定了曾经的努力付出,但这都不是放弃的理由,失去的我们要懂得去弥补,拥有的要学会去珍惜。没必要每一天都计划好要做什么事,要复习什么,那样很累,我们可以较长时间的计划,比如晚上我就分析数学卷子,这周我英语单词要背到第几单元,下次考试我要提高到哪个名次……就这样给自己一个模糊的计划,具体的操作适时改变。
高考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去努力,绝非偶然就能随随便便的获得成功。学会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对自己说一声加油。我们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每天看着自己的同伴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地努力着,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你会感觉到很美好。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这是老狼的歌,它能够给人安静,让人释然,他的歌声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这也是我想送给你的,有时间的话,去听一下他的歌,然后保持良好的心态,好好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也没办法具体告诉你该怎么做,只能用很这俗文鄙字来表达一下我的想法,高考已经离我远去,所有愿意的不愿意的都已经过去,没有遗憾,没有期待。但我衷心地祝福你,高考加油!相信你是最棒的!
彼岸花开,那里有我们美好的期待。
花开不败,幸福的时光即将到来。
励志文章4:珍惜高中,享受学习
分数固然重要,但不要将其重要性摆在你人格的清纯,思想的独立,身心的健康,以及对真正的知识的汲取之上。不要为了多做重复的练习而牺牲自己独立思考,提问和探讨的时间;不要因为考试在即而打乱一个应当长期坚持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
真是光阴似箭,期末考试前征订车票时才猛然发现离开黄冈已有半年。适应了北京的风沙和干燥,也爱上了它高远的蓝天和清朗的月光,然而时时想起的,仍是长江的脉脉流水,龙王山头的落日,汉川门上空的点点星光。无论你走向何方,故土总是一缕割不断的记忆,母校则是这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一页。
故土和母校的精神,早已渗透你的骨髓,流动于你的血液,时时影响着你的言行……
高一的遗憾
我初中就读于城区的另一所学校,中考时以平平的分数随着城区的大部人马一齐收到黄冈中学的录取通知。当时的心境早已模糊,但总归是怀揣着几分忐忑和几分幻想踏入黄高校门的。
高一的课表排得颇为结实,一天七节课外加早晚自习。课程类别倒也丰富,不仅包括了我们很不屑的政史地生,记得还有一门机械制图。如果说当时还未确定的高考模式给了前四门课的老师以逼迫大家认真听讲的机会(这些老师们最为常用的策略是无奈地摊开手说,体谅大家很辛苦,但是高考要考),教制图的老师则面对一个嘈杂至极、超过半数人在看着其它书的班级,只得诚恳地忠告我们:这门课很有用,能帮你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立体的空间,对学习立体几何大有帮助。可惜人们大多不能看得如此之远,一年的机械制图课在大半人那儿是改为自习。至于以后做几何题从来都画不清复杂图形,时时得拿几只铅笔搭积木,不知是否是不认真听讲的后遗症。
当然大家并非只围着高考转,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出勤率就颇高,而且通常都很投入。周五下午将体育排在第一节,紧接着的政治课上就偶尔有人因体力不支而呼呼大睡。当时还开了美术欣赏一课,虽没有体育受人欢迎,但大约因其听起来毫不费神,比制图课听课率稍高。授课老师很认真,感慨中国忽视美学教育导致难以产生大师,不知其是否与蔡元培先生提倡美学教育有所见略同的高明。
回想起来,高一的日子很像一位学长形容的大一,平坦,光滑而无穷阶可导。那时高考还显得遥遥无期,功课进度也不太快,在有条不紊的学习中,自觉收获不小。唯一后悔的就是起初对地理课蔑视的态度导致后患无穷。教我们地理的是位很年轻的老师,极为认真,可以观看流星雨一事是她通知我们的,后来她还在周六组织过班上同学去校天文台观测。可惜我那时以为她讲课纯念课本,遂听讲不太专注;结果几周下来,发现自己落下太多,听后续课程颇有听天书的感觉。这以后地理学习就陷入恶性循环,一学期下来,只觉浑浑噩噩什么都不懂。虽则靠考前的突击狂背骗到了不坏的分数,但这时才意识到分数实在不能代表什么。时至今日,对岩石分类、地壳构造、宇宙组成还一无所知。这门本该在我们面前打开绚烂的宇宙和神妙的自然奥秘的学科竟水浇鸭背似地从我身旁溜过,实在让我后悔莫及。
进入高二,文理分科逐渐成为大家私下议论中最热门的话题。我开始为自己该选哪科犯愁。一年下来,发现自己面临着各科成绩相当这一平庸的现状,于是开始羡慕那些明显偏文或偏理的同学,觉得至少他们清楚自己将来的道路。
我那时恋着央视的“环球”节目,自以为对历史有兴趣,又因为高一读过不少涉及考古发现的闲书,对考古也颇有几分神往。然而听说文科生必须没日没夜地背书,还必须能对材料进行透彻分析,系统阐述观点;这观点既要独创,又不能脱离课本,既不能是空喊口号或陈词滥调,又不可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因为深感自己驽钝的思维无法掌握如此玄妙的学问,最终还是选择平庸和稳妥,留在了侧理班。上大学后,有幸与历史系的同学住在同一栋楼上,时常听到她们诉苦说被一个琐碎无聊自己毫无兴趣的论文题目折磨得痛苦不堪,暗暗庆幸当初没有头脑发热。
分科一事,在有些人看来只是一个自然学习过程的一个拐角,对另一些人却是人生道路的一个十字路口。大学的一次英语听说课上讨论人生选择的话题,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及高二的分科。当时代课的助教告诉我们,她高中阶段理科挺好,但听说从事科研需要首先经过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念完本科后必须接着读硕士博士等等,实在不愿忍受如此之长的寒窗之苦,于是选择学习看起来相对轻松的语言。没想到临近毕业,希望留在学校工作,又发现还是需要争取一个更高的学历。她把此事当笑话说给我们,可我们都听得出她轻松调侃的口气中淡淡的悔意。当然她最后总结说,也许喜欢后悔是人性的一部分,也许我们当初所作的选择本来就是最好的。
一年多后蓦然回首,我很庆幸当时的选择,却后悔当初做出选择的方式。能以最糟糕的理由做出正确的选择,自己还是颇为幸运。当时大多数人考虑得最多的,似乎是选择哪一科更有可能让自己步入名校乃至北大清华的校门;家长们可能考虑得略远,讨论着学什么容易就业。然而这些都不是最为本质的问题。分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方向,选择科目也就在一个较小的规模上选择了我们将来的事业。其实,我们在问自己是选文还是选理时,最应该问自己的是,我们究竟想成长为怎样的人。如果能清醒地回答这一问题,考试的难易甚至师长的意见都不应该左右我们的选择。在必要的时候,抓住了关键,就要有勇气排除外界干扰。当然,一旦选定了道路,就无需反复和后悔。人的潜能很大,即使你后来觉得所选的道路不是你心仪向往的,只要沿着它勇敢地走下去,以你的勤奋和智慧,定能走出一路精彩和绚烂。
高三记忆:平淡是真
高二的暑假很热,可大家一面抱怨着,一面还是拎着书包于八月初提前开始了我们的高三生涯。当时大家都攒足了力气,雄心勃勃,一上来就刻苦得有些夸张,以致班主任还提醒大家,不要突然学得太晚,学习时间是要慢慢加长的,在这一点上学校以后会采取措施。他大约没有料到多数人的热情持续不超过两周,时间一长,又一切照旧。
当然学校对毕业班学生时间相当照顾,为避免我们早晨在食堂排队耽误时间而允许高三学生提前十分钟下早自习,除运动会外的活动也都与毕业班无关了。有人所谓高三痛苦,大约就是嫌它单调。自然,外加考试频繁。先前的期中期末改为每月一次的大考,其中还穿插着第一轮复习的单元测试。大家开始警惕着排名,拿头一年的高考录取榜比较着自己的名次,计算自己一年后将去何方。
当时排名略靠前的学生之间攀比较为严重,他们中盛行的风气是见缝插针地对待时间,课间十分钟全耗在练习册上,放学铃声一响便冲向食堂,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又立马冲回教室。晚自习后常赖着不走,直到管理员熄灯再摸黑离开。传说住校生有不少熄灯后打电筒看书至深夜的,但无人承认,也就无法考证。
另一风气就是使劲做题。每人的桌上都堆满了市面出售的各类复习资料,而传闻当时排名班上前几的几人不仅做完了自己手头的一切参考书,而且处理掉了周围同学的全部资料。再懒惰的人在此种空气下都难免察觉了几分火药味,虽则我以自己平庸的能力始终无法理解天才们如何能达到用一中午时间做完大半本习题集的速度。
几次月考下来,发现已结束了第一轮复习。进入第二,第三轮复习,意味着考试更多,高考也临近了。高三下学期,并未如我们先前假设的那样出现排名的定型,理科班这边似乎年级前二三十名的同学中间波动很大。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高考。或许这样也好,给了更多人奋发的动力,只是最后也给更多人留下遗憾。
传说中惨烈无比的考试真正来临时,一切都显得很平淡。熟悉的教室里重复着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练得很熟的动作:发卷,涂卡,填姓名等栏目,做题。虽然事后听说有人紧张得整夜失眠,在警戒线外等着进入考场时大家都显得颇为沉着。
最终成绩出来时,我们班似乎考得不错,包揽了理科班年级的前五,有些出乎大家意料。第一名的同学还是市里理科第一,成为北大清华争相录取的对象。
我以平常的分数结束了在黄高的三年。然而实在也无可抱怨,因为学校和专业的第一志愿都得以满足。
然而有些人则没有如此幸运。后来在学校公布的录取情况榜上见到一些熟悉的名字后面写的是肯定比他们的梦想差得很远的学校。他们都很优秀,而且三年来一直踏踏实实地学习,因此总觉得如此多的付出和汗水应该获得更好的回报。
领取录取通知书是班上的最后一次集体活动,大家用回顾三年的得失给自己的高中生涯划上了句号。
可以说,在中国,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为久远的历史,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美的校园,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先进的设备,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优秀的师资,而且,当然,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好的高考和竞赛成绩。黄高并没有成就每个学生的梦想。它以前几届校友们录取榜上榜首的几个光辉的名字给了很多人更高的期望,也就给很多人带来了他们可能本可以避免的失望和痛苦。我们当然在这里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但这并非它的特别所在。黄高在从它的校门走出的每一位学生身上都留下了某种烙印,这是黄冈这一方水土特有的精神。这种勤勉,朴实,用刚强的意志抵抗任何困难,以不承认失败的决心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那些以斧锤和镰刀在这贫穷的土地上努力生存的父老乡亲中得以继承和传播。黄高没有承诺给我们每个人名校敞开的大门,然而无论你走向何方,它所灌输给你的这种精神足以支撑起你四年乃至一生的自尊与自信。
不是标准答案的答案
回顾高中三年的学习,收获颇多,教训也不少。当初以惯有的反叛心态拒绝他人的建议,后来就必须面对其后果,其一就是被许多涉及人生选择和应对未来的问题所困扰,如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作为一个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当我开始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时,才发现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告诉我标准答案。时至今日,我仍未找到可信的回答。所谓经验教训,全是个人偏激的体会,对他人未必有用。这里只能就自己半年来的反思表达一点个人的看法。
请尊重你们的老师。
在陈省身先生去世后的第一次几何课上,我们的老师谈到此事时,引用了一段话,给我印象非常之深。大意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能做出前人未做过的工作,从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继往开来的角色,这是很伟大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有些人将前人的思想传授给后人,从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样的人生同样是有意义的。
我想,我们的老师正属于后者。他们也许没有创立艰深的理论或表达独特的思想,他们可能有种.种大家看不顺的缺点,然而正是由于每一代人中都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普通人将生命投入教育下一代的事业,才使得人类文明的火种得以代代承传。他们是值得尊重的。
请珍惜同学间的情意。
如果你觉得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不要将这看成是压力甚至对自己的威胁,而应该珍惜你的幸运。不要害怕同学成为人才而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我国的人才实乃太少而不是太多。因此,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不要怕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而敷衍;当你悟出好的方法时,大方地与同学分享而不要遮遮掩掩。同时,学会宽容。不要因为室友偶然把脏衣服放在你床上或不留神碰翻水杯弄湿你的字典而耿耿于怀,几年以后,当你在电话筒里听到千里之外传来的熟悉的声音时,也许你将怀念她的开朗和幽默,她顽皮的酒窝,你生病时她的细致和体贴。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固然将留给我们许多温暖的记忆,然而最为关键的却是把握和珍惜现实的拥有。
请从现在起就努力学习,打好基础。
读高中时,似乎流行过这样一种观点:高一高二可以多玩,成绩不太差即可;高三拼上一年,可以很快提高成绩,同样能步入重点乃至名校。这样既轻松又有效果,最为划算。
我没有考究过试验此法的到底有几人或其效果如何,因此其现实可行性姑且不论。这种观点似乎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之上,即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除了作为名校大门的敲门砖外一无用处,因此聪明人应该研究怎样用最少的气力和时间骗过考官的目光。对于这种假设,我不敢苟同。高中教育所传授的,是最为基础的科学常识和人文素养,它们的重要性将在大学乃至更远的学习中得以反复的体现。就自己大学半年的粗浅感受而言,在极限问题中反复出现的放缩不等式的技巧,在高等代数证明中屡显神威的数学归纳法,都在高中数学课上有所涉及。
高中三年,我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精力充沛,思维敏锐。高中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时段,而不仅仅是对一场考试的准备。因此,请认真对待每一门课和每一个课题,无论它是否是考试重点。一些极为重要的概念很可能因种.种原因并非考试的重点。上高代课讲到映射时,老师屡屡感慨因高考时此项内容很少涉及,导致急功近利的学生不肯多下功夫深入理解,后患无穷。
不要太在意分数。
记得曾读过一篇谈对待工作与报酬的态度的文章。作者将人划为两类:对于第一类,工作第一,报酬第二;对于第二类则恰好相反。作者说,这是区别一个人的根本差别,而一个有知识或有胆识的人实在不可能把金钱作为他孜孜以求的主要目标。我想,套用他的分法,学生们同样面临追求高分和汲取知识孰轻孰重的权衡和选择。并非两者一定有矛盾,正如一个人完全有可能既热爱自己的工作又享受丰厚的报酬。然而对此问题我们仍需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因为我们时不时需要在细小的问题上做出选择。
分数当然很重要。虽然当下不少高校正开始尝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然而对于大多数高中生,决定他们四年大学生涯将在哪里度过的仍只是一次考试的分数。在印象中,高中每一次小测验的分数都被不少人热切地关注;不少人为提高一分两分,而抱着能在考试中碰到原题的侥幸心理整本整本地做各类模拟卷;不少人为全力应付考试而放弃了坚持多年的兴趣爱好;不少人为迎合改卷老师的胃口而放弃自己的思考和风格,或听凭自己的思维被参考书的标准答案同化。让我极其惭愧和后悔的是这不少人中常常包括我自己。当时极流行的思潮认为,进入不同的大学就好像进入了不同的煅轧工厂,决定着你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人。于是也就有了决定命运的关键的一两分之说,等等。
以自己在北大半年来的感受,当时未免将学校的作用过分夸大了。一所好的高校至多能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学习和成长的任务则全在你自己。北大有很好的老师,但只靠听课是难以学好的。老师们并不找上门来给你辅导,只有善于思考和提问的同学才有更多与老师交流向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机会。北大有丰富多彩的讲座,但如果你没有好的学习基础和高的学习效率,你只会被沉重的课业压得疲惫不堪,在应付作业和考试中疲于奔命,根本就没有时间开阔视野。总的说来,名校为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提供了最为优越的条件,然而只有那些有智慧,有胆识,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它。不要以为为了达到名校的胜利彼岸,我们可以从生命之舟上暂且扔出独立的思想,鲜明的个性和广泛的兴趣,上岸之后再将它们从水里捞起来;你可能会失望地发现,有些东西在海水的作用下早已起了微妙的变化,有些感觉则一去不返了。
因此,分数固然重要,但不要将其重要性摆在你人格的清纯,思想的独立,身心的健康,以及对真正的知识的汲取之上。不要为了多做重复的练习而牺牲自己独立思考,提问和探讨的时间;不要因为考试在即而打乱一个应当长期坚持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顺便说说,一味追求高分的人往往得不到高分。在大一的上半学期,有幸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中有酷爱数学的,课间不是捧着本谈拓扑的英文教材,就是拿粉笔在黑板上画着非欧模型;也有兴趣广泛发展全面的,斜对面寝室的省状元就除排球外无球不打,国际大事无不关心,摄影技术叫人叹为观止,文艺汇演上的一曲独唱赢得满堂喝彩。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提高自己高考或是竞赛的分数的,但我知道在北大的半年里独独没有遇到成天捧着模拟卷琢磨老师会出怎样的考题的学生。
三年的时光是生命中极为厚重的一部分,好好珍惜,认真思考一下怎样利用它丰富和完善自我,不要将它浪费在无谓的斤斤计较上。
不要放弃思考。
高中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为敏感和热情的时期。对社会公正的关注,对哲学话题的思考,对彼岸关怀的向往是青少年的本能,甚至是某种心理需要。不要让对考试和排名的担心挤占了你心灵中本该划给思考的空间。前几天读过一篇文章,感触颇深。作者说,十几岁的生命不是赐给我们去为未来的赋税优惠和抵押支付而烦恼的,“事实上,根据发展生理学的要求,这段时间应该花在浪漫的幻想,形而上的追问,对全世界和平与公正的辩论上。当然,对这些重大主题过于关注,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在这个现实社会发展自己的生活技能和策略的机会。但是那些从不做梦的人将失去更多--他们会失去才智、感受力、想像力,而且从长远来看,会失去他们不朽的灵魂。”说得极为中肯。
最后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不要将高中哪怕高三生活看成炼狱。生活的本色并非刺激与浪漫,只是平淡的辛劳与收获。我们所应该做的,只是从平淡的生活中体验乐趣:从开满道旁的野花和洒遍台阶的阳光体会自然之美,从师长和同学细心的关爱中体会人间之情,从课本上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和简洁规整的公式中体会智慧之玄妙。高中生活将会成为你记忆中极为灿烂和温馨的一页,请好好珍惜并享受它。
励志文章5:我的高考奇迹
我的高考算是一个“奇迹”。我是海淀区2010年高三理科生,“一模”考试成绩421分,按分数线只能读“三本”;“二模”407分,按分数线只能读高职;6月高考后,成绩上升到496分,超过了一本线,被西南政法大学传播学专业录取。
有同学好奇:“你怎么做到超水平发挥的?”其实,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我的朋友中,超水平发挥的也有一些。我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考前拥有良好的状态。
“模考”成绩差师长不言弃
我的两次“模考”成绩都一塌糊涂,且一次不如一次。父母嘴里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很无奈。当时,父亲帮我搜索的信息主要是一些“三本”和专科院校。看到班里考得好的同学欢喜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天中午,班主任把我叫到楼道里,问我想上哪所大学。我说不知道。班主任说:“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冲上去绝对没问题。”按说,这对我是一个很及时的鼓励,但那时我受“一模”打击太大,并没领会老师的期待。直到“二模”来临,我依旧整天迷迷糊糊。这导致“二模”成绩比“一模”还差。
我清晰记得,“二模”后,由于成绩太不理想,爸妈只说了一句,“有个学上就行了。”这时距高考还有一个月。妈妈对我说:“生活是你自己的,你以后干什么我们不管,但你要想清楚,以后聚会时,你准备以什么面目见大家?”爸爸显得深沉些。一天,上学路上,他说了那句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你以后的日子会很精彩,但为了更加精彩,你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
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激励了我,让我顿悟:“为什么别人能上更好的大学,我就不行?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从此,我真正进入状态,像充足了电的机器,每天铆足了劲儿学习。我对自己说,如果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下来,那以后还成什么大业?所以,坚定信念是最关键的。我们要坚信,不到最后一刻,什么都可能发生,什么奇迹都可能出现。这需要同学们在考前绷紧弦,坚持到底不松懈,不能拿就要高考了作松劲儿的借口。
剖析薄弱点分分都计较
现在想来,认清、剖析弱点并重点突破是让我非常受益的一个方法。
分析“一模”和“二模”试卷后,发现理科综合是我“命门”所在。它的总分为300分,而我当时的成绩只有150—160分,原因是选择题错得太多,一次能错9道。一题6分,我在选择题上就比别人少了54分。那时老师总有一句话“一分一个操场的人”,我就想,这些分数能让我落在54个操场的人之后了。
我决定对理综重点突破。在那一个月里,我把有关“一模”和“二模”的试卷翻出来,每天做一套理综选择题。我做的是北京历年高考题,没做其他省市的题,因为题型和出题思路不一样。不管对了还是错了,我都逐题分析。如果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我就写出其他三项的错因。我发现,选择题注重细节,有时多一个字,答案就会有变化。一星期后,我的选择错题降到了5道,这对自己是个很大的鼓励。最终高考时,我的理综分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217分,比“模考”提高了60分。
我的经验是抓住每道有把握的题,不丢每一分,分分都计较。
考试状态好百战才不殆
高考不仅考查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也考查耐性和心理素质。我认为,从现在到考试结束期间的良好状态非常关键。我把它归为两点:
其一,考试状态是一种做题的手感,比如选择题有选择题的做题技巧,大题有大题的做题技巧。这些老师已传授给了我们。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经掌握,还要了解自己常错的知识点。我有时会发现,这个(类)题总做错,做三遍,错三遍。那么接下来我就会对它格外关注。
其二,考试状态也是种心理状态。我在考试前没考虑过能不能考上。既然志愿报完了,想也没用。我关心的是,对有把握的题要做对。有些不会的题,任你怎么绞尽脑汁也不会。所以,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题上,多检查做过的题、会做的题。我们平常都有体会——这道题我马虎了,那道题我能对,但就是答错了。高考也同样。
如果你总是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你内心不够平静,可能比较浮躁、着急。其实大可不必。虽然综合科目时间较紧,但做对有把握的题的时间还是够用的。我们要争取做一题对一题,在考场上想做完所有题再回头检查几乎不可能。慌乱,是考场大忌,时间再怎么不够,也不能慌张。记得考英语时,坐我旁边的两位同学最后一篇小作文没时间写了,但成绩也不错。既然已成事实,再想还有什么用?我们只要关注卷子上的题就好了,其他什么都不要想。这才是积极的心态。
说实话,我在高考前一天还在看电视,因为老师和家长都鼓励我要放松心态。但自己虽然表面上在看电视,心里还是在思考:语文作文可能要写议论文,论点和论据要清晰;数学的有些公式要再背一遍,比如三角函数的公式;理综的物理要好好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化学常考的方程式要会写;生物还有些名词记得不牢;英语的完形填空的弱项,要先通读一遍全文,然后再做题……
现在,“二模”还没开始,高考还有40多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请不要气馁,请记住:不到最后一刻,胜负难分;不与他人比较,只与自己比较;知足常乐,将每次进步都化为前进的动力。
只要努力,奇迹就会出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