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生活课堂 > 礼仪 > 外事礼仪 >

涉外礼仪基本内容

若水分享 1873

外事礼仪,亦称涉外礼仪或国际礼仪,与外事纪律一样,也是外事人员在涉外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涉外礼仪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涉外礼仪基本内容

一、基本要求

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二、涉外宴请礼仪

(1)掌握出席宴请的时间。

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掌握时间,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则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到达;普通客人宜略为早些到达,待主宾退席后再陆续告辞。

出席宴会,根据各地习惯,正点或晚一两分钟抵达;在我国则正点或提前两三分钟或按主人的要求到达。出席酒会,可按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到达。确实有事需提前退席,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2)举止端庄、吃相文雅。

嘴内有食物时,闭嘴咀嚼勿说话;喝汤忌啜,吃东西不发出声音;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嘴内的鱼刺、骨头不可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取出,或轻轻吐在叉上,放在菜盘内;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放在桌面上。

(3)忌喝酒过量、失言失态。

中外饮酒习俗有差异,对外宾可以敬酒,不宜劝酒,尤其是不能劝女宾干杯。

宴会进行中,如由于不慎遇意外情况发生,应妥善处理。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一声“对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员另送一副。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女士,只要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由她自行擦干即可,忌自己手忙脚乱地帮助别人,效果适得其反。

三、基本原则

1.信守约定

当前,在国际交往活动中,人们将尊重对方,即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恭敬、友好作为涉外礼仪的核心。在一切涉外交往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

2.女士优先

在男女都在的社交场合中,男士要照顾、礼让女士,遵循“尊重妇女、女士优先”原则。它要求在一切社交场合(有些公务场合除外),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

3.尊重隐私

对于西方人来讲,凡涉及经历、收入、年龄、婚恋、健康状况、政治见解等均属个人隐私,别人不应查问,即在交往中“有所不为”。

4.入乡随俗

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就必须了解和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交往对象的尊重、友好和敬意,便无从谈起。这就要求,首先必须充分地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即在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所特有的讲究与禁忌。其次必须充分尊重交往对象所特有的种种习俗,既不能少见多怪,妄加非议,也不能以我为尊,我行我素。

5.爱护环境

不可毁损自然环境;不可虐待动物;不可损坏公物;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到处随意吸烟;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6.不宜先为

在涉外交往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作才好的情况时,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是不宜急于抢先,冒昧行事。

谈话时的礼节

谈话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液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谈话时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现场超过三个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人知道的事情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别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谈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总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女士的年龄、婚姻状况,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服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要刨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讥笑、讽刺他人,也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男人一般不参与女士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女士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别人的反感侧目。与女士谈话要谦让、谨慎,开玩笑要慎重,争论问题要有节制。

在社交场合,可谈论天气、新闻、工作或业务的话题。

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告别。

参加宴会的礼节

1、应邀  接到宴会邀请(无论是请柬还是邀请信),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安排。一般来说,对标注有R.S.V.P.(请答复)字样的,无论出席与否,均应迅速答复。标注有“Regrets only”(不能出席请复)字样的,则不能出席时才回复,也应及时回复。经口头约妥再发来的请柬,上面一般注有”To remind”(备忘)字样,只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复。答复对方,可打电话或复以便函。

接受邀请后,不能随意改动。万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尤其是主宾,应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

应邀出席一项活动之前,要核实宴请的主人、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是否邀请了配偶以及主人对服饰要求。活动多时尤应注意,以免走错地方,或主人未请配偶却双双出席。

2、出席时间  出席宴请活动,抵达时间迟早,逗留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主人的尊重。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掌握。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到达,一般客人宜略早到达,主宾退席后再陆续告辞。出席宴会,根据各地习惯,正点或晚一两分钟抵达。出席酒会,可在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内到达。确实有事需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3、抵达  抵达宴请地点,先到衣帽间脱下大衣和帽子,然后前往主人迎宾处,主动向主人问候。如果是节庆活动,应表示祝贺。

4、赠花  参加他国庆祝活动,可按当地习惯及两国关系,赠送花篮花束。参加家庭宴会,可酌情给女主人赠送少量鲜花。

5、入座  应邀出席宴请活动,应听从主人安排。如果是宴会,进入宴会厅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桌牌或门口竖板桌次图),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不要随意乱坐。如临座是年长者或女士,应主动协助他们先坐下。

6、祝酒  作为主宾参加外国举行的宴请,应了解对方祝酒习惯,即为何人祝酒,何时祝酒等等,以便做必要的准备。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其他人再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奏国歌时应肃立。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况应起立举杯。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

宴会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跃气氛,但切忌喝酒过量。喝酒过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态,因此应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内。

7、宽衣  在社交场合,无论天气如何炎热,不能当众解开纽扣,脱下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人可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8、水果  吃梨、苹果不要整个拿着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若干瓣,再用刀去皮、去核,然后用手拿着吃。削皮时刀口朝内,从外往里削;吃橙子也要用刀切成块吃;桔子、荔枝、龙眼可剥了皮直接吃;吃香蕉先剥皮,然后用刀切成小块吃;其余水果如西瓜和菠萝,通常都是去皮切成小块,用叉取食。

9、水盂  在筵席上,上鸡或龙虾时,有时配上一个小水盂(铜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漂着玫瑰花瓣或柠檬片,供洗手用。洗时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刷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10、冷餐会、酒会取菜  参加冷餐会、酒会,招待员上菜时,不要抢着去取,应待送至本人面前再拿。周围的人未取到第一份时,自己不要急于去取第二份。勿围在菜桌旁边,取完即退开,以便方便别人去取。

11、用餐(自助餐、西餐、吃面条、喝茶、喝咖啡)及使用餐具的注意事项

吃自助餐取菜时一次不要取得太多,以防吃不完造成浪费,吃完后如果不够可以再取。取餐时如果排队,轮到自己时不要占用太长时间,以免让后面的人等得太久。吃东西要闭嘴咀嚼,不要发出声音。嘴里有食物时,尽量不要说话。如果汤或茶太热,就等一会再喝,不要用嘴边吹边喝,更不要一点儿一点儿嘬着喝。喝咖啡时注意,咖啡碟上的小勺是为你搅拌咖啡里加入的糖或伴侣而准备的,搅拌后小勺仍放回小蝶内,千万不要用小勺舀咖啡喝,喝时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小蝶。吃鱼时,嘴里的鱼刺、鱼骨不要直接往外吐,应用餐巾掩住嘴,再用手取出;吃面条时尽量用筷子或叉子将面条夹起或卷起往嘴里送,不要往嘴里抽;西餐宴请时,通常面前有几副刀叉,就有几道菜。用餐时按刀叉摆放顺序由外往里取用,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叉送入口中。吃完一道餐后将刀叉并排放在盘内,没吃完时将刀叉成八字型或交叉放在盘内,刀口向内。注意:不是所有的菜都用刀叉(吃鸡或龙虾有时可不用刀叉),吃小面包或面包片时直接用手,不要用刀切。宴请外宾时,不要给外宾夹菜,也不要向外国人劝酒。

宴会进行中,如果由于不慎发生异常情况,例如用力过猛,使刀叉撞击盘子,发出声响,或餐具摔落地上,打翻酒水等,应沉着不慌。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声“对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员另送一付。打翻酒水溅到邻座人身上,要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果对方是女士,只要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干。

吃完饭剔牙时一定要用手遮挡一下嘴巴,剔出来的残食不要随意吐出。打哈欠、打喷嚏时也要用手遮掩一下嘴巴,随之也应道歉一下。

与人交流或谈话时不要一会儿扣耳朵、一会扣眼晴,特别是不要用手指扣鼻孔,此举极不雅观。

涉外礼仪的基本通则

所谓涉外通则,是指中国人在接触外国人时,应当遵守并应用的有关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原则。它既是对国际交往惯例的高度概括,又是对于参与涉外交际的中国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个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等。

2、不卑不亢:(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堂堂正正。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表现得狂傲自大,目中无人)。

3、信守约定:(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4、热情适度;内外有别(不仅待人要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会使人厌烦或怀疑你别有用心。要分清内外,注意保密)。

5、谦虚适当:(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

6、求同存异:(各国礼仪习俗存在着差异,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评判是非,鉴定优劣,握手礼通行各国)。

7、入乡随俗:(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11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