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风俗文化礼仪
提起国际上通用的阿拉伯数字,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它一定是由阿拉伯人首创且被阿拉伯民族一直沿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阿拉伯风俗文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目录
阿拉伯风俗习惯
沙特阿拉伯的风俗礼仪一:社交习俗
沙特阿拉伯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沙特“麦加”有声誉,伊斯兰教发祥地;宗教信仰教规严,注重祭典和禁忌;
禁止饮酒忌偶象,法定不准政象棋;左手府为不干净,照像千万别随意;
国民一般很耿直,大方热情重礼仪。
生活细节特点
沙特人在希吉拉历10月1日至12月10日,公历11月至12日,历时70天,是麦加城举行的穆斯林宗教祭典。“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和创教发祥地。朝觐活动大致分为三朝,即:朝觐、朝谒、朝怀。朝觐活动主要有:受戒、巡礼、奔走与感恩仪式、进住阿尔法特山、谒陵与探泉。凡在麦加参加过朝觐大典的穆斯林,即祟称为“哈吉”(朝觐者)。在沙特阿拉伯人的民族习惯中,一般人总喜欢拉着朋友的手在路上走,认为这是对朋友友好的表示。他们喜欢用咖啡敬客。客人接过咖啡最好一饮而尽,因为在他们的民族传统习惯中,这样才为礼貌之举。饮过后,如想继续饮用,拇指与食指捏住小盅不动,主人便会给你再斟,若不想再饮,应按他们的传统习惯,将小盅左右一摇,主人便会知道你的意图。他们非常喜欢蓝色和绿色,视蓝色象征着希望,视绿色为生命之色。他们又把这两种色彩看成是幸福与吉祥的色彩。
沙特阿拉伯的风俗礼仪二:礼节礼仪
沙持阿拉伯人见面时、习惯首先互相问候说;“撤拉姆·阿拉库姆”(你好),然后握手并说:“凯伊夫·哈拉夫”(身体好)。有的沙特阿拉伯人习惯伸出左手放在你的右肩上并吻你的双颊,这是一种吻礼,沙特阿拉伯贝都印人问候方式很个别,男人见面时要用鼻子碰对方的额头,再互相拥抱,表示友好和亲密。
称谓与问候
习惯上的见面礼节是很讲究的。首先你说sal沙特阿拉伯的风俗礼仪m alaykum(你好),接着是握手并说kaif halak(你身体好吗?),然后沙特人会把他的左手搭在你的右肩上并吻你的两颊。
如果这位沙特人带着妇女作伴,别指望与她握手,也别指望会把你介绍给她。
约会与准时
事先约会是必要的,但你可能会发现另有几位生意人在场,,主人在同时接待好几起会见。
在沙特阿拉伯,准时赴约是受欢迎的。
款待与馈赠
如被邀请到阿拉伯商人家里吃饭,可以省掉你赴约前的一顿饭,这样你就会有很好的胃口。吃得越多就越能表示你赞赏主人的款待。
如果你的妻子也被邀请赴宴,她多半将分别就坐,与其他妇女一起进餐。
沙特阿拉伯没有夜总会,也没有电影院。
当你对东道主的手表、衬衫袖口的链扣或其他用品表示赞赏时要留神。阿拉伯商人往往很慷慨大方。他可能当场把这些东西送给你,而你若不收下的话会伤他的感情。
送礼是受欢迎的,但并非认为必要。不要送酒类或伊斯兰教禁止的物品,例如女人相片或塑像。
交谈
应回避的谈话内容包括中东的政治和国际石油政治。
示意动作
如果一位阿拉伯商人与你携手同行,不要马上把手抽回。手拉手只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别无其他意思。
阿拉伯民族风俗
干净的右手,不洁的左手
阿拉伯人吃饭很有特色,通常是席地而坐,将面包掰成小片或是将米饭撮成小团,用右手的几个手指捏住送进口中,即使是带有汤汁的菜肴,他们也都能全部吃下去。实际上,用手直接抓着进食也不能算做是阿拉伯人独享的“专利”,全世界用手抓着吃饭的有好几亿人口,其居住的范围能从北部非洲一直延伸到南亚次大陆。
按照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他们的右手总是干净的,故吃饭时必须用右手将食物直接送进口里,而不能用左手,因为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左手是不洁的,只能用来辅佐右手撕扯食物。即使是在平时干活,阿拉伯人也是更多地使用右手。当地妇女总是忙不迭地用右手劳作着,而左手则是将裹在身上的长长的布料紧紧地捏在腋下,左手偶尔腾出来帮一下,然后倏地缩回去。
为什么在阿拉伯人的观念中左手是不洁的呢?原来,阿拉伯人入厕出恭后从来不用卫生纸揩净,而一概是用左手拌着清水冲洗干净。所以,初到阿拉伯国家的人,对其酒店客房里没有摆放卫生纸大感不解,同时也对卫生间里的洗便器感到困惑。据当地的医生介绍,阿拉伯人的痔疮发病率极低,应该说与他们的这一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接人待物方面,阿拉伯人的左右手也是绝对地内外有别。凡是对外的事情,譬如递送东西给他人,他们必须要用右手,否则就是极大的不恭敬,而在别人看来也是相当不礼貌的。同样地,阿拉伯人在接别人递送过来的东西时,也要使用右手,即使是右手正在忙碌着,也要赶紧腾出右手接过来。
阿拉伯数字与阿拉伯人数字
提起国际上通用的阿拉伯数字,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它一定是由阿拉伯人首创且被阿拉伯民族一直沿用。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此阿拉伯数字并非彼阿拉伯数字。我们权且将阿拉伯人使用的数字以“阿拉伯人数字”来代之,以示区别。
为了同正规的阿拉伯数字区别和方便记忆,有人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记忆口诀:1还是1,2拐一道弯,3拐两道弯,4是反写的3,5就是0,6就是7,7上8下,9还是9,0是一个点。
同阿拉伯数字一样,“阿拉伯人数字”结构严谨,表述清楚,照样是个十百位排列,照样能从一数到十、百、千、万乃至无限。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语的书写顺序是自右向左横行,而“阿拉伯人数字”则是反其道而行之,是从左至右书写顺序。所以,在看阿拉伯人写的东西时,往往会左顾右盼,才能得其要领。
阿拉伯人的头巾
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阿拉伯男人出来大都会戴着头巾,这只是当地的风俗习惯。阿拉伯人的头巾呢?在当地作用非常大,阿拉伯人戴头巾既可以防晒,又可以防风沙;遇到气候异常炎热的天气,头巾还可以用来做毛巾揩汗,冬天则可以抵御风寒;由于穆斯林要经常跪下做礼拜,头巾自然就成了垫子。在发现石油之前,当时的大多数阿拉伯人以游牧为生,放羊放骆驼,逐水而居。他们手拿赶羊鞭,吆喝的时候用来晃荡,不用的时候将其卷起来套在头顶,随着时代的变迁,演化为现在的头箍。头箍是用驼毛做成的圆环状,多为黑色,偶有白色,粗细轻重不等。年轻人喜欢粗重的头箍,再系根飘带,显得潇洒、英俊。
许多阿拉伯人的头巾下还戴着一顶小白帽,平常他们更喜欢只戴小白帽而不包头巾。在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北非阿拉伯国家,部分男子不用头巾,也不戴小白帽,只戴一顶红色或黑色土耳其式的高筒毡帽。很显然,这些地区受到的世俗化影响更大一些。
阿拉伯人的头巾式样很多,有的颜色鲜艳,有的则是纯白色,这里面有讲究的,那些头戴鲜艳头巾的人,基本上属于贵族成员。 譬如阿曼男子头巾的颜色就有等级之分,多为白色或素色,王室人员用红、蓝、黄三色为基调的特制头巾,其他人们禁用。这与咱们中国古代皇帝禁止民间使用黄色琉璃瓦当一个原理,凸显帝王的特殊地位而已。
实际上,现在许多新一代的阿拉伯青年大都不再使用头巾,而是改用轻便的丝带,但在那些伊斯兰教义严格的国家还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这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顺便提一句,大部分阿拉伯人的头巾都是中国生产的。
阿拉伯饮食习俗
阿拉伯人善于烹调,食物丰富多彩。其饭菜的特点是甜、香、油腻。咖啡和茶是每天不可缺少的饮料。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禁吃猪肉,不吃外形丑恶和不洁之物,如甲鱼、螃蟹等,也不吃已死的动物。如猎取野味,打中后,猎人即迅速趁其血还没有凝固时,割断其喉头,否则就不能吃。阿拉伯人从前的主食是玉米饼、麦饼和豆,贫穷家庭吃的主要是玉 米饼。
自从不少阿拉伯国家因出口石油而收入大量美元之后,各国政府对主要食品实行价格补贴。店铺里卖的大饼(发酵饼)和面饼比面粉还要便宜,所以平时家家都吃大饼或面饼。以
西红柿沙拉、洋葱拌辣椒、煮豆酱等为佐餐,肉类主要是牛羊肉。
阿拉伯人喜欢咖啡和茶。在各城市的街道上,咖啡摊比比皆是,一杯咖啡加上几种点心,就是一顿便宜的午餐。名贵的菜肴有油炸鸽子、烘鱼、烤全羊等。烤全羊是把一只肥嫩的羔羊除去头脚,掏空内脏,塞满大米饭、葡萄干、杏仁、橄榄、松子等干果和调料,然后放大火上烤,其特色是又嫩又香,味道鲜美。
阿拉伯人用手抓饭的技术十分熟练,一是不怕烫,二是能用手指迅速地撕下一小块肉条、菜肴送入口内,手指又不允许碰着嘴。
阿拉伯服饰习俗
千篇不一律的阿拉伯长袍
在阿拉伯国家里,人们的装束可以说是相对简单的,男人大多是身着白袍,女人则是黑袍裹身,特别是在沙特阿拉伯等伊斯兰教规森严的国家里,满大街映入眼帘的皆是一色男白女黑的世界。
阿拉伯人喜欢肉食甜食,更是每日离不开浓浓的糖奶茶,加上他们普遍不太愿活动,睡觉的时间较多,故他们的体型大多是较为发福,而穿着上下一般粗直筒式的阿拉伯长袍,能很好地遮盖住他们的肥硕体形,且能极大地方便他们的行动。此外,鉴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地处高温沙漠地带,宽松飘逸的阿拉伯长袍不仅能迅速散热,还能有效地抵御住漫天袭来的沙尘暴。难怪不止一位朋友这样说过,在炎热的阿拉伯国家里,穿着阿拉伯长袍是最明智的选择。
人们或许认为阿拉伯男人穿着的白色长袍都是千篇一律的。实际上,他们的长袍却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国家大多都有自己特定的款式和尺码。以通常称为“冈都拉”的男袍来说,总共就有不下十几种款式,诸如沙特款、苏丹款、科威特款、卡塔尔款、阿联酋款等,更有从中衍生出来的摩洛哥款、阿富汗套装等等。这主要是根据各自国家的人的体型以及喜好而定的,如苏丹人普遍高大肥胖,故苏丹款阿拉伯长袍极为宽松肥大,更有一种苏丹款白色长裤简直就是像将两只大号棉布口袋缝合在一起,恐怕就是让日本横纲级别的相扑运动员穿上去也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阿拉伯妇女穿着的黑色长袍,它们的款式可就更加多得难以计数了。同男式长袍一样,各国也都有其独特的款式和尺码,其中尤以沙特款最为保守,连同必不可少的头巾围巾面纱等附件,穿上后能将整个人遮盖得密不透风。天生爱美的阿拉伯妇女虽受伊斯兰教规所限,不能随意展露玉体,也不宜身穿鲜亮的外衣,但无人能阻止她们在其黑色长袍上绣上黑色的暗花或艳丽的明花(这要视国情而定),更无法拦住她们在黑色长袍里面穿上漂亮的衣裙。
起初,我们认为这种称为“阿巴娅”的黑色女长袍款式简单,制作容易,肯定也贵不到那里去。但后来与行家交往,才知道由于面料、修饰、做工、包装等的各异,价格差别甚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阿联酋的商业都市迪拜,我曾数次光临过高档妇女服饰商店,亲眼见到那里的黑色女袍果然价格不菲,每件竟然高达数百乃至上千美元!不过在正规的阿拉伯商店中,白袍和黑袍是不能同店的。
阿拉伯人从小就开始穿阿式长袍,这似乎也可以说是阿拉伯传统启蒙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年幼的孩童也穿上白色或黑色的小长袍,却是别有一番风景,不由得你不朝着他(她)们多瞧上几眼。特别是当节假日里阿拉伯人举家出动时,总会有成群的孩童穿着黑白长袍满地跑,因其独特的衣着而给节日点缀出亮点。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年轻人热衷于西装革履以及休闲服饰,这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对传统的一种挑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每一个阿拉伯人的衣柜里,总会有几件他们千古流传下来的阿拉伯长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