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师随笔 >

初一上学期美术教学随笔

若水分享 1875

“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它的理念是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学期美术教学随笔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初一上学期美术教学随笔1

第一次来教这些一年级孩子美术,满眼的都是他们可爱的样子,无论他们画出个什么来都觉得惊喜。孩子们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他们的画不受“形”的约束,不受“法则”的限制,在随性的心态下,凭着自然感知,自由挥洒,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于是作为老师又心生出一些忐忑来,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他们的涂画:过多地讲解示范怕误导了他们自由的思维,不去指导他们又会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心中的奇想。

在一年级这学年的绘画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在尊重和保护孩子们自己的绘画手法的同时又不断地启发、鼓励他们尝试新的绘画手法,以便能更好地表现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体现儿童画的可贵美质。一、关于绘画的内容和主题

儿童画的创作题目要新奇有趣儿,不落俗套,才会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这是对教师艺术修养教学经验的考验。儿童画创作题材广泛,但贵在出新。

二、关于表现手法

一)拟人法

拟人法是将宇宙间除人以外的一切事物(如:动物、植物、山水、自然现象等)赋予他们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使它们会想、会动、会与外界交流。这是儿童在绘画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孩子们是凭着想象认识世界的。在孩子们眼里,万事万物都与人一样有生命、有情感、有个性,需要吃饭、睡觉、说话,并且喜欢唱歌跳舞。在教学中启发孩子把事物人性化,是孩子心理的需要,而且能使所画内容更生动,更亲切,更感人。

二)夸张法

分为无意夸张和有意夸张两种。

1、无意夸张:是孩子们把那些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画得特别突出,画得特别仔细,无意识地进行了夸张。

2、有意夸张:是绘画创作过程中,为了主题的需要而突出表现对象某些特点的一种手法。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变形夸张等。

启发孩子们在绘画创作中运用夸张的手法,不但为想象思维提供了发散空间,也为艺术创新注入了源头活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心明眼亮,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省略法

分无意省略和有意省略两种。

1、无意省略:是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将自己不关心的、未引起注意的地方忽视和遗漏。一年级的孩子表现的犹为突出。

2、有意省略:是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为了更好表达作品主题,降低表现难度,有意将次要部分省去的一种手法。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大胆取舍、不照抄生活的同时,对他们这个年龄段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不影响主题表现的前提下,鼓励他们省略不画。孩子们在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美术的信心。

初一上学期美术教学随笔2

每学年都带几个班级,每个班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对低、高年级的教学都有了尝试,我深刻体会到:各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课堂上,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一时间很难让他们适应,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

关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每次带着教材与教具走进教室,他们都会开心的围到我身边,看着漂亮的教具惊奇而羡慕,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就能看出他们对美术课的热爱。我想: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有些课程结束后,我也配合他们,鼓励他们,在各种各样的鸟一课,帮助他们完成了大树,再将他们的小鸟一个个剪下,利用教室的某墙面,让小鸟带着他们的喜悦,带着他们的成果“飞进”了教室,“飞进”了他们的内心,带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_,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好比一株树苗,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无异于拔苗助长。

相对来说,一年级的小朋友胆子比较大,我时常叫他们上台代替我,给同学们讲,他们对课堂内容相关事物的认识,让他们在"教"中参与,让自己也尝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时候小老师带来的帮助还真不少,他们的兴趣爱好相通,接触的事物相似,所以他们之间交流起来更容易接受,小老师还能帮我管理好他们的纪律,有时候我只是在讲台上换了个角色,是学生是解说员。

初一上学期美术教学随笔3

《天然的斑纹》这一课比起人美版教材的系列课程《自然界的图形》来说,缺少了系统性,缺少了明确性。虽说两课教学内容完全相同,但它没有对天然形成的斑纹进行细化,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学生关于“肌理”的知识,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美。

肌理这个名词是很难理解的,对学生而言,它主要是指纹理、色彩,例如:指纹、树纹、叶纹等等,从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入手,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则或无序的种.种变化,并尝试表现。

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按教师的要求收集了很多有天然斑纹的物体或图片资料。是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直观。学生用心、用手、用眼请去感知这些平时不太被关注的细节之美,种.种发现,让他们不时地发出惊叹,这时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提升的一个好的契机,但我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只是草草的作出总结。如果引导学生进一步的用美术的眼光去分析理解这些斑纹,体会它们纹理的杂乱无序和细腻整齐,触感的光滑柔软和粗糙坚实。便可轻松得解决本课重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初一上学期美术教学随笔4

初中美术教学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到中学美术教学应从兴趣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入手。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意识,鼓励同学们进行自由构思创造

譬如在和学生一起做手工,一起画画的同时,不断引导他们去尝试新的东两,鼓励同学们能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在表现作品时不拘泥于一种方式,鼓励其“试试看”,在充分唤醒了他们潜意识,创造力的同时渗透理性的指导。只有允许同学们自由创作,开放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打开他们的想象大门,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让学生们大开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

二、教师要善于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培养兴趣则是形成创造能力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亳无拘束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毎一个学生个性的表现及艺术创作,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激励,萌发创作动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营造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学生的热情。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我的做法是,善于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在《挂历纸拼贴学生装》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时,我先让学生穿上自己的服装校仿时装表演,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活跃同学们的积极思维,接着我又播放时装表演的视频,让同学们在欣赏中得到启迪,激发灵感,这样就抓住了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将音乐的美感特征与美术的审关情趣很好的结合起来了,活跃了课堂。接着我就讲解拼贴的方法,将色彩的格配以及设计思路大体跟同学们一说,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在学生掌握了剪贴的方法后,让同学们自己感知形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贴不同形态、色彩各异的学生装。

三、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自信心

人文主义的研究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是人的一种潜能”。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个性的差异,因此教师就应利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闪光点。不要轻易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作出否定的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为每个学生的审美观点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多肯定少否定才能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同学们自由想象,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生,我们都应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如我在多媒体讲《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这一课时,通过欣赏光碟视频,让同学们直接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点、线、面形态的存在,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领域。在做作业时,每个同学都画出了自己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画。虽然有些学生的造型不是很准确,但想象力丰富,并且也都具备了点、线、面的基本要求,因此都应给予肯定的评价。这样及时指出了他们的优点,适时的帮助克服他们的不足之处,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思维能力也开阔了,并能根据命题发挥其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引导和积极的探索,及时发现学生创造的火花,放飞思维,以美术教学为平台给学生撒播创新的种子,激励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以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活动,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垦一片肥沃的土壤。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节美术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作画习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关注这节课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否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和表现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只要教师细心观察,从中发现学生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他们的绘画态度上,甚至从反面挖掘闪光点,燃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五、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譬如,要盖一幢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观,要考虑大楼的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而造型、色彩就属于美术范畴。大楼的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其他方面如商品包装业、广告业、日用工业、室内装饰等都与美术有密切的联系,都需要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广大中学生今后将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他们在中学美术课中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美术修养,对今后工作将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邦助。

总之,美术课是初级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的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乃至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一上学期美术教学随笔5

8月28日-29日我参加了教育局和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通过紧张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的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两天的培训时间很短,但很充实。讲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和介绍,并提供优秀教学视频让我们观看。让原本茫然的课改理清了些思路。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质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通过绘画这一活动形式来发掘孩子们自身的潜能,培养孩子们敢于追求美、勇于创造美的精神。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初一上学期美术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的随笔

关于我的美术老师随笔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范文

关于初一美术教案范

小学美术学期教学反思5篇

我的美术老师初一作文5篇

初中美术学习总结报告

小学美术故事教学反思5篇

初一七年级学生散文随笔500字精选五篇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图形的联想5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863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