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维克多·雨果,19世纪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1
师:同学们好,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完成一个智力测验,大家请看屏幕。(教师出示课件)
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就是船上那个未成年的孩子的话,请你想一个办法,帮助全家脱离险境。
生:我想我和爸爸先下到水里,让妈妈一个人在破船上,这样船就不会沉了。
师:你真是孝顺的好孩子。为什么船就不沉了呢?
生:因为船上的重量减轻了。
生:我想用木桨把船打碎,一人一块木板趴在上面,借水的浮力飘浮在上面。
师:你可真有办法。
生:我想我可以脱下自己鲜艳的衣服来回晃动,让远处的船发现我们。
……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如果船大人多,又在夜深雾浓之际,你将如何处理呢?请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哈尔威船长救人的过程。
(一生简述后,一生讲评)师:故事我们听完了,不知道同学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呢?(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随便谈,有一点谈一点,有两点谈两点。一时还没有什么感受的同学,也可以提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学生讨论、准备)
学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还不明白,课文前面说船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后面又说船上有61人,不知那四人指的是谁?
老师:这位同学开始提问题了,哪位同学帮他解释一下?
学生:可能再加上船长,机械师,大副-----
另一学生:克莱芒。
老师:我想也是这样的。有没有不同意见,谁还有其它的问题需要提出?
生:课文结尾说:“面对死亡,他又成功的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里“权利”指的又是什么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大家想过吗?
生:(沉默)
师:这种的权利是不是作威作福、高高在上呢?(生:不是)
师:是不是个人享乐呢?(生:不是)
师:这种权利是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是真正的英雄的权利!
学生:我刚看到课文的题目时,认为它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读完后发现它是写人的,这算不算文不对题?
老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谁能给他解释一下?这需要老师提示一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小说就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体裁,当然这并不能成为否定刚才那位同学看法的理由。
生:事由人为,写事当然离不开写人了。
师:说得太好了!这里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本文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生:本文运用了很多的描写?
师:具体有哪几种?
生:有语言描写、场境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师:能不能找几例呢?(生找例子,举手回答)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描写方式?(生沉默)在本文当中还有一种成功的运用另外一种描写方式,叫____细节描写。
生问:老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师:这样吧,老师来画棵树。(师一笔画出树的主干)这美术中叫做勾勒,(师仔细的画叶片、芽苞),这叫工笔细描,这个工笔细描,就颇似我们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在同学们学习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运用过这种描写手法的?
(生找了几处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师: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叫《杜十娘》的歌呢?(有的学生听过)有没有同学知道杜十娘的故事?
生:她本是个风尘女子,后来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好像叫____李贾的,随着他就走了,不过在回家的路上,李贾把好卖给了一个富家公子。
师:就在李贾把杜十娘卖掉以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杜十娘打量他的面部表情,“欣欣然若有喜色”,了了数笔,便把李贾的丑陋嘴脸给勾画出来了。
同学们有没有读过《儒林外史》的?(学生有的说读过)
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叫严监生的,他临死时伸出两个指头(师表演)就是咽不下气。亲友们猜:可能是有两箱财宝没有找出来?还是有两个姨太太没来呢?(生笑)大家猜猜,还是她的妻子最了解他,就挑出了煤油灯两根灯草中的一根,于是他就死去了。请大家再找一找我们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细节描写?
(学生找细节描写,举手回答)
师:再请一位同学在刚才那位同学复述的基础上,加上这些细节,再复述一下这个故事。(一生复述,学生评点,认为绘声绘色,生动感人)
师:生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第二位同学的复述就成功的运用了这种手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注意此种手法的运用。
生1:老师,我想谈谈哈尔威船长这个人。师:好啊。
生1: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沉着的人。在突发的灾难面前,他表现得十分英勇、沉着,他利用船长的权利,维持着秩序,使救授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是殴斗。(师点评后,生将其写到黑板上)
生2:我认为用“镇定自若”比用“沉着”更恰当一些。“面对着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也听从他的调遣。”
师:你能解释一下“惊慌失措”和“镇定自若”这两个词吗?
生:惊慌失措:由于紧张害怕而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惊慌:举止失常。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
(生把镇定自若写到黑板上)
师:如果换了你,你也会像哈尔威船长一样,做到镇定自若吗?
生:会。
师:勇气可嘉。可时,真的处在那样一种情形之下,怕是就没有大家所说的那样轻松了。在这里,有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几个场景。请大家切身体验一下。(师展示课件,读课文“震荡可怕极了”“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师:看完刚才的影片大家感受如何?
生:很害怕。好恐惧等。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要实话实说。
生: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引用:在1999年烟台海难中的幸存者杜运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是这样说的:当时心里只想两件事:(让学生猜一猜)一个是我再也见不到家人了,另一个是呛死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而此时的哈尔威船长在想些什么呢?他做了些什么呢?
生:想到是大家,组织抢救工作等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十六段以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出语气、语调来。通过过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找出几个角色,老师叙述,不时穿插,如学生声小了,师: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你能压得住吗?大声点,不要太吝啬,再大点,要有力,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谁来读一些这句:船长喊了一声: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要突出喊。“还有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 “够了”指导学生用升调、降调、重读等,读出危急时刻的急来,还要读出镇定自若的定来,读出船长的镇定自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面对这猝然而至的灾难,甚至可以说是死亡,一边是惊慌失措,一边是镇定自若,为什么独有哈尔威船长能够做到镇定自若呢?
生:因为他是船长。
师:是船长就一定能镇定自若吗?
生:(思考后)他不仅是个船长,而且是个忠于职守的好船长。生读: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请生把忠于职守写到黑板上)
师:哪一位同学能解释一下“忠于职守”呢?
生:忠于职守:忠诚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也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譬如说:教师的岗位职责就是教书育人。那么,哈尔威船长的职责是什么呢?
生:我觉得,作为一名船长,他最大的职责就是开好船,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师:你觉得他尽到自己的职责了吗?
生1:我认为,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因为作为一名船长,他撞船了,这是责任事故。
生2: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撞船的责任不在哈尔威船长。
师:何以见得?
生2:文章以开始就说: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的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轮船缓缓行驶着。可以说哈尔威船长驾驶得很认真。没有吊以轻心。(师:更不是酒后驾驶)
师: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3: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因为撞船的责任在“玛丽”号,因为“玛丽”号“行驶速度非常快”,“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负载又特别大”。
生4:是“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的。
师:同学们为哈尔威船长作了很多的辩护,如果他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感激大家的。
生1:我还是认为,作为一个船长,他毕竟与人撞船了,差点让这么的人葬身鱼腹,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生2:应当说,作为船长,他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的。因为,在关键的时刻,他没有逃避,他积极的组织救援工作,并且使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使60人在短短的20分钟之内全部救出,并且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师:这叫_____(生:以身殉职)那他是一个_____的人。
生:舍己救人。(板书到黑板上)
师:老师觉得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太好了: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请同学看屏幕(师放课件镜头1:送钱,镜头2:有人见死不救,镜头:3救小孩)。
同学们通过电视新闻或是报纸、杂志,还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情形呢?
(学生说了在克拉玛依事件中见死不救的事情)
师:还记得,刚毕业的那年,与同学们一起看《泰坦尼克号》,当影片结束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皱纹里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和她那段饱含哀怨的诉说:铁达尼号沉没时,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1艘回头,6人获救,1500人才活了6个,后来,救生艇上的700个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宽恕,可是永远也等不到。那段话仿佛能触摸到灵魂的深处,发人深省,他常我想起,良知、道义,还有生命的本质……
在其实,面对死亡,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可是,上帝在赋于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赋于了我们责任和义务,因为,活着固然重要,可是履行做人之道同样重要,能做到舍己救人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学生1:老师,如果哈尔威船长既能救人,又不舍己,岂不更好?他就没有办法救他自己吗?
老师:谁能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学生2:我认为不是没有办法救自己,而是船长已抱定了以身殉职的决心。
学生3:我同意的看法,船长在随船沉没时,一人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说明他没有自救的打算。
学生4:船长没有自救的打算,在前面已经显露出来了——船上有61人他却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作者说他把自己给忘了,其实他并不是忘。
老师:好,老师完全同意这几个同学的意见。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学生5:老师,我认为船长死得有点不值得。
师:噢,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你有什么意见?
学生6:我认为值得。
学生6:我认为不值得。因为他不死船要沉,死船还是沉,这么好的船长活下来还可以以做很多好事情。
学生7:我认为值得。船长死了,但他留给了我们一种忠于职守,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对人们影响也许更大。
(生将伟大板书到黑板上)
师:他的可爱、伟大之处在哪里呢?
生:当人们在呼号和嘈杂声中,听到了船长简短有力的对话后,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师:这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呢?
(明确: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感召力)
生: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一个巍然屹立就写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生:还有文章的倒数第三段,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雕像也塑造出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的形象。
师:时穷节见,危难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还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呢?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后三自然段,深情缅情我们敬爱的船长吧!(朗读课文,师指导快速背速,运用重点词语背诵法,找出了“六个一”,学生在两分种之内全部背诵)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师板书)。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用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真正成为太阳底下大写的人!(边讲,边板书)
下课!
附板书设计 :
伟大 舍己救人 忠于职守 镇定自若 | ||
一个沉着的人 | ||
点评:
这是赵磊老师在安丘“潍坊市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暨中考研讨会”上出示的一节示范课。本堂课无论是三个维度的达成,还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都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充分体现。《“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哈尔威船长的光辉形象,本身就体现着一种人格的魅力,一种精神的力量。在课堂上,赵老师正是通过这些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______价值观和人生观。
特别是学生在讨论“哈尔威船长死得到底值不值”这一问题时,老师并没有立即亮出自己的观点,更没有大讲特讲“生命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讨论中来,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实际也就是两种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这时,老师适时的引入时代活水,从“克拉玛依事件”到“泰坦尼克号”,特别是赵老师富有激情的一段独白高潮语,掷地有声,字字镌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情感的熏陶,可以说,实现了教书与育人文道统一。
二、抓住诵读来迁移知识强化能力。这节课有三个高潮,一是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这个环节,他没有生硬塞给学生概念,而是用简笔画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明白了什么粗线勾勒,什么是工笔细描,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来忆读,即回忆一些以前学习过的课文,或者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的句子。通过“忆读”就巧妙利用课文中隐含的迁移因素,将学生正在学习的内容与以往学习过的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增加教学情趣。运用“忆读”的教学手法,能有力地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形成热情勃发、深入持久、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
第二个高潮就是让学生分角色演读那段对白,也为课堂增加了光彩。很多课文就需要这样的演读。演读,就是表演式的诵读,就是表情诵读活动。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分一下角色,也可以精细地剪辑课文,一旦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处理为一篇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的朗诵材料,学生演读的那种教学情景真是让人心醉,让人心动,让人感到那是教师的辛苦讲析永远也达不到的生动境界。
这种读在教学中能收到奇效,学生陶醉还来不及,怎么会打盹?这就是在学生活动,“新课标”所强调的“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教学要求就真正地被落实了。
第三个高潮是学生的质疑讨论环节,这就叫“悟读”,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悟,边悟边读、读读悟悟,不是通过老师的讲析,而是通过学生自已的品读感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哈尔威船长到底是不是一个好船长。有的学生提出:“他必竞是撞船了,怎么说也说不过去”,而另一此学生就从课文中找论据来为哈尔船长辩护,学生思想越辩越明,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
悟读的教学价值在于高效与深刻,课堂上既洋溢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又涌动着学生揣摩品味的思维潜流,课堂教学的活跃外象与学生思维的深层触动同时生辉。这就把握住了语言训练这一关键中的关键,无论是老师的范读、师生的各种诵读及快速背诵,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来读“够了”这一句时,会场中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完全可以说这是用“读”把课堂推向了精采的高潮。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通过以环境烘托、语言描写等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品读交流中学习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2、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品读中感悟船长所具有的英雄品质: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等品质。
教学方法:讲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时数:1课时
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2、了解雨果,做一个知识卡片
3、圈划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以及其他重点句子,并且做批注。
说明:
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船长的形象鲜明,感悟船长所具有的精神,对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同学而言,是比较简单的。而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于“英雄”的理解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从这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把朗朗读书声还给课堂,让学生走进文本,把握文本的语言魅力。同时,这篇课文蕴含这丰富的人文精神,光靠我们读一读,品一品还不能达到真正的文教统一,实现文本的情感价值教育目标,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者联系自身谈一谈,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有实现了文本的教育作用。
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题,提出学习要求,熟悉文本内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
(多媒体显示课题)
这篇课文的学习要求是四个字:“诵读,感悟。” 学习新课文之前,我们交流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一艘名叫诺曼底号的轮船在大海上航行时被玛丽号撞了个大洞,人们都很惊慌,船长哈尔威镇定地指挥大家逃生。
师:结果呢?
生:船长60人全部被救,船长却牺牲了。
师:非常简炼,请大家面对你前面或后面的同学互相把这个故事再概括一遍。
(学生互相交流故事梗概。)
二、研读文本,感悟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
师:最终船上60人全部获救,而哈尔威船长却随船牺牲了,他真是一个伟大的英雄1谁能为大家读一下哈尔威船长牺牲时的表现?
(生读最后四段)
师:一句话也没有说,一个手势也没有做,哈尔威船长就这样选择了与船一起沉入大海。他是个真正的英雄!活着的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在牺牲前说了那么多话,做了那么多事,下面请大家还是和你前面或后面的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文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语言描写。读的时候要联系联系上下文,体会着当时的情境,读出你对这些话的感悟,你还可以随时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你们的感悟。
(生读这些句子)
师:大家都读得很投入,下面我们交流一下你对这些话的感悟,想谈哪句就谈哪句,可以谈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话。
生1:老师,我和他一起读船长和机师、大副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
师:读得很不错,读出了灾难来临时船长和船员争分夺秒的紧张,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这时候,船长除了组织大家争分夺秒地逃离灾难,船长的话语里更有一种力量,能让大家一颗惊慌错乱的心瞬间安定下来,那就是他的―――
生:(齐答):镇定!
师:对,船长的镇定。那么船长的镇定体现在哪些字里行间?
生1:我觉得刚才两位同学的那一段对话就能很好地体现船长的镇定,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船上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大家都只顾自己逃命,甚至连逃命的小船也被他们打翻了,这时候,只有船长能保持冷静,了解船的受损情况,在了解逃生的时间,然后安排大家有秩序地逃生。我还觉得这里不仅体现了船长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也体现了他的指挥有方。
(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你分析得真好!那么让我们在读一遍刚才那两位同学读的内容,读出当时的紧张气氛,读出船长的临危不乱,冷静来。
(学生齐读)
生2:老师,我来读一读第13节船长“吼”的那一段。(读)我觉得这一段话也能体现船长的临危不乱,当灾难降临时,大家都在忙着逃命,只有船长还站在指挥台上沉着的指挥。除此之外还能体现他的舍己救人的精神。分明船上总共有61个人,可是他只说要把60个人就出去,他把自己给忘记了。而且最后这60个人都获救了,只有船长牺牲了。这就是典型的舍己救人精神呀。
(他还没来得及坐下,一个同学就已经站起来了。)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船长最后是自己选择了和船一起沉入大海,是他自己放弃了生存的机会,我想他应该也有时间逃生,即使没有时间逃生,他一个船长应该可以游泳游到救生艇或者玛丽号旁边的。是他自己选择了死亡,就不应该说是“舍己救人”。我反而觉得是船长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不应该学习他这种对生命的淡漠。最多只能说他具有忘我的精神。心里只有别人,忘了他自己。
(教师里响起了交头接耳的声音。大家一直把船长当作大英雄,应该学习他,可是没想到竟然有同学对他提出批评.老师要正确引导。)
师:大家觉得呢?这到底是算“舍己救人”还是“忘我精神”?是对生命的漠视,还是对生命的敬畏?这个问题也是老师没有仔细考虑到的。我们一起来讨论明确一下。
(学生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论辩。)
生1:老师,我们组也认为这不是“舍己救人”。因为的确是船长自己选择了死亡,有机会求生他却放弃了,反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不珍惜。不值得我们学习。
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们认为船长虽然放弃了自己逃生的机会,但是他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当然是对生命的敬畏。我们应该学习。
生3:船长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我看过我哥哥的历史书,里面讲到甲午战争时,有个船长,敌人叫他投降,他不肯,后来他选择了和船一起沉到海里。他临死前说“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我想哈尔威船长应该和那位船长是一样的。是一种高度的责任心让他们选择了和船一起沉入海底。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对,你讲的那个船长历史上确有其事,他叫刘步蟾。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国心驱使他选择了与船同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位哈尔威船长,也是这样一个具有高度责任心的船长。这艘当时英伦海峡上最漂亮的大邮船,就是船长的骄傲,也是他的荣誉,多年的随船指挥他也对这艘船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他把这艘船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可是,这艘船竟然只行驶了7年就要葬身海底,这对船长而言,简直无法接受,所以船长宁愿象英雄一样的选择死亡,也不愿意活在以后的悔恨中。而这正是当时西方文化所宣扬的一种“英雄观念”。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师:那么,我们最好理解为船长的――
生齐答:忘我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师: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来分析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生:我找到的是第11节和第15节。这两节分别描绘了灾难降临时人们的惊惶失措的反映和船上的险情,从侧面烘托了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特别是当时船上其他人的反应和船长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船长的这一特点。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读,在生读的时候老师准备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截取片段)
师:你读的很好,读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惊慌失措。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影像资料。片中描绘的就是当灾难降临的时候的场面。大家在观看的时候,用心体会当时的场面以及船长这时候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播放影像资料,学生欣赏体会,老师在旁边加上一些旁白)
师:我们再一次体会了船长的英雄品质,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的吗?可以互相交流片刻。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生:老师,我不知道自己讲的对不对,但我还是想讲一讲。
师:很好。有想法,要大胆的交流。没准你讲的就是对的。
生1:我找的是第35、36、37、38节。我觉得这几节的内容都好像是在说船长的精神很伟大,以致于船上的所有人都服从他的安排,可是我没弄明白,船都已经无法操纵了,怎么还听从他的调遣?
生2:老师我来补充,作者是说“仿佛”连失事的船只也听从他的调遣,我想作者的意思应该是说船长的精神品质感染了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听从他的指挥,甚至连灾难和船只也听命于他,一切都进行得很有条理,灾难本来要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可是死神也因为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出色指挥而退却了,没有夺走任何一个人的生命。
师:你分析得真透彻,那么刚才这位同学你能理解了吗?大家能理解这几节的内容吗?
生:能。
师:船长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从灾难中逃离出来的人更是无法忘怀,作者对船长的评价也是极高的,大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简单的分析吗?
生:有很多的,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师文章的最后几段。这几段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突出了船长的英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船长的高度评价。特别是这里作者把船长比作是“屹立在船头的雕像”,只有很高大的建筑物或者山才能用“屹立”这个词,而作者用这个词说明船长这个人物在当时的人们以及作者的心目中是非常高大的。只有非常伟大的人物才能树立雕像。这也能体现这一点。
生2:老师,我补充,文章的题记作者说的“真正的强者”毫无疑问就是船长。在文章中,作者明确地讲“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以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这些句子,不用我分析,都可以看得出作者对船长的高度评价。
师:你们分析得真棒!确实,在所有人心目中,哈尔威船长就是一名真正的强者!就是一位有着伟大灵魂的英雄。他的伟大的灵魂指的就是――
生齐答:临危不乱,忘我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出色的指挥才能。
三文本主题的拓展,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的品质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把握住船长的英雄形象了。哈尔威船长始终履行着他的做人之道,他是真正的强者。你还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强者?或者说除了哈尔威船长,怎样的人也可以说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学生思考片刻)
生:我觉得海伦·凯勒、张海迪、贝多芬、跳《千手观音》观音的演员、还有我们课外阅读中那个叫黄美廉的女孩等等等等等等好多人都是生活中的强者。(同学们被他的这么多个等等逗乐了。)他们的生命甚至可以说是有缺陷的,可是他们都能够微笑地面对人生,奋勇拼搏,让他们的生命甚至比正常人的生命更精彩。我们应该要学习他们,也要努力的使自己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师:你的偶像真多,如数家珍般一下子就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强者。你讲的这些人物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没有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大家不太熟悉的生活中的强者,或者你认为的英雄?
(有个同学欲言又止,老师眼神鼓励他。他站了起来。)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就是一名生活中的强者。他身体行动不方便,但是一个多学期他从来没有缺过课,他也总是拒绝我们扶着他上厕所,宁愿一个人慢慢地花很长的时间去做我们普通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而且他总是那么开心。他也是一个强者。(补充说明:某某同学是一个重度运动障碍和智力障碍型学生,一直和爷爷两个人相依为命。)
(全班同学都朝他讲的那位同学望去,有个同学带头鼓起了掌,在全班同学如雷般的掌声中,那位同学笑得真开心。其他同学在这个同学的引发下,纷纷举起了手,但刚好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来了。)
师:看来大家还有很多英雄的故事要和我们一起分享。那么这样,把你心中的故事以《身边的强者》或《我认识的英雄》为题,写一篇小作文,明天课前交流。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3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870年3月17日,堪称英伦海峡上最漂亮的豪华油轮诺曼底号出发了。夜色茫茫,海面上大雾弥漫,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乘客都进入了梦乡。轮船缓缓地行使着,突然沉沉的夜雾中冒出一个黑点,那就是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它笔直的向诺曼底号撞过来,海难无法避免,玛丽号把诺曼底号的侧舷撞出一个大窟窿。这就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板书课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
齐读课题
二、感知灾难的可怕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找到描写灾难的段落打上ⅴ
生1: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生2: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生3:这是惊心动魄的灾难)
2、你是从那句话里得知的?指名读句子。
出示句子:“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
解释“势不可挡”
生4:势不可挡就是当时的形式不可抵挡。
教师:这场灾难来得如此突然,海水势不可挡,轮船无能为力,转眼间轮船就会沉没,人们就会葬身大海,情况万分危急。求生是人类的本能。越是在这个时候,死亡越让人们可怕。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紧张,惊恐,形势的危急。
指名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3、教师:来不及叮嘱儿女不要悲哀,来不及孝敬父母让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来不及与朋友告别,就这样要离开人世。人们急切地寻求生存之路,求生的本能使人们乱得——(不可开交)谁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句子:大家一窝蜂用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个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致的变故简直都想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生5:读这段话。
4、课件演示
教师: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时的混乱场面
5、教师:有时灾难本身可怕,人类的自私自利更可怕。这样乱下去,只能是(船毁人亡)
但是结果是怎样?都死了吗?
生:齐说——全脱险
6教师:是的,船上的乘客都存活了下来,乱的不可开交的场面,竟然会变的() 你能课文的一个与之相反的成语。竟然会变的
生:——井然有序(板书)
7、教师:这样的转变当中,谁起了关键作用?——哈尔威(板书)
让我们再次呼唤英雄的名字
生:齐呼唤哈尔威
8、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这一切,所以文章的作者雨果给了哈尔威船长非常高的评价,(出示课件)——齐读句子
出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9、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那些段落知道的,在旁边作上标注。
10汇报
①感悟哈尔威船长的舍己为人,高度的责任感,忘我精神
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
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命令必须把60人救出去!其实船上一共有( ) ,但是( )
生:哈尔威船长命令必须把60人救出去!其实船上一共有( 61人 ) ,但是( 哈尔威船把自己给忘了。 )
教师: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哈尔威船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真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还有谁也在这一段中读出了船长的精神?
教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一船之长,他的职责就是保证船上所有人的安全,船长在危难之时,想到要把船上所有人救出去,这是一位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船长。
教师:为了救船上的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具有忘我精神的船长。
教师:船长看到人们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想到要救人们于危难,下了这第一道命令,应该怎样读
生:读文
教师:还有那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感悟船长的机智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到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幅回答:
“到”
船长问道:
“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_·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镇定的船长。
教师:你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
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机智的船长。
教师: 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船长。
教师: 你真会学习。
教师:哈尔威船长给你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印象,你都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谁愿意汇报?
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在沉船到来之时,还在跟下属商量办法,他很镇定。
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在关键时刻还向这让女人,孩子先走,它是一个关心弱小的船长。
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对男人说,谁先走就开枪打死他?他很机制。
教师:有这样一个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关心弱小的船长在你身边,如果你就是船舱中拼命逃命的女人,听了这段对话你会怎么想?
生:我赶快上船。
教师:女人,孩子在危难之时有了安全感,遵守秩序及时登上了小艇,脱离了险境。
教师:轮船慢慢地下沉,如果你就是船舱中拼命逃命的男人,听了这段话你会怎么想?
生:我还是排队上船,要不船长就会打死我了。
教师:在女人孩子面前坚强的男人排在后面,陆续上了小艇,顺利脱险。
教师:这是多么巧妙的办法。此时你认为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船长?
生:机智,沉着)
教师:船长威严的指挥,简短的对话,稳住了局势,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
教师:最后,船长不忘克莱芒巴克莱芒也就了出去。周密考虑,镇定指挥,处变不惊,快节奏运作,高效率救人,一切都似乎谨严有序,灾难也因之却步,死神也悄然遁逃。哈尔威船长连见习水手都考虑到了,难道他真地把自己忘了吗?他有没有逃生的机会呢?
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生:船长可能没有时间逃出来。
生:我认为船长有时间逃出来,他把别人都救了,自己一定有时间逃出来。
生:我认为船长就不想逃出来。
教师:诺曼底号遇难二十分钟时间里,61人,60人全部获救,哈尔威船长英雄的壮举,创造了海难史上的一座丰碑。哈尔威船长在危难关头,作出了自己英雄的抉择,哈尔威船长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那伟大的灵魂永留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带着对船长的深深的敬意齐读这段话。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教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哈尔威船长挽救了60人的生命,自己确抱定了誓与轮船共存亡的信念。他的这一壮举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了一种来自心灵的震撼。
教师:就在诺曼底号遇难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泰坦尼克号,在世界航海史上曾被骄傲地称为“永不沉没的巨轮”,它载着2207名旅客和船员作处女航也发生了海难。
出示泰坦尼克号的遭遇
1912年4月14日,铁达尼号载着2207名旅客和船员高速航行在大西洋上。深夜11时40分,铁达尼号突然撞上游离的冰山,发也悲惨的撞击声。铁达尼号充满了恐怖与惊慌。走廊上、甲板上和楼梯口处,拥挤着逃生的乘客,刹那间,船上一片混乱。
凌晨0点15分,铁达尼号发出第一声sos求救信号,
2点20分,船头部分沉入海中,后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钟之内就紧跟着泰坦尼克号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3000米深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员随它而去。获救的695人,不过是全部人数的1/3。
教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用它的生命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铸就了伟大的灵魂。让我们深情地呼唤英雄的名字——哈尔威。最后一首市结束这节课。
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
谁也不能预想:前方的风景怎样?
或风平浪静,
或惊涛骇浪,
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
遇到惊涛,或是骇浪,
你不必惊讶,不必胆怯;不必畏缩,不必退却。
你要冷静,临危不惧,
你要沉着,机智勇敢。
只有这样,你才是真正的舵手。
才能掌握好自己的行驶方向,
到达成功的彼岸!
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4
师:同学们好,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完成一个智力测验,大家请看屏幕。(教师出示课件)
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就是船上那个未成年的孩子的话,请你想一个办法,帮助全家脱离险境。
生:我想我和爸爸先下到水里,让妈妈一个人在破船上,这样船就不会沉了。
师:你真是孝顺的好孩子。为什么船就不沉了呢?
生:因为船上的重量减轻了。
生:我想用木桨把船打碎,一人一块木板趴在上面,借水的浮力飘浮在上面。
师:你可真有办法。
生:我想我可以脱下自己鲜艳的衣服来回晃动,让远处的船发现我们。
……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如果船大人多,又在夜深雾浓之际,你将如何处理呢?请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哈尔威船长救人的过程。
(一生简述后,一生讲评)师:故事我们听完了,不知道同学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呢?(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随便谈,有一点谈一点,有两点谈两点。一时还没有什么感受的同学,也可以提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学生讨论、准备)
学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还不明白,课文前面说船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后面又说船上有61人,不知那四人指的是谁?
老师:这位同学开始提问题了,哪位同学帮他解释一下?
学生:可能再加上船长,机械师,大副-----
另一学生:克莱芒。
老师:我想也是这样的。有没有不同意见,谁还有其它的问题需要提出?
生:课文结尾说:“面对死亡,他又成功的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里“权利”指的又是什么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大家想过吗?
生:(沉默)
师:这种的权利是不是作威作福、高高在上呢?(生:不是)
师:是不是个人享乐呢?(生:不是)
师:这种权利是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是真正的英雄的权利!
学生:我刚看到课文的题目时,认为它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读完后发现它是写人的,这算不算文不对题?
老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谁能给他解释一下?这需要老师提示一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小说就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体裁,当然这并不能成为否定刚才那位同学看法的理由。
生:事由人为,写事当然离不开写人了。
师:说得太好了!这里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本文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生:本文运用了很多的描写?
师:具体有哪几种?
生:有语言描写、场境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师:能不能找几例呢?(生找例子,举手回答)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描写方式?(生沉默)在本文当中还有一种成功的运用另外一种描写方式,叫____细节描写。
生问:老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师:这样吧,老师来画棵树。(师一笔画出树的主干)这美术中叫做勾勒,(师仔细的画叶片、芽苞),这叫工笔细描,这个工笔细描,就颇似我们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在同学们学习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运用过这种描写手法的?
(生找了几处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师: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叫《杜十娘》的歌呢?(有的学生听过)有没有同学知道杜十娘的故事?
生:她本是个风尘女子,后来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好像叫____李贾的,随着他就走了,不过在回家的路上,李贾把好卖给了一个富家公子。
师:就在李贾把杜十娘卖掉以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杜十娘打量他的面部表情,“欣欣然若有喜色”,了了数笔,便把李贾的丑陋嘴脸给勾画出来了。
同学们有没有读过《儒林外史》的?(学生有的说读过)
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叫严监生的,他临死时伸出两个指头(师表演)就是咽不下气。亲友们猜:可能是有两箱财宝没有找出来?还是有两个姨太太没来呢?(生笑)大家猜猜,还是她的妻子最了解他,就挑出了煤油灯两根灯草中的一根,于是他就死去了。请大家再找一找我们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细节描写?
(学生找细节描写,举手回答)
师:再请一位同学在刚才那位同学复述的基础上,加上这些细节,再复述一下这个故事。(一生复述,学生评点,认为绘声绘色,生动感人)
师:生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第二位同学的复述就成功的运用了这种手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注意此种手法的运用。
生1:老师,我想谈谈哈尔威船长这个人。师:好啊。
生1: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沉着的人。在突发的灾难面前,他表现得十分英勇、沉着,他利用船长的权利,维持着秩序,使救授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是殴斗。(师点评后,生将其写到黑板上)
生2:我认为用“镇定自若”比用“沉着”更恰当一些。“面对着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也听从他的调遣。”
师:你能解释一下“惊慌失措”和“镇定自若”这两个词吗?
生:惊慌失措:由于紧张害怕而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惊慌:举止失常。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
(生把镇定自若写到黑板上)
师:如果换了你,你也会像哈尔威船长一样,做到镇定自若吗?
生:会。
师:勇气可嘉。可时,真的处在那样一种情形之下,怕是就没有大家所说的那样轻松了。在这里,有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几个场景。请大家切身体验一下。(师展示课件,读课文“震荡可怕极了”“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师:看完刚才的影片大家感受如何?
生:很害怕。好恐惧等。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要实话实说。
生: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引用:在1999年烟台海难中的幸存者杜运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是这样说的:当时心里只想两件事:(让学生猜一猜)一个是我再也见不到家人了,另一个是呛死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而此时的哈尔威船长在想些什么呢?他做了些什么呢?
生:想到是大家,组织抢救工作等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十六段以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出语气、语调来。通过过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找出几个角色,老师叙述,不时穿插,如学生声小了,师: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你能压得住吗?大声点,不要太吝啬,再大点,要有力,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谁来读一些这句:船长喊了一声: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要突出喊。“还有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 “够了”指导学生用升调、降调、重读等,读出危急时刻的急来,还要读出镇定自若的定来,读出船长的镇定自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面对这猝然而至的灾难,甚至可以说是死亡,一边是惊慌失措,一边是镇定自若,为什么独有哈尔威船长能够做到镇定自若呢?
生:因为他是船长。
师:是船长就一定能镇定自若吗?
生:(思考后)他不仅是个船长,而且是个忠于职守的好船长。生读: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请生把忠于职守写到黑板上)
师:哪一位同学能解释一下“忠于职守”呢?
生:忠于职守:忠诚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也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譬如说:教师的岗位职责就是教书育人。那么,哈尔威船长的职责是什么呢?
生:我觉得,作为一名船长,他最大的职责就是开好船,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师:你觉得他尽到自己的职责了吗?
生1:我认为,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因为作为一名船长,他撞船了,这是责任事故。
生2: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撞船的责任不在哈尔威船长。
师:何以见得?
生2:文章以开始就说: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的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轮船缓缓行驶着。可以说哈尔威船长驾驶得很认真。没有吊以轻心。(师:更不是酒后驾驶)
师: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3: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因为撞船的责任在“玛丽”号,因为“玛丽”号“行驶速度非常快”,“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负载又特别大”。
生4:是“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的。
师:同学们为哈尔威船长作了很多的辩护,如果他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感激大家的。
生1:我还是认为,作为一个船长,他毕竟与人撞船了,差点让这么的人葬身鱼腹,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生2:应当说,作为船长,他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的。因为,在关键的时刻,他没有逃避,他积极的组织救援工作,并且使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使60人在短短的20分钟之内全部救出,并且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师:这叫_____(生:以身殉职)那他是一个_____的人。
生:舍己救人。(板书到黑板上)
师:老师觉得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太好了: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请同学看屏幕(师放课件镜头1:送钱,镜头2:有人见死不救,镜头:3救小孩)。
同学们通过电视新闻或是报纸、杂志,还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情形呢?
(学生说了在克拉玛依事件中见死不救的事情)
师:还记得,刚毕业的那年,与同学们一起看《泰坦尼克号》,当影片结束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皱纹里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和她那段饱含哀怨的诉说:铁达尼号沉没时,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1艘回头,6人获救,1500人才活了6个,后来,救生艇上的700个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宽恕,可是永远也等不到。那段话仿佛能触摸到灵魂的深处,发人深省,他常我想起,良知、道义,还有生命的本质……
在其实,面对死亡,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可是,上帝在赋于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赋于了我们责任和义务,因为,活着固然重要,可是履行做人之道同样重要,能做到舍己救人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学生1:老师,如果哈尔威船长既能救人,又不舍己,岂不更好?他就没有办法救他自己吗?
老师:谁能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学生2:我认为不是没有办法救自己,而是船长已抱定了以身殉职的决心。
学生3:我同意的看法,船长在随船沉没时,一人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说明他没有自救的打算。
学生4:船长没有自救的打算,在前面已经显露出来了——船上有61人他却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作者说他把自己给忘了,其实他并不是忘。
老师:好,老师完全同意这几个同学的意见。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学生5:老师,我认为船长死得有点不值得。
师:噢,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你有什么意见?
学生6:我认为值得。
学生6:我认为不值得。因为他不死船要沉,死船还是沉,这么好的船长活下来还可以以做很多好事情。
学生7:我认为值得。船长死了,但他留给了我们一种忠于职守,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对人们影响也许更大。
(生将伟大板书到黑板上)
师:他的可爱、伟大之处在哪里呢?
生:当人们在呼号和嘈杂声中,听到了船长简短有力的对话后,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师:这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呢?
(明确: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感召力)
生: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一个巍然屹立就写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生:还有文章的倒数第三段,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雕像也塑造出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的形象。
师:时穷节见,危难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还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呢?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后三自然段,深情缅情我们敬爱的船长吧!(朗读课文,师指导快速背速,运用重点词语背诵法,找出了“六个一”,学生在两分种之内全部背诵)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师板书)。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用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真正成为太阳底下大写的人!(边讲,边板书)
下课!
附板书设计:
伟大
舍己救人
忠于职守
镇定自若
一个沉着的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5
课前交流: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上课之前,我先请你们欣赏一段电影。(课件:课前电影片断)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刚才观看影片的时候有不少同学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睁得圆圆的,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小结,齐读课题
这就是海难,这艘船叫泰坦尼克号,1912年4月15日,它在纽芬兰海域撞上了冰山,船上当时有2000多人,除了几百人逃生,其余1513 人全都葬身在了冰冷的海水里。这样的事故历史上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近距离的接触另一次海难:诺曼底号遇难记。
这是一次损失惨重,令人沉痛的海上事故,请齐读课题。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请再读。
二、检查预习
1、读词语
(1)这是一篇外国小说,你在读的时候,觉得哪一类词语最难读?
具体到这篇文章里还有两艘船的名字。我把它们找了出来,相信大家能读好。
(2)出示词语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清清楚楚的一齐读一遍。
2、抓主要内容
词语读得不错,文章的主要内容谁能概括?
3、谈场景
这篇文章老师也读了好几遍,它的内容真实感人,情节扣人心弦,读起来就象看电影似的,读完后好多场景留在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那么,哪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充分谈,不要简单化。注意朝深处引导。)
两船相撞:给了你什么印象?能不能具体说说?
灾难发生后:混乱、恐慌
船长下命令:一片混乱中,船长的镇定与人们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
对话:简短而有力,听了让人不能忘,而且在当时意义重大救克莱芒:他连一个这样的见习水手都安排的这样周到
沉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结板书:
是的,就像你们说的,轮船在海上遇到了危险(板书:遇险),哈尔威船长指挥大家逃生救援(板书:救援),最后时刻的沉船(板书:沉船)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连成一个悲壮凄美的故事,把我们带回到1870年,带回到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
三、品读感悟
(一)、感受撞船
1、师引导:
诺曼底号轮船在自己的航线上正常的行驶着。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灾难在悄悄的逼近。黑暗中,全速行驶的“玛丽号”像一个幽灵,朝着“诺曼底”号笔直地撞了过来,在它的船身上一下子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到临头、葬身鱼腹了。
2、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二)、感受混乱、惊慌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描写灾难刚发生时情景的段落,静下心去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同学们读得很用心,都看到画面了吗?你面前浮现了哪些场景?
3、交流
(1)谈自己看到的画面
(2)这一幕幕场景,带给你什么感受?
(3)就请你把这感受融入到课文中,反复读一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一会,看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场灾难的可怕?
(4)交流读
“一刹那间————”(课件出示:11自然段)
(多么可怕呀,你带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觉。)
(1)引导深入体会:谁对这一句还有体会?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到害怕?“惊恐万状”的人们什么样?
(2)“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谈谈自己的理解)
(3)引领读句子
汹涌湍急的海水浸没了脚踝,淹过了小腿,人们被巨大的水流冲击的站立不住,怪不得呀,一刹那间(一学生接读,到奔到甲板上)(一生接读到一片混乱)
(4)是啊,一片混乱!震荡可怕极了!一齐读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
(1)还有哪些句子?
(2)谈一谈。那是怎样的一种乱?
(3)是的,大难临头,逃生的欲望让人失去了理智。谁再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那个场景中?
(三)感悟船长的行为及品质
1、引出船长
灾难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发生了,在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副板书:哈尔威船长)
2、他是怎么指挥这场救援的?(灾难面前,他怎么做的呢?)
3、不着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3—44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4、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先整体汇报,或直接引入命令。)
场景一:下达命令
我们来看,灾难刚一发生,船长是怎么指挥的?
(1)船长下达了一道命令,出示课件
(2)都来读一读,从这段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船长?(学生交流,追问: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结合学生回答,完成副板书
(3)真了不起,几句话让你们品出了这么深刻的内涵,谁来下达这个命令?
(4)非常清楚,只是这样的声音足以盖住现场的嘈杂和混乱吗?课件出示:嘈杂的声音(几秒钟)
(5)谁再来?课件展示:嘈杂的声音。(镇定自若的船长;临危不惧的船长)
(6)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哈尔威船长始终记着我是一位船长,灾难面前,救人就是船长的职责呀!这是一位多么尽职的船长。
场景二:对话。(船长又怎么指挥的?)
(1)他抓住了一句话,这是一组对话中的一句,(课件出示:对话)请大家沉下心来,细细品读,从这段对话中你能了解到哪些内容?
(2)交流:
a 、情况危急
炉子、火、机器、时间
你体会到了什么?
b、船长下达了两个命令(安排救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他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这个命令?炉子?火?这预示着?多么果断的船长!)
c、体会“够了”
体会时间很短:茫茫的大海,混乱的人群,已经停止工作马上就要沉没的轮船。这么巨大的灾难面前,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你感受?
体会船长的“够了”:但船长却说?(还不够)船长却自信地说?船长却威严地说?
体会乘客心情:这两个字传到乘客的耳朵里,他想?他在想?
(3)分角色朗读
我们读读这段对话,谁当船长?
船长都站起来,其他人就当洛克机械师和大副。
混乱和嘈杂中,你们的声音自信而威严的传递,开始吧!
恐慌中的人们听到你们的对话,慢慢变得理智,渐渐平静下来!
场景三:救克莱芒
1、他还做了什么?
2、谈体会。
3、大难临头,船长没有忘记船上的任何一个人,想得那么细致周到,神情那么镇定自若,始终坚守在他的船长岗位上!谁来读一读课文38自然段。
(四)沉船
1、师引导
救援工作终于变得井然有序起来。二十分钟的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轮船就要沉没了。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用他那种镇定,威严,神圣的方式走向了死亡。像一座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却把一座精神的丰碑高高竖立在了人们心中。
2、课件展示:沉船视频。
3、一生读字幕
4、妇女、孩子、乘客、船员,每一个因他而生还的人都眼含热泪,注视着英伦海峡上这最悲壮的一幕,他们看见——齐读这一段
四、课堂总结
1、小结:
刚才我们沉浸在那一个个感人的场景里,跟灾难接触,和船长对话。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用他的(副板书中品质)挽救了一船人的生命,自己却悲壮地与船同沉,(板书:省略号)
2、补充资料,升华对船长的认识
(1)100多年前,作家雨果这样评价他,(课件展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读
(2)100多年来,每一个读了这个故事的人忍不住这样评价他:再读。
3、布置课下写心得笔记(课件:音乐)
同学们,看了这样的故事,面对这样的船长,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可是我们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下同学们把想法整理出来,就是一篇心得笔记,老师期待着和你们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