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微课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若水分享 1875

为了让学生自己思考,进一步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初步感知数学的意义。该如何做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微课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微课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学习数学知识就要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都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并用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5—26页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地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计算。 教学关键: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练习纸多张。

教材分析:《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25—26页内容。 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出示一组整数乘除法的复习题,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然后改编成一组分数乘除法题,让学生观察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再与整数一组题比较,发现道理完全一样,从而很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部分内容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折纸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通过用两种不同折纸方法得出两种不同计算方法,最后自己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路,老师都加以肯定,然后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计算÷3,发现问题,最后

54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电脑出示让学生感受一下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生活中,而让学生对这节课更感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先通过情境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给出一个整数的乘法算式让学生与出两个除法算式。再根据除法算式改编成两道除法问题,最后并把整数改成分数,分别引出3道分数乘、除法的算式和问题。这过程从整数乘法引出整数除法,得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再将整数化成分数,用同样的方法,证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得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教学例1,先进行一些×的口算练习。再出示例题问题。通

5441过折纸、计算,对例1的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得出2种方法:第一种是每份是2个;另一种是每份是的。通过比较,得出第二种方552241法在所在有题目中都适用,而第一种只能是在特殊既情况才能用。从而用第二种方法解决例1第二个小问题。

最后总结,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规律,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做练习让学生熟练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巩固除法的记忆。

四、全课小结。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说,将这节课的主要知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规律向老师说,向同学说,从而巩固对这节课的内容,提高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前几天,老师在商场买了几包饼干(课件出示:3包饼干,每包重100克。)你们能从这里面找出什么信息?

生1:能。

生2:3包、100克。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这道题来学习新知识,有信心学好吗? 生: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1、教学例1(修改)

(出示例题:每包饼干理100克,3包有多重?) [设计意图: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1)学生口头解答。评讲,总结:100×3=300(克)

(2)师:根据100×3=300(克),请改编成2道整数除法算式及问题。学生与同桌交流后,汇报结果,教师巡视。 出示学生2道整数除法的算式及问题。

生:300÷3=100(克) 3包饼干重300克,每包有多重?

300÷100=3(包) 300克饼干,每包重100克,可以装几包? (3)总结: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师: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如果把整数改成分数,上面三道题又会是怎样解决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知识迁移,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汇报: 每包饼干理3包饼干重310110310千克,3包有多重? 千克,每包有多重?

1101103103×3=÷3=÷

1310110(千克) (克)

千克饼干,每包重千克,可以装几包?

1010=3(包) (6)小结:通过对比,它们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除法的逆运算。

[设计意图:尝试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

2、迁移类推,尝试学习(教学例2)。 (1)先进行以下口算题训练。

45× ×4713710 ×12 14× ×

379234916 ×

5241[设计意图:这组计算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例2知识有联系,通过学习,为学习新知作过渡。] (2)出示例2第一个小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试着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最后,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新的教学理念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找信息、问题和动手操作理解题意,能激起学生欲望和学习兴趣。] (3)小组汇报:

A、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就是。

5455255411÷2=4/25=

52

B、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也就是×。

552524544141÷2=×=5241410=

52(4)四人为一组比较以上2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一下一题多解,但还要学会选择较易的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5)小结:第一种情况会遇到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时,如

35平均分成2分,就不能用第一种方法;而第二种就能用,所以第二种比较简单。

(6)在这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3/5÷3,同时允许学生折纸。 (7)汇报结果。

45÷3=×=5341415

3、通过比较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1、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

91038÷3=(_)(_)×(_)(_)=

(_)(_)

(_)(_)÷2=(_)(_)( )

(_)(_)=

2、算一算。

89÷4 35613÷4

620a

3、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

13?

14、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a等于多少?÷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设计意图: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少而精,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体验成功,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解题能力。]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分数除以整数的规律是怎样的?

3、这节课,你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全程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知识,有益知识的积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P26做一做和P27练习七第2题。

微课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东莞市企石镇东山小学 姚华辉

设计理念:

学习数学知识就要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例

1、例2都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并用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地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计算。 教学关键: 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多张。 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内容。

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将例1进行修改,出示一组整数乘除法的复习题,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然后改编成一组分数乘除法题,让学生观察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再与整数一组题比较,发现道理完全一样,从而很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部分内容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折纸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通过用两种不同折纸方法得出两种不同计算方法,最后自己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路,老师都加以肯定,然后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计算÷

543,发现问题,最后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电脑出示让学生感受一下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知生活中,而让学生对这节课更感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教学例1,先通过情境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给出一个整数的乘法算式让学生与出两个除法算式。再根据除法算式改编成两道除法问题,最后并把整数改成分数,分别引出3道分数乘、除法的算式和问题。这过程从整数乘法引出整数除法,得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再将整数化成分数,用同样的方法,证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得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教学例2,先进行一些×的口算练习。再出示例题问题。通

5441过折纸、计算,对例2的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得出2种方法:第一种是每份是2个;另一种是每份是的。通过比较,得出第二种方552241法在所在有题目中都适用,而第一种只能是在特殊既情况才能用。从而用第二种方法解决例2第二个小问题。

最后总结,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规律,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做练习让学生熟练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巩固除法的记忆。

四、全课小结。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说,将这节课的主要知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规律向老师说,向同学说,从而巩固对这节课的内容,提高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前几天,老师在商场买了几包饼干(课件出示:3包饼干,每包重100克。)你们能从这里面找出什么信息?

生1:能。

生2:3包、100克。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这道题来学习新知识,有信心学好吗? 生: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1、教学例1(修改)

(出示例题:每包饼干理100克,3包有多重?) [设计意图: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1)学生口头解答。评讲,总结:100×3=300(克)

(2)师:根据100×3=300(克),请改编成2道整数除法算式及问题。学生与同桌交流后,汇报结果,教师巡视。 出示学生2道整数除法的算式及问题。

生:300÷3=100(克) 3包饼干重300克,每包有多重?

300÷100=3(包) 300克饼干,每包重100克,可以装几包? (3)总结: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师: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如果把整数改成分数,上面三道题又会是怎样解决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知识迁移,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汇报: 每包饼干理3包饼干重310110310千克,3包有多重? 千克,每包有多重?

1101103103×3=÷3=÷

1310110(千克) (克)

千克饼干,每包重千克,可以装几包?

1010=3(包)

(6)小结:通过对比,它们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除法的逆运算。

[设计意图:尝试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

2、迁移类推,尝试学习(教学例2)。 (1)先进行以下口算题训练。

45× ×4713710 ×12 14× ×

379234916 ×

5241[设计意图:这组计算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例2知识有联系,通过学习,为学习新知作过渡。] (2)出示例2第一个小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试着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最后,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新的教学理念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找信息、问题和动手操作理解题意,能激起学生欲望和学习兴趣。] (3)小组汇报:

A、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555411就是。

5452÷2=4/25=

52

B、把平均分成2份,份就是的,也就是×。

552524544141÷2=×=5241410=

52(4)四人为一组比较以上2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一下一题多解,但还要学会选择较易的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5)小结:第一种情况会遇到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时,如

35平均分成2分,就不能用第一种方法;而第二种就能用,所以第二种比较简单。

(6)在这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例2第二个小问题,同时允许学生折纸。 (7)汇报结果。

45÷3=×=5341415

3、通过比较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1、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

91038÷3=(_)(_)×(_)(_)=

(_)(_)

(_)(_)÷2=(_)(_)( )

(_)(_)=

2、算一算。

89÷4 35613÷4

620a

3、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

13?

14、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a等于多少?÷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设计意图: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少而精,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体验成功,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解题能力。]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分数除以整数的规律是怎样的?

3、这节课,你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全程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知识,有益知识的积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P31做一做第2题前两小题和P32练习八第2题。 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解决问题中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打破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而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在于:

一、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学数学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前几天,老师在商场买了几包饼干(课件出示:3包饼干,每包重100克。)你们能从这里面找出什么信息?这样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地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整数除法与引入的分数除法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三、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教例题答案,或让学生死记硬背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通过动手计算,动手操作等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节课,难就难在计算时比较抽象,不如整数、小数除法的具体。但只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的目标,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学的很轻松。这就是我对我上完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微课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师专一附小

刘国文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下)第73~75页。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探究意义

(一)感知1/4

1、回忆旧知

(课件出示1/4) 师:这是什么数?

生:这是个分数,1/4。

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知道了分数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分数的产生以及1/4表示什么)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

2、学生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并用彩笔画出阴影表示1/4,教师巡视 学生可能出现的表示形式。

3、展示汇报

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生1:我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生2: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3:我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

生4:我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师:(指 生4 的图,作疑惑的神情问)这样能用1/4来表示吗? (学生先思考,再小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生1:我认为不能。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一苹果,所以每份不是1/4;

生2;我认为能。因为在这里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

生3:我认为能。因为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强调了要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是几分之几?(1/4)是几个苹果?(1个)

师:请接着往下看,谁来用一句话说说下面这副图的意思?(课件动态演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

生: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4粉,每份是这1个苹果的1/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先后呈现的两副图)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副图的?

生1:一种是把1个苹果平均分,一种是把4个苹果平均分; 生2;两种都是平均分,每一份都能用分数1/4表示。

[反思: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为每一个学习小组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的学习材料,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做到了人尽其才,材尽其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使个体参与落到了实处。同时,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教师参与讨论,可以了解小组讨论的真实情况,便于有效地指导小组合作,调控教学进程。]

(二)理解2/3

1、组织学生操作体会2/3的意义 师:请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什么分数?(出示2/3)2/3表示什么呢?这个问题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2/3,然后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桌上的材料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3、反馈

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把你们的表示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

生1:把3条金鱼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生2:把6支可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这6支可乐的2/3。

师:你真了不起!想出了与众不同的方法。2/3在这里表示几支可乐? 生2:4支。 生3:把9朵花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师:有创意!请问,剩下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生3:1/3。

生4:把一张纸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是它的2/3。(图略) 师:想一想,阴影部分还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生4:4/6。也可以看作把它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就是它的4/6。 师;真聪明!2/3就等于4/6!还有谁想展示一下你是怎样表示1/3的?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针对有创新的展示汇报给予肯定与鼓励) [反思:从1/4扩展到几分之一,从几分之一扩展到几分之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变得更加丰富、厚实,有利于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之间的关系,又为后继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了铺垫。]

(三)深化1/□

1、组织学生利用花朵图探究它的1/□

师:你们还想研究别的分数吗?(课件出示1/□)这是个分数吗?它好特别!特别在哪儿?(分母没有分数)它读作什么?每个小组都有一些这样的图(课件演示12朵花),请你们涂上颜色来表示这些花的几分之一。大家先思考,再小组分工合作,看看可以有多少中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2、学生分小组思考、操作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3、反馈 师:请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以接力赛的形式汇报,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已经说过的方法就不再展示。

(学生一边展示,一边叙述是怎样表示几分之一的) 生1: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2份,涂红色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2; 生2: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3份,黄色部分是这12朵花的1/3;

生3: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不涂色的(涂了9朵花)是这个整体的1/4;

生4: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6份,涂橙色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6; 生4: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12份,紫色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12;

教师把学生汇报的情况汇总在一起。(课件演示)

观察这组图形和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都是把12朵花平均分成几份;

生2:我发现了分子都是“1”,也就是都只取其中的一份; 生3:我发现了分母越大,每份所表示的花的朵数就越少; 生4:我发现了分母都是12的约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知识!

(四)理解□/□

1、组织学生探讨□/□的意义

师:(课件出示□/□)猜一猜,老师想让你干什么? 生:填分数,理解它表示什么? 师:很好!请大家先看要求。

(课件演示如下,学生默读操作要求) (1)小组内先确定一个分数;

(2)分一分------选择材料表示这个分数; (3)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表示这个分数; (4)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2、学生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分数的意义,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操作材料,并口述此分数表示什么。 生1:我们把一张纸平均分成32分,其中的5份是这张纸的5/32;

生2:我们把8只螃蟹平均分成4份,拿走的3份是这个整体的3/4,剩下的两只是这个整体的1/4;

生3:我们把10个橙平均分给5个同学,两个同学共分得10个橙的2/5,其余同学分得这些橙的3/5;

生4;我们买了7包薯条,吃了1包,吃了它的1/7,还剩6/7。 ……

4、学生讨论、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通称为单位“1”或整体“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也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板书)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分数单位?2/3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里面有几个1/3?

师:生活中人们常用分数来进行表述。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一个分数? 生1:妈妈买回一个西瓜,平均分成10份,吃了其中的3份,吃了这个西瓜的3/10。

生2:银行存款利率要用到分数。 师;对,那是一种特殊的分数------百分数。如;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定期存款一年的年利率是1.98%。

生3:全国耕地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1/6。 ……

[反思:在学生对分数形成了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及板书的引导,及时让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教材的逻辑意义成功地转化为学生的心理意义。]

(五)小结与质疑

师: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我知道了分数对于我们的生活很有用处。

生2:我知道分数不是表示一个完整的数。 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2:它表示一个整体与它的一部分的关系。 师:说得真好!你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生3:我想知道分数还能表示一个整数吗?

师;问得好!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4:能1比如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4份就是这个整体的4/4,也可以用1来表示。 生5;我还想知道分数能不能像整数那样进行四则运算/ 师;分数也能像整数那样进行四则运算,这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即将学到。师;(课件演示,图略)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红色部分的面积是最大长方形的1/2; 生2:蓝色部分是最大长方形的1/4; 生3:蓝色部分又是红色部分的1/2; 生4:绿色部分和黄色部分面积相等;

生5:绿色、黄色部分都是这个最大长方形的1/8,是红色部分的1/4,是蓝色部分的1/2;

生6:最大长方形是红色部分的2倍,是蓝色部分的4倍,是绿色部分的8倍

二、巩固反馈,深化理解 1.书面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其中阴影部分不能用1/3表示。让学生猜测,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并利用教科书第74页“练一练”第1题的图形,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反思:这样处理,一方面用活教材,使分散的习题成为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有时表面上没有平均分的图形也可以进一步细分,进而用分数表示,深化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2.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1) 请发过言的同学站起来,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 找一个未发言的同学站起来,问:你占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表示的分数在变化?

(3) 现在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为什么变化了?

[反思: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是对课堂学习状况的调查,又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升华。由于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又对部分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进行了恰当的教育和引导。]

课后反思:改革原教材的例题呈现方式,采用板快结构,通过对1/

4、2/

3、1/□、□/□四个分数的操作理解,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采取分组活动教学,每六人为一组。但在活动操作中,也有单个活动或两人活动的方式。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生成问题交流互动的调控欠缺,导致一部分学生活动不充分,对意义的理解还停留在模仿阶段,不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微课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4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习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

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五、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微课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

3、4》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例

3、90页例4 【教学目标】

经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和求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利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课件 【课前准备】

设计预习学案,设计预习任务,提前下发预习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新知,为学习新课做好自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旧知,通过课件展示有关百分数、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练习检测,学生思考回答。复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这类题的解题步骤。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展示例3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解决,同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一步步接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

(一)组织学生自主探索例3问题的解决办法。

1、教师强调学生先独立思考题意,解决问题。

2、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达成统一认识。

3、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并归纳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5、拓展练习的展示及处理,让学生操练并提升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知识点的操练中认识倍,理解倍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图书室里的百分数问题

1、引出图书室里有关的百分数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问题是什么?

(2)、什么是单位“1” ?

(3)、12%是谁的12% ?

(4)、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写出来)

3、展示学生的成果,教师做简单的补充和评价。

(设计意图:知识性课堂本身很乏味,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从而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课堂检测

2 设计两三个简单的考查性题目,逐步展示给学生,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个别学生展示答案,其他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教师做总体评价。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我的时候到了,考查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十九1—8题

(设计意图:适当的课下作业设计是必须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反思,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

百分数应用题

例3:

(14-12) ÷12

=2÷12 ≈0.167 3

=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例4:

1400×12%+1400

=168+1400 =1568(册)

答:现在图书室有1568册图书。

4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76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