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若水分享 1152

《昆明的雨》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雨声,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同学们,虽然这几天都是阴雨绵绵,但我估摸着,你们也没有认真聆听雨的声音,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去聆听吧。

雨,是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王摩诘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陆放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刘梦得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杜子美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同作家笔下的雨,寄托着不同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汪曾祺去感受《昆明的雨》。

二、明确目标

目标明确是我们学习的前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些目标?

三、知人论世

声音就是战斗力,你们的声音让我感知到你们的战斗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汪曾祺吧。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注意,红色部分的,如果你的课下注释没有,就一定要及时做好笔记。

四、擂主争霸

下面就要进入到我们每一节新课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欢迎大家来到“思齐杯”擂主争霸赛。让我们一起回顾比赛原则

1.回顾原则:正确率最高;书写最工整;速度最快。

上期擂主:何佳骏

你们准备好挑战他了么?

2.开始听写

3.核对订正

鲜腴yú篱笆líba吆喝yāohe苔痕táihén密匝匝zā

4.本期擂主:

恭喜同学!同时也欢迎大家向他挑战!

五、寻雨踪,感知课文

扎实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正文吧。

大声朗读,思考

1.昆明的雨季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2.文章题目为“昆明的雨”,作者围绕“雨”写到了哪些人、事、物呢?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娇羞的苗族姑娘;善良的母女;肥大的仙人掌;种类繁多、味极鲜腴的菌子;“火炭”一样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酒店外高大茂盛的木香花和雨中檐下悠闲的鸡。

看似杂乱的事物,其实他们都有着作者对昆明深深的喜爱之情,正是这种情感把这些散乱的事物连在了一起,这就是我们散文最大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六、品雨情,解读语言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做些圈点批注,并通过朗读加以品味。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文章景、事、物的赏析,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写景抒情散文“情感含蓄地隐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的写作特点。

2.感受作者营造的氛围之美。

3.体会作者借“昆明的雨”所表达的丰富而深厚的情感。

预习准备:(1)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语言之美。每个人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出感情来。(2)让学生查阅汪曾祺相关资料,推荐学生阅《读汪曾祺,西南联大的“坏学生”》等资料,并查阅西南联大的相关资料。(3)第三圈点勾画批注感受文章之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第一课时,我们对汪曾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知道他对昆明有着深厚的感情。展示ppt:

背景资料:

汪曾祺与昆明

1939年到1946年,汪曾祺(当时他19-26岁)在昆明先后待了七年:五年在西南联大读书,两年在中学教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这是他一生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这七年是他一生中最美妙的七年,又年轻,又无牵挂。除了读书,就是游荡。在昆明,他至少恋爱两次,有一次因为失恋,睡在床上不吃不喝两天。当然,也有过一个时期,他穷困潦倒,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但精神上,却是极其自由的。

昆明的岁月,深深地印在了汪曾祺的心中。昆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数十年后,他仍念念不忘。(摘自《汪曾祺,西南联大的“坏学生”》)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文章景、事、物的赏析,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写景抒情散文“情感含蓄地隐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的写作特点。

2.感受作者营造的氛围之美。

3.体会作者借“昆明的雨”所表达的丰富而深厚的情感。

三、独立思考及小组内讨论交流。

同学们,在第一课时,我们对文章进行了充分的朗读,并且提出了很多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经过梳理,我们归纳整理如下:

思考探究题:

1.文章中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哪一句?

2.作者选取了哪些景、事、物来表现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怀念?

(重点)3.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怀念之情是如何通过景、事、物表现出来的?

(重点)4.重点品读10段,思考:“四十年后,我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一句中,“情味”一词有着怎样的丰富内涵?由此感受文章的氛围之美。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说诗情,导入新课

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嘻嘻哈哈,边吃边聊。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然木香花会有的。猪头肉也会有的。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二、读文本,整体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明确: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因为“仙人掌不仅多,且极肥大,可以种在菜园的周围代替篱笆,并且倒挂着也能开花。

因为“昆明雨季最多的还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湿空气最有特征性的景物”;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

昆明的杨梅不仅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而且颜色黑红黑红的,名字也很好听,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和木香花,缅桂花“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教师小结:在这篇文章中,汪老不仅仅关注着昆明的雨,还描绘了很多自然风物。生活中的美就存于这一草一木中,显示出汪老独特的诗情和生活雅趣,他还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他们,然后携入文字,与我们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品语言,体悟深情

1、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

例如:

①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短短一句话,稍作改动但,疑问、惊喜、感叹之情却尽在其中!

②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为何要写买花女孩?)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两次出现,有何不同?)

……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四、赏经典,拓展阅读

1、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独特的收获?

请学生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并总结:

可能会有A、短句B、文言、成语。C、口语(例句见文中)

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

2、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

延伸阅读:《端午的鸭蛋》片段,再次感悟汪老平淡而韵味十足的文字之美。

端午的鸭蛋(片段)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五、品生活,课外延伸:

1、推荐阅读《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5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