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3篇

若水分享 1147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难重点: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要想学好数学,除了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外,还要学习中善于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同学们对“乘法”这个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掌握地不错,可是有部分同学需要大家的帮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部分内容。

  二、引导学生总结自己乘法中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组织全班交流。

  1、交流乘法的口算方法。

  生1:变换算式。

  生2:把算式看作几个几相加。

  生3:先用零前面的数相乘,再添零。

  2、交流乘法估算方法。

  生1:四舍五入。

  生2:转变成已知乘法。

  3、交流乘法计算方法。

  生1: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

  生2:用竖式计算。

  师:通过回顾,同学们对乘法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都掌握的较好,现在我们就利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练习一的问题。

  三、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师出示题卡,学生算课本33页1题。

  让学生用估算方法:课本33页6、7题。

  先用估算方法:课本34页10题。

  用计算方法:课本35页12题。

  师: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运用比赛的形式,提高积极性,做完后小组内交流)

  2、先数填空:课本33页2题

  师:让学生独立填空,小组交流填法。交流填法把题中各数的0暂时划掉,选数填空。

  特殊化——以简驭繁的策略

  3、利用知识解决实际性生活中的问题。

  课本33页3——5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4、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两步计算解答题。

  课本35页11、13、14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要想学好数学你以后应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几个几相加

  口算(2)变换算式

  (3)先剩零前数再添0

  估算

  乘法(1)四舍五入

  计算

  (2)转变成整十数

  (1)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

  (2)用竖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板书设计:

  面积与面积单位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