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随笔
年三十晚上,是老北京人最有滋味的一段时光。放烟花,吃年夜饭……生活就是这样,年复一年,但都在变化着,每个人有自己的位置,上帝的安排永远都是最惬意的,你失去的恰恰是别人得到的,在舍予间彼此快乐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京的春节随笔》,欢迎阅读。
北京的春节随笔【第一篇】:老北京的春节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贴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元宵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北京的春节随笔【第二篇】:北京的春节
虽然北京是个大城市,是我国的首都,但是,它也和我们一样,过着热闹非凡的春节。
农历腊月三十为一年的除夕。过去,老北京大多数人家常年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下,是一定要上供的。供品五花八门,有油炸的面食、月饼点心、苹果柑橘、什锦果脯、黄白年糕、饺子馒头,真是应有尽有。除了供品之外,供桌上还摆着香炉等供品,供桌前面的地面上摆着蒲团,行礼跪拜的时候用。
据说,年三十晚上到初一大清早,诸神要下界来考察人间的善恶,这些神里面有财神、土地爷诸位,腊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爷也在此时回到人间,继续做他的“一家之主”。这时候,人们都要恭恭敬敬,谨慎行事,还要烧香磕头,请诸位神仙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关照。
年三十晚上,是老北京人最有滋味的一段时光。先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享受一年中最为丰盛的吃食。菜肴中大多是炖鱼、炖肉、炖鸡、丸子、扣肉之类的肉食,也有清新爽口的凉菜,比如:用蔓菁、大红袍萝卜做成的辣菜,还有糖辣白菜、芥末墩什么的。主食则以饺子为主,一般是用羊肉白菜或猪肉韭菜做馅儿。吃饺子时,决忘不了拿“腊八醋”当调料。在所有的节日里,“年三十”要算是老北京最忙活也是最乐呵的一天了。
北京的春节过得真热闹呀!
北京的春节随笔【第三篇】:新年在北京
不经意间又多了一岁,这个年却是这样的与众不同:今天是大年初二,竟然有时间在空间里自我独白。今年没有回去,在北京过年,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成为了别人家的一员,这样的说法好像有点陌生。应该是自己当家做主了,完全不适应这样的角色转换。
今天弟弟妹妹们包饺子时打电话来了,想必她们也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呵呵,没有人带他们一起玩了。去年的这个时候还叽叽喳喳的,一群人在姥姥家的院子里跑来跑去,笑着、闹着,带着弟弟妹妹们玩扑克,以打听她们幼小心灵中的神秘事件为快。在她们心中我依然是那样的年轻有活力(我也这么认为的嘿嘿),姐姐也不例外哦。虽然我们姐妹两是最大的,但是我们的心仿佛是最年轻的,能给弟弟妹妹带来快乐和动力,这样来看我们还是蛮称职的嘛。
当然了我们也是爸爸妈妈快乐的心肝宝贝,虽然不爱做饭,不爱刷碗,可是能看着妈妈做饭,在她身后转来转去,陪她聊天,总之有讲不完的话,直到饭熟为止。妈妈也一定也觉得做饭很快乐,有人免费陪聊。到了晚上,真正属于一家人的时刻到来了,亲人客人们走了,我们一家人开始打扑克,好象每次都是我和姐姐一伙,爸爸妈妈一伙,这是最好的组合,最亢奋的时候能玩到天亮,真是难为老人家了,呵呵。记不得谁输谁赢了,只记得等爸爸出牌的时候,我们等了差不多一分钟,还是没有动静,姐姐叫爸爸快出牌别磨蹭了,这时才听见爸爸答应,原来是睡着了,真是厉害,笑的我们前仰后合。
仿佛还在昨天,但还是到了今天,今天自己在家里,没有看到爸爸妈妈,她们在和姐姐一起过年,姐夫代替了我打扑克的位置,她们有了新的组合,不过相信她们玩的也一定很开心。虽然这个年有点安静,但是没有寂寞;过去虽然很快乐,但现在也别有乐趣,现在我给这个家带来了欢乐,也填补了他们四年来的空缺与孤单。别人代替了我的位置,我同样代替了别人的位置。对他们来说,这个年也是快乐的,至少不再是两个人,虽然也仅有三个人,但仿佛找回了当年那个完整快乐的家。去年的大年三十,婆婆他们也是在这里过年,两个人的世界却是充满了泪水、思念与凄冷,那段刻骨铭心的痛与爱完全冲淡了新年的快乐。今年的那个时刻,我们彼此有了幸福的笑,看到老公吃到了饺子里的一角钱,笑的酷似开花的馒头,呵呵。我给他讲了弟弟们的故事:姨家的弟弟告诉我,他们为了能吃到饺子里的钱,拼命的吃,吃到实在撑的不行,把饺子也吃完了,也没见到那个一角钱,后来二姨刷锅时一看,硬币在锅底,原来那个饺子煮漏了,哈哈哈。……听着他们笑的都肚子疼了。
生活就是这样,年复一年,但都在变化着,每个人有自己的位置,上帝的安排永远都是最惬意的,你失去的恰恰是别人得到的,在舍予间彼此快乐着……给自己一个笑脸,所有关爱你的人也都在笑,给生活一个微笑,所有的一切都变得美好!
祝愿最亲最爱的亲人,朋友们新的一年有新的收获,愿快乐萦绕每分每秒!
北京的春节随笔【第四篇】:北京的春节教学随笔
本文是人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篇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并按时间顺序列举出这些日子;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里,那里的人们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并完成表格填写;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作者是将哪几天作为重点来写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接着就是找出文中描写孩子们的句段,仔细研读,体会孩子们过春节的感受;最后,再回顾全文,看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什么,体会文章的主题。
至此,课文的主体部分已经学完了。接下来我先给同学们拓展了一些其他地方人们过春节的不同习俗。然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后的阅读链接,体味不同的人过春节的不同感受以及在写法上的不同。再就是引导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家乡或家里过春节的习俗。最后,让他们动笔依照课文或课后的阅读链接把刚才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下来。从作文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写得是比较成功的:按时间顺序写得详略得当,较好地表现出了春节那种热闹、祥和的气氛;特别是孩子们的那种无忧无虑和快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一是以读促悟。每一个学习目标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完成,老师极少去代替。二是充分发挥了阅读链接的作用,并有目的地进行了一些拓展。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三是比较成功地进行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
北京的春节随笔【第五篇】:《北京的春节》教学随笔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语言简洁通俗,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完整,给人一种近乎于拉家常一样的平易近人之感。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结合教学的参考,我作如下反思:
1、本课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握教材准确深入,针对东部孩子的特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予了充分肯定。
2、教学分析中贴近学生生活,教师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
但是,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所教学的这一节课,也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教学中,我努力地想让孩子们多说一点,把课堂还给他们,同时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授课中,我应该学会把握教材,课上适当的放和收。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不到位,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他们还没有学会处理资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关系不太紧密的内容,从一大堆资料中提炼一些有用的精华资料。因此,我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问题即课题,立足于教学实际的研究必将有利的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