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小学五年级数学《折纸》教学设计范本三篇

若水分享 1147

  《折纸》是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折纸》教学设计范本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折纸》教学设计范本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分数的认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将为后面的分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引导学生从现实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学会合作,与人分享收获,并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原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法学法: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制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学法上谈一谈。

  教学教法:

  我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探究体验、参与合作、互动讨论。

  教学学法:

  引导学生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小明和小红在手工课上折纸鹤)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提问,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引出算式1/2+1/4(板书算式)

  此环节抓住切入点生成本节课的问题,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怎样计算?让学生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必要性,在生活中确实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因猜想而紧张的沉思,从而达到风起云生的效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

  1、独立思考——投石问路

  在提出1/2+1/4得多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全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的通过画图、折纸、探索计算的算法。

  2、合作交流——曲径通幽

  算完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3、汇报交流——水到渠成

  小组说完后,哪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其他还有别的想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请况

  1/2+1/4=1/6

  1/2+1/4=2/6

  1/2+1/4=2/4+1/4=3/4

  不管是哪这种想法,我都不会急于表态,而是把问题抛回去:请同学们想想,你同意那种意见?为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不仅说出得多少,更应结合图形、画图说明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

  出示提出的问题:你能计算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吗?学生独立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出示试一试两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小结计算方法

  观察算式,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

  让学生思考、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优化,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算法——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吗?引导学生总结提醒大家注意的事项。

  此环节抓住问题的的着力点讨论,让学生探究有实效,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汇报交流抓住知识的突破点,以求达到由“投石问路——曲径通幽——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我会设计基本练习(课本练一练1—3题)、提高练习(练一练第4题)、综合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先看清题意,再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关注有什么不一样的或是不对的?

  此环节抓住盲点练习,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学到的知识,还有情感体验。

  此环节抓住新知识增长点,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更深刻地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折纸》教学设计范本二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要执教《折纸》,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课堂设计。

  教材分析:

  1、《折纸》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倍数与因数、分数的再认识、约分、通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将为本单元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及五年级下册的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

  2、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2)方法与过程: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感受计算异分母加减法的必要性,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策略:

  1、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顺利达到本节课预定的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同桌讨论,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借助展台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抢答、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指导学生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2、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己能说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数学课没有新课,新课就是复习课。”在这个环节,根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我设计了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练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作好迁移。

  二、创设情境。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更要学会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折纸情境,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自主探索。

  新课程注重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环节,我采用了“估一估——折一折——议一议”的模式,通过自主尝试教师引导,知道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一致,要想计算,必须先通分,培养了学生的转化思想,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让学生去自主尝试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一题,通过看图填空,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练一练”第三题,通过分组竞赛,来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正确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诊所”通过让学生辨别易出错的算式,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解决总问题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以服务于生活。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教育。

  五、拓展延伸。

  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用线段图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反思评价,总结全课。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课堂总结时,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反思本次数学活动的收获,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板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中,我设计“先通分,再计算。”使学生清晰地知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黑板上示范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过程,旨在规范学生书写,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五年级数学《折纸》教学设计范本三

  教材学情:

  《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五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上一个单元里又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知识点都已具备,在这节课里,重点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正方形纸片

  教学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巩固应用。在老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思维的主线,学生先想先做,老师后讲后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在主要运用“引探教学法”的同时,结合运用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具体的情景和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

  教学学法:

  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合作交流做法,真正地让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体验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推导计算法则。具体学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巩固法等。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复习导入,铺垫孕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巧设练习,巩固新知→课堂评价,师生小结等五大环节。

  一、复习导入,铺垫孕伏

  我通过设计“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和“口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目的是为学好新课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的“手工折纸”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识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创造性地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学环节是主要环节,我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我放手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师生验证、讨论交流等形式,逐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故意出错题让学生判断,以此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第二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由于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所以在此环节中,我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思考独立完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学能力。

  第三步,算法优化。在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的过程中,学生分别用了折纸、画图和计算的不同解法,我让学生比较哪一种算法更好、更方便,引导学生在算法多样化中选择算法化。

  第四步,讨论归纳计算法则。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归纳。通过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计算法则。

  四、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如“看图填一填”。旨在展示计算全过程,给差生“拐杖”,力保“双基”。

  2.综合练习,如“计算”。完成这一层次的练习不仅要用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要综合运用“通分”、“约分”、“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等知识点,设计意图在于强化算理,提高计算技能。

  3.应用练习,如“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五、课堂评价,师生小结

  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58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