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师随笔 >

物理老师教学随笔

若水分享 1147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地分配。物理老师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可以用随笔将自己的感悟记下以便以后翻阅。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物理老师教学随笔感悟,欢迎阅读!

  物理老师教学随笔篇一

  “你是大摆,我们是小摆,你怎么摆我们就怎么摆,我们和你发生共振,学好物理,实现心中的梦想。”这是我在上完共振后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的话。这使我又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作为物理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要好好利用物理学本身提供的事实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时机有意识渗透人生观的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共振教学的感悟

  发生共振的条件是:当外界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越接近时,物体的振幅就越大,也就是从外界获得的能量就越多,当外界的策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达到最大值,也就是从外界获得的能量的效率是最高的。我们作为教师,要努力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效率进行研究,使我们的教育方法和学生学习欲望达到“共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和家长的策动力“频率”要接近学生学习的欲望的“频率”,这里既要搞清楚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高的“固有频率”,还要搞清楚使策动力频率更加接近学生“固有频率”的方法和途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要研究社会的需要,需要知道工作的目的,努力改进我们自己的工作方法,选择最有效的途径,两者达到共振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

  2、整体法与隔离法教学的感悟

  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学习中用得很多,当我们要求解外界对一个整体的作用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系看成一个系统,不再区分内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我们的研究更有实效性;当需要研究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就需要进行隔离,把需要研究的物体单独隔离出来,研究外界对它的所有作用,从中找出我们所需要的作用。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我们往往是从宏观到微观,也就是首先从整体着手,再进行隔离分析。这对我们教师的工作和对学生的研究都有指导意义,比如,我们对学生研究首先是对学生整体的研究,研究他们的整体水平,整体的需要,整体要达到的目标等等。对我们物理学来说,什么是学生最为有用的,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如何整体把握教材的要求等等。然后才是谈具体的教学研究,每一节课该怎么上,怎么处理等。这也对我们社会生活有所指导,从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他总是社会的一分子,总要对社会方方面面都有看法,这就要有一个首先看整体,再看个体的方法。当然,不同的人需要研究的整体和个体是不同的,比如国家领导人首先应该考虑国家利益,然后才能考虑集团利益,最后是个体利益。辨证唯物论指出:首先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能得到最大发挥。

  3、建立物理模型教学的感悟

  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很多,而建立模型的方法是解决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任何一个物体都会和周围的物体有作用和联系,而且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要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不可能考虑完各种因素,总是考虑主要的,影响大的因素,忽略次要的因素。比如我们平时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都忽略了空气对物体运动的较小影响,当然如果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空气阻力影响比较大,就不可忽略了。把物体的运动抽象成模型,就可以用模型所遵循的规律来解决问题了。物理的学习就是要学会建立模型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需要。这一物理学方法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待问题的态度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们的生活会面临许许多多,各种问题交错的复杂局面,有时候让我们焦头烂额,无从下手。这时候我们就要用考虑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方法来建立各种模型,用解决模型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不要斤斤计较,把许多次要矛盾考虑进来,使问题无法解决。

  辨证唯物论指出: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可分为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服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因此,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用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4、临界问题教学的感悟

  在物理学习中由量变到质变,由一种规律转变为另一规律的现象普遍存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物体,水平拉力从小开始慢慢的增大,物体就会从静止变成滑动,从静摩擦力变成滑动摩擦力,经过最大静摩擦力的临界状态变成了滑动摩擦力。被斜面上绳拴着的小球,当斜面体发生加速度运动时,在一个方向上的加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会逐步的减少,经过压力为零的临界状态,就会离开斜面。从这里看到,要发生质的飞跃,就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我们要成功的完成一件事情,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量的积累。我们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靠平时认真的学习与积累,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的人生经历也是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较多到知之甚多的一个积累过程。既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为了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做事情就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要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必须首先做好量变的积累工作。如果不愿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努力,而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或者急功近利、企求“侥幸”,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既要保持某种物质的相对稳定,又要注意“防微杜渐”,要能够提前防范。

  发展观指出:只有经过量的积累才能发生质的飞跃。

  5、选择参照物教学的感悟

  物理学上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选了参照物才能考察其它物体的运动规律,没有参照物就谈不上物体所遵循的规律。只是许多时候我们都默认选地球和与地球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这里我们明显看到,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选择好了参照物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好的途径。比如,一艘在匀速流动的河水中匀速沿河岸航行的船,从船上掉入水中的漂浮物,过了半个小时,船上的人才发现,返回追回漂浮物,问再过多少时间能够追回漂浮物。此题选岸作参照物就比较麻烦,如果选水作参照物,则非常容易解决。这个实例告诉我们,解决问题是要考虑方法的,而且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当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我们要变换一下参照系,从不同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叫殊途同归,这对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有相当好的指导意义。

  物体学的内容宽广而又深厚,虽然它研究的是自然科学的规律,但是它的许多分析问题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掌握自然科学规律,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物理教学的任务,不要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科学本身的传授,还可以发展到一个人的人生方方面面的启迪。

  物理老师教学随笔篇二

  通过这次物理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作如下总结。

  一、让学生懂得做好笔记的重要性。

  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内容是经过浓缩的,可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学习“精华”,还得把内容讲细,讲完整,要补充很多知识,所以让学生做好笔记,把各知识点进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了笔记,对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也相当重要,否则,学生连一些基本的题目都没法解答。

  二、牢记基础知识

  有人说物理是理科中最简单的一个学科,可我认为物理是理科,却又像文科,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如:密度公式、浮力公式、吸热公式等。还有很多概念、定义、规律、原理等,这些知识在上新课的时候,逐渐向学生介绍,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读、写,让学生记。

  三、合理选择教法

  要提高教学质量光凭自己的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上课一听就明白,课后却糊涂,做练习题时,心中没有一点底,也有人反映说每节课的内容多,上得有些快。可我一想,我上得也不是很快,属于正常的教学进度。问题出在哪儿呢?后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没有及时复习,该记的没有记住,知识没有得到巩固,于是问题越堆越多,学生觉得记不了,更不要说综合运用了,这样,学生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感到要学好物理好难。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学时,加强趣味性和新旧内容的联系,以旧引新,讲新复旧。

  2、用综合对比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揭示规律。

  3、针对他们的畏难情绪、怕苦怕累,怕付出了又没有收获的心理。我专门安排时间,让他们记忆,复习某部分的知识,然后找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结果多数学生能很快完成那些题目。这样的结果让他们感觉到,物理还是可以学好的。

  4、在教学中不要拼命赶进度,否则会造成学生“消化不良”。甚至让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而对学好物理失去信心。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紧跟教材讲课,重视基础知识,不讲难题、偏题。教法上争取步步到位,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都注意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让大部分学生踮一踮脚就能摘到桃子,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物理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四、对两类题的教学探讨。

  简答题和综合实验题,是很多学生感到很难的两类题,包括一部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属于这种情况,在历次的考试中,丢分严重。对于简答题,有一部分学生是无从下手,不知道用哪些物理知识来解释;成绩好一点的知道解答题目所要用到的知识原理,可也是表达不清楚,写了一大篇却没有说到点子上。所以在这类题上,我们还要多下功夫,找一些题多让学生练习。让他们弄明白,题目的意思,该用什么知识原理进行解答,怎样描述得准确、完整。

  综合实验题文字多,信息新、阅读量大、隐蔽性强,学生一见就怕,为了答好综合实验题,应该做到:1、务实基础、联系实际、训练多变,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2、重视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审题,通过阅读,能对题中的一些信息进行摘取,重组和加工,找出实验目的、已知条件、有关数据、相关信息等。

  五、认真抓做好期末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每个阶段,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验题都要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对稍差一些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题,争取提高会考的合格率,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复习重点。

  物理老师教学随笔篇三

  一、反思教学内容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地分配。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师生互动交流不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一章的内容时,按照由浅人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把教材的编排顺序给予调整。先认识光的折射,再学习透镜,使学生学得轻松。事实上,教材再舨时也是这样调整的。因此,有益的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反思教学方式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课堂气氛是否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热烈等。同时,还包含内容如何处理,顺序如何安排,语言如何运用,手段如何优化,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如何激发,师生交流如何构建等。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注重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如温度的概念;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如能量的概念。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后,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

  三、反思教学过程

  古语说“有的放矢”,教学反思应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陛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

  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等等。因此,物理教师应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陈述,合理掌握授课语调,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四、反思教学行为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是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活动中师生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为自己的精神享受是至关重要的,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先设计了几个猜想问题,如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从细管向乒乓球吹气等,让学生从平时的经验中做出猜想,然后实际操作,从简单的实验现象得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

  将反思的结果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活动法,逐步开放课堂。游戏的加入与活动的增多,非但不会使教学进度滞后,反而因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56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