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学实录 >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实录

若水分享 1147

  实现了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运用 《蒙娜丽莎之约》文笔洗练,是一篇介绍画作的经典之作。名师用丰富的想象和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着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解读着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实录及点评

  课堂实录:

  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师: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杰出的画作令人百看不厌,有这样一幅画,画面中人物那稍纵即逝,难以觉察的微笑,五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1963年,这幅画远赴重洋,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作者王克难先生有幸看到这幅画,并用生动而细腻的笔触,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共同感受蒙娜丽莎的迷人的风姿,感受作者那细腻的笔触。

  师:(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

  生:蒙娜丽莎之约

  师:你和主持人老师刚才读的一样美。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生齐读:蒙娜丽莎之约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里的几个字音,容易读错,老师摘录了出来,(多媒体出示)谁来读?

  生:肖(xiào)像

  生:脸颊

  生:悄然

  生:难以捉(二声)摸(轻声)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 我认为是难以捉摸(一声)

  师:没错,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看不到也摸不着,形容很难把握。

  师:捉摸还有一个读音 (zuó mo),但它的意思是思考,在这里应读难以捉摸(zhuō mō),

  生齐读:难以捉摸(zhuō mō)

  生:矜持

  师:这些词请同学们一起来读,每个读两遍。预备齐——

  生:肖像 脸颊 悄然 难以捉摸 矜持(点评: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

  明确学习任务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为了能更深入的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编者老师们给同学们提出了学习建议,你们读读连接语中的内容,看一看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

  生: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再把课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对照插图多读几遍。

  师:我们先来按照第一项要求进行学习。(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生:(指名读) “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师:学习要求明确了吗?请同学们开始自学,把自己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记录在课本上。

  (学生自学)

  (点评:紧扣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给学生留下了较为充足的时间,读、悟、批注,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

  感受魅力,领悟写法

  师:同学们,分享是快乐的,我们来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我觉得这句话“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一句写出了这幅画的魅力,这幅画从大洋彼岸飞过来与我们相约,还引来了许多观赏的人,说明了这幅画有魅力。

  师:你很善于发现,这几句话没有直接介绍画作,而是通过描写参观人多衬托出画作的魅力,这样的描写方式我们称之为——

  生:侧面描写。

  (板书侧面)

  (点评: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 “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等语句的理解,感受侧面描写的方法。)

  师:还从哪些这样描写的句子中看出画作的魅力?

  生:我从文章的第一句话,“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这是个比喻句,把参观队伍比作长龙,前来参观的人之多,场面之盛大看出画作具有魅力。

  师:你对语言有着较强的感悟能力!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的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我从“诞生”这个词可以看出来,只有人出生或国家成立才能说诞生,而《蒙娜丽莎》是一幅肖像,文中说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所以我觉得画作很有魅力。

  师:你抓住关键的词体会 ,值得学习!其他同学接着谈。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的这句可以看出: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从这一句可以看出,它是多么的珍贵,由此可以体现出她的魅力。

  师:你想抓住“多次交涉”这个词来谈自己的理解吗?

  生:是的。

  师:说话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作者不光从侧面进行描写,还直接介绍了画作,直接介绍画作的描写方式又叫——

  生:正面描写。

  师:你们看一看哪几个自然段直接介绍了画作?

  生:我认为是5、6、7自然段。

  师:那我们就重点交流这一部分,谁先说?

  生:第5自然段中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读着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蒙娜丽莎她一头乌黑的头发,柔和的眼神和真实的嘴唇,一切都像真的一样。

  (多媒体出示5自然段中的语句)

  师:你谈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就这部分内容,有补充的吗?

  生:我从课文中“那微抿的……

  师:等等,我们现在交流课文的第五自然的语句。

  生:读着第5自然文字,看着画面,我觉得蒙娜丽莎像真人一样,看着我们。

  师:如果说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达·芬奇把这幅画画得怎么样?你会用什么词?

  生:似真亦幻

  师:如梦如幻,似真亦幻,可以。

  生:逼真

  师:逼真,这个词也不错

  生:惟妙惟肖

  师:惟妙惟肖,这个词更好了。

  生:栩栩如生

  师:栩栩如生,好!(板书栩栩如生)理解了这些内容,谁愿意读读这一自然段?

  生读:那幅画不大……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师:读课文和唱歌一样,要找准朗读的基调,你做到了!轻柔的朗读声中流露着优雅,佩服你!

  师:你们再看看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

  生:我觉得还有从远到近的描写,他先写了随着队伍慢慢走近它,从远走到近观察到这幅画。

  (板书远—近)

  师:你抓住了文章的细节进行交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第一句话“那幅画不大……”,看一看,这是写了画面的——

  生:整体

  师:先从整体入手,又介绍了局部,就是从整体到局部描写。(板书整体—局部)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弄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老师还希望大家动情地朗读屏幕上的这段话,谁愿意读?

  师:我先起个头“她的脸颊泛着红光——”。

  生接读: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师:听着你动情地朗读是一种享受,谢谢你!

  (点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理解上,还应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教给学生读写的方法。在这部分教学中,通过理解、诵读,让学生感悟画作的魅力,还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观察的方法和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6、7自然段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出画作的魅力呢?我们接着交流。

  生:我觉得还有这句: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这是作者想象蒙娜丽莎的内心世界。

  师:你是在提示大家关注作者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吗?

  生:作者采用想象的表达方式。

  师:你给大家一个思考的方向。我们就来关注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同学们,当你面对着这样的微笑,读着这段的文字,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谁来补充?

  生:那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学生只读了这段话)

  师:你是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

  生:我想说的是作者能观得这么细致,说明了他对《蒙娜丽莎》非常地喜爱,才能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蒙娜丽莎》非常有魅力。

  师:有想法,请坐,其他人接着谈。

  生:蒙娜丽莎的微笑耐人寻味和难以捉摸,我觉得这种感觉不是一般的画家所能表现出来的。达·芬奇具有高超的画技,画出这幅非常的有魅力的画。

  师:对呀!达·芬奇拿用高超的画技揭示着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王克难先生则是用动情的、诗意盎然的语言,揣摩着、解读着蒙娜丽莎那神秘微笑背后所蕴含着的复杂而又丰富情感。这段话老师也很喜欢,也想读一读,愿意听吗?

  生:愿意

  师:(师配乐朗读)那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掌声)谁愿意读?

  生:(配乐朗读)

  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画面的美,在你优雅深情的朗读声中像春雨一样,慢慢的渗透到我们的心里。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生齐读:那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师:是啊,蒙娜丽莎那成为千古奇韵、常人难以企及的微笑是达芬奇天才想象力的表现,读。(多媒体出示引读内容)

  生读: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师:同学们,你们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作者仅仅写了想象到的内容吗?

  生: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蒙娜丽莎那微抿(mǐn)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这是作者直接从画面看到的,我读这句话的时候,就仿佛看到蒙娜丽莎那微笑,就感觉她有话跟我说。

  师:也就是说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不光写了自己看到的,还写了自己想象到的,把看到情景和想到的融合起来,把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背后丰富情感用语言描写了出来。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再来读一读第6自然段。

  (四名学生每人一句,最后一句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蒙娜丽莎的微笑怎么样,你会用什么词?

  生1:难以捉摸。

  生2: 我觉得应该是“神秘”。

  (师板书:神秘)

  (点评:文章的第六自然段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把握住了三个层面,一是从通过观察感悟画面的美,二是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合作交流,尊重个性理解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重点交流了文章的第5、第6自然段,感受着画作的魅力,这篇文章里还有一些语句也表现着蒙娜丽莎这幅画作的魅力,请四人小组开始交流,特别关注一下文章的第七自然段,把你个性化的理解和同桌去分享,到目前为止没有发过言的同学,一定要争取这次机会,好,开始。

  (学生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我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有位同学说第七自然段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解读这段文字内容,我请那位同学说。

  生:“生命力”,有了背景的衬托,使画中蒙娜丽莎人物的形象更加具有生命力。 (点评:文中有许多反映“蒙娜丽莎”画作魅力的描写,略读教学课堂时间有限,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全班性的、全方位的交流;交流时间有限,很多学生没有机会交流,应该给更多的学生更自主的交流空间;全班交流时学到的阅读方法应该有机会去迁移、运用。鉴于上述原因,孟老师一改常规,将合作学习安排在全班交流之后,实效性较强。)

  师:蒙娜丽莎温婉端庄,在她的身上展现着人性美的光辉,她的美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性别,超越了地域,难怪作者会这样激动的、动情的、大声地说(多媒体引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点评: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孟老师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5、6、7自然段。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回顾整体,揭示课题

  师:你们的精彩朗读让我感动。我们再看课题,课题是《蒙娜丽莎之约》,明明是作者欣赏画,为什么课题当中要用一个“约”字?

  生1:排队的人那么多,想要见到《蒙娜丽莎》,需要预约。

  生2:我觉得作者想体现出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只有和真人在一起才能用“约”字。

  师:把蒙娜丽莎当真人看待,也可以说这幅画画得逼真形象,就像跟真人一样, 还有别的理解吗?

  生3:第七自然段说蒙娜丽莎非常具有生命力,作者说蒙娜丽莎之约就好像他和蒙娜丽莎是朋友,要约在一起相聚一样,看出了蒙娜丽莎的生命力。

  生4:作者看到这幅画心里非常激动,是心灵之约。

  师:好一个“心灵之约”,画面的美对作者的精神引领,也尽在“约”字之中。

  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积累文中语言

  师:画面散发着魅力,同样这篇文章的语言也散发着魅力。请大家自由的、大声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感受画面的魅力和作者细腻的笔触。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言背下来,开始。

  (生读课文并试背) (点评:教学中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第5、6、7自然段,感悟表达手法,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体现了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法”的教学理念。)

  创设情景,介绍画作

  师: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那就是与蒙娜丽莎相约。假如中国政府和法国政府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够远赴重洋来到宁夏,就在我们的上课的现场展出,假如说你就是这幅画作的解说员,你会怎么样用语言把这幅画作介绍给前来听课的这四千多名老师?介绍的过程中,可以介绍画面的局部,还可以整体的介绍,还可以结合资料进行介绍。

  (学生准备)

  师:谁先说,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解说员证。

  生1:《蒙娜丽莎》这幅画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这幅画在法国流传多年。拿破仑曾经珍藏多年,他天天早晚欣赏,每次就沉溺于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之中,蒙娜丽莎的微笑是那样神秘。这幅肖像画,画得十分逼真,她的脖颈和她的双手像真的一样,无论从什么方向来看,蒙娜丽莎像是注视着你,她的表情时而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时而觉得又有几分喜悦。她的淡雅的微笑……(生说不下去了)

  师接: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

  生:难以令人捉摸

  师:第一个上台说,有勇气!你不仅结合了资料,更可贵之处是你用上了刚才积累的文章中的语言。这个解说证就送给你,回去继续给同学介绍。谁接着介绍?

  生2: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魏莱,我很荣幸能为大家介绍这幅名画《蒙娜丽莎》。大家都知道,它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达﹒芬奇之手。这幅画曾经品尝过数次战火的洗礼,也经受过一次次被盗窃的痛苦。不过,五百年以来,人们对她那神秘的微笑,一直十分关注。我们在不同的心态下,来欣赏这幅画时,感觉到的也是不一样的。有时感觉她的微笑温文尔雅的,有时又略带悲伤,有时又觉得有几分恐惧,有时又像有几分矜持,那神秘的微笑,500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请大家再看这被称为世界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吧!这只手仿佛更有体积感,更有生命力,在临空手指间仿佛流露出蒙娜丽莎那瞬间的愉悦,即使现在高科技的摄影技术也很难拍摄出这样的效果。就是这样一幅世界著名画作,一直吸引着我们,下面希望大家能好好欣赏蒙娜丽莎这神秘的微笑,谢谢大家。(掌声)

  师:你介绍的时候注意介绍了自己的身份,仪态落落大方,文章中的一些语句你用的很自然妥帖,这掌声是对你最好的褒奖。

  生3: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当你们的解说员。欢迎大家来赴约。现在我来为大家介绍这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大家都知道,这幅画出自天才画师达芬﹒奇之手。大家看蒙娜丽莎,她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神秘的微笑始终被人们关注着。大家看她的眼神和嘴角,蒙娜丽莎的微笑时而流露出几分悲伤,时而又温文尔雅,时而又带着几分讽刺的意味,不同的人站在画面前有不同的感受。蒙娜丽莎这幅画富有活力,从她的眼神,微挑的嘴角和朴素的茶褐色衣服,大家都可以看出她的生命力。大家再看她的背景,深邃而悠远,衬托出人物特有的生命力。下面希望大家能尽情享受这幅画。

  师:诗一样的画面,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声音!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时看着这幅画有不同的感受,你还有着自己的解读。 (点评:创设了小解说员介绍画作的情境,赋予学生一种角色感,为学生安排了自主表达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把课堂上积累的语言、课外资料中了解到的知识以及自己的观察、感悟综合运用于表达中。)

  拓展延伸,感受绘画艺术魅力

  师:这幅画的作者是达·芬奇(多媒体出示画像)他具有多样的才华,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杰作,我们一起来看。(配乐展示画作)

  (学生观看)

  师解说:画中人物是如此的平静,一幅幅画作融入着达·芬奇的理想、智慧以及他的精神追求,一幅幅画作是达·芬奇才情魅力的展示,最后的这幅画,是最后的晚餐,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也是我们今天作业里面的一项内容。

  师:今天的作业是,第一,搜集这幅画作的资料,欣赏这幅画作。第二,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介绍,可以是《蒙娜丽莎》,还可以是达·芬奇的其它画作,还可以是我们喜欢的画作,第三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期手抄报。这三项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项完成。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谢谢大家。 (点评:紧扣单元主题及课文特点,由课内引申开去,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感受绘画艺术的魅力,受到艺术的熏陶;作业设计也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由易到难,供学生自主选择,突出了重点,体现了层次性和自主性。)

  总评: 孟峰老师执教的《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孟老师的课,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现了略读教学的特点 略读课讲究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提倡给予学生更多自读和交流的实践机会。孟老师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前的“连接语”,设计了统领全文的大问题:“你从文中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潜心感悟、动手批画。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虽然也融合运用了精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之处、精彩之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品味,但始终紧紧围绕主问题展开,主线明晰,凸显重点。 二、实现了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运用 《蒙娜丽莎之约》文笔洗练,是一篇介绍画作的经典之作。王克难先生用丰富的想象和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着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解读着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蒙娜丽莎”画作的魅力通过王克难先生优美、生动的语言得以充分地展现,课文语言极具品味、积累的价值。教学中,孟老师将画作和文章有机整合,引导学生观察画作、赏析语言、品味写法。在短短的略读课上,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朗读、背诵,还创设了小解说员介绍画作的情境,鼓励运用,完成了语言“吸收”与“倾吐”的过程,提供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 三、渗透了方法的指导

  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崔峦老师指出“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阅读教学中,不光要引导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要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用什么方法写的。本节课,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画作魅力的同时,渗透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发挥想象”、“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今后的自主阅读、读写结合奠定了基础。 四、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 为突出本单元的“感受艺术的魅力”的主题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的训练重点,通过播放、欣赏达·芬奇的其他画作和有层次性的自选作业,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构建了课内外的联系,让学生在欣赏画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继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艺术的情操。 最后,提出一点自己的思考,特别希望能引发孟峰老师以及自身素质较高的老师们的共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也应该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但教师适当的退避、更多的放手,会使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会留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感悟、交流、积累、迁移、运用的时间,会留下更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展现更多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正的精彩!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5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