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数射线》教学反思案例三篇
数射线,又称正半轴,可以为小学生学习自然数和分数提供直观的几何模型。数的大小可以用点的顺序在几何模型中加以标记,加法和乘法及它们的逆运算也可以用数射线上线段的叠加或缩短加以描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数射线》教学反思案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射线》教学反思案例一
数射线有3个特征:0是起点;每格都一样;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填相邻的数要让小朋友先理解“相邻”这两个字的含义,让小朋友知道相邻的数其实就是这个数的左边一个数和右边一个数,左边的数比它小1,右边的数比它大1,另外,要让小朋友表达完整:和几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格”的含义一定要让小朋友搞清楚,可以用小弧线辅助小朋友理解“一格”的概念。要让小朋友搞清楚每次跳几格,是不是从起点0开始跳的,跳的方向怎么样,是越跳越大还是越跳越小,每格表示多少。另外,比较难的是让小朋友理解每格表示2的时候小青蛙跳了多远。
但是因为课件上小动物是连续跳几次的,所以在一次跳几格的问题上,很多小朋友会说小熊一次跳了3格,小兔一次跳了8格这种,这个需要注意。
几和几比,主要让小朋友理解小动物都是从0开始向右跳的(同一起点),哪个动物跳得远跳到的数就越大,从而利用数射线帮助他们比大小。
在比大小的时候要求小朋友会说因为小老鼠比小白兔跳得近,所以1比2小,反过来也要会说。在比大小的时候,还是有小朋友搞不清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个需要再强调下!
在方框里填数的时候,8大于某个数,说明这个数要比8小,比8小的数字有7-0,要求他们全部写出来,同样比5大的数字6-10……
在做练习册的时候,小兔是从10往回跳的,从右往左跳,就有小朋友会把数射线上的数字填错,有些数字已经有了,但是他们会重复写,这个问题需要注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射线》教学反思案例二
首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
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一年级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本节课,根据教材的内容,编了一段森林运动会——跳远比赛的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孩子们会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加强直观,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
根据儿童心理学,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节课教学数射线时,我在第一个班上课是自己提问学生“怎样的线是数射线?”,一下子就套牢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到了第二班,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小熊练习跳远”,并用多媒体动态地演示出示数射线,让小熊一边跳一边动态的出示数射线,然后请学生在数射线上标出小熊每次跳远的落点,使学生们一下子就能说出数射线的特征:它是射出去的,并且是有方向、有刻度的线。它的特征不用教师多加说明,学生们就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最后,再来说说今后还能改进的地方: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数射线”的名称较陌生,应该在教学中多让学生熟悉数射线的叫法。另外,在比较两只小动物在数射线上跳远时,还可以加入在不同单位长度的数射线上比较的练习,让学生明白比较的前提是单位长度要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射线》教学反思案例三
这节课的内容很简单,也很少,但是数射线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并不是生活中会碰到的东西,上完课到第二天我问他们昨天学了什么时,他们想不起数射线三个字。
练习部分的配套练习很简单,就是会在数射线上填数就可以了,这个学生都掌握的很好,但是在实际考试中,题目是有变换的,一有变换,学生就束手无策了。
引入我从熊猫在一条射出去的线上练习跳远开始,逐步渗透数射线的概念,这是一条射出去的线,它的起点从0开始,从0往右数,数字越来越大,且每格的长度都一样。在实际教学中,我让他们自己观察数射线有什么特点,他们是没有概念的,相反地他们都在观察那只熊猫和熊猫跳远那一条一条的弧线,两个班都有这种情况,所以没有人发现数射线每格的长度都一样这个特点,我后来点了出来,学生看上去理解了,但是他们对一格的概念很模糊,在练习中从几跳到几,跳了几格,大多数人都不会数几格,他们不知道怎样才算一格。
我的新授环节是有一组一组的比赛开始的,分为一格一跳,多格一跳,三个一起往右跳。由于每组比赛我都是从0开始跳的,在提问时,我都提问:它是从几开始跳的?学生对从0开始跳很根深蒂固,在做题时碰到从2开始跳的,他们还是写从0开始跳,切从2跳到5,跳了几格?数不来。所以下一次,我要多渗透一些不是从 0开始跳的例子,告诉他们怎么看,怎么数,怎样表示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