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上册《鹤群翔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若水分享 1147

  《鹤群翔空》这篇课文是一篇新课文,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描绘了鹤群翔空的壮丽画面和鹤鹰之战的壮烈场景以及救助伤鹤的感人情景,既吸引读者又震撼读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六年级语文上册《鹤群翔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鹤群翔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领悟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理解鹤群翔空的壮丽景观中蕴含着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鹤群翔空、鹤鹰之战、救助伤鹤中体现的精神。

  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在天空中翱翔的鹰,那鹰的雄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我们共同来欣赏鹤在空中的壮美。(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生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给自然段标序号,并划出生字词;

  2、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

  反馈:1(出示小黑板)

  ①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蜿蜒 伫立 绮丽 湮没 剽悍 飓风 飞飏

  ②理解下列词语:

  无可言喻:(不能够用语言说明白。)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针对问题2学生讨论、教师提问、总结,教师板书)

  第一部分:(1—9)鹤群翔空(雄姿)

  第二部分:(10—16)鹤鹰之战

  第三部分:(17—25)救助伤鹤

  三、学生读第一部分(思考:鹤群翔空美在哪里?)

  反馈:(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一)队形美(雄壮)

  (二)姿式美(轻柔)

  四、教师重点分析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一只苍鹰来袭击?

  2、为什么弱小的鹤能战胜苍鹰?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3、在鹤鹰之战中使用了许多动词、形容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来。

  4、鹤鹰之战体现了什么精神?

  (学生讨论并归纳)

  五、让学生自己分析第三部分

  (学生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找学生简述救助伤鹤的场景,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鹤的心里活动(出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师生共同订正。)

  六、让学生自己总结本文的中心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教师点拨)

  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生动描写,赞扬了鹤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七、本节课小结(略)

  八、质疑(内容略)

  九、课堂练习:

  1、口头小作文“谈谈你学习本课后的感想”;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六年级语文上册《鹤群翔空》教学反思一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鹤群翔空》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6课。本单元联系生活实际,围绕认识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这一重大社会主题,选择了一组描写动物世界的课文。训练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记叙中描写、议论、抒情的运用,体会记叙文语言的运用。

  《鹤群翔空》这篇课文是一篇新课文,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描绘了鹤群翔空的壮丽画面和鹤鹰之战的壮烈场景以及救助伤鹤的感人情景,既吸引读者又震撼读者。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思想认识,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鹤群体现出来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文中不是靠外加的抽象概念、空洞的议论,也不是靠游离在作品形象之外的抒情语句来体现,而是靠渗透在三个场景的每一笔描绘展示的。因此,我把本文的教法定位在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教学,把三个场景贯穿起来讲,通过对三个场景的分析凸现其中蕴含的精神。

  成功的教育应当是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应当教会学生主动性、探索性地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我在教学本文时包括了指导学生学法,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学生采用跳读法,在品味课文语言时,教学生采用换词法、删减法。这样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学目标的落实不仅仅立足于课本知识的积累,而是立足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使用“导学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好,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对每个学生好的表现给予表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并由过去的单向灌输变为现在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先学后教,教师在课堂上以点拨提升为主,在师生互动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使用“分组教学”,每个学习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展示预习“导学案”的情况,疑难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这样使小组内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机会,实现“兵教兵”“兵练兵”,达到资源共享。

  为了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无拘无束的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题,读了 ,你知道了 ;读了 ,你感受到了 ;

  读了 ,你想到了 。这也是深入挖掘文本的一个环节。学生回答:读了“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天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我体会到了鹤群翔空时壮观绮丽的美姿,和服从组织的精神。读了“于是其他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鹰。”我体会到了鹤群急于拯救伙伴的迫切心情。通过阅读产生体会,再把自己的体会送进去,读出来。语言和思维,朗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有韵味的朗读,从文字的里面抠出情感来读,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让学生人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人人有收获.改变了课堂教学以往情形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差,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了.文章中重点,难点在学生无拘无束的说的过程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

  令人遗憾的是:细节应再提升,对话和交流面应再广些,整一堂课的基调的把握,最后应是昂扬的、光明的、向上的。

  不过一直以来也有个困惑,课堂上想设计开放型的问题,并且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有一条主线把整个课堂穿起来,这样才感觉是一堂比较理想的课。我想这应该需要一个教师深入的去挖掘文本,只有教师挖掘透了,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并且也需要教师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更应该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

  六年级语文上册《鹤群翔空》教学反思二

  讲完《鹤群翔空》,听了各位老师评的课,感觉深受启发。

  第一环节为整体感知,整个板块显得有些乱,学生回答问题虽然比较积极,但是思路比较窄,当时就在考虑怎么引导他们往更广阔的角度思考,但一时也没想起来,所以最后我自己弄了个总结,从课文层次、构思和手法、语言和细节、内容和主题还有作者等多方面进行了总结,但后来自己考虑应该进行板书,让它们以一种模式的方式更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话,学生在学习下一篇课文的时候,在整体感知环节就能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总结了。

  第二环节叫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其实本意是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字词短语、美句,一方面期待学生能从写作手法(比如能发现文中的首尾照应,段落之间的自然过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利用连续的比喻来写壮丽景观的方法等)方面有所发现,但学生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似乎把我的意思理解深了,把这一环节变成了赏析美句,虽然我有意提示,但他们还是按照一贯的思路来回答问题,课后我反思自己,这一环节可以直接变为寻读课文,积累一个句子,并且举行一个小小的一分钟背诵活动,马上把自己的积累内化沉淀为自己的东西,我想,哪怕学生只记住几个词或者一个美句,这一环节就是成功的。而写作手法方面的知识稍有深度,可以放在第二课时,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的习惯。杨老师评课的时候还给了我这样的建议,何不抛弃这三句话,只教积累呢?我想这真的可以试一下,学会积累、善于积累,内化沉淀,学以致用,这不正是语文所追求的境界吗?

  第三环节为赏析课文,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环节我总觉得进行的很仓促,如果学生没有预习,应该会很失败,而且第二环节很多学生已经开始了赏析,所以不应该再单独拿出来,如果能顺着学生的思路,在第二环节把它完成会更好一些。第三环节可以再完成别的内容。这让我认识到,课堂上动态的生成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老师如果对文本没有深入的解读,对教学设计没有精细的准备,就很难把握课堂上发生的变化。

  临下课时,三句话也没有进行总结,这节课的目的就是交给学生一种自读课文的方法,却在匆忙之际忘记了总结,在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老师没有提点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路,我自己认为这是本节课的败笔。

  昨天王翠霞老师去齐都中学学习回来,把听的一节课简单说了说,恰巧讲的也是《鹤群翔空》,所以我特别留意了一下。

  看完王爱娟老师的《鹤群翔空》教学设计,我的第一感觉是实实在在的教会了学生什么,而我的课总是感觉形式要重于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多少收获,常此以往,学生学习难免浮躁,语文素养更难以提高。还有王老师已经从语文写了什么开始向怎么写的过渡了,而我还停留在原地,这更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我想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已经很清楚了,我要汲取别人脚踏实地,夯实知识的优点,加上自己的特点,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走的更远。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3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