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说课稿 >

高一历史《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说课稿

若水分享 0

  9月3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说课稿教案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四节内容,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先进行了百团大战,巩固和壮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召开了七大,这一切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最后日本无条件投降。本节教材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现实意义。首先,这一节紧承前三节的内容。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攻和相持阶段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由防御阶段的积极抗日转变为消极抗日,,那共产党呢?因此这一节就彰显了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体现了中共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大溃败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次,中共七大的召开为抗战的胜利和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作了重要的准备,为下一章《人民解放战争》的内容作了铺垫。最后,这一节内容很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如今中日关系又处于一个非常紧要的关头,日本安培首相的表态,温总理4月访问日本的融冰之旅,让国人关注,让世界关注,而中日关系的解决和正常化不得不让我们回忆起这悲壮的抗日战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1)百团大战;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和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斗争。

  (2)中国共产党巩固根据地的政策和措施。

  (3)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能力训练点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共产党为克服根据地出现的严重困难所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的正确性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八年抗战的历史,说明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的坚定性和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性,培养归纳、分析批较、表达问题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

  (1)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领导根据地军民克服严重困难,制定党的“七大”政治路线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是争取抗战胜利的中流批柱。

  (2)、通过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抵御外来侵略,实行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认识到日本法西斯发动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也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使日本人民蒙受了战争的痛苦。今天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的行为,是伤害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各国人民感情的事,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一意孤行,不正视历史和现实,必将把日本引上一条死胡同,重蹈当年覆辙。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1)中共七大的召开

  解决办法:重点是掌握七大的历史地位。可以结合七大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召开,七大的召开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以及七大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发展前途指明了方向,从上述几方面认识七大的历史地位,其结论必然是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2)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历史意义

  解决办法:把抗日战争放在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中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大背景中来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为克服困难,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解决办法:一方面从当时面临的严重困难,中国共产党是依靠根据地军民来克服困难,靠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政策和措施来巩固、发展根据地的。另一方面党所执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是以国家、民族大局为重,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阶层力量一致抗日的伟大义举,反映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教具准备: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1、教法选择:

  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

  2.具体做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2)合作教学法

  3、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生的思维较活跃,但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

  在高一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再现生动的历史画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把握教材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

  2、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大胆质疑、尝试解决,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2)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如学习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政策和措施

  四、说教学流程:中共坚持抗战 -------------日本无条件投降

  (一)导入新课:

  设计:引导学生回顾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华方针变化的情况下,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教师边总结边投影:毛泽东题词——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导入新课:百团大战

  目的:通过复习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用毛泽东题词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讲授新课:

  一、中共坚持抗战

  1、百团大战

  (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八路军总部的战役预备命令”引文资料,提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从背景、目的、概况、意义四个方面归纳

  (3)、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百团大战形势图”和其他有关图片。

  (4)、教师小结: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华北军民对敌人发动最大规模的进攻,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锻炼了八路军的战斗力,但也过早地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致使敌人调集大量的兵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此后,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更为艰苦的时期。

  2、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播放音乐 :《南泥湾》

  导入: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2)教师讲述并提问: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开辟和扩大敌后战场,使日军不安。为了尽快扫清“南进”障碍,使中国成为太平洋战争基地,日军从1941—1942年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持续的“大扫荡”,导致抗日根据地困难。

  提问:(1)日军的军事“大扫荡”有何特点? 根据地带来了什么影响?

  (2)1941-1942年根据地出现了什么严重的困难?为了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有何作用和影响?

  (3)师生合作:梳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的背景、目的、政策和措施、影响

  (4)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合作探究:

  ①日军的军事“大扫荡”有何特点?完成抗日根据地建设背景、目的的教学

  教师归纳特点为:扫荡的次数多,投入的兵力多,战术多变,破坏性大,出示相关历史录像片。在日军的“大扫荡”和“三光政策”下,出现了“家家披麻、户户带孝”的悲惨情景。日本还灭绝人性地施放毒气,进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残害我抗日军队,暴露了日军凶残的本性。

  ②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的措施:教师投影表格,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共同完成。

  抗日根据地建设

  背 景 目 的 措 施 作 用 备 注

  1941—1942年,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 为了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的胜利。 政治 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经济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提高了农民抗日积极性,也有利于团结地主一致抗日。 “三三制”政权是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政权。

  大生产运动 使根据地渡过难关,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思想 整风运动 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师小结:重点讲解三三制原则和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与以前的比较并指出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是两个中心环节.

  影响:根据地渡过难关,并得以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为敌后战场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

  (5)、教师过渡:这个时候,新的任务又摆在党的面前,那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如何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进一步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为此,中共在1945年4月至6月召开了七大。

  3、中共七大:

  (1)、教师和学生按会议的四大要素:背景、情况、内容、意义来整理。

  (2)、教师提问:①、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根据大会的主要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的?

  ③、在抗战胜利的前夕“七大”确定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十五大”确立了以什么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小结:毛泽东在《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的党的任务: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其根本途径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这就解决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这次大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结合的典范,这加强了我党的思想建设。会上还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使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中共七大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从而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

  “十五大”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目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4)、教师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感觉到党在物质是、组织上、思想上做好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各项准备工作,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来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了。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过程,弄清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和时间。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认真阅读分析教材,引导学生从结束屈辱史-----民主革命------国际地位三个方面分析历史意义,教师最后作总结。

  教师小结:从1840年以来饱受列强奴役的中国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反侵略斗争,但屡遭失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进行持续不断反侵略斗争取得的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抗战中,中共的威信提高,敌后根据地巩固扩大,人民抗战力量的发展,国民党地位相对下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斗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国抗战时间最长,战场开辟的最早,牵制和消灭了日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在二战后期参加了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与思考”一栏目,分组讨论回答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取得的?

  学生分组讨论,推选代表交流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主要观点:(1)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凝聚力,同仇敌忾、众志成城。(2)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民心的向背,得道多助。(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4)国共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尤其是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和抗日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5)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全国抗战的伟大纲领和指南。

  (三)巩固小结:(投影打出知识结构)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中共坚持抗战

  百团大战

  背景

  目的

  反“扫荡”斗争 (军事)

  三三制”政权 (政治)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措施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经济)

  影响 大生产运动 (经济)

  整风运动 (思想)

  中共七大

  1.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2.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

  (四)练习反馈

  (一)、课堂练习:1、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这是因为它:

  A、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 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扭转了时局 D、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了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国内阶级关系变化

  C、社会主要矛盾变化D、革命动力的变化

  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是:①日本始终坚持的方针 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坚决斗争 ③ ④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中共“七大”的意义在于

  A、使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

  B、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确定了全国抗战的路线

  D、为争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报告

  (二)、课外练习

  1、为什么说中共及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通过课外练习,进行复习巩固和提高。

  2、比较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的不同。中共在抗战时期实行此政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有哪些?为什么说党的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会议? ?

  4、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权建设有何意义?“三三制”政权与国民党政权有何本质的不同?

  5、分别叙述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时两国各自的内在因素,以及这两次战争在国际上的反响。两次战争的结果不同,中国一胜一败,试分析出现这两种不同结局的原因。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说课稿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立意目标:

  (1)联系旧知识,理解中共在不同历史阶段采取的土地政策,认识中共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2)阅读史料正确认识大生产运动的历史地位。

  (3)从中共“一大”到“七大”,梳理中共革命思想的发展历程,概括分析其中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进而认识毛泽东思想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4)综合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活动认识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二、学习重点:

  (一)举要:

  1、知识点:中共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政策和措施(土地政策、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运动);

  中共“七大”

  2、能力点:

  (1)联系旧知识,理解中共在不同历史阶段采取的土地政策,认识中共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2)阅读史料正确认识大生产运动的历史地位。

  (3)从中共“一大”到“七大”,梳理中共革命思想的发展历程,概括分析其中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进而认识毛泽东思想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4)综合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活动认识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二)剖析:

  1、中共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集中反映了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对象共同抗日。但其中也带有反封建性质。中共关于土地问题的政策体现了其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2、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王明的“左”倾错误到毛泽东的正确思想,中共自诞生以来革命指导思想几经波折,有失误也有正确,在整风运动之后,全党统一了思想,在行动上更趋向一致,中国革命的力量更强大了。

  3、中共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努力促成统一战线的形成,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并开辟敌后战场,反对投降坚持抗战,克服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中共“七大”的召开和大反攻等一系列史实说明了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导入和小结设计:

  1、导入:40年代初,中国抗战进入困难时期,不仅有来自国际的因素,而且也有国内的因素,国内外潜伏着一股投降的暗流。而中共坚持抗战,敌后战场抗击着大部分日伪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小结:抗日战争和二十世纪的中国。

  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1940年,主要政治力量对日帝的不同态度:

  1、汪精卫:投降日帝,建立伪政权

  2、国民政府:

  3、中共: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

  (1)背景:(阅读课文原始资料分析)

  (2)结果和意义:

  二、抗日根据地面临的困难及其克服:

  (一)困难:

  1、原因:

  (1)大“扫荡”

  (2)国民党军队封锁包围

  (3)自然灾害

  2、概况:

  (二)克服:

  1、军事上:反“扫荡”

  2、政治上:

  (1)“三三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联合政权。

  (2)土地政策:

  ①内容:

  ②影响:

  ③说明:

  ④联系:

  (3)精兵简政:

  3、经济上:大生产运动

  (1)必要性:

  (2)内容:

  (3)成果:①物质:②政治:

  4、思想上: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

  (1)背景:

  ①历史和现实因素:

  ②目的:

  (2)内容和方针:

  (3)性质:

  (4)意义:

  (三)结果:1944年起,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和巩固,严重困难已经克服,为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准备了条件。

  三、中共“七大”:

  1、背景:

  (1)国内:局部反攻的开始及其成果(1944年)

  (2)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

  (3)目的:争取光明的前途

  2、内容:

  (1)《论联合政府》

  (2)党的任务:

  (3)确立毛泽东思想

  中心议题:制定争取抗战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政治路线。

  3、意义:(结合课后练习题2)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战略大反攻阶段:

  2、胜利:

  3、历史意义:

  [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阅读]《抗日战争和二十世纪的中国》(华师大·刘学照)

  五、问题设计:

  (一)概括1940年中国主要政治力量对日帝的态度,并用史实说明。

  (二)关于“抗日根据地面临的困难及其克服”的问题:

  1、造成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2、从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四个方面概括中共采取的对策。

  3、“三三制”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4、1942年土地政策和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历史影响是什么?

  (三)关于中共“七大”的问题:

  1、中共“七大”召开的国内国际因素分别是什么?

  2、联系以往中共的会议,论述中共“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3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