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自。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哪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他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2000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70000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70000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70000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适合你的事业,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们的眼睛。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地辽阔啊。
《精神的三间小屋》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精神的三间小屋》这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议论性散文。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描述了精神的三间小屋,阐明人的心灵世界三个重要的元素,即爱、事业和自我。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让精神的世界变得无限辽阔。三间小屋的逻辑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从作者的比喻中可以看到,自我独立的精神是小屋存在的前提,爱是小屋的阳光,规划事业生涯会让小屋坚固优雅。从全文结构上来说,作者采用“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思路,开头先回避令人生畏的广大空间,从小屋这样的小空间入手进行建设,然后在小屋美观结实的基础上,增修新舍,丰富和扩大精神世界。
另外,本文作为一片议论性散文,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出现,除了准确把握文章观点,还应当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本文与前面的典型议论文的不同之处,即感受本文散文化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升入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理性思维的基础,加上本单元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对于议论性文体也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学习本文具备认知基础。但是本文并非直接表明观点、陈述理由的典型议论文,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生动的比喻之上的议论性散文。因此,理解本文比喻背后的深层含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则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要观点。
2.美读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感受文章散文化的语言特点。
3.联系实际,思考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要观点。
2.美读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感受文章散文化的语言特点。
五、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思考自己的精神世界。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导入
教师引导:请同学朗读这些格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
在这世界上,除了人类心灵的崇高的精神表现以外,一切都是渺小而没有趣味的。
——契诃夫
心灵是其自身命运的主宰。
——菲·贝利
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黑格尔
这些都是和心灵有关的格言,强调了心灵的重要或伟大。那么怎样拥有理想的心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文章,看看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学生活动:朗读格言,进入情景。
(二)环节二:朗读课文,梳理内容,探究“三间小屋”的内涵
教师引导:文章的题目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是怎样的三间小屋呢?小屋里是什么样子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勾画关键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完成表格。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细心研读课文的基础上都完成了表格,下面我们大家交流一下,分享研读的成果。
学生活动:分享探究成果,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找到三间小屋的内涵。
教师引导:经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应该包含哪些重要的元素?(即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活动:爱、合理规划事业、独立的思想。
(三)环节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散文笔法
教师引导: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请同学们带着你对文章的理解,任选一间小屋的片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在语言表达上与《敬业与乐业》有怎样的不同?
学生活动:自选语段进行朗读,抓住关键语句进行赏析,对比《敬业与乐业》体会语言风格的不同。分享自己的感受。
预设:本文运用了更多的比喻修辞,除了表达观点,还有对小屋的生动细致、热情洋溢的描写,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教师引导:由此可见,本文作者既表达了自己对精神世界观点,又运用了大量的描写和抒情。所以我们能感受到,文章既有议论文的明确的观点,又有散文化的语言,所以我们叫议论性散文,或哲理散文。
(四)环节四:联系实际,思考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师引导:既然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那么你从文中获得哪些启示呢?
学生活动:结合文中关键语句,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教师引导:对于精神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王国维的“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精神的小屋,你会怎样布置它们呢?
学生活动:朗读资料。思考自己的精神小屋,分享各自的思考。
教师活动:以毕淑敏《造心》中的句子为本课做小结。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毕淑敏《造心》
七、板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一、爱恨——爱大于恨
二、事业——合理规划
三、自我——独立思考
《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介绍
毕淑敏,女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于米的西藏高原阿里当兵。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她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祖籍山东文登。她曾在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服役十一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女心理师》、《鲜花手术》,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集《心灵处方》、《毕淑敏文集》《我很重要》等,其中,《母狼的智慧》一文被列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
新书:《鲜花手术》(07年9月28日出版),《心灵眼睛》,《女儿拳》(2007年12月出版)
出版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其中《不会变形的金刚》获第四届百花文学奖,《女人之约》获第四届青年文学奖、第五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紫色人形》获台湾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首奖,《昆仑殇》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生生不己》获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奖,《补天石》获北京庆祝建国40周年文学作品奖,《预约死亡》获北京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素面朝天》获全国第五届报纸副刊一等奖。《预约死亡》获第6届小说月报奖,《原始股》获第7届小说月报奖。《红处方》获全国人口奖、北京市首届文艺大奖。《翻浆》获台湾第17届中国时报文学奖。
其人也是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相关文章:
★ 高中作文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