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化学教案 >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

若水分享 1875

写教案不能千篇1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1

 教材内容分析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化学用语之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无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本课题的学习往往会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为此,本课题的学习是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材首先强调了化学方程式书写应该遵守的两个主要原则,并配以形象生动的插图,揭示了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基本目的是使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相等,从而体现了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接着教材通过范例展示,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让学生通过模仿范例学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与方法。

 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化学方程式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为数不少的学生把它当成当成第二门外语,导致本课题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分化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前期知识准备不足,技能训练不够。本课题的学习有赖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学习。但学生在此之前的元素符号的识记和化学式的书写并不都全部熟练过关,导致影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学习。因此,必须在课前巩固学生对于元素符号、化合价的识记和对于化学式的读写训练。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学习的一大难点。正确且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在本课题的后续学习中不断加强训练。为此,在本节课中不宜出现配平难度过大的化学方程式,而应该通过适度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简单化学方程式即可。 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②能真正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 ③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在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常用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②通过交流讨论,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和实用; ②使学生体会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 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书写。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

1、教师提问: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2、通过多媒体展示常见的标志。(找同学说一下这些标志的名称或者意义,并启发学生这些标志在国际上是否通用?) 【学生活动】:观看屏幕并交流

【教师提问】:在我们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里,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那么是否也有一种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呢?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1、水 → 氢气+氧气 ( 汉语 )

2、

3、H2O → H2 + O2

4、2H2O =2H2 ↑ + O2↑

【学生活动】:对上述4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优越性(简单方便,且国际通用),体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授课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教师提问】:同学们分析比较一下,在这些表示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学生回答】:第四种最好。理由是书写简单方便,而且内容丰富。

【教师引导】:像第四种表示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方程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同学们达到的目标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我们前面学习了化学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化学式?那么仿照化学式的定义你能不能给化学方程式下个定义呢?

(二)、方程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及方程式表示的涵义 【学生活动】:相互交流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教师启发】:

1、你知道在方程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吗?(找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2、同学们进一步分析通过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你能获取那些信息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答案

1、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

2、反应条件是通电。

3、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与生成的氢分子个数比是2:2:1 。) 【教师补充】: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一定存在着质量关系。同学们看电解水的方程式每两个水分子通电后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我们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方程式还能表示第三个意义即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涵义

(三).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 【教师启发】: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确实体会到用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而且便于国际上交流,书写又方便,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写方程式呢?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和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多媒体展示】: H2O → H2 + O2 2H2O= 2H2 ↑ + O2↑

【学生活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

【教师提问】:

1、为什么要将箭头改成等号。(因为在方程式中左右两边的原子个数相等)

2、向上的箭头是标在什么位置?(生成物中气体的后面)

【教师讲述】:状态符号是标在生成物中,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应该在该气体的化学式的右边标上向上的箭头。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则在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也不用标向上的箭头。 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如果有不溶性的固体生成时需要标上向下的箭头。比如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映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因此就要在该物质的后面表上向下的箭头。

3、为什么要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数字? (学生回答:为了保证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教师导出:书写方程式的第一个原则: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多媒体展示】书写原则

【教师活动】:让学生尝试配平P + O2,提问学生的配平情况,并讲述是怎样配平的。根据学生的配平情况讲五氧化二磷改写成二氧化磷讲述方程式书写的第二个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

【教师讲述】: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数字这个数字叫做化学计量数。这一过程叫方程式的配平。这也是我们书写化学方程式最关键的一步,配平的原理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下面大家看大屏幕,我们一起配平这一反应。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方法,向学生说明其要点,并提供找元素的秘诀: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目较大的元素。

【教师讲解】 :配平时应该注意三点:a.不得更改化学式。b.化学计量数不能为分数。c.化学计量数互为最简整数比。 三.概括总结,促进知识迁移:

【教师启发】:下面请同学们思考:给你一个化学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写出它的方程式呢?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并交流。

【多媒体展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四.知识应用,获得信息反馈

【学生活动】:进入“风采展示”环节。将全班分为

1、

2、3三个组,进行“幸运步步高”的比赛,比赛共分为三轮。

第一轮:幸运抢答

指出并改正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的错误 ①Mg+O2= MgO2

②H2O2 = H2+O2↑

③C+O2↑= CO2↑ ④2KClO3+MnO2=2KCl+3O2↑

【学生活动】:根据比赛内容,总结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轮:争分夺秒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Fe + HCl - FeCl2+H2↑ ② ②Al+ O2CO2 + H2O

第三轮:小试牛刀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

②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五.反思评价,巩固学习成果

【多媒体展示】 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②在探究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彼此的体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英国学者贝尔纳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化学发现的全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化学知识的全貌。因此,本节课学生以学习主体和探究活动主人的身份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他们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还能初步掌握探究化学的方法。整节课中用头脑风暴法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3个学习任务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弥补知识缺陷。最后的风采展示环节,更让学生体现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乐趣。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2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

1、教师提问: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2、通过多媒体展示常见的标志。(找同学说一下这些标志的名称或者意义,并启发学生这些标志在国际上是否通用?) 〔学生活动〕:观看屏幕并交流

〔教师提问〕:在我们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里,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 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那么是否也有一种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呢?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1、水 → 氢气+氧气 ( 汉语 )

2、微观图式

3、H2O → H2 + O2

4、2H2O =2H2 ↑ + O2↑

〔学生活动〕:对上述4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优越性(简单方便,且国际通用),体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授课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教师提问:同学们分析比较一下,在这些表示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学生回答:第四种最好。理由是书写简单方便,而且能体现质量守恒。 教师引导:像第四种表示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方程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同学们达到的目标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我们前面学习了化学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化学式?那么仿照化学式的定义你能不能给化学方程式下个定义呢?

(二)、方程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及方程式表示的涵义 学生活动:相互交流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教师启发:

1、你知道在方程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吗?(找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2、同学们进一步分析通过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你能获取那些信息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答案

1、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

2、反应条件是通电。

3、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与生成的氢分子个数比是2:2:1 。) 教师补充: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一定存在着质量关系。同学们看电解水的方程式每两个水分子通电后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我们可以求出参加反映的水和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方程式还能表示第三个意义即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涵义

(三).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

教师启发: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确实体会到用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而且便于国际上交流,书写又方便,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写方程式呢?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和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教师活动〕: H2O

H2 + O2

多媒体展示: 2H2O 2H2 ↑ + O2↑

学生活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 教师提问:

1、为什么要将箭头改成等号。(因为在方程式中左右两边的原子个数相等)

2、向上的箭头是标在什么位置?(生成物中、气体的后面)

教师讲述:状态符号是标在生成物中,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应该在该气体的化学式的右边标上向上的箭头。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则在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也不用标向上的箭头。

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如果有不溶性的固体生成时需要标上向下的箭头。比如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映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因此就要在该物质的后面表上向下的箭头。

当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不需要标向上或者向下的箭头。

3、为什么要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数字?(学生回答:为了保证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教师导出:书写方程式的第一个原则: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多媒体展示书写原则 教师活动:让学生尝试配平P + O2 提问学生的配平情况,并讲述是怎样配平的。根据学生的配平情况讲五氧化二磷改写成二氧化磷讲述方程式书写的第二个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

教师讲述: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数字这个数字叫做化学计量数。这一过程叫方程式的配平。这也是我们书写化学方程式最关键的一步,配平的原理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下面大家看大屏幕,我们一起配平这一反应。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方法,向学生说明其要点,并提供找元素的秘诀: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目较大的元素。 教师讲解 :配平时应该注意三点:a.不得更改化学式。b.化学计量数不能为分数。c.化学计量数互为最简整数比。

三.概括总结,促进知识迁移:

教师启发:下面请同学们思考:给你一个化学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写出它的方程式呢?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并交流。

多媒体展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及韵语口诀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 四.知识应用,获得信息反馈

〔学生活动〕:进入“风采展示”环节。将全班分为

1、

2、3三个组,进行“幸运步步高”的比赛,比赛共分为三轮。奖品分别为颜色各异的氧原子、氢原子和水分子模型。

第一轮:幸运抢答 指出并改正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的错误

①Mg+O2 MgO2 ②H2O2

H2+O2↑

③C+O2↑ CO2↑ ④2KClO3+MnO2=2KCl+3O2↑

〔学生活动〕:根据比赛内容,总结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轮:争分夺秒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Fe + HCl - FeCl2+H2↑ ②Al+ O2CO2 + H2O 第三轮:小试牛刀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

②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五.反思评价,巩固学习成果〔多媒体展示〕 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②在探究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彼此的体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英国学者贝尔纳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化学发现的全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化学知识的全貌。因此,本节课学生以学习主体和探究活动主人的身份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他们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还能初步掌握探究化学的方法。整节课中用头脑风暴法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3个学习任务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弥补知识缺陷。最后的风采展示环节,在奖品的鼓励下更让学生体现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乐趣。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体系上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继上一单元里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它在本单元中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中介”,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所获得的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归纳正确书写化学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写②配③注④标,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3)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正确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崇尚科学观念的教育。

(2)认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优越性,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和实用,激发学生学好化学方程式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由于学生的元素和化合物方面的知识很少,而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尚未学好,所以在化学式的读写还没有过关时,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当然就会十分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选择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化学式写错、没配平、未标条件、箭头使用不当或遗漏等)。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的引导探究为主线,结合使用引导讨论法、指导阅读法、练习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练一练”的教学流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新知识,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1.引导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比较、总结得出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2.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化学方程式配平和书写步骤。

3.练习法。通过训练,使学生加深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学法指导 由于学生化学式的读写没有过关 ,为了防止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掉队 ,帮助学生达到本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在本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置火眼金睛、学以致用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他们学会思考理解的方法,提高分析、归纳、概括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和教师示范及学生模仿书写化学方程式,使他们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并在训练巩固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方法,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温故导新——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所有的化学反应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呢?和C+O2=CO2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导入新课《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新知识总是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以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通过提出“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心理处于悱愤状态。

(二)引导探究

1、寻找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活动

一、“水变汽油”,可信吗?

通过补充资料:通常汽油含有碳、氢等元素,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从而得出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变化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变。通过此问,让学生感受到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客观事实,决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崇尚科学观念的教育。

活动

二、H2+O2=H2O,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与C + O2 =CO2相比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变化前后的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通过此问,让学生感受到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上述两个活动,学生感受到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两个原则。并由此引出下一环节:如何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2、配上适当化学计量数

活动

三、怎样才能使H2+O2=H2O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H2+O2=H2O2,这样可以吗?为什么?指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如何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设计意图】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告诉学生,H2和0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如何配平。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让学生既懂得了配平的原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又很轻松地接触到本节课的难点,为下一步突破教学难点埋下伏笔。

(三)自主探究

1、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活动

四、有人说,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这样的 P+02= P0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找错误 。学生阅读课本第100页,自主探究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生能初步了解书写步骤,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的能力。

2、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活动

五、教师示范,引导归纳书写步骤。

教师以磷在氧气中燃烧为例,示范书写步骤和配平的方法、过程。 活动

六、学生模仿,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以水的分解为例,初步学习书写方法。

【设计意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初步学习配平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训练巩固

活动

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3)氯酸钾受热分解

学生动手独立完成,教师来回查看,帮助学生指点、纠正。

【设计意图】适当的训练,能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书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巩固,能及时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书写进行巩固、强化。反馈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还存在什么问题,使学生懂得怎样规范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

八、火眼金睛 (多媒体课件)

活动

九、学以致用 (多媒体课件) (五)本节小结

1.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⑵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3.书写步骤:写→配→注→查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师生共同小结,让学生体会要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⑵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3.书写步骤:写→配→注→查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4

一、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如果把《化学》比作一颗大树,“化学方程式”则是树干,因为一个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能清楚地显示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及结构,能揭示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方程式本身就反映出物质的变化规律。所以说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载体。学生学好学透本单元,就等于掌握了全书的精髓。

(二)本单元内容与新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新课标》内容标准中“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基本化学用语”,其最基础的学习要求为:

(三)本单元与其它单元的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探究了身边最熟悉的宏观物质空气、水的性质,又探索了构成物质的微观世界的奥秘之后出现的,学生对物质的化学变化有了质的认识,学会了用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表示化学变化,但也感到用这种方法使用起来不方便,无法表示出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无法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此时本单元的出现可谓是水到渠成。一方面让学生用学过的化学式表示出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质、量的关系,从而正确书写出化学方程式;另一方面也可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去反映前面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去理解知识。所以说本单元是前面几个单元知识的继续和总结,起到前承的作用。同时,学好本单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后面所学单元的知识,又起到后启的作用。

(四)本单元各课题间的关系

本单元共分三个课题“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题1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了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讲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本单元的中心。课题3是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三个单元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必要准备。

(五)本单元内容的特点

1、以化学方程式为中心,组建了本单元

课题1为化学方程式的理论依据。

课题2为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课题3为化学方程式的实际运用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过程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单元目标聚焦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表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包括质和量两方面的问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能说出某具体化学反应方程式所代表的涵义。

4、能正确书写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中出现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5、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以及规范的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设计与活动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2、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尝试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比较、反思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能悟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

3、通过解题格式的示范,对数学、物理教学中数字量纲与化学教学中的表达方式之间差异的比较,建立学生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范格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提高体验科学方法的巧妙,初步领略科学方法的魅力,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

2、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

3、通过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三、重点、难点扫描

(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真正涵义。

2、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归纳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格式规范化。

(二)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减轻学生记忆方程式的负担。

四、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知道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化学反应,但感觉到这种表示方法使用起来不方便,不便于在国际上交流,也不能清楚地反映化学反应的质和量的关系。再加上学生在第四单元又学习了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的组成,感受到化学式的重要意义。因此,学生一定会迫切期待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化学变化。这些为本单元的教学作好了知识和心理准备。

2、本单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本不是什么难于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但事实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却成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还没有过关,所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预先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尽可能分解难度。

五、实验与活动分析

本单元共有两个活动与探究,它们都出现在课题1中。

活动探究内容一:此探究活动的作用是通过实验探求质量守恒定律。该探究难度不大,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会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得出规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具体的呈现方式见教学建议。实验时要安排好探究小组中各成员的任务,做好实验记录,认真进行数据分析,找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及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加以对照比较,得出结论 。

活动与探究二:此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能通过实验更深刻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中的关键词“参加反应”、“生成的所有物质”的真正含义。具体的呈现方式见教学建议。

建议增加活动与探究三:增加的探究活动为:灼烧铜丝的实验,具体做法如下:取约30厘米长的铜导线内芯,将铜导线两端绕成螺旋状约7—8厘米长,用线掉在铁架台上,使之平衡,然后用酒精灯对着一端加热,看铜导线是否 倾斜。引导学生分析(1)为什么铜导线会倾斜(2)该实验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增加此实验的目的是该实验可操作性强,现象明显,能很好地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中为什么要强调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原因。

六、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1 二课时      课题2 一课时     课题3 一课时

单元复习课 二课时   第一课时着重解决怎样把本章知识网络化,怎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课时可用于本单元的单元测试。

七、单元教学建议

总建议: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后出现的,由浅入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总的建议如下:1、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解决新的问题。

2、运用好实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3、强调运用生生的自我过程分析、学习活动的交流等帮助学生减轻化学方程式的记忆负担。

课题1的具体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着重解决运用实验研究、分析、发现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可参照上教版教材第四章第2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引入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何种关系作出猜想,结合课本设计实验验证方案,并小组协作进行实验验证。

方法二: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自己设计实验,小组协作进行实验验证,自己分析实验现象,自己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

本课题探究活动的注意点:

1、白磷的燃烧实验,建议由老师演示,防止室内环境污染。要让学生分析在玻璃管上装气球的目的、气球为什么会鼓起和瘪下去。

2、探究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要让学生弄清楚(1)天平为什么会倾斜?(2)要想使天平平衡,如何改进实验?(3)该实验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3、建议增加灼烧铜丝的实验,具体做法如下:取约30厘米长的铜导线内芯,将铜导线两端绕成螺旋状约7—8厘米长,用线掉在铁架台上,使之平衡,然后用酒精灯对着一端加热,看铜导线是否 倾斜。引导学生分析(1)为什么铜导线会倾斜(2)该实验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4、在做完上述两个实验的基础上,再做“镁条燃烧”实验,(1)要让学生进行猜想,并让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2)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实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不一致(3)再做一次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中出现了什么现象(4)引导学生归纳出化学反应中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如有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生成物有无挥发等因素,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上述实验1,可以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实验2、3、4让学生明确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真正涵义。

第二课时着重解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及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建议如下:

1、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时可结合电脑动画演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从而揭示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物质的质量总和也不变,此时应强调“分子”一定改变了。

2、介绍化学方程式时让学生分析以往所用的“符号表达式、文字表达式”来表示化学变化的缺陷,引出化学方程式所蕴涵的“质”和“量”两方面的信息,更准确地反映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可让学生结合数学中“方程”的含义来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真正意义。

课题2的具体教学建议

1、让学生尝试书写两种类型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一种不需要配平,另一种需要配平。让学生理解配平的目的在于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方法是在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而不能改变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难点,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第96页的卡通图,讨论并寻找到配平的最简便方法,在全班交流,生生互学,减轻记忆负担。

3、让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课本一到四单元所学过的化学反应,不一定统一写,每个人写的可以不同,充分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写得很好的,请他介绍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小窍门(如:如何找反应物、生成物,如何配平等等),全班交流;再展示一些典型错例,全班会诊,及时小结。

4、提醒: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却成为初中学生学习的一个分化点。原因在于,学生对元素符号、化学式还没有完全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前面的化学式不断总结,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寻找好的书写方法,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能急于求成。

课题3的具体教学建议

《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计算部分只要求学生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初三年级的学生对纯数学的计算基本没有困难,导致化学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原因往往是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计算不够细心规范。因此,本课题的重点是要训练学生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避免计算结果错误。

(1)在教学中,可出示小学学过的正比例关系的事例及初中学过的相似三角形中的边长对应成正比例关系,再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方程式的“量”的意义,寻找化学反应中任何两种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2)训练中强调各物质质量单位的统一。让学生知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未知数与数学、物理中的未知数的含义有何区别。

(3)通过练习,让学生悟出解题关键是化学反应清楚,化学方程式正确,找准已知量和未知量,并且让学生知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定是纯物质的质量,如果不纯,要换算成纯物质。

(4)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物投影有意识地将学生错误的解题过程打出来,全班同学一起“会诊”,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全班学生明确了正确的解题方法。

八、单元评价建议

(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60%): 第五单元的综合检测题。

(二)过程与方法的评价(20%):

1、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分为:积极参与、善于合作、操作技能、分析问题的思路、表达交流五个方面,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评定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优、良、中、差的等第,并给出评语。

2、作业完成情况,分为:按时独立完成、书写认真、作业的质量、订正及错误分析四个方面,采用老师评定的方法,给出优、良、中、差的等第。

3、课堂活动表现,分为:善于倾听、作好笔记(记录下学生自己认为的重点)、敢于质疑、大胆发言四个方面,采用个人自评、同座互评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优、良、中、差的等第。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20%)分为:

上完课的感受、未解决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几方面,采用老师及时反馈,对有意义的重点点评,给出评语 。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5

知识目标:

1、会判断燃烧和缓慢氧化。

2、能说出燃烧的条件并能说明常用灭火方法的原理。

3、能说明爆炸和自燃的原因。 技能目标:

1、提高观察、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高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提高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学会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看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方法: 自学、讲述、实验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演示实验:白磷的自燃。 观察实验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准备回答: 看书

1、什么是燃烧?

2、燃烧的条件?如何用实验验证?

3、灭火原理?常见方法?

4、爆炸原理?利?害?举例说明。

5、缓慢氧化?利?害?举例说明。

6、什么叫自燃?原因?

二、总结:

1、燃烧的概念: 板书:

燃烧: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 学生讨论:

问题:图1-8实验的目的?

提示: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温度和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你曾见过的灭火方法。 板书: 燃烧条件:

(1)、温度达到着火点 (2)、有充足的氧气。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自学能力

1、通过对实验目的的讨论教会学生一种科学实验方法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灭火条件?

3、爆炸 危害和好处?

4、缓慢氧化 有何意义?

5、自燃

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解释原因

如何防止自然火灾?

三、作业:

1、作业本第二节

2、自然科学同步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

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安排学生看书并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的概念。

3、分解反应的概念

4、实验装置及连接顺序(从下到上,从右)

5、如何收集氧气?

6、如何检验氧气?

7、实验操作步骤?

8、氧气的工业制法?

学生活动 看书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爆炸 举例: 铁生锈---不利 垃圾腐烂---有利 举例:

教育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教育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总结归纳: 板书:

一、原理: 催化剂 加热

1、氯酸钾 ——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又叫触媒。

实验:(1)加热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2)在加热后的氯酸钾中加入MnO2,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三、装置: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集气瓶、水槽

连接: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四、气体的收集方法:

1、排空气法(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排水法(利用氧气不溶于水)

五、气体的检验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

六、实验操作顺序:

1、检查气密性

2、装药品

3、加热

4、收集气体

5、将导管拿出水面

6、熄灭酒精灯

七、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空气法 作业:

1、作业本第三节

2、预习实验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分子》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回答问题

看书上装置图,注

意连接方法。

讨论收集原理

讨论

5、6两步的原

理: 防止倒吸

1、认识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通过实验认识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认识分子的一些特点:微小的、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有作用力 能力目标:

训练自学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分子运动论的学习,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运动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

分子的概念,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

对微观粒子的想像能力

教学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两只、蒸发皿、钥匙、试管、量筒、橡皮塞、镊子、细铁丝、火柴、碘、蒸馏水、淀粉试纸、馒头、酒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引入:在自然科学第一册第一章中我们学习过物质可以不停地分割,得到微粒。例水不断地细分下去,可以得到水分子的微粒。一滴水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小结:(板书)

1、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很小。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6、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第二遍看书思考:

1、哪些实验或事实可证明分子具有左边所列的那些特点?

2、固、液、气三种状态与物体分子间的间隔有何关系?

3、热胀冷缩与分子间间隔有什么关系?

4、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5、不同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是否相同?

6、哪些事实能说明分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

小结: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如分子、原子、离子,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作业: 作业本第四节

想一想:

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联系生活的能力。

问题: 什么是分子? 分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第一遍看书思考: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模板《元素》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认清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3、准确叙述元素符号的含义。

4、知道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并能举例说明。

5、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氧、硅、铝、铁

6、能复述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对常见物质作出判断。 能力目标

1、提高阅读能力

2、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 教学重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课本并思考

自学提纲:

1、什么叫元素?

2、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

4、元素符号有哪几层含义?

5、元素有哪几种存在形式?

6、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小结: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回忆原子结构及质子称为元素

数、中子数、电子数之补充说明:有些原子质子数同,但中间的关系。 子数不同,如氢原子有氕、氘、氚三

种,另H与H+都属于氢元素。

2、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原子既能讲种类也能讲个数。

正如我们不能讲一个动物,但可以讲一种动物。

3、氧、硅、铝、铁

4、代表某种元素,同时也代表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5、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 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设计意图 培养自学能力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练习:

下列物质是单质的是 、是化合物的是

、是氧化物的是

SO

2I2

H2

Fe3O4

H2SO

4H2O

P2O

5 P4

He

HCl 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六节:元素 元素符号 课外作业; 同步第六单元

初中化学下册教案《原子》 知识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学生知道另一种微粒原子的概念;

2、学生会比较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3、从微观粒子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并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4、学生能复述原子内部结构;

5、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6、学生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物质的可分性 教学重点:原子的概念,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教学难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准备:水电解器、10%NaOH溶液、学生电源、导线、酒精灯、线香、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分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2、分子有什么特点?

3、作业讲评:

着重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引入:分子虽然很小,但在一定条件

看书第五节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回忆巩固已学知识

讨论回答

下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演示实验:水的电解

说明:为了增强导电性在水里加了NaOH,同时为便于学生观察加了点观察演示实验,注意两极产生气体的量并判断气体成份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红墨水。

分析: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水

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这种微粒我们称之为原子。水分子就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在电解的时候,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2H2O

4H + 2O

2H2 + O

2问题讨论: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与物理变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化有何不同? 分子。物理变化中分子不

变。

原子的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如何理解这概念?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原子都

不变。

与分子相比有何异同?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看下列分子的符号(分子式),认识变化,而原子不发生变化。 它们的构成情况: 在核变化中原子才会发生氦气----He

氯化氢---HCl 改变。

甲烷---CH

4 二氧化碳----CO2 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 氮气---N2

(1)小(2)运动(3)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隔(4)有质量(5)构成物碳、硅、金属等 质的一种微粒(6)同种原子

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

不同 作业:

自然同步第五节1-5题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回答问题:

1、化学变化的实质? 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

2、分子与原子的异同? 组合成新的分子 布置自学:

相同不同点

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

点 分微粒

化学

构成物质 设计意图

子 运动

有质量有原间隔 子

反应中能再分 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某些物质

看书思考:

1、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小结: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就不再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此时的原子就成了带电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原子我们称之为离子。

简介: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原子核,核电荷数为8个单位正电荷,弧线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区域,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 看书思考:

1、为什么要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吗?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真实质量如何换算?

4、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能否体现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大小? 小结:

它们的电性怎样?分别居于什么位置?

2、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什么?

3、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思考:“相对来说,电子是在原子内部一个巨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你怎样来理解这句话?

看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数值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运算。

2、有,单位为一,通常不写。

3、真实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66×10-27千克

4、能,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也越大。 练习:

1、已知一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m千克,A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相关文章: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范例四篇

2021中考化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优秀化学教案模板

人教版初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范文总汇

化学式教学反思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范文总汇大全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教案模板

精选初三化学说课稿范文五篇

化学教案范文大全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85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