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七单元教案
阅读课文,抓住对孙悟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了解孙悟空这个聪明、勇敢的神话英雄人物的特点。一起看看四年级下册语文七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抓住对孙悟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了解孙悟空这个聪明、勇敢的神话英雄人物的特点。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内容提纲简单复述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照故事的发展,拟完提纲,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课题质疑
1.播放《西游记》中石猴出世的部分。
由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开头部分引出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和这节课要讲的故事《孙悟空龙宫借宝》。(板书课题)
2.看课题质疑(谁、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畅。
2.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写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3.指名读课文,为每一段拟一个小标题,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策划借宝 借宝途中 借到宝物。)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策划借宝。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孙悟空为什么要去龙宫借宝?
2.小组讨论:孙悟空是怎样“策划借宝”的。
3.同桌互读课文。谈谈在这部分课文中,你对孙悟空有了哪些了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二)借宝途中。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后回答:孙悟空遇到了谁,他们是怎么做的?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三)借到宝物。
1.学生默读3、4自然段。
2.思考:孙悟空在龙宫里试了几样兵器,结果怎样?
3.引导了解、感悟。
这些兵器各有多重?
孙悟空是怎么样试用这些兵器的?
4.画出对孙悟空借宝时动作、语言的描写,说说你从这些描写中对孙悟空有了哪些认识。
5.孙悟空来龙宫借宝,龙王是怎么对待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瑞气腾腾”“得心应手”“称心如意”,体会金箍棒的神奇与孙悟空对金箍棒的喜爱。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7.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哪句话表现了孙悟空的高兴?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阅读全文,积累词语。
2.说说喜欢孙悟空的哪些地方?
第二课时
一、练习复述,巩固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复述课文。
2.引导学生掌握复述方法进行复述。
3.学生复述,大家评议。
二、打好基础,积累内化
1.把描写孙悟空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学生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课件,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小组讨论本课生字在读音和书写方面要注意什么,并进行分类。
3.教师强调识字难点。范写“称”“念”其他生字生自由练写。教师重点指导共性的问题。
4.做识字游戏。
四、回顾课文,扩展阅读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阅读》书中的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单元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孙悟空借宝的过程。
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引发回忆。
2、谈话:你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你认识《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
3、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4、板书课题。
二、质疑导读,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谁到龙宫借宝?为什么到龙宫借宝?怎么借?借到什么宝?
2、导入读文,初步解疑。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读读记记。指名认读生字。说说: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方面要注意什么?教师强调识字难点。“称”“念”齐读生字新词。
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初步解疑。学生练习正确地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
分为三个部分:借宝原因――借宝经过――借宝结果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借宝原因。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说说:孙悟空为什么要去龙宫借宝?
3、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4、谈谈: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对孙悟空有了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言。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结束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听写有关词语。
3、导言:打败了混世魔王,孙悟空真是春风得意,他搬来了傲来国的所有兵器准备教猴子们学习武艺,但他自己没有一件合适的兵器,在一只老猴子的建议下,孙悟空决定去龙宫走一趟。
二、继续学文,了解借宝的过程与结果。
1、学生默读课文3到6自然段。
2、思考:孙悟空在龙宫里试了几样兵器,结果呢?
3、指名反馈。
4、引导了解、感悟。这些兵器各有多重?孙悟空是怎么样试用这些兵器的?
5、指名发言。
6、说说你从孙悟空借宝时的动作、语言中对孙悟空有了哪些认识?
7、对于孙悟空来龙宫借宝,龙王又是怎么对待的?
8、小结,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瑞气腾腾、伸缩自如、兴冲冲、竟然”,体会金箍棒的神奇与孙悟空对金箍棒的喜爱。
9、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3到6自然段。
10、导言:孙悟空在龙宫里挑来挑去,老龙王看了是又气又怕,最后,在小龙女的引荐下,孙悟空终于如愿以偿地借到了宝贝――如意金箍棒,你说孙悟空高兴不高兴?
11、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2、理解词语“抓耳挠腮、作了个揖、高高兴兴“,体会孙悟空对所借之宝的喜爱之情。
1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表演谈话。
1、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集体评议,把握人物特点。(孙悟空:神通广大,读出敬佩;率真机智,读出可爱)(老龙王:又气又怕,读出敬畏)
3、学生分角色表演孙悟空龙宫借宝的故事。
4、组织谈话,进一步认识孙悟空。
板书设计:
孙悟空龙宫借宝
九股叉(拿、耍)――太轻
方天戟(接、比划)――太轻
金箍棒(提、使)――称手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和情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片断。
2.理解课文中哥伦布说的“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划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这句话的含义。
3.懂得敢于创先、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重点:教学活动始终贯穿朗读训练,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课题:19 哥伦布竖立鸡蛋
2、质疑
(1) 哥伦布是谁?(板:哥伦布)
(2) 他怎么竖立鸡蛋?(板:竖立鸡蛋)为什么要竖立鸡蛋?结果如何?
二、 新授
1、学习字词:忌妒(嫉妒)、抹煞、宴会、挑衅(挑选)、磕
2、交流哥伦布的生平(板:发现新大陆)。
3、师: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利的探险家和航海家,他曾经历过数次出海航行的失败,后来终于获得了成功,首次横渡大西洋,同时还发现了当时无人知晓的美洲新大陆。这一事迹成为历的壮举,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但在当时,一些达官贵人(板:达官贵人)非常嫉妒,他们千方百计抹煞哥伦布的伟大创举。
问:什么叫达官贵人?(上层社会有身份有官职的人)
4、哥伦布怎么竖立鸡蛋呢?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竖立鸡蛋这件事的几个小节。(5~7)
5、指名读5~7节,思考:哥伦布、达官贵人分别去竖立鸡蛋,结果如何?
板:
6、跟老师配合读读这部分内容:5——7节
再读,想想用什么语气读?
师读旁白,生读语言。
7、你认为竖立鸡蛋简不简单?为什么?
(简单——只要磕破了一点鸡蛋的尖头就可以竖立了。
不简单——关键要想到这个方法。)
8、师:是啊!只要想到磕破鸡蛋尖头这个方法,其实人人都能做到竖立鸡蛋这件事,这真是一件简单的事。(板:简单)
板:
9、哥伦布为什么让自己和达官贵人做竖立鸡蛋这样简单的事?默读课文找答案。
10、师:答案在哪里?(1—4节)
11、自读1—4节,完成填空(用自己的话概括)——小组交流
出示: 因为 ,所以哥伦布要和达官贵人做竖立鸡蛋这样简单的事。
12、交流填空。
13、师边述边板:因为哥伦布历经千辛万苦,创先(板:创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一事迹成为了历的壮举,而达官贵人却非常忌妒(板:忌妒),攻击(板:攻击)哥伦布,说这是一件简单的事,连傻子也做得到,所以哥伦布要和达官贵人做竖立鸡蛋这样简单的事。
板:
14、这部分内容也是用对话的形式来写的,自读,体会语气。
指名交流,指名读。
师读旁白,生读语言。
齐读1——7节。
15.达官贵人认为发现新大陆很简单,所以哥伦布就让他们做简单的竖立鸡蛋试验,结果他们做不到。哥伦布为什么要用竖立鸡蛋这个方法来反击达官贵人的攻击呢?(板: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板:
16、师:做任何事情,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
出示: 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
读好。
17、发现新大陆到底简单不简单?下面来读一段话。
出示: 为了横越大西洋,哥伦布精心筹划了18年。他受尽了别人的嘲笑和奚落,被认为是愚蠢的梦想家。经过无数次的辩论和游说,他的真诚和信念感动了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他们给了哥伦布远航的船只。哥伦布终于成功地渡过大西洋,并发现了美洲大陆。
师:简单不简单?
师:想像一下,哥伦布当时碰到的困难和艰辛。
师:所以发现新大陆是不简单的。(板:不简单)
三、 总结
1、一个小小的鸡蛋,让达官贵人哑口无言,也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记住这个道理,再一次读句。
2、齐读第9节。
3、听了哥伦布的话,达官贵人会怎么样?
4、哥伦布善于发现、勇于实践,关键是还敢于创先,所以他能创造奇迹。其实任何一个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发现、去思考、去实践,最终做出不平凡的壮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