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功的教案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起看看初中物理功的教案!欢迎查阅!
初中物理功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两个要素;
(2)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运算。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解释相关现象;
(2)w=fscosa要灵活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关键
学生要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和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工具
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等。
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学的知识出发,循序渐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它们加以综合比较,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功”的概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重温“神舟7号载人飞船”直击长空,振奋人心的发射录像。播放视频,教师讲解,说明在燃料燃烧的推力作用下,火箭冉冉升起于碧空之中。这个过程涉及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5.2 功)
2.提问:什么叫做力做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3.要求学生动手将物理课本从桌子的一端移动到另外一端(或移到窗台上)。
4.请一学生将一书包从教室左端提到右端。
5.请一学生将放有重物并带有拉绳的小车从教室的前排拉到后排。
6.提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平推、上提、斜拉等搬运方法达到搬运的目的。
7.提出问题:几位同学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他们对物体的作用力在那些阶段做了功?若做功,所做的功如何计算?
1.观看视频,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2.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初中已学过的功的概念。
3.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4.动手操作后并将操作过程用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5.思考问题。
进行新课
(一)功的概念
提出问题:高中对功是怎样定义的呢?
引导学生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3.举例并指导学生分析:人拉车向前运动,说明拉力对车做了功。(强调车在拉力作用下,发生了哪一段位移,并指明位移的方向。)
4.强调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5.想一想,高中物理中功的概念与初中有什么不同?
6.“位移”与“距离”有什么区别?“发生”跟“通过”有什么差异?
7.引导学生分析后讲解:位移是矢量,距离是标量。发生的一段位移并不要求物体非要沿着发生位移的路径通过,如人提水桶上坡,提力对水桶做功。人提水桶上坡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两个分运动。提力对作水平方向上分运动的水桶不做功,对作竖直方向上分运动的水桶不做功。用“发生一段位移”取代“通过的距离”不是简单的更换词组,它使我们所学的功的概念更深刻、更严密、更科学、更具普遍意义。其实,功这个概念是19世纪人们在广泛使用各种机械时总结出来的。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功的概念也渐趋严密、科学、完善。我们学习功的概念也应由浅入深,由局部到一般。在今天和往后的学习中,我们是能体会到这一点的。(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和认知规律的教育)
初中物理功的教案2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2)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复习提问
(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2)在建筑工地上要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已知每块大理石板重50牛,用起重机可以在2分钟内将大理石板一次全部送到20米高处。如果用一个工人来背,把这些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所用的时间是20小时,试求用这两种方法,把大理石板全部运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各做了多少功?
解答:起重机吊送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1=f1·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工人背运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2=f2·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四)进行新课
(1)引入
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板书:“五、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提问:如果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不同,做功用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呢?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我们用单位时间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的快慢,与此类似,做功的快慢是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的。
板书:“2.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提问:如果起重机在2分钟里完成l.0×106焦的功,它的功率如何计算?要求学生答出:
教师给出功率公式和单位,边讲边板书:
4.单位:瓦特(国际单位制)
1瓦特=1焦/秒,
1千瓦=1000瓦特。”
参阅课本图14—12,对功率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3)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阅读p168最后一段。简要说明选购机器考虑它的功率时要从实际出发。
(4)例题:课本例题。教师要把此题分解为几个问题逐个提出,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问题:
①50米3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②50米3水重是多少牛?
③用一台水泵把50米3的水提升到距水面30米的一个水箱,这台离心式水泵完成了多少功?
④如果水泵把50米3的水抽到离水面30米高处用了1小时。求这台水泵的功率是多少瓦?合多少千瓦?
学生解答完以后教师讲评。
(五)复习巩固
1.什么叫功率?功率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公式是什么?说明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2.讨论:课本中的“想想议议”。
(六)布置作业:课本节后练习1、2、3、4题。
初中物理功的教案3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