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教案
由一个黑人孩子为了黑人的利益放弃了自己足球梦想的故事,扩展到全世界的和平问题,反映了美国仍存在种族歧视问题,一起看看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及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质疑——点拨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我期待着那一天》
主要内容:由一个黑人孩子为了黑人的利益放弃了自己足球梦想的故事,扩展到全世界的和平问题,反映了美国仍存在种族歧视问题,以及仍然有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武装冲突。让我们期待那真正和平、民主、自由的一天。
二、导入:的确,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仍然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即使在富裕的美国也有一部分人——黑人在生活条件及差的环境里生活。让我们共同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其实这个期待早在40年前就提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马丁•路德•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有一个梦想》。(1分钟)
三、复习: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领悟了文章的主旨,那么主旨是什么呢?
明确:通过这次演讲唤醒黑人,给黑人以信心,去为争取自由和平等作出不懈努力。(2分钟)
四、学生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默记30秒。(2分钟)
五、品味精彩语言(独立思考3分钟,讨论3分钟)
1、联系上下文,研读下列句子,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美国没有屡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明确:空头支票指“虚假的承诺,不能兑现的空话”
表达效果:形象地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地警觉地投入战斗。
②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天”与“酷暑”分别指什么?)
明确:秋天指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使听众明白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备受催残的生活现状,表现了黑人为“秋天”的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③朗读18—25段思考:这几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明确:排比增强气势表达了作者对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望与追求。
2、这篇演说词言词恳切,韵律和谐、文笔优美,在上节课的朗读中,我们已充分感受到作者的非凡魅力。再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请大家找出自己做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推荐给其他同学,并简要说明理由。(提示:欣赏角度①修辞及表达效果②句式特点)(5分钟)
五、归纳演讲词语言的基本特点(提示:①修辞②句式特点)
1、学生思考,分组讨论(4分钟)
整句
2、交流(4分钟)明确:三多短句
修辞
六、课堂练习
1、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修辞,写一个话题一致的句子。(5分钟写,2分钟交流)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例句: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玫瑰的芬芳,给千百万在花香鸟语的快乐中受冷落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2、学生齐读18——21段并仿照写一组排比句,要求反复出现“我梦想有一天……”。(1分钟读,6分钟写,3分钟交流)
例句:我梦想有一天,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住人们的双眼。
我梦想有一天,让所有的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在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快乐得嬉戏。
我梦想有一天,让所有的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在涂抹滚滚的浓烟,每一只鸟自由翱翔。
我梦想有一天,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如山,让每一个孩子再绿树下草地上健康成长。
七、学生质疑(3分钟)
六、回顾与反思(①你学到什么知识②有什么感捂)(3分钟)
七、布置作业
1、仿写: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2、讨论:在马丁逝世的今天,你认为在美国,马丁的梦想实现了吗?
八、板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演讲词语言特点
长句
三多短句
修辞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教案2
一、目标引领
1.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情感脉络。
2.体会演讲辞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感受马丁•路德•金为民请命的战斗精神和反对“以暴易暴”的远见卓识。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整体把握演讲辞情感脉络的基础上,用朗读再现强烈的鼓动性和巨大的号召力。
难点:理解马丁•路德•金提出的“非暴力抵抗”的斗争方式。
三、学法引领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重点句段,更好地理解全文。
四、学程引领
情景导入:1955年12月1日,在美国蒙哥马利市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一个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缝因为拒绝为白人让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视蒙哥马利市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的法令。
1960年1月31日,一个叫裘瑟夫•迈克乃尔的黑人大学生,来到一家连锁店的吧台买酒,遭到拒绝,理由是“我们不为黑人服务”。黑人大学生平静地进入任何拒绝为黑人服务的地方,礼貌地提出要求,以最有尊严的目光请求服务,得不到就不离开。为此,许多大学生遭到围观、嘲弄、甚至身上被浇满番茄酱。但他们不卑不亢、不喜不怒,得不到服务,就坐在那里做作业,读书,研究学问。
这是一场黑人民权运动。它的就是马丁•路德•金,他号召黑人以“非暴力抵抗”的方式,向这个充满歧视的国家发起挑战。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首都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黑人集会。他面对25万听众,发表了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让我们走近马丁•路德•金,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伟大历史时刻。
学程之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领会感情,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思考讨论问题:
(1)“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我”指的是谁?请作介绍。“我”有什么样的梦想?
不仅是马丁•路德•金,更是千千万万的黑人同胞。
补充介绍作者: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律师,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被誉为“黑人之音”。他1929年出生于亚特兰大市一个黑人家庭,他是一位教牧师的儿子,长大后成为一名牧师。他积极参加和领导了美国黑人运动,并成为南方教工人运动的领袖。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有一次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权运动领袖,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
“我”的梦想:(政治:选举权文化:教育权经济:就业权自由、民主、平等即消除种族歧视,争取政治、文化、经济上的民主、平等、自由)
(2)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斗争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斗争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斗争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分析:非暴力抵抗主义。
(3)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面对“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对此马丁•路德•金心情非常悲愤。
小结:黑人所处的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激起了马丁•路德•金的悲愤。他号召成千上万的黑人团结起来,怀着坚定的决心去争取民权运动的胜利。首先把正义和公正还给黑人,将来能实现人人生而平等,最终不论种族,不论宗教信仰,都能达到自由的境界
通过整体感知,我们了解了演讲辞严密的逻辑结构,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情感力量。
学程之二诵读赏析
1.朗读课文的第3段,要读出什么心情?(悲愤)
“悲惨”“骇人听闻(让人震惊)”指的是同一种状况“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请你把这个句子读出来。把找到的这些词重读,可以使演讲听起来音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加深听众对所讲内容的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演讲效果。
“镣铐”“枷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重压之下,黑人艰于呼吸视听。“压榨”一词,仿佛是黑人被挤干了最后一滴油,似乎黑人永远是白人奴役和剥削的对象。“蜷缩”一词,黑人只能抱头蹲在阴暗的墙角里,美国社会跟本没有黑人的立锥之地。“充裕”“贫困”“故土家园”“者”,这组词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写出在黑人没有地位,不被尊重。
2.朗读课文的第6、7段,注意表现出黑人坚定的决心。(小组选读)
第6段,可以用偏快的语速来强调时间的紧迫性。五个排比句式,“现在是……的时候”,能增强语言气势,每一次的语调比前一次有所抬升。
第7段,几个假设关系的复句,都是反向的假设,正句都不随假设的变化而变化。一系列的否定词,可以轻声重读,以表现黑人坚定的决心。
3.朗读第18-26段。(小组选读)
这是对未来人人生而平等的憧憬与描绘,声音轻柔,语气舒缓。特别是“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一句,描绘的一幅带有宗教色彩的,令人向往的图画,仿佛在大家眼前徐徐展开。
4.大家一起朗读第27-34段。
文中大量运用了排比句,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让聚集在林肯纪念堂前的黑人感到震撼,倍受鼓舞。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马丁•路德•金澎湃的激情,犹如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
5.播放录音(最后片段)
学程之三总结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本册书中《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那么,请同学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
总结、归纳本篇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密西西比州,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众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板书:演讲词的特点:说服力、感染力
内容: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结构:议论文,逻辑性
语言:口语化、得体多用修辞(排比、比喻、呼告、反复)
《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特征:
明确: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黑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是国土家园的流放者”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有一个梦想”灿烂前景的热烈憧憬,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作者想人民之所想,讲人民之所讲,一次次把演讲推向。正义的呐喊,时代的呼声,征服了在场的所有听众,这将永久的成为后人为自由,平等,人权奋斗的里程碑。所以它的特点就是其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可以说是激情洋溢,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学程之四拓展训练
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成山、沙尘暴等非常恶劣,请学生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训练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恶化的渴望。参考:
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学程之五自由讨论:在马逝世后的今天,你认为在美国,马丁的梦想实现了吗?
生(齐答):没有。师:美国的国务卿鲍威尔可是个黑人啊,还有国务院发言人赖斯——
生乙:还有乔丹、杰克逊.....奥巴马当选总统
师:是啊,越来越多的美国黑人成了政坛领袖,大腕明星。虽然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但美国黑人的地位已是今非昔比了。(甚至比黄种人还高!)所以,权益是斗争得来的,长期的斗争才能赢得长期的权益。
巩固练习
现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马丁•路德•金一个人的梦想,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从婴儿时期成长到现在,有过无穷无尽的梦想,有的已美梦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实现,有的似乎还很遥远,但梦想的美好让我们执著追求。
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演讲词,注意演讲词的特点。
演讲者需要注意的是
A.要掌握听众的心理,注意听众的思维特点,消除障碍与干扰。B.要有应变能力,如果环境发生意外变化,应及时调整自己。C.演讲应该字正腔圆,感情充沛,注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D.演讲者应注意服饰仪态,穿着应该庄重、整齐,适合演讲的环境。
(补充:袁隆平作的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帚帕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一样大,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乘凉……”)
七、结束语:听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我们人生的目标又清晰了几分。愿大家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愿全人类的美梦成真!七、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再一次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最后听一下它的英文录音)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选择典型事例作论据,饱含感情地进行议论的写法;
2.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了解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为无产阶级事业崐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的长句和层递式结构(二部分并列结构)。
2.难点: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词语补释:
1、纷繁芜杂:纷繁,多而杂乱;芜杂,杂乱,没有条理(多指文章)。
2、芜:乱草丛生。
3、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豁:huò开通敞亮。
4、卓有成效:有卓越的成绩、效果。卓:卓越、突出。
5、英名:指英雄人物的名字或名声。
解题:
马克思:1818.5.5生于德国的特利尔城,1841年大学毕业。从1842年担任崐《莱茵报》主编起,到1883.3.14在伦敦的书桌旁逝世,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41年,成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跟马克思首次相见,从此后,“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两人合著的。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同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列宁)。马克思逝世的第三天,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恩格斯在墓前发表了这个讲话,讲话共一千一百多字,高度地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对马克思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
本文是一篇悼词。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概述马克思的逝世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损失。
第一自然段(引论)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一开始,恩格斯怀着沉痛的心情,郑重的态度,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连“三刻”也写出来,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的重大影响。
用“最伟大”总括下文马克思一系列的理论贡献;用“讳饰”的手法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两个“思想”深刻点明下一节“不可估量的损失”,“还不到两分钟”,表现了恩格斯深感遗撼的惋惜心情,“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说明马克思临死之前,还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辛勤地工作着。
第二自然段(过渡段)论述了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
从马克思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过渡到具体叙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两句)“不可估量的损失”表现在两个“对于”,第一个“对于”指马克思领导欧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方面说的,第二个“对于”指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崐发展过程的理论贡献方面说的。两个状语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对于下文的论述,既是高度的概括,又是严格的限制,它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不可估量”既说明损失之大,又表现了非常痛惜的心情。第二句从时间上说,“不久”从时间上使人们切身感受到这种损失的巨大,表现了恩格斯痛惜的感情;“空白”说明了马克思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不可补偿的损失。
第二部分(3─7自然段)论述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本论、事实论据
第一层(3─5自然段)论述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着重说明马克思的两个重要发现
3自然段,说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层层深入地论述,说服力量强。
先类比: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生物进化论这一科学成就类比,衬托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划时代的意义。(在研究事物发展规律上,达尔文同马克思有相似之点,但马克思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达尔文,因为马克思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上,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在人类认识是一次大飞跃,是整个世界史观的一大革命,开辟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广阔的前景,这就是达尔文所不能相比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整个3自然段是一个单句,分析如下:
[正象……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既(历……简单)事实::人们首……相反。三个宾语同位复指,三个复指成分之间,后一个对前一个起注释作用。[正象……一样],比况结构作状语,说明马克思发现的划时代意义。冒号后面,是具体说明马克思发现的划时代意义的,这个宾语是由一个复句充当的。分析复句:
①人们……穿②然后才能……等等
1.条件关系(只有……才……的省略形式)
③所以,直接……基础(“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一定的发
2.因果关系展阶段”构成了经济基础,上层建
④人们的……起来的筑是在这个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崐所以三、四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⑤因而,也必……解释
3.转折关系(“而”是表转折的连词)
⑥而不是……相反
1、2、3大组之间的关系,③分句句首用“所以”,是用来连接1、2大组,说明2组是上组推论出来的,因此1、2组之间是因果关系,2组推出的结论,又是3组的前提,并且⑤分句前用“因而”来连接2、3组,表明两个分句之间是崐因果关系,如图所示:
①…………
条件……
②…………(才)
因果
③…………
因果……
④…………
因果……(所以)
⑤…………
转折……(因而)
⑥…………(而)
……‖……才……|所以……‖……‖因而……‖而……
①条件②因果③因果④因果⑤转折⑥
③分句的分析: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敂生产敋,‖(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从而”从这里而形成的。社会的基础指经济基础)
4自然段说明马克思发现资产阶级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不仅如此”,过渡句,既承接上文,又引出第二个发展,属承递性词语。第二句说马克思的第二个发现,所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工人的用大机器进行生产的方式,“特殊”指资本家以剩余价值的形式来剥削工人,带有一定的隐蔽性,这是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区别于其它剥削形式的一个重要的特点。第三句赞扬他这个伟大发现,“豁然开朗”说明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划时代意义及人们对于这一发现的无限喜悦,因为它拨开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散布的种.种谬论的迷雾。“在黑暗中摸索”说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由于历史条件和他们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并不能揭穿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当然也就提不出解决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办法和途径。“豁然开朗”与“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地对照,衬托出了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导意义和伟大功绩,表现了对马克思的热情赞颂、无限敬仰的感情。
5自然段,说明马克思在其他各个领域里都有深广研究和独到发现。
先以无限敬仰的感情歌颂了马克思的两个发现,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承递性词语“但是”一转,论述深入一层,从马克思的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热情赞扬了马克思多方面的辉煌成就。
第二课时
第二层(6─7自然段)论述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
首先,从马克思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来论述马克思的伟大的革命实践精神。开头两句,承上启下,“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接上文,总括了马克思的伟大理论创造。用“但是”一转,点出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说明理论上的成就不是马克思身上主要的,是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相比,突出了实践在他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阐明了科学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说明了马克思热爱科学,从事理论研究,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人类社会。正因为这样,马克思高度重视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发现,对任何一个新发现都感到“衷心喜悦”。论述的这一点,与崐前文关系密切,它是从两大发现的基础上扩展开来的。
接着,概述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
开头一句“因为”承接上文,解释了马克思高度重视理论科学的实际运用的原因。“首先”与前“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相呼应,突出强调了马克思的理论来源于革命实践。揭示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最本质的革命精神。两个“参加”从不同的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第一个“参加”突出了马克思从事革命斗争的伟大意义,第二个“参加”突出了马克思领导和组织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说明作为一个革命家的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当作了他毕生的使命。“热烈”、“顽强”、“卓有成效”、“很崐少见”等感彩强烈的词语,对马克思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再具体说明马克思所进行的艰苦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办报、小册子等)
2.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创立第一国际)
这一部分,从两种发现谈到各种发现,从科学理论谈到革命实践,从马克思是一位“思想家”谈到马克思是一位“革命家”。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有力地概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自然段)论述马克思的无比巨大的革命影响,表示深切悼念。
“正因为这样”,总结上述论述内容,指明了产生两种不同态度的原因,展开了下文论述,属承递性词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
敌人:嫉恨、诬蔑、驱逐、诽谤、诅咒(从反面论证马克思的伟大)
两种态度
革命者:尊敬、爱戴、悼念
对敌人的诬蔑和诽谤,马克思“毫不在意”,“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敌人的极端蔑视和大无畏的气概。(所以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表现了对马克思由衷的赞扬和无限崇敬的感情,说明了马克思的学说和事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他的敌人,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大敌。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与前段互相照应。
写作特点:
一、以议论为主,与叙述、抒情完美结合:
就全篇来看,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况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采用叙述的方法;对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评论,采取议论的方法,而抒情贯穿在整篇文章崐之中。特别是一、三两部分,如8自然段,先叙述敌对阶级对马克思的仇恨、诽谤的事实,再抒发革命者对他的爱戴和悼念的深厚感情,最后直接议论,三者结合很完美。
二、内容高度概括,逻辑严密: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活动的范围极其广泛,但恩格斯却用短小的篇幅(1100多字)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概括性很强。如:崐讲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几句话就作了精辟论述;对于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只选取了马克思从事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而这两方面,又仅举他办的刊物和创建领导的第一国际,内容高度概括,语言十分精炼。
在论述上,逻辑非常严密。本文的论述中心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而主要是通过“思想家”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建无产阶级理论,后者表现在参加伟大的革命实践,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第一部分第二自然段中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的两个“对于”来阐发的。
逻辑严密还表现在各个部分、各个段落的紧密联系上,就全文来说,有的崐地方用了过渡段(2自然段),就段与段来说,都用了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递性语句。段落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内容重点突出,层次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