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课教案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的行为准则。一起看看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课教案!欢迎查阅!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课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的行为准则。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和规范,具备基本的辨别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认识到任何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通过对宪法是行为准则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到宪法具有的,树立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识到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行为准则。
首先是学生对什么是国家机关及相应行使的职责不太了解、较陌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教师要进行引导,在教法上需多下工夫。这是本框的一个难点。
2、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学生对什么是“未授权”,可能存在一定的疑问,教师不要回避问题,可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讲解。此处在教法上也有一定难度。
3、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行为准则。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社会上存在一些个别党员腐败堕落的现象。因此,学生可能产生一些想法。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社会现象,学会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教法建议
1、本框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在“治国安邦”方面的具体体现。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用一个相关的时事报道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是录像的形式)导入,令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明确无论是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还是个人的行为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的行为准则。
2、为了能使学生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可以利用书中的小栏目“议一议”——谈谈你对“权大没有法大”的看法。首先,用此栏目引发学生思考、质疑;然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深入研究“为什么?”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展示:法律体系金字塔)
1、为什么说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
2、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探究宪法的相关问题。了解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治国安邦”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宪法是的行为准则(板书)
教师出示一张表格: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行使立法权
政府
行使行政管理权
法院
独立行使审判权
检察院
独立行使检察权 学生联系表格,讨论“权大没有法大”这句话
学生讨论后,归纳: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行为准则。(板书)
教师:展示几个案例(可参考教材中的三个案例)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讨论、分析。
归纳:
(1)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2)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3)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行为准则。(板书)
教师出示近年来我国的几大贪污案的处理结果。(见扩展资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但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板书)
宪法第 56条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师给学生介绍前一时期的热点新闻——刘晓庆因涉嫌偷税漏税被依法拘留。
一般来说,宪法通过三种方式规范公民行为:
(1)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2)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3)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板书)
教师简单讲解后,
学生活动:围绕以上三方面内容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先个人思考一分钟,然后小组讨论三分钟,最后小组推举代表说一个大家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事例。)
学生小结。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课教案2
引入
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这种规律决定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
③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④面对激烈的竞争,你有怎么样个人理想?
(解释: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是还没有实现的。)
理想的问题
1.理想——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⑴幻灯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对理想社会的描写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千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请描述你想象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幻灯2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
①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②一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所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③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差别将最终消失,国家将最终消亡。
④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水平将有极大的提高。
⑤人人将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
⑶全面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含义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相同、两个社会的区别是成熟程度不同)
初级阶段
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共同理想的提出,依据是什么?是否可行?
(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可行,因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能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证明具有可行性)
3.个人理想——把振兴中华作为崇高使命(根据我国理想和共同理想加以明确)
4.个人理想、共同理想、理想的关系
①不能只停留在“个人理想”的阶段(没有国家的利益就没有个人的利益)
②共同理想只不过是我国现阶段的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理想和责任(新民主主义时期、建国时期等等)
③对于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我们不能好高鹜远,因为这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阶段,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够实现。
必然趋势
④个人理想共同理想理想
必要准备
(立足现代,展望未来)
人才的问题
⑴个人理想的实现,要求我们青少年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
因为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的竞争?(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的竞争?(人才)
所以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的竞争?(人才)
⑵人才——能够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⑶请你列举你所知道的杰出人才的名字?(比尔·盖茨、爱迪生、爱因斯坦、李四光、孙中山、邓小平等)
层次之分:高层次的人才和平凡岗位上的人才(雷锋、徐虎)人才有
种类之别:行行出状元
⑷社会主义需要的是“四有”人才——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
你符合“四有人才”的标准吗?哪一方面不符合?
⑸讨论:父母有钱、有权,是否就能成才?
外因:社会主义制度
成才的条件内外因相结合,尤其要发挥内因作用
内因:自身的勤奋努力(关键)
寄语
着眼未来,高瞻远瞩,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板书
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个人理想(……)成为“四有”人才成才的条件外因:社会主义制度
(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内因:自身的勤奋努力
(关键)
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理想(共产主义社会)
练习
1.“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这是我们的理想
②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之一
③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④这充分反映了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a.①b.①②③c.②③④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课教案3
一、课标要求2.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如下基本要求: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本框题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三、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中(二)承担社会责任“规定的目标之一: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二、教材的地位要求
本框题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一个框题,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本单元重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培养学生正义感,所以这一单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自然延伸和合理提升,同时又是本册书的落脚点,从本课内容上看,它解决了什么是公平及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为下一课学习怎样维护公平奠定基础,对巩固和提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寓言故事导入,运用多媒体教学与情景及案例教学相结合,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多思考、会交流、有体验、有提高。
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做一个追求公平的现代人。
四、教学重难点:由于许多学生对公平及公平的重要性等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清晰的认识,不利于树立公平意识,因此确立本课教学重点是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归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理解公平的含义和正确看待种.种不公平现象。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活动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并培养自学能力。、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方法:
1
2
3
六、教学过程(见课堂互动卡):
(一)、预习导学:让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本课题要探讨的主要内容,关于公平以及公平的重要性。
(二)、学习研讨:
活动一:利用多媒体播放
活动二:众说纷纭话公平:让学生体会不同个体对公平的不同理解,从而引发学生自身对公平定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赏析图画,分析公平是如何产生的?评判公平与不公平现象?
活动三: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讨身边有哪些不公平的事情?任其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活动四:由学生身边的事情扩展到农民工王斌余的案例,结合农民工被拖欠工钱的社会现状,思考:(
活动五:分析海尔成功的案例,思考(
(三)、课堂小结、当堂训练
1
2
①某地方政府每年重奖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
②某银行在招聘职员时规定了身高条件
③国家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④国家规定:对外地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
(四)、拓展延伸:(本框题与时政内容的紧密结合) 在党的大报告中强调指出:
flash《三个和尚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从而导入本课题。1)王斌余杀人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谈谈,失去公平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明确失去公平的严重后果的知识点。1)海尔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谈谈,社会公平对个人发展有何作用?由学生身边的事情拓展到公司的前景,再到社会的发展,由具体到抽象,从而水到渠成地“亮剑”,明确公平对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请为三个和尚设计一个公平、合理的方案,解决他们的矛盾。、活学活用:以下事件中哪些体现公平?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你能不能列举出党和国家为维护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针对地区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差距悬殊、农村学生上学难等问题。)
“新课堂”思品学科“师生教学互动”卡
月_____日 星期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课题: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什么是公平?公平是如何产生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公平有着怎样的理解?、公平的意义何在?(或者说社会稳定和发展为什么需要公平?)、请你为三个和尚设计一个公平、合理的方案,解决他们的矛盾。、活学活用:以下事件中哪些体现公平?
一、教学目标:
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对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的理解能力,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归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理解公平的含义和正确看待种.种不公平现象。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2
3
(二)、学习研讨:
活动一:观赏三个和尚的故事,你有何感想?
活动二:众说纷纭话公平:公平是什么?
赏析图画,分析公平是如何产生的?评判公平与不公平现象?
活动三:小组合作:你身边有哪些不公平的事情?任其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活动四:材料分析:王斌余的案例,结合农民工被拖欠工钱的社会现状,思考社会失去公平会产生哪些后果?
活动五:分析海尔成功的案例,思考其获得成功的原因,探讨公平对社会稳定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本课小结:
(三)、当堂训练
1
2
①某地方政府每年重奖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
②某银行在招聘职员时规定了身高条件
③国家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④国家规定:对外地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
(四)、拓展延伸:大报告中关于社会公平的内容
你能不能列举出党和国家为维护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针对地区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差距悬殊、农村学生上学难等问题)
(五)、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