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
结合“秋游”中的现实问题,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调商过程,掌握调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一起看看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 结合“秋游”中的现实问题,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调商过程,掌握调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 通过有条理地交流调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数感。
3、 在笔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以及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调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商。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结合127÷41或907÷49,和同伴说说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1、出示:127÷41= 907÷49=让学生 口答这两题的试商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强调试商的方法。
2、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合作探究
1、收集信息
见课本P72的“秋游”情境图
每辆小客车限乘 人,每辆大客车限乘 人。
三年级有 名学生,四年级有 名学生,五年级有 名学生。
2、问题一: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1)独立完成、尝试探究
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应该如何试商?
(2)小组交流、同伴互助
①你是怎么计算的?
②当第一次试商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困惑?你是怎样解决的?
把24“四舍”看作 试商,那么商是 ,写在 位;可是24×9=216>192行吗? ,这说明 ; 该怎么办? 。
③讨论质疑:“商为什么大了?”
④你认为哪一步很关键,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⑤归纳:把除数“四舍”时,商可能偏 ,故要调 。
3、问题二:四年级学生都坐大客车,需几辆车?
(1)独立完成、尝试探究
用竖式计算, 你会算吗?应该如何试商?
(2)小组交流、同伴互助
①你是怎么计算的?
②当第一次试商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困惑?你是怎样解决的?
把46“五入”看作 试商,那么商是 ,写在 位;可是余数是 ,行吗? ,这说明 ; 该怎么办? 。
③讨论质疑:“商为什么小了?”
④你认为哪一步很关键,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⑤归纳:把除数“五入”时,商可能偏 ,故要调 。
4、总结归纳
试商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与同伴互相交流。
三、巩固拓展
1、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根据试商情况,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确定准确的商的?
2、说说什么时候商是一位数,什么时候商是两位数?
3、说说自己的想法。
4、先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什么情况下商可能小了?什么情况下商可能大了?然后再计算。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 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3、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4、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6、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这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体验“调商”的过程。在试商的过程中,学生回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讨论理解“商为什么大了或小了”然后在掌握“调商”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试商。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3
——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 、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4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3. 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4. 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