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若水分享 1147

徐文长是明代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从小就很聪明,十多岁时学问已经相当渊博,关于他的智慧故事有很多都在明间流传。一起看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欢迎查阅!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能哟个查字典,联系生活或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3.默读课文。复述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文长解决问题方法的巧妙,激发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巧妙。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有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在字词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具有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借助网络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文本,并能依据具体情景进行拓展思考。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徐文长吗?徐文长从小就聪明机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小时侯的故事。

2、板书课题:22 竿上取物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三、学习课文。

1、 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徐文长的聪明选择了哪些材料?

2、 这两个材料的组织上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3)重点指导“雀”字。

(4)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 思考: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妙在哪里?

徐文长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在文中勾画出来。

别的孩子又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找出描写徐文长提水桶过河的句子。

(2)指名读徐文长过桥的句子,注意作者抓住人物动作描写的词语。

(3)请同学们勾画出动词,体会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

(4)指名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5)(看动画课件)仔细观察徐文长过桥的情景,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理解词语:轻轻巧巧

(6)比较:别的孩子是怎么过河的?

(7)这个句子你认为怎样读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a自由读 b指名读 c齐读)

2、教师小结,过度:徐文长真是聪明伶俐。看到徐文长顺利的提水桶过桥,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兴奋)小伙伴们和你们一样。你们想对他说什么?

3、合作学习6自然段:

(1)师述:伯父看到了,一边点头称赞,一边把事先藏好的礼物取了出来。看着伯父的礼物,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读伯父说的话,理解伯父所提出的要求。

(3)讨论交流伯父提出的要求。

师述:这时,他们议论什么呢?(同学们也议论一下,体会词语)

理解词语:唧唧喳喳

(5)师述:徐文长是怎样做的?

2、 学生3人小组合作学习,寻找徐文长竿上取物的妙法。

(教师巡视、指导。)

3、 师生交流徐文长取物的方法。(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7、复述:徐文长是怎样竿上取物的。

8、讨论交流:徐文长竿上取物的办法妙在哪里?作为徐文长的小伙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9、回归整体,围绕板书,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自由读。②指名读。③齐读。)

10、拓展学习: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巧妙。同学们,你们也是聪明的孩子,你们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拿到竿上的礼物呢?(讨论交流)

11、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有办法。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能顺利完成老师下面的几道练习。

三、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在电脑上完成)

3、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4、课外阅读延伸:

(1)请同学阅读有关徐文长小时侯的故事,进一步体会徐文长的思维独特。

(2)网上查询,阅读更多的有关表现孩子们聪明伶俐的小故事。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 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二、 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古诗在短短的几句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都画下来。你们看看这幅画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三、 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

四、 扩展

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

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

五、作业:

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荷花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3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品味。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因此,教学本文时,教师的讲只能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方向。学生则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2.入景想象,会文悟情。

语言是抽象的。我们要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感。教学中,老师创设情景,再现语言环境,学生自演角色,语言激活学生思维,学生如临其境,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3.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板题,读题,看题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读文,读文后你知道什么?

3.学生交流:本文写了徐小时候哪两件事?

4.自学生字词。

5.找出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

第二课时

1.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

2.学1—3自然段:学生读文,思考?徐爷爷出什么问题考大家?大家想出办法吗?徐想出来了吗?什么办法?

3.学4—5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思考:

徐爷爷提出问题,大家反应怎样?徐文长反应怎样?

他怎样做?找出写徐文长的话,读一读。

理解“轻轻巧巧”。说说徐文长怎样过桥?

找出写他过桥动作的词,表演徐过桥动作。

讨论:他的过桥办法好在哪?指名说说。

4.学第6自然段:齐读,思考:

他过桥后,孩子,伯父各表现怎样?

表演“拍手叫好”的情景。

伯父的礼物是什么?孩子们看到后,心情怎样?

拿伯父的礼物容易吗?从哪看出来?

孩子们没想出办法,徐想出什么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

5.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办法拿到礼物吗?

为什么徐能想出办法,而其他孩子想不出办法?

6.总结。

板书设计:

聪明的徐文长

过桥取物

仔细思考善于动脑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

《做一片美的叶子》语文教案模板

语文课文教案汇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教案模板

语文三年级课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教案模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院子里的悄悄话》优选教案设计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模板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57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