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若水分享 1152

  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对话型文言文,既具故事性,又具论辩性。九年级的学生们完全可以借助注解和学过的文言知识翻译。

  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 邹忌 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 齐威王 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文章围绕“三”展开:“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层层递进,最终“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三叠”式的运用,使得整篇文章的结构整齐而对称。

  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是以自身经历来和齐王进行类比的。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就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文言文判断句、倒装句的一般形式。

  过程与方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赏读课文中“三”的运用,理解运用类比说理、设喻说理来表明见解巧妙的讽谏艺术。

  情感价值: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赏读课文中“三”的运用。

  教学难点:赏读课文,理解运用类比说理、设喻说理来表明见解巧妙的讽谏艺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战国时候,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千古传诵的历史散文,也是有关齐威王纳谏的,那么这一次纳谏和谁有关系呢?

  生:邹忌

  师:对,文章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它选自《战国策》。(板书课题及《战国策》)

  二、初读文本,疏通文意

  (一)断句

  1、ppt展示《邹忌讽齐王纳谏》去掉所有标点符号的原文。

  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断句。

  例如: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师示范

  下面请同学们读ppt上的内容,自己进行断句。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确定的读法,可小组间相互讨论,如还有疑问,最后全班交流。

  2、学生自由朗读,进行断句,并适当小组谈论。

  3、班级内交流疑惑处。

  4、学生们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断句朗读,并说明为何这么读。

  5、其他生评价其对错,联系学过的文言课文及文言知识说明理由。在这一过程中落实文言词汇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亮点。寓教于乐,课前不需让学生预习,课上通过断句的方式,一方面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会断句的同时,让学生在语境中推断文言词汇的意义,学会文言特殊句式的一般形式。并很好地梳理了之前学过的文言知识,使两者之间有了联系。)

  (二)朗读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意,重点琢磨一下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含义。

  2、生释题,其他同学补充

  3、师ppt展示,让生齐读:邹忌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让齐王接受了谏言。

  4、齐读课文

  5、分角色演读

  看来,大家对本文的字面意思已经了然于胸了,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的理解文意,我们来分角色来把文章演读一遍。

  六位角色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品,准备完成两个任务。(一、大家来评价评价六位角色;看看谁的朗读最能体现人物微妙的心理和不同的感情;二、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开一个疑团:老师备课时,发现本文有很多内容和“三”有关,看看文中有哪些和“三”有关的内容。)(板书“三”)

  六学生上台演读,其他生看并思考。

  6、生评价六个角色(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肯定)

  同学们,第二个问题课后和同学们再探讨探讨,期待第二节课你们的表现!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束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导入

  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两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还没解决,需要同学们的帮忙。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教学设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刺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 、ppt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帙丽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 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交流。

  明确:(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

  (2)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②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③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④闻:使……闻。

  ⑤地方:土地方圆。

  ⑥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⑦讽:委婉劝说。

  ⑧谤讥:公开指责。

  (3)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

  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3.请学生翻译文段

  4.全班齐读课文,反复诵读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思考:邹忌是怎么劝谏齐王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教学设三

  教学目标

  1. 结合工具,读准字音。

  2. 结合注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3. 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

  4. 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掌握部分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内容。

  2.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

  质疑讨论,熟悉人物形象,欣赏邹忌讽谏的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离罢春秋激烈的战场,我们走入了战国的风云。今天,我们将跟随邹忌,一同在《战国策》中去感受君臣间的一段轶事。

  二.结合工具,明确字音

  1.生结合注释、字典,扫清生字障碍。

  2.师生交流疑难字词。

  3.师出示投影,明确重点字词

  (投影)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皆朝于秦

  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5.师纠正误音。

  三.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梳理第一小节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一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邹忌修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 徐公来,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2.梳理二小节

  由自己个人的生活小事悟出其中的道理,这与讽齐王纳谏有什么关系呢?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二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3.梳理第三小节

  ① 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三小节.

  ② 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高一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范文合集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合集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范文

语文教案范文

高一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七到九年级】电子课本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97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