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范文

若水分享 1152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做官往往是封建社会士阶层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首选之路,身在仕途的陶渊明为什么却想辞官归去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归去来兮辞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范文一

  1

  教学目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体会整齐而有变化的句式与抒情的关系。

  感受陶渊明回归田园的喜悦,领会他随心适性、自然率真的生命态度。

  2

  教学重点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认识陶渊明“归去”的告白中蕴含的生命态度。

  3

  教学难点

  “以心为形役”的现实体验和“遑遑欲何之”的终极追问。

  4

  教学设想

  本课不拟在“小序”上纠缠,拟欲通过对辞作的学习,适当地带起对“小序”的学习。

  从快乐心情的体验入手,抓住文中“悟”“觉”“问”“恨”“引”“眄”“倚”“流憩”“善”“感”“怀”等词语和六言为主,间以四言的句式特点,通过读、议、品、思,去体会陶渊明“归去”的告白中所体现的人生境界和“回归田园”“回归心灵”的现实意义。

  5

  教学时间

  预习+1课时

  6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解题

  作为中国的读书人,心中至少要牢牢地装着三篇文章。一篇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让你时刻不忘天下情怀;一篇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它让你时刻牢记家族责任,感受亲情温暖;还有一篇文章,它会时刻提醒你,在人生道路上,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板书),作者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板书)。

  辞,是一种赋体文章,偏重于抒情的称“辞”,要求句式整齐,大致押韵。

  2初读课文,解决文字障碍

  分别请5位同学独诵,其他学生听读,关注读音和句读。教师相机正音。(预设:给、靡、眄、憩、岫、曷)

  “归去来兮”,历来有两种理解:(PPT)一种理解是“去”和“来”都是动词,“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毛庆蕃《古文学馀》);一种理解是,“来”和“兮”都是语气助词(课后注释)。你赞成哪种说法?为什么?

  请学生读“归去来兮”,要求读出“归去”的兴奋喜悦之情→教师点拨、示范→全班齐读:“归去~~~来兮”

  全班齐诵,感受陶渊明的快乐(板书:归隐田园的快乐)。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辞的体裁常识;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背诵全文;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自学法——通过预习与自学,掌握本文的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质疑法——通过质疑解决字词句方面的问题;探究法——通过情景关系的探究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疏通课文大意,积累文言重要词句。 ‚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情与景的关系来把握陶渊明归隐的思想感情。

  一、对话作者

  1、导入:有人曾这样评价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此文只写田园可乐,不露外迹,极有含蓄,真有道之言。”清代学者吴梯也赞赏其:“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他们都对《归去来兮辞》的景物描写和其中蕴涵的情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确实,“ 一切景语皆情语”,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经典美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陶渊明的自然世界,去体悟他对田园的喜爱和他的归隐情怀。

  2、回顾作者: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谥号“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的

  一、诵读

  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教学重点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设想

  一、诵读的准备指导

  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

  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

  设计说明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两个教学目标--诵读和领悟。

  为了便于研习课文,课前必须作好充分的预习,所以布置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其中包括诵读指导、疏通课文。

  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进,同时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潜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法中,群策群力,归纳提炼;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辅助手段

  幻灯片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

  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参照课_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听语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三、研习课文

  (一)、读悟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

  幻灯片1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_,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二)、读悟第2段

  齐读本段。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设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提示:与下面的诗句具有相同的心境

  幻灯片2

  明确: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之二。

  (三)、读悟第3段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_,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

  指定小组朗读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四)、读悟第4段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齐读本段。

  明确:“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此种情感也有诗为证:

  幻灯片3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

  明确:“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正反两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隐居生活的情怀。

  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有陶潜的诗为证:

  幻灯片4

  四、总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_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五、布置作业

  (一)、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二)、以《我眼中的陶潜》为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

  自责鄙弃_

  自悔蔑视权贵

  归辞官归田自觉向往田园

  去自醒

  来隐士情怀

  兮归家途中淡泊明志闲适自在

  辞愉快生活抵家欣喜固穷守节厌恶_

  到家闲适躬耕田园诗酒琴书

  坚定决心

  隐居乡间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49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