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优质教案范例五篇

若水分享 1147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关心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妇人的事。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共十三小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优质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优质教案范例一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析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主动搀扶着一位被别人所忽视的、穿着破衣衫的素不相识的老妇人过马路的事。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共十三小节。

  本文生字不多,内容较为浅显,而且是一篇带星号的课文,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形式读通课文,教师则帮助、指点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停顿、读出节奏、韵律。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

  (二)、词句的简析

  词语:

  泥泞:烂泥淤积, 不好走。

  迟疑:拿不定主意。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

  关照:关心照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识记5个生字:融、泞、迈、虔、佑。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完成预习题。

  【课前预习】

  读通课文,完成:

  1.圈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融化(róng lóng) 泥泞(nín nínɡ) 虔诚(qiǎn qián) 年迈(màn mài)

  2.形近字组词

  右( ) 虔( ) 泞( )

  佑( ) 虚( ) 拧( )

  3.抄写词语

  衣衫 融雪 泥泞 虔诚 关照 保佑 老迈 迟疑 小心翼翼

  4.理解词语

  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虔诚”,意思是

  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迟疑”,意思是

  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关照”,意思是

  5.填上合适的动词

  ( )脚步 ( )街道 ( )双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当你走在路上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板书课题: 17 别人的妈妈。这是一首叙事诗(板书叙事诗)。

  打开书,轻声读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这首外国叙事诗的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揭示课题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从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进行概括,从而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

  二、预习检查。

  (一)小组交流检查。

  (二)集体交流。

  1.读字组词。2.分节读课文。

  (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哪些地方不明白?

  三、学习课文

  (一)读读议议,说说小伙子对老人的关心。

  1.“别人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遇到了什么困难?根据诗歌中所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理解“老迈、迟疑”。想象老妇人在十字路口时的动作神情及目光中的话语。

  2.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她,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行人:

  孩子们:

  小伙子:

  3.小伙子是怎样做的?找一找青年人帮助老人的动作,并把它圈起来。

  引读:终于,人海里( )出青年,他快步( )到老妇人身边。

  他( )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过街道。”

  小伙子( )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 )过马路。

  从小伙子的表现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小伙子。

  4.想象说话:过马路后,老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

  5.“别人的妈妈”祝愿这位小伙子将来能够办大事,你认为怎样的人将来才能办大事?

  【设计意图:从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反映青年人的品质。本环节就是通过找、圈、读等一系列练习活动,帮助学生感受青年的形象。言为心声,除动作外,语言也能反映人物的品质,让学生想象老妇人和青年之间的对话,其目的在于对青年人关心老人的品质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青年人的表现与马路上其他人的表现产生鲜明的对比。】

  (二)指导朗读。诗歌朗读要注意节奏,韵律。

  四、说一说,演一演,

  (一)根据提示,小组合作,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老妇人的外貌、遇到什么困难及她当时的动作、神情、目光;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老妇人,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行人、孩子们、小伙子;过马路后,老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回家后老妇人又做了什么?)

  合作方式: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轮读……

  (二)组织演示:先自己根据诗歌内容在小组中说一说(以“别人的妈妈”的口吻复述课文)然后推选小组成员演一演。

  【设计意图: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活泼的形式中进行感悟,而且很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复述课文。】

  五、作业:

  (一)熟读诗歌,填空:

  一天,老妇人 ,人们 ,一位青年 。

  (二)改写句子,使句子意思不变。

  1.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是否认识那老妇。

  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 ”

  2.他说不认识,是别人的妈妈,她年纪大了,走路时会眼花。

  他说:“ ”

  (三)选做:将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别人的妈妈》

  提示:从天气的恶劣,可以想象马路上泥泞不堪的样子;从老妇人的脚步老迈迟疑,可以想象她走路艰难的样子;从老妇人求助的目光中,可以想象她仿佛在说些什么……

  附板书 17 别人的妈妈 关心老人、关心需要帮助的人

  老人 穿着破旧、脚步迟钝 求助 祷告

  行人 穿过 没有注意

  孩子 擦过 没有停步

  青年人 走、牵、说、扶、问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优质教案范例二

  教学目标:

  1、 识记3个生字。

  2、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 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

  4、 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并感受叙事诗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记得《木兰诗》吗?谁来给大家背诵其中的片段?

  2、 这首诗告诉了我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像这种叙述一件事、一则故事的诗就叫叙事诗。

  出示:叙事诗

  3、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外国叙事诗——

  揭题:别人的妈妈 读题

  4、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质疑)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了解。

  二、 了解故事。

  1、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

  2、 交流:

  (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三、 自学课文。

  1、 要求:

  l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l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l 小组交流,若仍无法解决的词语,留待大组交流。

  2、 交流

  1) 开火车读课文。

  2) 交流你已理解的词语,说说用了什么方法?

  3) 提出自己仍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参考:

  融雪——融化的积雪。

  迟疑——犹豫。与诗中的“停顿”一起形容老妇人走路不稳,摇摇摆摆。

  保佑——迷信人称神力保佑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四、 积累运用。

  1、 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

  可以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读、轮读、男女生分读);加动作表演读;课本剧排练等等。

  2、 师生评价:结合课文内容。

  3、 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或启发?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优质教案范例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2、交流。

  3、揭示课题:17 别人的妈妈(齐读)

  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

  注意: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第二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处境怎样?

  (1)出示1~3节

  (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拥挤、车辆穿梭等。

  ②读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

  她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非常(),她心想:()。

  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马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

  (1)朗读4~6节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2)出示:

  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

  (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

  (4)指导朗读。

  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

  (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

  终于,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5)从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

  4、最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

  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

  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机动)

  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优质教案范例四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理念:

  中职语文是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专业创设情境,通过微课视频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用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所选篇目。《我的母亲》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一位非常感人的母亲:她勤俭诚实,做事认真;她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充满深厚的感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老舍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他的《我的母亲》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可见,培养自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是大纲的两项基本要求。

  学情分析:

  中职高一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阅读了一定量有关写母亲的诗歌和文章,他们会感恩,能独立,但是正值十六七岁的年龄,难以将爱付诸行动。阅读面相对比较狭窄,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是很强。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和品味本课语言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的运用文字语言的能力。

  教法学法:

  (1)引导法,点拨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体的自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意义的过程。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本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赞颂、怀念之情,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故以朗读法为辅助教法。还有就是教师引导法,切身感染法,通过教师的自我的例子,让学生得到薰陶,产生心灵的共鸣。

  (2)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设计的学法有自学讨论法、发现阅读法、师生共鸣法。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产生自觉的深究欲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

  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师生合作,逐步发现。

  4、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5、课堂延伸,写作链接。

  6、创意练习,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你的生活中,在与母亲的相处或交谈中,是否有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请谈谈你的感受。教师结合自身孝顺母亲的例子,播放图片和视频。学生讲述母亲故事。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情境,师生共鸣。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问给学生分组讨论:

  A.本文记叙了母亲一生的哪几件主要的事情?

  B.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

  C.母亲有哪些性格特征?

  学生分组探究,把握脉络——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

  A.本文记叙了母亲一生的哪几件主要的事情?

  B.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

  C.母亲有哪些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3.师生合作,逐步发现

  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两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的体验。

  4、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分析重点句子含义。如:

  (1)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器发着光。

  (2)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词语:鲜红微肿(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现出来) 终年(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

  设计意图: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训练学生理性的概括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优质教案范例五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二课,本单元都是名家之作,或追述难忘经历,或展现生活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本着这个目标,我将本节课进行大胆延伸,用资料和声音让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思考感人肺腑的人物形象,并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二 学生分析

  初二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所以。教师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 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 语文思考

  通过放录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的能力;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经历了由探究、感悟不理解母亲到理解母亲及换位思考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责任感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回忆、重新整理思路 、组织语言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捕捉生活中有用信息的能力。

  3 解决问题

  能有家庭责任感和关心他人意识;形成换位思考变换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别人的感受,并通过理解感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学会评价他人和回忆自己的做法的过程,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点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难点

  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六 教学过程

  (一 ) 情境导入

  1 学生朗读查找的关于母亲的诗词、格言、警句

  2 导入

  我们准备得很充分,我们每个人都在母爱光环的照耀下成长 ,在母爱的目光的关注下成长。请听《妈妈的目光》。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胡适的《我的母亲》

  3复习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文写了母亲这样5件事情: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 催去上学;

  B.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二 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三 情感延伸

  1 母爱如三月的春风曛得人昏昏欲睡,犹如夏夜的凉茶让人精神倍爽,又是母爱又是絮絮地唠叨让我们不能理解,我们都能理解母爱吗?母亲爱子女的方式不同,多数的母亲都是说教式的爱,一件事说起来三遍四遍,我们嫌母亲烦,不能理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或者你有事不能理解母亲的做法,请你说一说。

  2 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 我们每天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你长这么大,母亲为你做的事有哪些你忘不了?

  3 母爱可以使你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母爱是无任何条件的, 就连小动物的母亲也会保护自己的宝宝,请听下面的故事。(播放《黄鼠狼妈妈找食物》)(老师打出课件后,播放了一个深情而又荡气回肠的歌颂母亲的曲子《 烛光里的妈妈》,创设了很好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换位思考。)

  动物如此,我们人类呢,在奥地利发生啦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20年2月23日,位于奥地利西南部阿尔卑斯山的费拉茨谷地发生拉一起雪崩,一对正在滑雪的母女被大雪埋葬。当她们历尽艰辛爬出厚厚的雪堆时,却又面临着新恩的危机:由于她们身上都穿着银灰色的衣服,救援飞机很难发现她们的踪影,随着时间的推移,饥饿、寒冷和恐惧纷至沓来。母女俩开始了艰难的自救,然而无济于事,她们的努力换来的是更严重的困难,她们昏迷了。当女儿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她起先还以为是梦,但医生告诉她这是现实,她昏迷在雪地里,被雪崩救援人员发现紧急送到了红十字医院。医生还不无沉痛地告诉她,真正救她的其实是她的母亲!救援人员在她母亲的遗体旁发现了一块染满鲜血的锋利的岩石切片,而她母亲的左手动脉被切开了。救援人员正是因为看见了雪地上那道鲜红的长长的血迹才发现下面有人

  医生的话还没有说完,女儿就痛哭起来。她一直以为做清洁工的母亲是极其卑微的,甚至曾以母亲的卑微为羞耻,但是在这一瞬间,他发现母亲原来是如此伟大!在这次雪崩灾难中,在迟迟得不到救援的生死关头,母亲以一种感天泣地的行为,用自己动脉里流淌的鲜血为女儿指引了生命的方向!女儿终于心痛地明白,自己原来一直都拥有着一份人世间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比血更浓的母爱!

  同学们,故事中的母亲用生命保全了女儿,希望我们能从中悟道爱的真谛。假如你是那位母亲,体会一下当时母亲会怎么想,怎么做,请说一说。

  4 母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甜甜的吻。母爱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有多大的功劳啊。

  有谁知道母亲节是那一天?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小结:

  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母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

  四 拓展训练

  有一个叫小兰的女孩,身患重病,家里无力为她治疗,但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小兰住进医院,获得治疗。下面是小兰的母亲的一段录音,请听:

  母爱是无偿的,但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陌生人也无偿的献出啦他们的一片爱心,除了母爱,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爱?

  五 布置作业

  以母爱或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34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