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地理教案 >

九年级地理教案(热门)

若水分享 0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九年级地理教案(热门)5篇,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地理教案(热门)篇1

一、分析本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

本节课放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的第一节,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二、分析教学对象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往往给心理上造成了不适应。为了扭转这种情况,除社会、家庭、学校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外,作为地理教师也应从心理学、教育学、地理教学法上入手,从这节课开始就使学生认识地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教育他们认识地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三、分析教材内容

1.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强烈-和兴趣。②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地理课的方法,为学生学好地理课指出正确的途径。

2.知识结构(如下表)

3.教学重点介绍学习地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4.教学难点教师要用“磁性效应”强烈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5.教学思路①采用提问、讲解、读课文等综合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告诉学生,学习地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②通过“想一想”,利用彩-片、地图册、电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演示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初步掌握从5个方面思考的学习地理方法。③课后组织课外地理兴趣小组。从课外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中增加地理知识的学习。办地理小专刊、黑板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地理课外兴趣小组。

6.课程类型阅读欣赏课。

7.课时安排1课时

8.教具准备①自制本课知识结构图。②自制学习地理五步法图表(贴在教室)。③收集有趣的地理知识图片2~3张。

9.学具准备课本、地图册、填充图、红蓝铅笔。

10.组织教学(3分钟)

四、教学过程

教师用信任的目光,将学生看一遍,然后充满-地向学生讲道:“宁静的夜晚,我们看到天空密密麻麻的星星,它们每一个都像地球一样,甚至比地球大得多,满天的星星组成了庞大的银行系,银河系外面还有更大的河外星系。地球仅是银河系内的一个成员,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如果说,河外星系就像我们的学校,银河系就像我们的班级,太阳系则是班上一个小组,地球就是我自己”。我们今天就学习地理课第一节‘学习地理认识人类之家’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①为什么要学习地理(13分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的真正面目还认识不清楚。例如,我国“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测量出我国大陆每年向东偏南运动8毫米;科学家预言地球轨道正面临陨石进入的高峰期,美国科学家自1994年开始利用卫星控测陨石突破大气层后的轨迹;我们附近的小造纸厂给我们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这些问题都是地理课中要研究的问题。教科书中讲了7个地理学中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就可以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教师板书7个问题将在地理课本中的那些章节详细讲解:地球运动──气候──地形──地壳运动──资源的利用及工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环境保护等章节。

教师小结:地理课的内容远比这些问题广阔的多,中国的、外国的、本地的,同学们在初中、高中、大学的地理专业学习的内容都有很大差别,学习研究的目的都是了解认识人类之家,让人们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

②看彩图,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知识(8分钟)

引导学生看彩图:火山喷发

东方明珠香港图片

初中地图册

让学生想一想: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旅行、书报、看电视、天气预报、筑路、治理环境等等”

③怎样学好地理(13分钟)教师将学好地理应思考的5个方面贴在黑板上引导讲解。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同人类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处理好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会阅读地图,掌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能,初步形成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引导组织地理课外活动,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办地理小专刊,收集地理自然景观图片等,以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才智,启发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兴趣。

④地理小游戏(3分钟)话说世界稀奇事。活动内容始终围绕地理题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课后小结(5分钟)

讲地理科学的发展前景。培养热爱“人类之家,建设人类之家──地球”的远大情怀。

九年级地理教案(热门)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视频内容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晖》),请大家看一段录。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刚才大家也看了视频,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民族构成与数量

【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生(56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请生回答。出示答案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4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出示图片归纳知识。

三、民族文化

【承转】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币,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对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币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学生活动:对照文字。蒙古 维吾尔 藏族 壮族。

【承转】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让我走进民族村去领略他们的风采。

播放图片

思考:为什么有的民族喜爱-,有的喜欢赛龙舟?师:出示答案。骑马是北方草原牧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当地具有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活动能锻炼提高骑马的技能因此盛行-。南方地区气候暖湿,多河湖海湾水域,舟船是当地重要的传统交通工具,因而人们喜欢赛龙舟。

四、民族分布

【承转】了解完我国56个民族的人口构成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

请大家读课本19页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在这些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充分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板书)

五、中国的民族政策

【承转】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地区,那么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是如何管理的呢?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问题。请学生读课本,回答我的民族政策。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56个民族,犹如56枝花盛开在祖国大地上, 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

九年级地理教案(热门)篇3

一、背景分析

1、说教材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多样的生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巨量的化学资源和保护“蓝色国土”。这节教材虽然内容难度较小,但是对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海洋资源中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化学资源,理解海洋空间的利用。

(2)方法与过程

通过学生观察阅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提取信息能力。

通过对舟山渔场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通过了解海洋资源利用的现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主意识和提高学习兴趣。通过“保卫蓝色国土”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我确定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生物资源为本课重点,由于内陆地区大部分学生对海洋都比较陌生,而且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探究性问题,对初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我确定保护“蓝色国土”为本课难点。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准备课外搜集信息,以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激发思维。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察阅读,了解内容;

整理信息,深入探讨;

拓展延伸,培养情怀;

互动小结,布置作业。

下面我将就这五个教学环节作逐一表述: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进入课堂后我首先出示三幅图片,配上伴音《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让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闻到海洋气息,看到海洋的丰富资源,激发学生探索海洋资源的热情。

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幅图,阅读课文,并围绕“海洋能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二)观察阅读,了解内容

通过学生观察、阅读、讨论发言,知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多样的生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巨量的化学资源。

(三)整理信息,深入探讨

1、学习“多样的生物资源”

(1)首先我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得知我国生物资源种类以及主要海产品。

(2)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整理信息,深入探讨。在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信息,分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优势的大致情况。课堂上我出示中国海洋生物资源优势调查图,从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宽广的大陆架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从而让学生知道了地跨多种温度带和宽广的大陆架是导致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多样的主要原因。

(3)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后,我进一步指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海洋渔场的分布状况。结合收集的信息,引导学生分析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的渔场的原因:1大陆架广阔,阳光充足,水温较高,动植物生长茂盛;2地处长江、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河流常年携带大量的有机物;3寒、暖流在此交汇,加上受海岛阻挡,造成上下水层扰动,营养盐类丰富,适合众多的经济鱼类在此生长繁殖。

本部分知识牵动前后知识关联,培养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丰富的矿产资源”

在指导学生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后,怎样引导学生理解矿产资源的丰富呢?我们把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海陆主要矿产资源对比分析图”,通过对海陆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储量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了我国海洋矿产资源的丰富,开发前景的广阔,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巨量的化学资源”

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我抓住海洋的主角—海水,引导学生学习海洋的化学资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到海水中含有多种化学元素,但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是海盐资源。

我让学生在我国政区图上分别标出我国四大盐场分布地区,在此基础上,指出南方的莺歌海、北方的长芦为我国的主要盐场,且长芦盐场为我国的盐场。

(四)互动小结,布置作业

1、为了让学生在自我总结和评价中得到提高,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结论.

学习体会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积累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体会_________________

收获与困惑_______________

2、本着巩固课堂基础知识,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目标,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设计如下作业:

(1)以下行为中,属于合理开发利用海生物样资源的是( )

A.尽量多捕捞近海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使其为人类服务

B.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C.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业

D.以滨海增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代替近海渔业

(2)有人称海洋为“乌金的存储库”是因为( )

A.海洋中鱼、虾、藻类等水产十分丰富

B.海洋石油资源丰富

C.海洋盐类储量大

D.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铀矿

(3)通过读图,你认为使海洋

受到污染的途径有哪些?

3、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更多有关海洋资源的资料

三、教学评价

1、整体把握教材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为此,我们摒弃循章依节,繁说细讲,追求着眼整体,培养能力。设计了“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观察阅读,了解内容;整理信息,深入探讨;拓展延伸,培养情怀;互动小结,布置作业”五大环节,引导学生整体了解教材内容,全面认识海洋资源。

2、构建开放式课堂

新课标告诉我们:构建开放式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精神。课前,我让学生通过课堂查阅电脑、阅读图书、请教询问等途径,广泛收集信息。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知识准备。从而在“整理信息、深入探讨”的环境中,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变为可能。

3、有的放矢运用媒体

我在课前激趣,课中探讨,拓展延伸等环节中,分别运用了配乐影像、动画图表、动漫画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究欲望,催生了学生的热爱情怀。

4、注重新旧知识关联

利用“温度带的分布”等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生物资源环境,让学生用分析的目光看到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成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九年级地理教案(热门)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部地区在开发的过程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2、理解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的重要意义,知道“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范围和作用。

3、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知道重要的保护区保护的资源。

4、知道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掌握主要的名胜古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西部地区生态问题的解决措施,重要的旅游资源。

2、教学难点:西部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为主,分析讲解为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西部地区风景图片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视频。西部地区风景秀丽,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展示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图片

学生活动:(1)翻看地图,回忆西部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及特点。

(2)了解西部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讲述: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在开发过程中的急功近利,导致产生了很多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且对于东部的环境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沙尘暴和水资源短缺等,都是西部地区惹的祸。

板书:一、生态保护

1、主要问题: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

讲解:西部地区是全国生态保护屏障,这里对于全国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生态保护。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二是建立了很多自然保护区。

学生活动(1)找出“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主要范围和作用。

(2)找出主要的自然保护区,重点是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几个,了解其保护的主要对象。

强调:三北主要指东北、华北和西北。四川卧龙主要保护大熊猫,可可西里主要保护藏羚羊。

板书:2、主要措施:生态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长江上中游防护林。

建立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三江源,可可西里

学生活动:阅读87、88页材料,了解一下具体的生态保护实例。

展示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图片

学生活动: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旅游景点,分成自然风光,文化古迹,民族风情和革命纪念地等不同的类型。记住所在的省区和景点名称。

板书: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西部地区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丰富的绿资源,知道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板书设计

:一、生态保护

九年级地理教案(热门)篇5

《中国人口》

一、说教材

《中国人口》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情况。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学生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各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

2、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并简陋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3、学会制作人口增长曲线图

4、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5、使学生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估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为我国人文地理的学习打基础。

如何交换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材出现了四种类型的图表:如扇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线状统计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因此,如何教会分析上述图表和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情

经过七年级世界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布图的阅读能力,这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八年级的学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视地理课也将使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战。

五、说教法、学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点拨。

六、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第13亿个公民诞生的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中国人口》的学习

新课学习:

活动一感受130000000

a.多媒体展示《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饼状图》,中国占21.2%

b.多媒体展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图》找出5000万以上人口大省,9个。

c.生活中人口拥挤的画面:下班的路上、海滨浴场、春运的候车室

说明:让学生感受13亿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观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形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从而解决了本节的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活动二我们来发现:

我国人口达13亿,那么我国人口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a.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公元0年----公元2000年的变化状况,这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归纳:慢

较快

飞速发展(基本国情),解决了教与学的重点。

b.师生共同完成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教会学生作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而突破了教学难度。这个难点的突破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教学理念。

c.在自制的我国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上进行自主分析,自主发现问题:

1949-1990变

1990-2005化变慢,原因:计划生育

d.计划生育的国策

说明:整个活动中,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去动手做,去观察,去发现,不

仅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初步树立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三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

13亿人口在我国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分布如何呢?

a.人口密度的复习:比较中、俄、美、世界。横向比,我国的人口密度大

b.展示各省级单位的人口密度图,找出d小大的省区、分布概况。

c.展示人口密度图归纳总结:东多西少

以上探索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使由简---难,由分析、推测---科学证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突破了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人口分布特点。

课后拓展延伸:探究

1.为什么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2.我国人口过多带来了哪些人口问题

七、说板书

一、人口多,是世界第一

1、人口多

2、人口增长快、原因国情→国策

3、国策:计划生育

二、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这篇八年级地理说课稿:《中国人口》说课稿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149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