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人教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小编带来小学语文个人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语文个人教学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想象能力,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游人的感触和话语,写一段话详细描述。
4、引导学生领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揭示课题。
板书:葬礼
讲述:一般指人死亡后所举行的一种殡。
葬仪式、叫“葬礼”。用彩笔在“葬礼”前加“特殊(sho)的”
问:看到这一题目,大家会提出哪些问题?
(1)为谁举行葬礼?(2)为什么要为它举行葬礼?(3)为什么说这是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葬礼?
2、教师指定:这些问题问得有道理。我们研究课文之后就能弄明白。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画出文中含生字的词语,根据所注拼音读准字音。
(2)查字典、问典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枯竭:(水源)干涸。垂危:病很重将要死去不辞而别:辞:告别。
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一息,一口气。只剩下口气,形容临近死亡。课文中指瀑布即将完全消失,下旬:十天为一句。每月21日到月底的日子。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
水帘、预测、骄傲、唤起。
(4)指导书写下列几个字:垂、竭、葬。
2、各自渎课文,思考:如果按“举行葬礼——瀑布今昔——决心保护”分段:
[一(1)二(2-5)三(6-8)]
三、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段。
思考:这一次葬礼“特殊”在哪里?[地点特殊:在……河上;主持人特殊:巴西(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总统;对象特殊特殊垂危枯竭:一条瀑布]
2、指名朗读第二段。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指什么?(第1自然段中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哪几个自然段回答厂这个问题;(第3—5自然段)
(2)读“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有点出乎意料)“不辞而别”呢?(课文中指瀑布的消失)
②“这雄伟的景观”指什么?(默渎第3自然段,指名描述,用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
③为什么会不辞而别?(两个原因:用水毫无节制,森林被乱砍乱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3)“见到这样的情景”指的是怎样的情景?(逐渐枯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4)小结要点:
①学习课文上下衔接、呼应的写法。
②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由于人为的破坏,将要完全消失。
小学语文个人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孩子想考科学家原因。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齐读,认识生字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韪,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1)学生自由质疑
(2)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2、引导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学生自由读文。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评议,纠错正音。
6、结合评议,认识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词。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3、学生独立给课文分段
4、分明名反馈,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1、质疑: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馈,交流、评议,认识兄弟俩与达乐文
(1)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2)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乐文的故事
(3)兄弟俩对达乐文很感兴趣,想见达乐文,于是想考考达乐文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乐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学生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
3、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查找资料,了解达尔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说说上节课学了文中哪些内容,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回忆兄弟俩到底是怎么考达尔文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2、教师导言:听说达尔文要来,兄弟俩的心情如何,他们有什么想法?
3、指名反馈
4、学生装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读出文中感叹号表示的兴奋、高兴的语气
5、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他会说些什么?
6、质疑:兄弟俩是怎样制作这个怪虫标本的呢?
7、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俩考的过程与结果
1、教师导言?过了几天达尔文爷爷缍来了,兄弟是怎么考达尔文工团的?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名,引导体会
4、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学生装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6、议一议?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然而就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小学语文个人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前、雨中、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按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练习用“渐渐”、“越,越”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组声音,(课件播放雷雨中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呀?(雷雨)对,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5
课:雷雨(板书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生答,师板书:雨前雨中雨后)那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谁来帮老师说说?
二、听声音判断,指导看图
想不想听听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声音呀?
(想!)那好,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听力,看看你们能不能听出来老师先播放什么声音再播放什么声音?(先播放雨后部分,再播放雨前部分)
想看看这三幅美丽的图吗?(分别出示雨前、雨中和雨后的画面)大自然真神奇啊!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变化真大你最喜欢哪个画面的景象呢?请你说一说(说喜欢的画面)
三、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喜好来决定先学哪一部分,引导一个部分,放手另两个部分的内容)
方案一:(先学雷雨后部分)
(一)、学习雷雨后部分
过渡语:(指名说喜欢的画面)这么多人喜欢雷雨后的景象,那我们赶快去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象吧!(放雨后景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生1:太阳露出了大红脸。
生2:小鸟在树枝上唱歌跳舞。
生3:天空出现了一座弯弯的彩虹。
师:雨后的景物真是太美了,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赶快去读一读课文吧,并用笔圈出雨后的景物。
(生读课文,圈画词语,教师指导)(课件雨后课文)
1、学完了吗?雨后写了哪些景物了?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呢?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回答到蝉叫了,青蛙也叫起来了时,问:蝉在叫什么?青蛙在叫什么?回答到喜欢“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时,问:有关“彩虹”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雨后的景色写得多好啊!喜欢读吗?带着你们的喜爱只情自己练习把这部分读一读吧,呆会老师请你们来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读)
3、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蜘蛛,蝉或者其他小动物,雨过天晴后是怎样出来活动的?谁想演一演?
生1:我是一只蝉,雨停了,我跳上树头欢快地歌唱。
生2:我是一只小青蛙,雨停了,我—“扑通”一声跳到荷叶上边唱歌边跳舞。
生3:我是一只蜘蛛,雨停了,我——爬到网上玩蹦蹦床。
同学们,雨停后,还有哪些动物也出来活动了呢?请大家站起来,选好你要表演的动物,表演出它的动作和声音。(全班表演)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雨后这一部分课文内容,是怎么学习的?先看图,读一读课文;再画一画;接着说一说;最后再演一演。
出示课件:学习方法(见上)
(二)、学习雷雨前和雨中部分
过渡: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在小组里合作学习雷雨前和雷雨中部分
1、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你读懂了哪一部分的内容了?你能通过读的方式来表现你对课文的理解吗?
3、交流要点:
A、雨前部分:当汇报到“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时,相机指导学生比较句子:
(1)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问: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第二句说明了一丝风也没有,天气闷热。)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追问: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写得特别好?“垂”字。
和哪个字意思相近,掉、落。为什么要用“垂”?因为蜘蛛是顺着一根丝逃走的,所以用垂。“逃”字可以看出蜘蛛是很快跑掉了。)
汇报到:“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追问:“越来越”说明什么?说明一次比一次强烈,那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
相机指导比较句子:(点课件)
(1)、闪电亮,雷声响。
(2)、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这两个句子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第二句好,第2句写出了闪电、雷声的变化,说明了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你会用“越,越”来说一个句子吗?指导造句。
3、指导朗读
快要下雷雨了,空气闷得不得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朗读,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中闷热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的内容?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课文?好,我们现在就采用打擂的方式来比一比。同学们还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指读,评价,再读。
B、雷雨中部分
能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考考大家吗?
问题:(如)
a、为什么第4小节连用了三个“哗,哗,哗”?该怎么读这三个“哗”?(雨下得大而且急)(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
b、为什么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雨太大了,隔着雨帘,树和房子都看不清了)
c、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渐渐地”?(雨和雷声是慢慢地变小的)
看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雨是怎样变化的?
相机指导用“渐渐”进行说话练习。师:板书“渐”字,边讲述:“渐”字古时候是“浸染”的意思,跟水有关,所以用三点水,这里的“渐渐地”可以换成什么词?(慢慢地)请大家读一读课文里的这句话,(课件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也小了。谁能给这个句子中的“渐渐地”换个位置,但是意思不能变。出示:雷声渐渐地小了,雨声也渐渐地小了
从刚才从大家提的问题和回答的情况可以看出同学们学得很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好吗?老师和大家一起读,根据老师提的问题,大家读出雷雨的变化,雨刚下的时候既大又急,接着,越下越——大!渐渐地,又变——小了。师:雨是怎么样地下起来的?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看见了什么?渐渐地,渐渐地。
4、读课文,背诵课文。
同学们,本文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用优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神奇。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最喜欢的地方背出来吗?那好,大家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加上自己的动作,看谁背得最好!大家准备一会吧!(自由准备)指名背课文。
5、总结课文,课外延伸。说一说:春雨、秋雨、夏雨是什么样的?
小学语文个人教学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
(3) 的精神。
(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六段。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 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 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四、 课时安排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个人教学教案5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在音乐、图片及相关说明的帮助下,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拉萨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将学生的视线拉到遥远的西藏。
2、承接歌词讲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拉萨所在的位置)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浓郁的民族音乐,优美的藏族风光,一下子将学生的心带到了遥远的西藏,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3、出示课题:7、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4、通过上一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拉萨天空之美。
1、过渡:拉萨的天空究竟是怎样的湛蓝、透亮?让我们闭上眼睛,乘坐飞机前往遥远的拉萨——
(1)拉萨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让我们尽情欣赏拉萨的天空吧!
(2)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
(一组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拉萨天空的美景。学生边看边赞叹——拉萨的天空真蓝啊!拉萨的天空太美了!可谓触景生情,情不自禁。)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导想象:小游客们,站在这湛蓝透亮的天空下,你最想做什么呀?
(2)出示第三自然段:快速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出你这样的心情?
(3)指名读:谁能把你的这种感受告诉大家?师评议:啊,这天空可真蓝!把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住了!
3、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多么神奇的天空啊,它牢牢地吸引着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久久不忍移开,可是,让我们移不开目光的又何止这些呢?拉萨的天空那么美丽,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四自然段,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这正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a请小朋友反复读读这句话,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b学生交流。
c出示图片,小结:你们看,天空多蓝啊,好象眼前的一切都被这蓝色包围着,浸润着,蓝天离我们显得那么近。
d指名读。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a“这话”是什么话?从“这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蓝天真能洗脸吗?“这话”妙在哪儿?
b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当我们抬起头来,仰望天空,一片湛蓝,你有什么感觉呀?
c是呀,但那不是湖,而是像湖一样清亮的蓝天,你们说,这感觉是不是很奇妙啊,难怪人们要说这话这是——“太妙了”!谁能把这么奇妙的感觉告诉大家?谁来和他比一比!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的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了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a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b展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还会有些什么呀?
c师语言描述:蓝得这么纯净、这么明洁的天空,相信我们一定也能把这句话读得美美的。自由练习,指名读。
d过渡: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拉萨一定很单调。如今,这蓝蓝的天空并不孤单,在白云、草地、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更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住了,让我们神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第三自然段)。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a自由轻读,你知道了什么?
b出示布达拉宫图片,指名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c师作介绍:布达拉宫,坐落在红山上,它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是“依山而建”。(出示卡片)你们看,它耸立在山顶之上,头顶着蓝天,你有什么感觉呀?
d朗读指导:在蓝晶晶的天空的衬托下,布达拉宫多有气魄啊!男生读,读出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感觉。
(4)小结:拉萨的天空就是这么湛蓝、透亮,蓝得让人神往,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让我们捧起书本,美美地读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这正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小游客们,面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你有有什么新的感受呀?学生交流。
(2)面对这么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不过都汇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
(3)齐读。
(4)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5)齐读。
三、诵读课文,传达拉萨天空之美
1、创设情境,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拉萨,欣赏并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游客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呢?你可以选择一部分向游客做介绍。先自己准备一下。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听课教师扮演游人,学生向听课教师介绍。)
(充分利用现场资源,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对听课教师(游客)做介绍,这实际是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但这远比单纯的背诵课文要生动得多。同时,这也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四、拓展延伸,学生自主安排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
(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课后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了解拉萨的其他知识,在班上进行展示交流;仿写家乡的一景)
(自主选择作业,是为了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以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大家又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目的。)
【板书设计】湛蓝
7、拉萨的天空透亮
让人神往
[自我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拉萨对学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绘拉萨天空的词语又是隽永深刻的。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课始播放富有浓郁西藏风情的音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让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时候的拉萨天空的图片,并配以诗化的语言加以说明,唤起他们学习的情趣。让学生顿觉“拉萨的天空真蓝、真美”让他们带着这样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心灵与文字发生碰撞,并通过语言来抒发感受。
仔细阅读后与同桌交流感受和想法。集体欣赏图片,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通过交流补充和朗读感知语言,在读中解疑,又在读中获得言语美感。学生在反复吟读,解疑中,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学生口念心诵,感受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读,期待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课文的语言,也悦纳这种语言,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共鸣,自然而然流露出“太美了,我要去那儿,我要珍惜保护她!”
小学语文个人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 教学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