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讲话致辞 > 毕业致辞 >

2019政法大学毕业致辞5篇

若水分享 1147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9政法大学毕业致辞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会喜欢。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们吧!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2019政法大学毕业致辞(一)

  各位师弟师妹们,大家好!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你们的毕业典礼,见证这个你们从法律学子走向法律职业者的重大时刻。

  这是学业有成的时刻,也是离别的时刻。从你们的眼神里,我看得出那种依依不舍。

  人们不总说嘛,人生中最铁的情谊有四种,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和另外一种。同窗三年,你们从陌生人变成了一家人,相互扶持,共同成长,这将成为你们一生的回忆。

  在这场典礼结束之后,把这身硕士服脱下来,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将穿上职业装,奔赴工作岗位。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会成为法官、成为检察官,成为律师,成为公司法务,成为公务员。无论成为何种职业,你们都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祝福送给对方。

  作为一个离开法学院已经21年的“老人”,我为看到这样惺惺相惜、相亲相爱的场景而感到高兴。但也不得不提醒你们,要珍惜这样的时光。不仅因为你们即将分开,难得再聚,更因为你们即将要加入的法律职业群体,它们之间并不像今天这样一团和气。

  有一些同学会成为法官。可能一进法院就会有老法官过来对你说,律师很坏,蓄意炒作,为赚取眼球故意抹黑法官,甚至煽动舆论,影响法院公正裁决。

  有一些同学会成为律师。同行之间聊天,有些人会愤愤不平地抱怨:法官不公正,在庭上玩手机、打瞌睡,粗暴打断律师陈述,恶语相向;在庭下讲关系、讲人情但不讲法律,枉法裁判,判决不公。

  这样的割裂并不仅仅停留在言语上。从重庆的李庄案,到广西北海案、贵州小河案,律师中有一些人成了“死磕派”。法官打律师、法警把律师扔出法院;律师在法院门口绝食、律师拉横幅向法院抗议、公诉人当庭抓走律师……种.种真真假假的乱象在媒体上传播开来,成为人们心目中更为生动的“法治现实”。

  你们能想象这样的场景就发生在从同一个法学院走出来的同学之间,甚至师生之间吗?这并不是不可能的,我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些同学可能在知乎上已经看过。

  2009年底,重庆的法院开庭审理亿万富豪黎强涉黑案,给他辩护的是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赵长青,老爷子可以说是这个领域的泰斗,十分牛气。

  对面的公诉人发言,说根据我国刑法某一条之规定,应该如何。老爷子打断他说:“你别说了,这个法条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你们到底记不记得我课上跟你们怎么说的?这个法条是我起草的,我来跟你们说说这个法条是什么意思……”

  这属于比较温和的对抗。许多更为极端的对抗和死磕,也都发生在校友、院友甚至同班师生之间。如果你们把这些事讲给身边不是学法律的亲人朋友听,他们可能会觉得好笑。没有几个人会仔细分辨这究竟是律师的错还是法官的错,他们只会说:“你们这帮搞法律的人又闹起来了”,或者跟你开玩笑说:“贵圈真乱”。

  为什么从同一个法学院走出来、接受同样教育的法律人,在从事不同的法律职业后会走向隔阂,甚至互相打压,彼此埋怨,兵戈相见?说好的有共同知识、共同语言、共同思维、共同气质、共同理想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呢?

  有人可能会说,不同法律职业群体之间,本身就是针锋相对、相互制衡的,所谓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事实并非如此。制衡的结构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我们的法律体系本身复杂而模糊。很多时候,法律的适用并非一目了然,只有在优质的争辩中,法律的真义才会愈辩愈明。但法庭上的对抗并不代表了两个群体之间的恶性对立。相反,优质的法庭对抗恰恰依托于一个有共同法律素养、互相协作、互相尊重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

  这里可以举一个大洋彼岸的例子。我们常常羡慕他们的法院获得的尊荣,而在彼国,律师在法庭上和法官对话,句句不离“法官大人”;法官想在法庭上批评律师,他不会大声喝止律师,而是把双方的律师叫到自己跟前,小声提醒律师要注意的问题。

  美国最高法院上个星期刚刚裁定的同性婚姻合法案,以及去年底十分热闹的弗格森案,都曾让他们的司法机关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但即便民意汹涌,在判决最终下来之前,法官和律师们都把自己的意思限制在法庭上理性表达,而没有到公共舆论上去互相指责。

  一个健康的法律职业群体关系,应该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彼此默契和信任基础之上的。如此才能让公众保持对法庭、对法律的信任。

  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的12月10日。对你们来说,这一天可能平淡无奇。但中国的大多数法官和律师都会记得这天。这天下午,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逝世。他是一位法官,但在他去世之后,最先在朋友圈刷屏纪念他的,有很多都是律师。

  之所以获得这样的尊敬,是因为他真正尊重律师,并且致力于通过制度的改进把这种尊敬落到实处。他率先在上海长宁法院推行《法官尊重律师的十条意见》,并且一步步推动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上线,免去律师为了立案来回奔波的辛苦。

  他甚至设想出了一幅“未来法院”的蓝图。随着法院信息化水平和公开程度的提高,法院将不仅仅是法官的地盘领地,而是由包含法官、律师、检察官在内的所有法律人共同运作和管理的法律服务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这样的“共治法院”越来越成为可能。其最大的意义在于降低了各个法律职业群体之间的沟通门槛。“无边界”、“透明”、“开放”的互联网精神,将深度影响这个人群,消弭群体之间原本无处不在的鸿沟和偏见。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深有体会。这一周,北京高院法官、吉林高院副院长带队的访问团先后访问了天同律师事务所。对互联网将给法律行业带来的改变,他们充满了兴趣,而这也让他们得以放弃群体之见,坦然地来和律师这个群体交流,这释放出的是增加两个群体之间互信的强烈信号。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图景: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同窗同门,从这个地方出发,奔赴的是中国法治这驾巨型机器上的不同岗位,扮演流水线上的不同角色,但共同的目的是推动这驾机器不断前进,正义不断实现。这正是我们来到这个法学院最初的梦想,也是我们将要去向的未来。

  如果这样一个彼此信任、互相尊重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得以实现,即便从这个法学院走出去的人四散天涯,我们也可以说:

  看,到处都是我们的人。

  2019政法大学毕业致辞(二)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打好行囊,怀揣梦想,即将告别母校,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时,能否先放慢脚步,再思考一下何以法大?

  法大应该为国家提供思想。帕斯卡尔说,思想成就了国家的伟大,也成就了人的尊严。

  曾记否,老校长江平教授提出:

  一、律师兴则法治兴,法治兴则国家兴;

  二、新闻自由和违宪审查就像围棋的两个眼,有两个眼才能活棋。

  老校长陈光中教授提出:

  一、刑事诉讼法中,公正与效率相比较,公正先于效率;

  二、刑事诉讼法首先是宪法的程序法,然后才是刑法的程序法。

  前任校长徐显明教授提出:

  人的尊严是人权上的皇冠

  尊重与保障人权是宪法赋予国家的重担。

  同学们,大学校长的思想是大学的标杆,它引领和构筑着所在大学的风范。在现代国家中,思想自由与表达自由自然成双,与无端禁言天然做对。

  历史已经证明:

  禁锢思想会:

  堵塞人类发现真理的渠道

  消减人们创新的能力

  扭曲公民健康的人格

  会使假大空盛行

  让谄媚者上位

  让我们重温《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台词吧:

  有一种鸟儿是关不住的

  因为它的每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66年来,法大人闪光的思想,像泉水一样汇流成河,滋润着国家民主与法治的土壤,提供着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创见。

  只要我们每一代法大人,特别是在座的各位同学,不间断地贡献出你们的智慧和思想,为国家发声,为社会发力,“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愿景就一定能实现。

  法大人应当有创造力。各位同学,我们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颠覆了我们的生存状态。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面前,我们每个人就像被放置在玻璃杯中、聚光灯下,暴露和赤裸着肉身。谁拥有大数据,谁能利用大数据,谁就掌握了控制别人和社会的手段。

  今天,我们法大人有责任助推国家实现现代化,不过从法的核心价值观察,法大人更有义务捍卫公民的隐私和尊严不被资本大鳄和利维坦所侵夺。

  面对智能机器人毁灭人类的挑战,我们应当用法律人的创造力进行理性应对,在自由和秩序的平衡中走向人类可控的明天。

  亲爱的同学们,美丽校园、自由思想、创造能力、健康生活、感恩报答是我对何以法大的感悟,它就像进入法大的密码,映照了每个法大人的心灵,透视了每个法大人的故事,联接着每个法大人的情感:或慷慨激昂,或低回婉转,或刻骨铭心,或随风飘散。

  亲爱的的同学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让我们血脉相连!

  2019政法大学毕业致辞(三)

  敬爱的各位家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XX等为代表的各位校友,亲爱的西南政法大学XX届本科毕业同学,亲爱的西南政法大学XX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同学:

  上午好!

  历经西政校园的“熔炼”,走过了成败与共、悲喜交织的学习历程,今天,同学们终于顺利毕业并取得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意味着同学们已经化茧成蝶,即将飞向新的人生天空。在此,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西南政法大学XX届各层次、各专业、各学科的毕业同学,也向各位毕业同学的家长,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刚才,经过学位委员会各位导师的拨穗,大家正式毕业了!但我想提醒各位同学,自己拨正定位才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留给各位同学最宝贵的东西,绝对不仅仅是今天拿到的一纸文凭,不仅仅是青春激情和花前月下的浪漫,不仅仅是观看巴西世界杯某一场比赛后砸碎的酒瓶,更不仅仅是小伙伴、好闺蜜抱头痛哭的离别,而应当更是风轻云淡、润物无声但会真正影响一生的读书习惯。

  几年前,当各位同学考上西南政法大学时,家人往往都会语重心长地叮咛一句:“到重庆后,一定要好好读书!”今天,在这大学的“最后一课”上,望着你们青春的脸庞,我想代表老师们,在各位同学的人生“行囊”里,再郑重地放进一句最简单、最平实的叮嘱——“毕业后,一定要继续读书!”

  同学们从本科、硕士乃至博士,一路走来,身份在变,年龄在长,但“读书”的生活方式不要改变。书中自有更广阔的生命境界。微信上有一幅图特别好,不读书的人看到的都是鲜花怒放,读了一些书的人看到乌云密布,读了更多书的人“眼前乌云密布,可我却看到了从身后射出的阳光”。读书,让我们成就更好的自己;书本,垫起了我们人生的新高度,铺就了我们人生的新旅程。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希望,今日之毕业典礼,对于大家不仅是一个华丽的句点,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同学们毕业以后,只有继续读书,才能顺利适应人生境遇变化。校园很小,世界很大;大学是个小社会,社会是个大学校,甚至是更重要的学校。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大法官和著名法学家霍姆斯提出,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仅在于逻辑。同学们毕业以后,从单纯的象牙塔到复杂的大社会,肯定会有太多的不同,一切需要从头开始。因此,需要我们向社会学习,更需要我们继续读书,读懂社会这本“大书”、“活书”!周恩来曾写过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生活智慧,这些都不会写成白纸黑字,而只能靠自己去切身体悟。只有生活,才是真正的学问来源。了解社会,洞悉社会,才能跻身其间。我希望,各位毕业同学要主动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继续锻炼。只有先适应社会,才谈得上影响社会,进而改造社会。在工作单位,要学会协调,学会宽容,要做好角色转换,学会理性交往;在家里,无论为人子、为人女,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夫、为人妻,都要秉持感恩之心,承担好家庭责任,让亲人们时刻感受到爱的力量,从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同学们毕业以后,只有继续读书,才能不断追随知识更新的步伐。在现代网络社会,新词汇、新产品、新创意、新模式不断涌现,可谓日新月异,甚至是“秒新分异”。因此,如果想成为某一种职业的佼佼者,如果想让你的见解更专业、更权威、更加令人信服,那么,就必须继续学习、善于学习。同时,在信息社会,如果不甘于成为各种流行文化的肤浅受众,还应该回归经典。固然,“长腿欧巴”可能让你尖叫,《来自星星的你》可能使你迷恋,但只有中国的《论语》、《道德经》、《大同书》以及西方的《理想国》、《法律篇》、《正义论》等等这些永恒的经典,才能让人深思、使人厚重。法国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说:“要相信前人的选择。一个人兴许看错,一代人也兴许看错,而整个人类不会看错。”在网络时代,必须警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愈来愈多,但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却愈来愈少!我希望,各位毕业同学要深刻地意识到:只有保持继续读书的态势,只有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才能高效分享人类古往今来的智力成果,才能有效应对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与各类事件,才能不断保持正确的判断力,从而拥有智慧的人生。

  同学们毕业以后,只有继续读书,才能自觉融入时代洪流建功立业。“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时代,中华民族正在百年梦圆的历史关口。法治中国无疑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西政人”,当“心系天下”;西政学子理应成为中国法治梦的造梦者、追梦人。中国梦、法治梦,也应该是知识梦、书香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西政学子也必须每天问问自己:今天我读了多少书?体会了多少真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同学们毕业以后,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千万不要等有朝一日聚光灯打到自己脸上的时候,才突然惊觉“腹中空空无诗书”。因此,一定要保持不断学习之心态,继续读书,及时完善自身知识储备,以厚积薄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去做人、去做事,为传播正义理念,改善社会环境做出应有贡献,从而拥有成功的人生。

  总之,继续读书,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完善自身、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最好途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看着世界杯,别忘了继续读书;看完世界杯,更别忘了继续读书。这几天,卫冕冠军西班牙已经提前回家了!英格兰也say goodbye了!连我们大家都看好的蓝衣军团意大利,也在人们对“舌尖上的苏亚雷斯”哄笑声中出局了!热辣辣的赛场上,难有永远的冠军,也难有绝对的公平。所以,需要我们自己去“且读且体会,且行且珍惜。”天下没有打不完的世界杯,没有不散的筵席,没有不到点的课堂,却有着读不完的经典,学不尽的学问。毕业以后,各位同学也会遇到一场又一场比赛,赶上自己的“世界杯”。因此,需要战胜对手,更需要战胜自己。

  各位同学毕业之后,不管将来面临何种人生际遇,请勿忘严谨求实,继续读书!希望同学们继续读好纸上之书,持续汲取古今先贤智慧,践行“博学”这个西政第一校训,为人生发展源源补给营养活力;希望同学们继续读好社会大书,时刻关注中外寰宇时势,弘扬“心系天下”西政第一精神,为社会进步孜孜贡献正向推力。

  各位同学毕业之后,不管将来遭遇何种艰难困苦,请坚信道阻且长,虽远必至!书香永远是战胜困难的利剑,学习永远是不竭的充电器。希望同学们继续以书相伴,回归经典,关注现实,正视坎坷,笑对逆境,以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努力筑就自己绚烂的精彩人生!

  各位同学毕业之后,不管将来会从事何种职业,请记住继续关心母校,支持母校!西政情,同学当和衷共济。不久前,一位学长发出一番感慨:爱国家同爱母校是一致的;不关心母校,不支持母校,很难谈得上爱国。同样,同学们虽然走出了校门,但永远不会走出母校关注的目光。今天,我作为校长,代表两万多名在校师生,欢送同学们终于告别“西政绝望坡”,带着希望离开校园;今天,我也作为西南政法大学校友总会会长,代表20万在各地的西政校友,祝福同学们终归成为“社会人”,以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幸福,迈向成功!

  聚是一团火,散为满天星!毕业同学中的每一个,都是西政永远的牵挂,都是西政永远的骄傲;毕业同学们中的每一位,都是母校永远的魂,都是母校永远的梦!

  最后,愿各位同学为自己的精彩,为父母的深爱,为母校的荣光,为中国梦,为人生梦,为事业梦,为西政梦,放飞才华,翱翔天空!

  恭喜同学们!

  祝福同学们!

  再见,同学们!

  2019政法大学毕业致辞(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又是一个灿烂的夏季,又是一年毕业的时节。前些天学校毕业大戏《下一站,起飞》还在耳边萦绕,今天,我们齐聚于此,举行中国政法大学201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为最好的你们饯行、壮行!在我看来,这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礼,学校为你们加冕,宣示你们化茧成蝶的成功和特立独行的开始!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毕业同学和你们的家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四年时光转眼即逝,还记得在你们的开学典礼上,我给大家介绍了法大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特别之处:在于她的办学使命、在于她的文化传统、在于她的精神特质。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你们见证了法大校园之小,她还不能充分满足你们的学习、生活之需,我听说,在法大对门的校园里,石油大学的同学一眼就能看出你是政法的,他们的眼神会说:“来蹭自习的吧,还借我们的澡堂。”但你们更见证了法大之大,大师云集、大道学术、大气磅礴、大爱无疆;见证了逸夫楼的启用、教室空调的全覆盖以及学校不断发展的点滴变化;也见证了你们的老师因辛劳而“颜值爆表”,有的鱼尾纹增,有的已两鬓如雪,有的更是“绝顶聪明”。今天早上,下着大雨,我们还是冒雨在法渊阁前照了毕业合影。我不得不说,法大师生也是蛮拼的!德高望重的终身教授、兢兢业业的法大老师、善于笔墨的环阶大爷、青春无限的Cupler合唱团、国际航空法模拟法庭竞赛的世界冠军,这些都永远定格在你们的记忆中!请你们记住母校的这些良师益友、这些难忘瞬间、这些感动遗憾,还有那些你们收养在校园里的流浪猫和流浪狗,你们在这里健康成长,你们在这里放飞梦想,你们在这里扬帆起航,法大永远是你们的家!

  尽管依依不舍,今天在这里我们还是不得不同你们话别。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要对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你们说些什么。《论语》有言:“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的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今天要讲的是,希望在前进道路上的你们,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时代,能够“勿忘初心,久久为功”,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有毅力的人,用自己的理想、智慧、努力和坚持在飞扬的人生中留下奋斗的足迹。

  我希望大家能够“勿忘初心”。

  “勿忘初心”,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们出发时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源泉。同学们大学四年接受了学校人文情怀、科学精神、法治文化的熏陶,今后走向社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真诚希望你们能够始终秉承“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心怀梦想,追寻大道,肩负起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梁启超在家书中叮嘱子女“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的原型、今年5月刚刚去世的美国数学家、经济学家约翰•纳什,用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告诉世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对生活苦难的规避和对物质享受的追求,而在于精神理想的高远和对美丽心灵的向往。我想,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不应该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应该站在国家、民族、社会、人类未来的视野中去思考问题和付诸行动,应该生活在广阔而深邃的时空格局中,做“中国的脊梁”,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勿忘初心”,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道德不是花哨的标签,不是看你说得多么美好,而是看你的实际行动。在未来的生活中,你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苦难,会遇到名利的羁绊,会遇到流俗的诱惑,甚至会遇到情感的背叛。这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和坚守呢?我相信,法大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我们的良知和理性,不会忘记我们遵循的道德法则,不会忘记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而会始终保持追求公平正义、止于至善的内心。我校1991级校友马新明、孙伶伶伉俪持续援藏多年,造福藏地百姓,用自己的行动续写了一段雪域高原情。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的确,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和厚度,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和厚重。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讲到“如果头顶三尺真有神明的话,那就是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对于你们这些即将投身于社会公共事务,特别是政法行业的人来说,对于法治精神和道德法则的坚守更是尤为重要。因此,我希望同学们今后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够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骄纵、不盲从、不媚俗,不仅具有批判性思维,更应具有建设性思维,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我希望大家能够“久久为功”。

  “久久为功”,首要是持续学习,修身正己。毕业,不是学习和修为的终结,而是新的学习和修为阶段的开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只有不断读书、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修炼,才能为我们的思想和智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培根在《谈读书》中讲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现代生活中,持续学习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想,当你每次觉得困惑迷茫、空虚寂寞的时候,也许正是你很久没有读书学习思考的时候。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只有通过学习提升,你才能克服“知识恐慌”、“能力恐慌”、“德位恐慌”,你才能成为“专家型”、“智慧型”、“创新型”的优秀人才。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走向社会以后能够坚持读书学习,不断修身正己,为幸福生活添彩,为美好梦想助力。

  “久久为功”,关键是持之以恒,坚韧不拔。人最先衰老的,往往不是你的容颜,而是你那份不顾一切的闯劲和坚持。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取决于他水平有多高、力量有多大,而是在于他能不能坚持到底。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十年磨一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正当他撰写《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因“李陵事件”的牵联而遭受宫刑。面对如此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从而流芳百世。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7年前,在中国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毛泽东主席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其中有句我中学时期就喜欢的名言,那就是“最后的胜利, 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也说过:“伟大的工作只会在岁月的酝酿中越陈越香,在终有所获之前,不要停下寻觅的脚步。”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回答“对于创业者什么最重要”的问题时,他不假思索的回答是:“不要放弃!”因此,我希望大家在挫折、彷徨、消极的时候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把自身的潜能充分调动、发挥出来。你们在今后平凡的生活中千万不要忘记“诗与远方”,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心更大的世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不断拼搏的自己,成功终将属于能够坚持到底的人。

  同学们,回首四年,当你们从入校时的“小鲜肉”变成了今天以“大叔”自居的毕业党,才惊奇地发现,原来时间不只是个偷走光阴的贼,它手里还拎着一把锃亮的杀猪刀呢!你们在感慨岁月无痕的同时,也感激法大四年所给予的成长,你们在这里学会了包容与付出,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养成了坚强与自信,收获了情谊与知识,这些都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和最宝贵的财富!

  自古人生伤别离,犹在更鼓催行时。同学们,在告别母校的时刻,请自豪地再说一次:“我是法大人,我是昌平人,We are champions。” 记住法大四年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感动、那些遗憾,其实那都是幸福满满的画面。再看一看身边熟悉的同窗吧,今天的他或她是否比初见时更加“萌萌哒”、更加“帅呆呆”、更加难以忘怀了呢?感谢他们出现在自己最灿烂的年华里!今天,我们,就是你我组合的“我们”,在这里挥手告别,但无论你我奔走在天南海北,我们永远不变的身份是法大人,我们情系法大,心心相印,只因那一句刻骨铭心的“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亲爱的同学们,世界那么大,你我都想去看看,你们准备好了吗?载着你们的梦想,勇敢地飞翔吧!衷心地祝福你们前程似锦、一生幸福!

  谢谢大家!

  2019政法大学毕业致辞(五)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家长、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学校一年中最为隆重的日子,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见证属于2015届本科生的幸福时刻。同学们,你们毕业了! 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向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家长致以崇高的敬意、衷心的感谢!

  四年前,同学们怀着憧憬来到华政,体育馆前的“时光隧道”记载了你们的大学生活、成长历程。如今,你们戴上了学士帽,即将带着自信开启下一段追梦之旅。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我的答案是责任永远高于梦想。这也是我今天讲话的主题,谈谈我对责任、对华政人的责任的理解。

  说到责任,总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确实,责任就是一付担子,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责任,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也是责任,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责任。以我个人而言,在北大,我与“法”结缘,在华政,我与“法”同行。33载春秋,从研究生到老师,从教授到校长,华政给了我很多,也赋予了我越来越重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但我的学生都是法治的践行者。作为校长,我更不敢自称教育家、政治家,但华政的学生走到哪儿都不是弱男弱女。前两天,我还看到我们的学生将公益诉讼指向了车牌拍卖手续费。我很欣慰,我们华政人从来就不是法治的围观者。此时,与其说我担的是责任,不如说是与幸福牵手,这份幸福来源于我的同事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当然,我也有遗憾甚至心痛,将热水泼向老师的是我们的学生;堂堂华政教师的人身权被肆意侵犯,之后处理此事的还是我们的学生。我深知责任重于泰山,而此时,我有一种无力感。我也知道,在今天这样一个喜庆的场合谈这些事略显沉重,但就像一句流行语所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需要保持警醒。临别之际,作为你们的师长,我特别希望每一位同学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无论是何种责任,都意味着是勇气、坚守和担当。

  那么,华政人又应该担负起怎样的责任呢?时代在前进,学校在发展,我们的学生毕业于24个专业,从事着各行各业。但无论你所学是法学还是其他专业,身处华政校园,无疑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法律文化的熏陶、法律思维方式的训练、法律人格的塑造、法律精神的培育,这是华政学子的资本和优势。走向社会,无论你承担什么工作,都应该做法治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引领者,这就是华政人的责任。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这是责任,也是机遇。

  从人类法律文明史来看,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数代乃至数十代人的持续奋斗。这既是因为法治“知易行难”,也是因为权力对法治的天然排斥性,更是因为法治的本质是公平正义,而要实现法治目标,需要巨大的社会成本,需要执政党的法律自觉,需要周密的制度设计,也需要全民的真诚信仰。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关系网、潜规则,面对社会不公、人心不古,你是放弃梦想,沉没于现实与世故之中,还是初心不改,坚持走自己的路?我很赞同刚才马行知同学所说的“没有行动,就没有改变的可能”,我希望每一个华政人都能在责任与担当中前行,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干事创业,我也相信尊崇法治、守住底线的人终将成为自己的英雄。

  我与大家共勉。在这一点上,我也很乐观,一方面,我、我们这一代人会继续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革命自有后来者,每一代人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站在舞台的中央,在接力与传承中,华政会越来越好,华政人会越来越好,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会越来越好!

  同学们,未来之路很长。无论顺境逆境、富贵贫寒,只要你坚守责任,勇敢做自己,母校都以你为荣!

  最后,祝同学们前程似锦,平安、健康、幸福!谢谢!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34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