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跨过鸭绿江》个人观后感心得最新
看完《跨过鸭绿江》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电影《跨过鸭绿江》个人观后感心得最新(6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跨过鸭绿江》个人观后感心得【篇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朝两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毙伤俘敌军109万多人,其中美军39万多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0多架。抗美援朝战争是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帝国主义的一次直接的军事较量。它揭穿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维护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利益,巩固和增强了新中国的独立、安全和国防力量,显示和提高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和世界声望。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雄壮史诗。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屹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在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英雄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令天地动容。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虽没有经历那个激昂的时代,但我正经历着一个伟大东方古国崛起的时代。我们纪念为捍卫中国领土而作出贡献的先辈们,所以我更加认真的督促自己,我谨记着周恩来总理那句振奋人心的呐喊: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不能为国家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但我能用我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作出贡献,用自己的知识捍卫祖国发展,我热爱我的祖国,我将为之努力与奋斗!
《跨过鸭绿江》个人观后感心得【篇二】
这场战役铸就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首英雄歌曲,而且塑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不计后果地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英勇不屈、甘愿牺牲生命的革命英雄主义者,不怕困难、始终保持昂扬斗志的革命乐观主义者,是履行所赋予的使命的革命忠诚精神以祖国和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为人类的和平正义事业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采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性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只有英勇地决定牺牲,才形成了压倒性的英雄精神。据统计,共有44名属于敌人的杨根英雄,6名用身体挡住敌人射击眼睛的黄继光烈士,9名为拯救朝鲜妇女儿童而牺牲的东存瑞烈士。它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为民族和民族创造的民族精神,为党和人民准备牺牲一切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人类战争的奇迹,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数十万英雄儿女在朝鲜半岛大地上酣睡。如此伟大的牺牲和这样的伟大胜利,得益于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坚持、团结一致,凝聚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力量,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毛泽东曾说:“我们中华民族有与自己的敌人战斗到底的精神,有自力更生的收复旧物的决心,有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立的能力”,这支军队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必须压倒一切敌人,永不被征服被敌人打败了。抗美援朝的精神是“知山有虎,倚虎山”,即“越艰险,越向前”。它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到底的精神风貌,用“毛泽东思想”展现了人民军队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没有这场战争,就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和平环境和强大的崛起。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华民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并没有随着战争的胜利和志愿军的凯旋归来而结束。与中国革命的其他精神一样,它深深地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不仅在对外战争中,而且在中国许多新的精神在内部实践中受到影响、渗透、凝聚和创造。
《跨过鸭绿江》个人观后感心得【篇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唱出了x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气壮山河、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主旋律。如今,这首歌仍然让人热血沸腾、踔厉奋发。
弹指一挥,x年岁月如梭,20x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x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新时代青年更需正确认识抗美援朝战争,坚决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使其成为引领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旭日朝阳”。
信仰,有梦想才能有方向。x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跨过大江大河,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以信仰之力,打出国威军威,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精神,以信仰之名,觅人生目标,圆中国梦想。
爱国,有理想才能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给广大基层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建立功勋的宽广舞台。“爱国奋斗,生逢其时”,青年干部需在新时代怀爱国之心,不断奋斗前行。
实干,有思想才能有作为。“不怕牺牲,不干则已,一干就干到底”,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势力的不二法门。事业为重,忠于职守,踏实肯干,这是个人发展进步的基石。新时代青年干部应以实干之行,把本职岗位作为成长成才的沃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把小事做到极致,在平凡的岗位收获不凡的价值。
《跨过鸭绿江》个人观后感心得【篇四】
这场战役铸就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首英雄歌曲,而且塑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不计后果地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英勇不屈、甘愿牺牲生命的革命英雄主义者,不怕困难、始终保持昂扬斗志的革命乐观主义者,是履行所赋予的使命的革命忠诚精神以祖国和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为人类的和平正义事业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采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性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只有英勇地决定牺牲,才形成了压倒性的英雄精神。据统计,共有44名属于敌人的杨根英雄,6名用身体挡住敌人射击眼睛的黄继光烈士,9名为拯救朝鲜妇女儿童而牺牲的东存瑞烈士。它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为民族和民族创造的民族精神,为党和人民准备牺牲一切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人类战争的奇迹,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数十万英雄儿女在朝鲜半岛大地上酣睡。如此伟大的牺牲和这样的伟大胜利,得益于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坚持、团结一致,凝聚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力量,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毛泽东曾说:“我们中华民族有与自己的敌人战斗到底的精神,有自力更生的收复旧物的决心,有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立的能力”,这支军队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必须压倒一切敌人,永不被征服被敌人打败了。抗美援朝的精神是“知山有虎,倚虎山”,即“越艰险,越向前”。它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到底的精神风貌,用“毛泽东思想”展现了人民军队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没有这场战争,就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和平环境和强大的崛起。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华民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并没有随着战争的胜利和志愿军的凯旋归来而结束。与中国革命的其他精神一样,它深深地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不仅在对外战争中,而且在中国许多新的精神在内部实践中受到影响、渗透、凝聚和创造。
《跨过鸭绿江》个人观后感心得【篇五】
1950年11月30日,朝鲜战场,松骨峰。
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中大获全胜,美军仓皇向南逃窜。为了阻断敌军的退路,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的战士们冒着刺骨严寒长途奔袭72.5公里,赶在了美军前抢占松骨峰,切断敌军退路。来不及挖好工事,一场惨烈的阻击战便打响了。
穷途末路的敌人极度疯狂,凭借着坦克、大炮和飞机的密集火力不断反扑,每一次,都被志愿军战士顽强击退。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这样描述战役的惨烈:“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战斗胜利了,阵地守住了,3连的战士只剩下7人。
“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生前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长津湖、铁原、上甘岭……每一次震惊世界的胜利奇迹,都是志愿军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197653名中华儿女英勇献身。志愿军用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气概,将不可一世的敌人拽到了谈判桌前,迫使对方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是钢铁的军队在和钢铁的人作战!”
大江东去,流不尽英雄血。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有人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新冠疫情肆虐,白衣战士逆行出征;暴雨洪水来袭,解放军战士死守大堤、极限营救;脱贫攻坚路上,数百万扶贫干部以热血赴使命,1800多人献出宝贵生命……英雄们以无私无畏,换来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英雄辈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号召全党向获奖的平凡英雄学习——“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新时代呼唤英雄,更造就英雄。在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必须传承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跨过鸭绿江》个人观后感心得【篇六】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镇定自若,这在中国战略思维中根深蒂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表明的观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时任毛泽东同志秘书的胡乔木回忆,“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二十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的。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当年,美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是中国的28倍,钢产量是中国的146倍,军事装备上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别。但志愿军用胜利雄辩地证明,决定战争结果的,不是“钢”有多少,而是“气”有多少。
美国人想不明白,为什么拿着落后装备、穿着单薄棉衣、吃着冰雪就炒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击退拥有最先进武器、穿着羽绒服、吃着牛肉罐头的美军,造成了他们“陆军史上的最大败绩”。其实,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就是答案——“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环境恶劣、物资匮乏、装备落后,这些军事上至为不利的因素都没能把志愿军吓倒。敌人的照明弹一刻不停,战士们笑言“敌人给我们送来了节日礼花”;头顶是呼啸而过的敌机,炮弹在近处爆炸,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歌声不断;缴获的美军罐头盒、朝鲜的木材、中国的马尾,志愿军将士就地取材制成胡琴,在前线演奏……
当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钢”不缺了,“气”也更足。从高铁到航空航天、从通信到生物医药,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已经在越来越多的科技领域后来居上,实现了“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5G通信、嫦娥五号、天问一号、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新冠疫苗等重大科研成果接连问世,中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并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要弘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不断创造新的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