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何以为家电影观后感

若水分享 3636

《何以为家》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12岁左右的男孩扎因艰苦而悲惨的生活。扎因出生在黎巴嫩社会的最底层,父母因贫穷无力教养孩子,却又一个接一个的生孩子。小编特地准备了何以为家电影观后感,欢迎借鉴学习!

何以为家电影观后感1

有一位作家这样说过,他从不看最近五年内出版的书。他的道理简单又科学:一本书如果经历了五年的时光洗礼,还能占据在头排书架的位置上,或者说还能被读者提及,这就不会是一本烂书。按照他的方法,我也如此这般地去寻找电影。电影实在太多了,看惯了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的画面,听多了喧闹鼎沸、乱作一团的人声,如果电影开场前二十分钟还没有激烈的打斗、疯狂的赛车和惊险的狙击、跌宕的剧情,就很难再坚持看下去。以这样的标准,《何以为家》恐怕是要落选了。

不敢去网上看其他的影评,担心别人的思考会影响自己的感受。小主人公扎因控告自己的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好好的抚养他。父母也振振有词:都是贫穷的原因。我非常理解扎因父母的处境,因贫穷所带来的难堪与无助,这种排山倒海的力量,是倾盆而下的冰水,是一种摧毁式的打击。

现在,稳定的国度、昌盛的社会免除了我们在物质上的后顾之忧。父母,这是一种无需技能、无需认证、无需资格便能上岗的职业。况且,无论你的表现优秀与否,没有人会轻易让你下岗。作为父母而言,孩子可以有很多,可以收养领养,可以挑三栋四,甚至可以失而复得。可以要,也可以不要;可以管,也可以不管;可以把他放在福利院的草丛边,也可以把他紧紧贴在心窝上。对孩子来说,别无他路地选择了我们,充满信任地接纳着我们,用他们的一生作为赌注,付出的代价是多么的昂贵且又不可逆转、不可轮回啊。孩子把父母作为世界的一切,以父母的言行视为人间最规范、最崇高的模版。

好友彭海涛说,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是来教育我们的,是我们的老师。

何以为家电影观后感2

《何以为家》终于来了,该片在国内上映之前,很多观众应该已经看过这部原来被翻译为《迦百农》的电影。当时的观影范围仅限于有意愿到网络上寻找资源观看的观众,主要是对该片抱有好感的人群,那时的高分并不是完全客观的。

现在《何以为家》经历过院线公映的洗礼,豆瓣评分依然坚挺在8.9分。可以说,在大量涌入持有各种态度观影者之后,《何以为家》的口碑经受住了考验。高分佳片的头衔实至名归。

很多观点认为,《何以为家》的高评分不是高娱乐性的功劳,这些观点认为,这部电影并不具备娱乐性,甚至不该存在娱乐性,把这样的悲惨故事作为娱乐是罪恶的。

不知从何时“娱乐”这个词成了“花边新闻、名人绯闻、明星生活周边和八卦”这些元素的代名词。就如同麻将牌成了“赌博”的代名词。

我们可以看到,现今有许多人将学习作为一种娱乐,享受充实自身知识和见解的快乐。也有人以欣赏交响乐为娱乐,体验情感随音乐跌宕起伏的快乐。学习知识和欣赏艺术又有什么罪过。我要说的是《何以为家》不光是一部具有很强娱乐性的影片,同时有力的证明了娱乐是无罪的。

电影用一场庭审当作引子,从一位12岁的少年犯状告亲生父母讲起。少年赞恩因持刀伤人被捕,如今他控告自己的父母毫无节制的生育后代却无力抚养,他们不负责任的繁殖造成妹妹不幸死亡,导致赞恩为妹妹报仇而持刀行凶。赞恩请求法官禁止他的父母再生育更多的孩子。

最为刺激感官的场面本应该是赞恩得知妹妹的死讯,手握尖刀,找害死妹妹的人渣寻仇的那一段。这组画面却只持续了几分钟,镜头如同赞恩被仇恨冲昏的头脑一样眩晕模糊。可见创作者并不想花太多力气详细描述犯罪过程。毕竟观众不希望在电影院观看一条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作者把镜头指向了事件的背后,一个12岁的男孩,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扛起全家生活的重担,这样了不起的一个孩子,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孩子的视野中,犯罪的是不负责任的父母,但是在作者的讲述中,控诉的矛头直指“贫穷”。这样的一个故事是怎样具备娱乐性的呢?

首先是《何以为家》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在观众跟随赞恩走过120分钟的人生历程,体验他生活的价值从一个极端坠入另一个极端。这种体验是意味深长的,足以触动观众情感的深处。其次是《何以为家》带给观众丰富和可信的见解,电影展示了儿童身处极度贫穷中的日常,他们的生存状态残酷到难以置信,电影所呈现的却如此真实。电影的娱乐性就取决于这两点,他们在一位出色的电影创作者手中就成了雕刻思想的工具。

优秀的电影创作者雕刻的不是光影,而是思想。他们具有将思想融进光影艺术楔入观众心灵的能力。由于作者把一段残酷到难以置信的故事拍成极富娱乐性的电影,通过《何以为家》精彩的诠释,任谁都很难说服观众不要去相信“贫穷”这个社会问题对儿童的残害有多么残忍。这样的娱乐怎么可能是有罪的!

何以为家电影观后感3

于是好奇心促使我也去观看了一遍。

故事的开头是一个混乱、拥挤、嘈杂的家庭,家里大概有六七个孩子,主要是围绕其中一个小男孩写的,他的名字叫赞恩,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他没有户口,也不能像普通的小孩子一样上学,他小小年纪就在一家杂货店打工,以此来养活全家人。生活虽然有些艰苦,但好在赞恩和妹妹萨哈一直相互扶持,直到有一天赞恩回到家中,发现家里有些不对劲,看到自己杂货店老板阿萨德和他的老爸在自己家,并且妹妹萨哈穿得很漂亮和他们坐在一起,这时赞恩已经明白了爸妈的意图,她们想要把萨哈嫁给阿萨德。于是第二天一大早,赞恩就偷偷收拾好行李想要带妹妹逃跑,但是被爸妈发现并制止了,最终赞恩也没能把妹妹留下,于是对这个家失望透顶的他,选择了离开。

他自己一个人在外漂泊,找到了一个阿姨收留他,阿姨叫泰格斯特,她白天上班,让赞恩在家里照顾自己一岁的儿子约纳斯。时间长了,三人的感情越来越亲密,但是有一天,泰格斯特外出知道第二天早上也没有回来,迫不得已,赞恩只能带着约纳斯外出寻找,最后也没找到。于是,赞恩就自己想办法谋生,为了填饱他们两个的肚子,赞恩和坏人打交道,卖给他们东西,他一直攒钱想带约纳斯去国外好好的生活,但是有一天他回家的时候,却发现他们被房东赶了出来,而自己的全部积蓄还在家里的管道里藏着,这时,赞恩真的崩溃了,他再也承受不住了,为了不让约纳斯饿肚子,他把他卖给了之前那个叔叔。当他回家以后,又一个噩耗等着他,他的妹妹萨哈由于失血过多去世,于是, 他生气的去找了阿萨德报复,最后被抓了起来。影片的最后,他的妈妈来看他的时候,他说希望不要在生孩子了,希望所有没有抚养能力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并且把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

这部电影最可悲的就在于,有的父母生了孩子,却并不养的行为,小男孩赞恩在这个年纪本该是无忧无虑的上学,但是却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懂事和成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善待自己的孩子。

何以为家电影观后感4

带着同情与伤感看完《何以为家》这部催人泪下的影片,在深切同情因战乱而流亡失所的灾民们苦难生活的同时,也对仁爱和平的生活有了更深挚的热爱。

《何以为家》讲述了一个年仅12岁的小男孩恩赞一家,因叙利亚战争而逃亡到黎巴嫩后凄惨的生活境况。因为没有身份证明,父母只能做一些杂工维持生计,孩子们也要在街头叫卖赚些小钱。因生活困窘,一家七八口人挤住在小小的出租屋里。即使这样,出租屋的租金依然是个难题,父母无奈,只好把恩赞的妹妹——一个年仅11岁的小女孩卖给别人。

恩赞知道后试图带着妹妹逃离这个家,后来没有成功,并遭到父母的呵斥,打骂,最后妹妹被卖给了别人做妻子。恩赞为此离家出走,到处寻找,希望有人雇佣他,一次又一次遭到拒绝后遇到了同为难民身份的单亲母亲泰格雷斯,善良的泰格雷斯收留了恩赞,白天自己去工作,把两岁的儿子交给恩赞照料。

因泰格雷斯是非法入境,需要一张假身份证件,但是黑市上的假身份证她买不起,只好到处凑钱,在凑钱过程中被警方拘留并关进了监狱,恩赞带着这个年仅两岁的孩子想尽一切办法维持生计,度过了一段极端艰苦的日子,最后实在没办法就把这个孩子卖掉了。恩赞回到了原来的家,希望找到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出国逃离这个暗无天日,过着像蟑螂老鼠一样卑贱的生活!

才知道原来自己一家人都没有身份证明,同时得知妹妹因怀孕意外出血过量未能及时抢救而死。他愤怒地拿着一把刀冲出家门,把买妹妹的男子捅了一刀,结果被关进了监狱。他控诉了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生了他,却没有尽养育的责任,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并借此向所有难民呼吁,呐喊“希望你们不要再生孩子了!”

嘈杂破旧拥挤的居住环境,以恩赞一家为代表的街头巷尾四处流浪蓬头垢面饥饿的眼神,以及没有合法身份,只能靠打黑工维持生计地位卑微的难民。战争!罪恶的战争让无数无辜的平民流离失所!让无数个家庭陷入水深火热!

仁爱,和平,稳定,发展,繁荣!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联合宣言: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回到两千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汤恩比博士也曾说过:“21世纪拯救人类的,只有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法!”

要和平不要战争!《何以为家》只是战后难民苦难生活的缩影,为了让更多的家庭不再重演历史的悲剧,我们呼吁和平!只有仁爱,才能化解人类的矛盾纷争,只有仁爱,才能让社会稳定发展,只有仁爱,才能让民族繁荣昌盛!

何以为家电影观后感5

今天我又看完了一部电影,《何以为家》。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电影一开始,10多岁的小男孩赞恩就以坚定的语气在法庭上说出了上面的话。

随后的2个小时,我一直在寻找这个控诉的起因。最后终于明白了原因,却早已泣不成声。

原来,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地抚养他。

黎巴嫩,赞恩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更谈不上读书,甚至连一张身份证都没有。当他的父母把最亲爱的妹妹卖给杂货商时,他彻底绝望,离家出走,到了一个一个海滨小镇。在那里,他遇到了埃塞俄比亚移民的拉希尔。她的生活只比赞恩稍稍好一点点。为了逃避政府的监视,拉希尔隐瞒了她有个一岁的儿子约拿斯。赞恩一直帮拉希尔照顾孩子,直到后来她被抓走,他再也撑不下去了,才被迫走上绝路。为了给死去的妹妹报仇,他握着菜刀冲向杂货商……

电影中的人,都有着说不出的难处。赞恩的话很少,气氛极压抑,催出了一片“泪海”。此时,无言胜万语。

这个故事,让人毫不怀疑它的真实性,因为它的的确确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这部电影,反映了特殊家庭中儿童的悲惨命运,也改变了主演这部电影的主角的命运。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惊叹主角赞恩·阿尔·拉菲亚的表演。一个12岁的小男孩,他的眼神里,可以读出沧桑,读出坚强、悲悯与仁慈。那是被生活摔打过的眼神。

这部影片的成功,相当程度应当归功于这个小男孩精彩的演绎。这个小男孩为何能有被人们惊叹的表演才能?其实,他根本没有在演,只是在过一遍自己的真实生活罢了。

赞恩·阿尔·拉菲亚本身就是一个难民,他的童年就是在流亡中度过的。12年的时光中,他有8年流离失所,以至于在贫民窟中被选为影片的男主角时,赞恩甚至连字都不认识。他的表演让人沉浸于影片所构建的场景中,这是因为影片中的情节有许多跟他的经历极其相似。片中的其他演员,也有着类似的经历。

忽然觉得,让这个小孩再重温一遍过去的痛苦,也是一件残忍的事情。他有没有哭过呢……但我知道的是,现在他过得很好,不仅得了大奖,还搬去了国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世界温柔的光,终于降临到了他和家人身上。

看完电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看看世界的另一端,原来还有那么多小孩成长于那样的环境之中。和所有家人挤同一张床,上不起学,办不了身份证,从小就要担任起养家的责任。女孩会被无情地买卖,从母亲的手中被推给一个老男人。在这里我们随手可见的东西,或许是他们花了一辈子要去争来的。差距之大,不得不让人深思,这个世界,真的和平了吗,真的每人都幸福了吗……世上还有多少个像赞恩这样的孩子,像拉希尔可怜的女人……

再回到影片开头,父母赐予子女生命,倒成了原罪?

不,真正的罪是生而不养。

生育固然是一种权力,可被生育者的权益为何保护呢?这恐怕才是电影提出的最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愿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降生,被生活温柔以待。


何以为家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一点就到家观后感影评5篇

一点就到家观后感心得

有关奥斯卡电影的个人观后感范文5篇

电影八佰观后感500字6篇

《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

电影《一点就到家》观后感个人见解和思考范文5篇

电影《影》观后感

2020警示教育片观后感五篇

2021公安观看警示教育片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2020年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左右作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94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