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最新个人观后感作文
《母亲》是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06年在美国写成。《母亲》标志着作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母亲最新个人观后感作文,希望能帮到各位。
母亲最新个人观后感作文1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教育,跟老师学习想学的知识,拥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是否感觉到了这是一种幸运?也许,大家认为这是再平常不过了。但是,但是聪明的我们有没有想到,那些身体残疾的孩子,他们不能像我们这样过上正常的生活,不能上学,该是一件多么痛的事。《漂亮妈妈》这部影片,就说的是一个残疾孩子和他母亲的故事,故事中的男孩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与母亲相依为命,不屈不挠,让人动容。
郑大是一个聋儿,在围绕郑大的一群人当中,与其最为亲密的当然是他的妈妈了。作为一个残疾儿童的妈妈,她始终都充满着希望,一直相信自己的儿子与常人无异,一直坚持让儿子与平常的孩子一样上学而努力,一直亲身教授知识认识世界,并且相信世界是美丽的。作为郑大的妈妈,她放弃了作为以前班花的荣耀,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只是想多多的陪在孩子身边。在她的眼中,儿子就是她的全部。儿子一点点的进步都足以让她欣慰好久,在这方面来看,郑大是幸福的,他有一个了不起且深爱着他的妈妈。
郑大虽然耳聋,但是戴上助听器后也能也能与人交流,在他的内心当中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希望能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穿上红白相间的校服去上学,渴望追上平常孩子的步伐,去参加学校的活动。然而当他欣喜的穿着与其他孩子差不多一样的校服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他受到了怀疑鄙视跟嘲笑,或是冷漠。这一小的情景不是正好反映了我们现实的世界吗。面对那些身体有残缺的人,社会上的人们要么用一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在他们背后指指点点,要么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冷漠的呆在一旁生怕对方缠上自己,更有甚者去嘲笑,打骂他们。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我所体验到的他们并不需要多少同情,他们需要的是咱们注视他们的目光与常人是无异的。
上学一直是郑大和他妈妈的愿望,然而学校却因为他听力不好的原因而拒绝接收这样一个孩子,好在他们两母子一直都是带有希望的人,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一直努力想要达到学校的标准。面对这样一对努力着的母子学校的冷漠让人心寒,仅仅只是追求那一点点的升学率就要放弃充满希望的母子吗,郑大母子希望的不过是教室中那一方矮矮的课桌,然而学校无情的拒绝了他们,郑大的妈妈也想过把儿子送到特殊学校,但由于郑大的听力并不是很差也不能入读,并且特殊学校的资源是很有限的。这让郑大母子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在我看来我也会让像郑大这样的孩子进入平常的小学接受教育,这需要引起学校,以及我们的国家对这方面儿童的支持。
当然影片当中也不乏对郑大母子十分友好的人。其实我们看到,我们对残疾人的一点点关爱他们都会感到十分的开心。
母亲最新个人观后感作文2
母爱无言,任你用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对这份沉甸甸的感激。
我读了《我的母亲》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份深沉的母爱充溢着我的胸怀。 胡适的母亲23岁守寡受尽了人生的痛苦与折磨,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的送儿子去读书,每个学生每年一般只送两块银元,先生教起书来自然也不尽心。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第一年便送去六块钱,往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12元,这就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和寄托。
有一次,胡适得了眼病,母亲听说眼病可以用舌头舔去。母亲便真的用舌头舔病眼,根本没有考虑会不会传染的后果,这一举动,表达了一个母亲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无私的爱。
每天天刚亮时,母亲便把胡适叫醒,叫胡适披衣坐起,胡适从不知道母亲醒来已经多久了……十天当中,总有八天胡适是第一个开学堂门,表明了母亲艰辛的付出。
读了《我的母亲》,你能不为文中母亲那用尽一生的操劳和无私的爱为之肃然起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和感恩。
我想到了现在的社会现象,现在有的孩子一味的指责自己的父母,不是大老板,不是当官的,觉得自己在富有的孩子面前抬不起头,但你有没有想到,父母无论的贫穷、富贵,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平等的,看看他们为我们付出了他们的全部,我们用尽一生也无法回报。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妈妈每天接送我上学放学,妈妈生病时,还依然为我洗衣做饭,生气时对妈妈发脾气认为是理所当然。读了《我的母亲》我愧疚不已,我每时每刻享受着这份关心,忘了叫一声感恩、一个拥抱。读了《我的母亲》能不感觉到母爱是最真挚的情感。母亲对我们不求任何回报,为我们呕心沥血,给我们无限的温暖!
母爱的深沉执着,我们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用自己的心和实际行动去感恩母亲。
母亲最新个人观后感作文3
作为现代的女性,我们应如何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有用的母亲呢
实现从传统角色向现代角色的转变。我们女性必须打破传统父权文化对妇女思想意识的束缚,改变传统社会中我们必须承担的“贤妻良母”的角色,充分发挥我们在管理国家与社会以及在经济、文化、教育建设等方面的应有作用。
实现从传统的人身依附向独立人格的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妇女解放逐渐由政治地位的独立走向经济能力的独立。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妇女社会地位与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更加扩大了女性实现自身权利的自由选择空间,促使广大知识女性更加积极地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走向人格的独立。
实现从弱者态势向自助自强的转变。传统父权文化下,男强女弱被视为“天然法则”,然而,当代社会给妇女重建主体意识,驾驭自己命运,实现自身的理想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是促使当代妇女实现这种转变的外部条件。
我们应将自身发展和对权利实现的要求与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与整个人类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自信、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理念。这是现代女性实现社会责任的必备素质。只有树立了自信、自立、自主和自强的人,才能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有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每个女性都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准确把握适合自身发展的坐标系,确立自己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以自身的发展去参与社会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当代,女性—母亲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提高知识水平,实现自我进步,才能更进一步和广泛地融入社会。
母亲最新个人观后感作文4
读完高尔基的《母亲》,按理说写出的读后感应该是关于赞美母亲的,可我却不想写那些,当然,母爱是值得永久歌颂的,知识在没有领会其真谛,没有触机灵魂的情况下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肤浅的,和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一样令人提不起兴趣。读完母亲。确实在一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母亲——作为生活在当时俄国黑暗社会最底层的工人代表,从一个没有灵魂的麻木的人,一跃而为一个具有先进思想,为推翻沙皇统治而站在第一线的人。母亲身上,所发生得重大变化,让我们震撼,尤其是母亲不识字,却比那些识字的理解真理,理解俄国的未来。这些与她的儿子帕沙卡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她的儿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不断对他的母亲灌输的真理,将母亲的思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这与母亲本身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她对儿子的理解,对儿子所从事事业的信任,没有对儿子的自豪,对儿子深深的爱,也不会使她在儿子被捕后,下定决心走儿子的路,一个大造新时代的人。这里我们谈到了理解,这不仅让我想到一句话:理解万岁。确实,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无价的,理解可以创造奇迹,就像理解可以将帕沙卡和她的母亲,两个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座信任的桥梁。在现代社会,很多问题有待于理解来解决,代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试想,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又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有时候我感觉父母不理解我,当然,为题是出在双方。父母当总是让我一个劲的学习,殊不知,为了责任而学习是很累人的。
母亲最新个人观后感作文5
“整个白昼叫工厂吞噬了,机器从人们的筋骨里榨取了它尽其所需的力量,一天的光阴踪迹全无地从生命中勾掉了,人们又像自己的坟墓走进了一步……”
多么悲惨的生活!是的,工人区里的工人就是如此度过自己的每一天。就像是个庞大的怪物,让许多青春的光芒暗淡,让许多有血有肉的正常人畸形。工人被资本家无情的欺压,却不能争辩,因为——厂主一开口,宪兵就点头!
想想那时的情形,我的心就像浇了一盆冷水似的,暖不起来。工人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干着令人无法想象的重活!而恶毒的厂主还时不时找一些莫须有的借口,使得工人们的少的不能再少的工资更加微薄!忍无可忍的工人们,最终站起来了,他们就是帕维尔、霍霍尔等人,虽然他们离成功很远,却离荆棘冠很近!不怕死亡的他们,让后来人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小说中,儿子被捕,母亲独自生活,她与女革命家索菲娅一起去农村散发禁书,参加法庭审判,她听到了儿子的演讲,无尽的悲痛更坚定了她追求真理的决心。在小说的结尾,儿子帕维尔和他的战友被判流放,母亲落入宪兵手里,小说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小说的基调是乐观的,帕维尔在法庭上喊出了“我们一定会胜利”的预言,预示着光明的前途一定会到来,这就是高尔基作品的主题思想。
看看咋们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一切。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其实也是由无数的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我们不应该忘记昔日的黑暗,同时更应倍加珍惜今日的幸福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