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国王的演讲》的优秀观后感
《国王的演讲》是汤姆·霍珀执导,科林·费斯、杰弗里·拉什主演的英国电影。该片于2010年11月26日在北美开始点映,而在英国的正式公映时间是2011年1月7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电影《国王的演讲》的优秀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电影《国王的演讲》的优秀观后感1
和影片的片名一样,《国王的演讲》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波澜不惊,和好莱坞大片的气质相去甚远,与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拆弹部队》对现代战争背景下的人性思考也十分不同。但波澜不惊决不是清汤寡水,《国王的演讲》仿佛一出内敛而精致的戏剧,在低调中酝酿出深厚,在深厚中铺展出令人动容的力量。
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从小患有严重的口吃,最后,在莱昂纳尔的治疗下,终于克服口齿,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这个简单朴实的故事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大的戏剧张力,首先就是因为细小的事情发生在了重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身上。时值二战,作为一国之象征的国王,需要发表演讲来凝聚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口吃治疗就变得尤为重要,细小的事情变得兹事体大。
国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为整部影片最大的戏剧张力,一直到最后,在莱昂纳尔的"指挥"下,乔治六世终于完整进行了战前演讲,观众才会舒一口气。影片的张力还来自于国王和治疗师本身,这是两个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个是国王,一个只是普通的治疗师,国王的性格不仅内向,还容易愤怒,总有居高临下的气势[lizhigushi.com]。这种因为身份差异带来的个性碰撞也成为影片的亮点。治疗师莱昂纳尔的角色在这个碰撞过程中显得尤为出彩,他并没有因为治疗对象是国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国王打破常规,到自己简陋的治疗室来接受治疗,一副"我的地盘听我的"的架势,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诚恳,最终打开了国王坚固的心扉,找到了国王幼年的心理阴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国王,让国王流利地说出骂人的话。而正是这种不卑不亢的真诚交流,让莱昂纳尔获得了尊重,国王也把他当成了一生的好友。
与此同时,影片对国王的描述,也是用的一种平视的镜头,国王虽然有着崇高的地位,但同时有着普通人的缺点,影片把乔治六世饱受口吃之苦的情状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别人以为当众说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乔治六世那里,却是一件艰难无比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国王的演讲》也是一部励志片,而且因为是国王克服内心困境的努力,励志的力量就显得更大。当国王在麦克风前憋得满脸通红,痛苦万分,但终于完整做完演讲,影片的励志力量也让人生出了绵长的感动。
网上有人建议陈凯歌导演看看这部影片,这个建议真是恰当得很。一拍国王,我们总是忍不住宏大叙事,但《国王的演讲》却在一个普通和细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奥斯卡的评委们肯定明白,感动人心的力量不一定个来自于宏大的命题,国王的口吃,同样能让人思索良多。
电影《国王的演讲》的优秀观后感2
看完国王的演讲,我的脑袋一下子冒出三个词语:勇敢、自我、关爱。
的确,国王乔治六世很勇敢。面对父亲的去世,哥哥只爱美人、不爱江山,战争的一触即发,他勇敢的挑起重担。他知道总要有一个人要挑起重担,哥哥不愿挑,那就只好自己来。他明知道国王只是权威的象征,他不能裁决国家大事,说的难听点,国王只是一个摆设。更重要的是当上了国王,意味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得按照别人的指示以及受到别人的监督,也就是说自己的自由失去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挑起了重担,很勇敢地挑起了重担。这勇敢的背后是责任,一颗责任之心。他说,民众信任他。因此为了这个信任,他勇敢地承担责任。
勇敢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民众的信任,自己的责任,才是国王乔治六世勇敢地挑起重担。
国王乔治六世从小就活在哥哥的阴影下,失去了自我,因此从5岁时就患了口吃。自己喜欢的小保姆却喜欢哥哥,小保姆为了讨好哥哥结果让他的胃落下了病根。从小自己喜欢用左手,因为形象不好,被逼着用右手。由于小时候膝盖内翻,被残忍地夹上金属板,强行矫正,只为换来一双直腿。自己喜爱做飞机模型,因为“不务正业”被剥夺了这一喜好。总之自己的童年就被剥夺了,失去了自我的人,面对生活的恐惧,他的表现就成了口吃。幸运的是,在妻子和罗格的帮助之下,他敢于面对自我,成功地完成了国王的演讲。
敢于面对自己,不逃避,不胆怯,才能战胜自我。自己解开自己的心结,才能释放自己,从阴影中走出来。战胜自我的第一步就是面对自己,逃避永远只是弱者的表现。
国王演讲成功的背后,我看到了王妃的关爱。她帮他找语言治疗师,她一直陪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无论他在哪儿,无论他在干什么,她一直紧紧地拉着她的手,对他说:“我知道你可以的."也正是王妃的关爱,不放弃,才使得国王在最艰难的时候,才能坚持下去。
没有这样的关爱,坚持如何实现。只因有爱,我们才能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国王演讲的成功,总的来说就一句话——牢记自己的责任,坚定自己的信仰,带着他人的关爱,走出自我,走向成功。
电影《国王的演讲》的优秀观后感3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敌人,而是你自己的心魔,无论对于谁来讲都是一样的.
你会甘心情愿自己是个结巴的吗?我想没有人会甘心一生就此结结巴巴地过去的.当然也包括历史上留名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国王的演讲》正是以他为背景来展开叙述的.
约克公爵为人正义有责任感,正是因为这样,他不断的尝试治好自己的口吃,可依旧不能克服障碍.失去了父亲不久后,又无奈接受了哥哥大卫的让位,这对无论他,还是对任何人来讲都是难以承受的.他那细致的表情,将其内心的自卑、畏惧、无奈,表现得如此生动.而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可惜的是他却“不擅长讲话”.
一个国王,代表着一个国家,他责任深重.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是他成为国王之后做的第一次正式演说,在此前他说过:“如果我是国王,我的权力又在哪里?我能宣战么?我能组建政府?提高税收?都不行!可我还是要出面去坐头把交椅,就因为整个国家都相信…我的声音代表着他们.但我却说不来!”即使内心还存在多少挣扎,但在罗格的支持下,他终于发声了,()精彩地完成了演说,并且得到了大臣以及万千国民的掌声.而到了这时候,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影片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感受,而是它的人生价值.
我们往往会有自己的弱处,归根究底其实都是心魔惹的祸.我们对自己的弱处会很自然地产生畏惧,于是不敢面对,便好像国王之前那样,结结巴巴却手足无措.没有人会甘心自己有缺陷,所以他们立下决心要将其克服.乔治六世的内心很强大,可就是缺乏了那一份自信.国王到了最后终于能够克服心魔,很大原因取决于他的语言治疗师――罗格,罗格一直以他过人的胆识、独特的治疗手法着称,与乔治六世的相处始终坚持平等,且态度诚恳.一段时间后他们彼此间有了信任,最后更成为了挚友.国王的超越,事实上给了我们不同层面的启发,因为有了彼此间的信任,国王也渐渐产生了自信,而罗格的话也才能够对国王起作用.这位国王是值得被历史尊敬的,尽管到了最后还是有些许的拘谨.但在重温历史的同时,请记住他的“重生”,请记住他的超越!
电影《国王的演讲》的优秀观后感4
那一天,就在我看完《国王的演讲》的那一天,我打开搜索引擎在上面输入了两个词组:温莎公爵、乔治六世。
在很早的时候,我就听人谈论过温莎公爵,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英国国王,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他还有这样一个弟弟。
当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讨论这部电影的时候,更多的人都会为了博迪的罗格的友情所感动,而我则是为数不多的例外,相比起友情,我更为他们所有人的勇气而撼动。
首先说说戴维吧,为真爱不顾一切地勇气。爱上一个离过两次婚的女人,他没有选择,因为爱情部分早晚,没有对错。但是,面对教会压迫、人民反对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不是放弃了爱情,而是放弃了作为国王的责任,他签下退位协议,卸下了国王的身份,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愿退位的国王。他的一生,不要王位,不要尊荣,甚至是不要儿女,要的只不过是身边那温柔的笑目一直在他身边而已。戴维,他不是英国的国君,他只是那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温莎公爵。
聊完戴维,我们再说说博迪吧,他呢,本身只是一个懦弱胆小的王子,他活在哥哥的光环之下,他的口舌不清让他极度自卑,但恰恰就是这个胆小又自卑的王子,在哥哥选择退位之时担下了对人民的一切责任,也恰恰是这个懦弱还口吃的王子,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勇敢的站起来向德宣战。即使是面对德军的轰炸、内阁的劝阻,他仍然没有丝毫想过要离开英国、离开他热爱的土地和人民,这种承担一切责任的勇气让他变得勇敢。勇敢的人,会赢得全国人民的感动,一个这样的国王,一群爱戴国王的百姓,英国在二战中又怎么会不胜利呢?
最后要谈的这个人,他是这部电影里我最钦佩的人,他是帮助博迪变得勇敢起来的那个朋友,他叫罗格,是一个经历过一战的人,是一个可怜伤兵同情自卑儿童的人,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更是一个为了梦想执着一生的人。他并不富有,也没有任何身份和地位,他就是他,却是在平凡中闪闪发光的人。
一个历经伤痛、别离、世俗和不公的他,勇敢的追求那个不平等时代的一点点的平等。他是罗格,是我钦佩的那个勇士。
故事说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勇气是什么呢?不管是爱情、责任还是梦想,勇气都会一直伴随着你,让你成功,让你执着,让你成为自己心中的.国王。而失去勇气的猎人,等于失去灵魂,他的身躯也会因此快速苍老,直到死去。
电影《国王的演讲》的优秀观后感5
之前就听说过这一部电影,但是却一直没有看过。这次心理选修课也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部非常经典的电影,真正的走进了电影的情境中,也感受颇多。
看过许多记录片,不过这一部却是印象比较深刻的。因为是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感触就特别深。
《国王的演讲》主要是讲述约克郡公爵因患口吃,无法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这令他接连在大型仪式上丢丑。贤惠妻子伊丽莎白为了帮助丈夫,到处寻访名医,但是传统的方法总不奏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慕名来到了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宅邸,传说他的方式与众不同。虽然公爵对罗格稀奇古怪的招法并不感兴趣,首次诊疗也不欢而散。
但是,公爵发现在聆听音乐时自己朗读莎翁竟然十分流利。这让他开始信任罗格,配合治疗,慢慢克服着心理的障碍。乔治五世驾崩,爱德华八世继承王位,却为了迎娶寡妇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艾伯特临危受命,成为了乔治六世。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二战前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虽然约克郡公爵害怕在公共场合里发表演讲。但他毕竟没有退缩,积极治疗克服心理障碍,最终能够接近完美地发表保卫国家的战争演讲。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可以认为《国王的演讲》是一部励志电影。但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励志,而是我有着和他相似的经历。
现在很多认识我的人可能不知道我其实之前和约克郡公爵一样是一个口吃,老百姓叫“结巴”。包括现在我偶尔也会结巴,不过不是很明显,也没有之前那么严重,只是不时的会带些颤音,这种现象时大多人都存在的,我也算是正常。我自己就是通过不断地训练,才慢慢的克服了这个毛病的。
我上初中的时候是我结巴最严重的时候,那时候老师叫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我会做但是却急的说不出话来,急的我自己都想打自己。我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于是自己也开始想办法克制,这个过程还是挺艰难的。我放慢自己说话的语速,降低自己说话的声音,让自己的结巴听起来不是那么的明显。结巴最重要的是结巴的人不够自信,他们总是很自卑,对自己会有抵触情绪。我就开始培养自己的自信,试着在公共场合说话和演讲,经过高中三年的不屑努力,我终于克服了这个毛病。
现在的认识我的人都不敢相信我曾经是一个连介绍自己都费劲的结巴,因为我已经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的克服了这个劣势,我知道勤能补拙,只要你努力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现在的我侃侃而谈,不论是平时说话也好还是上台讲ppt也好啊,在也不结巴了,因为我够自信。
个性弱点的存在是必然的,一个说自己没有弱点的人,其实是没有发现自己的弱点,这是人生的失败;知道自己的弱点而不去战胜它则是更大的失败。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战胜人性的弱点。怎样战胜自己的弱点呢?我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和《国王的演讲》的真实历史告诉了大家,只要你努力想去改变你的弱点,相信我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电影《国王的演讲》的优秀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