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三国志》名著个人观后感作文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晋朝西晋时期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纪传体史书,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看《三国志》名著个人观后感作文,希望能帮到各位。
观看《三国志》名著个人观后感作文1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国这个乱世,群雄逐鹿,人才辈出。其中,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并不喜欢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他把曹操写的那么阴险狡诈,和《三国志》中的曹操截然不同。《三国志》里的曹操是一名乱世之中的英雄,足智多谋,我觉得他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反而,他是一个很讲情义的人。关羽上次战败,不仅与刘备走散,还落到了曹操手中。曹操摆出大量的好处请求关于能归降于他,但关羽没有答应,坚持要去找刘备。过了几天关羽走了,只留下了一封信。曹操看见后,非但没有派兵去将关羽追回来,发呢让他去找刘备,可见他是一个惜才且讲情义的人。
一个国家的兴亡,除了要有一个贤明的君王,其次,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谋士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就像诸葛亮,他一心为刘备出谋,使得蜀国的实力日益壮大起来。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他不骄不傲。街亭失守,他却自降三级。刘备死,后主刘禅继位。可诸葛亮非但没有篡位。反而更加忠心地辅佐刘禅,才总算稳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这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宣扬和学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每当听到这首词,我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三国时将士厮杀的情景——那是一个真正的三国!
观看《三国志》名著个人观后感作文2
记得小时候,第一本书看的就是三国演义曹操的阴险狡诈,孙权的运筹帷幄,刘备的求贤若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我留下太多太多的印象。
可是从我买了一本《三国志》读完后,绝对曹操整个人的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对曹操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应该是作者陈寿的对曹操的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从这句话里我们明白曹操是一个胸怀天下,志向高远的人,不及原来的恶,这才使曹操能够平定河北,匈奴,冀州等24地,并且我个人认为曹操比刘备更加希才,单于于曹操在北方大战几年,但单于投降曹操后,曹操不但没有杀单于,却将单于全家都封为列候。
刚刚讲了半天,都是讲曹操的希才,我现在再讲讲曹操的乐光态度,曹操在平定冀州后,在冀州城头叹息,我出征8年,各地只有富家子弟才能上学,国家怎么能强大,于是下令在他所站领的任何地方都办学,给广大学生免费上学,可你要知道,曹操当时已占领18个州,上百个县,要是在每个县都办学,那费用,可以使整个国家的百姓一年内人人吃上饭,曹操却是怎么做,国库都钱都用光了,所以人都想放弃了,可曹操没有,他每天上朝依然面带笑容,最后他居然从他自己家拿出了办学的钱。
我们也应该学习曹操,的乐观态度,说不定坏事会变成好事,是总有两面型的,希望大家都能天天保持着了观的态度。
观看《三国志》名著个人观后感作文3
还没开始,我就看了N多遍《三国演义》,对书里的人物都有所了解。快放暑假时,正好赶上央视十台在播《百家讲坛》---三国人物。这个电视里播的三国和我看的书里的三国有一些出入,电视里在讲三国时,会不时的提到一本书---《三国志》。而且说到《三国志》这本书中记载的事是真实的,而《三国演义》中讲的有些事是虚构的,有些人物也是虚构的。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本《三国志》究竟是本怎样的书呢?于是,假期里,我到图书馆借了《三国志》这本书。
《三国志》这本书的作者是西晋时期的陈寿。这本书是中国历史上继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之后的又一部史学名著,而且它也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基矗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可真厚啊!而且里面的字也不是很大,书里竟然讲的是一个一个的人物,从魏国开始,魏国里面写了七十五个人物;接下来是蜀国,蜀国里面共写了三十七个人物;最后是吴国,吴国里面是写了四十四个人物。作者写的各个人物都很有特色,而且具有十分鲜明的群体特征。例如,写到魏国的谋臣时,不仅写他们多智善谋,而且人格完善;写蜀汉的谋臣虽然也才过人,武将虽然也勇冠三军,但是都有明显的缺点;而吴国的人呢?又自有自的特点。整本书把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群体人物的刻画写得栩栩如生。难怪时人称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三国志》这本书看过之后,我对书里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蜀国的丞相--孔明了。作者是这样评价孔明的,他说:“有见识懂政治,足以和管仲,萧何相匹敌。然而在临机应变,统帅军队方面,不很擅长。”我觉得最能体现他有见识懂政治就是在《曹操败转,请保留此标记走华容道》那一段,他把关羽放在华容道是非常对的。如果把赵云放在华容道上的话,他会立马把曹操抓到刘备那里,可是刘备和孙权在合作中,他把曹操抓来,刘备可怎么跟孙权交代啊!如果把张飞放在华容道上,他当面就把曹操给杀了,曹操在死后,他的十万大军一起攻打蜀国怎么办!而且现在还不是让曹操在死的'时候。可见诸葛亮在用人和在政治上是很有谋略的,这样的事还不仅这一件呢?还有擒孟获、空城计等等,所以我觉得孔明是最了不起的人物,我非常喜欢和佩服他。
我看完《三国志》已经快2个月了,由于一直懒于写博,因此,读后感的事情也就被耽搁下来。
我家的《三国志》依然是中华书局的版本。《三国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由于陈寿写的《三国志》,意务简洁,裁制有余,文采不足。远没有现在我正读的《史记》好看。
现在回想《三国志》,要属吴书部分的印象最为深刻。一则,是孙权的雄才大略远高于刘备,识人用人炉火纯青不逊曹操;二则,孙权之后,吴国陷入了“强臣压君”的困境。
其次,对曹操很佩服。《三国志》中的曹操,相比《三国演义》所刻画的形象简直是大相径庭。三国第一人物应属曹操。
第三,对刘备很意外,特别意外的是,《三国演义》中张飞鞭打督邮,居然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刘备所为。厉害,不愧为英雄人物。
看完《三国志》,我很可能就不会再读《三国演义》了。
这次读《三国志》,对于裴松之的作注部分基本没有看。等我以后对三国有兴趣时,再细看。
观看《三国志》名著个人观后感作文4
自从读完威廉·房龙的《人类的故事》后,就喜欢上读历史类的图书了,前几天,我又攻读完了又一本史诗著作——《三国志》这是西晋陈寿的代表作,这让我像蜜蜂遇到了花蜜一样高兴,我像饿狼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
下面是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看的一篇。
公元 198 年(建安三年),吕布再次反叛朝廷归附袁术,派高顺、张辽攻打沛城的刘备,刘备失败后投靠曹操,曹操派夏侯惇救援他,再次失败,失去一目,九月。高顺等破城俘虏了刘备的妻儿,曹操亲自率兵攻打吕布,到下邳城下,给吕布一封信,像他陈述祸福,吕布想投降,但陈宫等人由于负过罪,极力反对,而且对吕布说:“曹公远道而来,其局势不能持久,将军如果用步兵和骑兵驻守城外,我率领其余兵力在城门把守。曹操如果像将军进攻,我带领部队从后面进攻曹军;要是曹操只是攻城,将军就从外面支援,用不了一个月,曹操粮食全部用尽,发起进攻就可以打败曹军。”吕布同意他的看法,但又听妻子谗言,不采用陈宫的意见,暗中派人向袁术救援又亲自率领一千骑兵出城,打败后退回城内,守住城不敢出去。袁术也不能救援。吕布岁骁勇刚猛,但是谋少心胸狭隘多猜忌,诸将又各自猜疑,所以屡战屡败。曹操围攻三个月,决水围城,吕布军中上下离心,最后大败,被曹操捆绑住,几次要求松绑,曹操笑着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多次辩言后让曹操颇为心动,最后又被刘备一言断绝,吕布因此被曹缢杀,死前说:“刘备最不可信之。”后命丧白门楼。
纵观历史,吕布的评价大多都是骁勇善战,有勇无谋,唯利而视,轻狡反覆,未有若此不夷灭也。而我的看法是他不会重用人才,只以强暴处事,非豪杰。
希望大家也能找到一本有用的书籍,多多评价,多多感悟,这样才能真正吸收这本书的知识。
观看《三国志》名著个人观后感作文5
大家肯定听说过《三国演义》吧?其中的一些故事是虚构的;比如“空城计” 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是没有的,想了解历史就看《三国志》吧!它是晋代陈寿所写。故事内容如假包换。
《三国志》分魏书、蜀书、吴书三部,详细地介绍了三国时期的一些著名人物。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不仅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十分虚心,还有俭朴的品德。这在他写的《出师表》中也有体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说明了诸葛亮俭朴的生活作风。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勤俭节约虚心向上的品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才能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比如我上萨克斯课,老师正在给别人讲课时,我要虚心的听,因为我也会学到那首曲子;老师给我讲课时我要虚心的听,因为这样才能知道用什么调吹这首曲子。
还有一次,我看电视,发现雷锋是一个勤俭节约、虚心向上的人。比如当时雷锋开的车外号叫”耗油大王‘' ,可是为了降低油耗,他多次改装了那辆车 。最后那辆车变成了营中最省油的车。再看看他脚上的袜子,补了又补,已经看不出是什么颜色的了。在雷锋的营地,每年发两套军装,可雷锋只领一套。 这种俭朴朴素的精神让我诗兴大发:
千年历史好人多,助人为乐心宽阔。勤俭节约为环保,扶老敬老不退缩。虚心是成功之母,俭朴是中华美德。让我们一起做美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