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800字 >

看《初刻拍案惊奇》小说观后感800字

若水分享 1147

《初刻拍案惊奇》共有短篇小说78篇,杂剧一个,它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人胜的故事,如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看《初刻拍案惊奇》小说观后感8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看《初刻拍案惊奇》小说观后感800字

看《初刻拍案惊奇》小说观后感800字1

《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均诞生于明代末期。它是我国最早的个人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开创了文人拟话本专集的先河。

作者凌濛初生活在明末,年轻时热衷功名却命运不济,导致他既感慨朝政黑暗又敌视农民起义。而此书恰创作于作者功名无望滞留南京之际,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书中的四大主题其实是作者对社会现象及自身境遇观察思考的四个切入点:爱情与妇女问题,商贾与商业活动,官吏及官场现象,社会及其风气现象。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全书40回的大多故事为作者独立创作,因此能够较好地保持全书思想艺术风格的统一,也便于读者对作者思想的理解。此外,作者为了增加作品的可信性大量描写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这对我们理解旧时封建社会的环境有很大帮助。

这本书作为作者观察社会的思维结晶,不可谓不用心。然而对于近500年后的我们来说,许多思想已经过时。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在于对明末社会环境的理解及思考。明末的中国社会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民思想出现前所未有的开放,这一点在书中的故事里得到明显的体现。文中出现了数名正面的盗贼,而黑暗的官员也可以被批判;女性贞节问题可以得到宽恕,对爱情的追逐开始超越礼法;人们开始主动追逐利益,商人地位较以往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金钱面前,原有的文化氛围开始迅速的崩塌,官职,名声,信誉甚至妻子都可以被金钱衡量。文中的《程朝奉单遇无头妇》一篇中,富人欲与有夫之妇同宿,竟拿银子与妇人的丈夫商量,而丈夫拿了银子回家对自己的妻子说:“如今这混账世界,你就是守着清白,也没人给你造牌坊,倒不如同意了他,落得和同些。”这样的事情,在之前的社会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我们很难用好或者不好概括这样的社会,但是这样的情况一定是当时社会疯狂追逐财利的一个代表。在变革中的社会一路往前看,鲜有人关注自己失去了什么。

这是不是我们当下的问题?中国自近代以来为了追上世界学习外国的工业化商业化社会,可当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一些有中国特色的美好习俗和思维认知,已经开始被遗忘。阅读《初刻拍案惊奇》时,这种感觉更是明显。那中秋的月饼,元宵的赏灯,那七夕的祈月,端午的风筝,历经500年前的风云流转如今早已意兴阑珊,除了现代的商业化,哪里还剩下几许热情?倘若与再远些的唐宋相比,是否更为渺茫了?还记得今年直到正月初六夜空中才第一次听到震天雷,“嘭”,“嘭”,“嘭”,隔着相同的时间间隔,单薄的炮声不断重复着自身。但这种工业化生产的“年”的代表物,毕竟也因城市的过度工业化而逐渐消逝。炮声越来越淡,那种儿时的“年味”,又剩下了多少?

览古而思今,是阅读古书的目的。作者对文笔高超的驾驭能力完美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也便于了我们读者的理解思考。但是,这本书的价值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人拍案称奇的文字上,对历史的思考,才应该是我们阅读这本传世作品的中心。因此我推荐大家来阅读这本小说集,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要加以思考,相信你一定会收获良多。

看《初刻拍案惊奇》小说观后感800字2

读《初刻拍案惊奇》似懂非懂,有时一篇文章要看两三遍,才稍知其意。今以《钱多处白丁横带,运退时刺史当稍》一文,浅议心得。

话说唐僖宗朝江陵一人,名曰郭七郎。父亲在时,做江湘大商,家资百万,产业广延。有鸦飞不过的田宅,贼打不动的金银山,楚城富民之首。父亲死后,给他留下了这笔财富,怎奈这郭七郎是个无才无德,不求上进,而又贪图享受,买笑追欢,一心想当大官出人头地之人。父亲死后,一世的命运由此改变。

京城有外债,借着索债之道,七郎与富家浪子押金如土,沉迷在温柔之乡,又纳钱买得一个大官,盼得衣锦荣归,怎奈赶上王仙芝作寇残灭,回到自家时,人去屋塌。后寻得时,只寻剩老母与一两个丫头,家丁尽散,分文全无。此时的母亲无尽。七郎却说,做了官,怕少钱财?而今哪个做官的家里不是千万百万,做官一年两年,重撑门户,有何难处?母亲转忧为喜,盼着儿子能给他带来荣华富贵。怎奈浓霜偏打无根草,祸来只奔福轻人。七郎与母亲乘船在江中,江水上遇上大风,船沉人逃。老母经受不住折腾打击,呜呼哀哉。家无家,业无业,七郎成了无根蒂之人,再加上好吃懒做,贪图享受,一把力也不想出,终日想着一个“官”字在身上,盼着广纳钱财,怎知只吃不做,白白的供养,又有哪个人愿意呢?七郎不愿放下“官”字,高高在上,买来的一身告身,失在江里,无凭无据,没人认得他。忍饥挨饿,好不悲惨。最终听着旁人一声劝,放下“官”字,凭着自己的当稍拿舵,来往船只,执稍度日,挣得些辛苦钱。多年之后,便也成了一个真正的篙工水手。

是啊,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一时有了时势,也并不是万年有了不拔之基。转眼之间,灰飞烟灭,泰山化作冰山,极是不难的事。“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贫贱之人,得了富贵,苦尽甜来,滋味深长。富贵之人,一朝失势,落魄起来,“树倒猢狲散”。想那郭七郎不正是富贵之人,落魄了,便落得“树倒猢狲散”,好在他有着当稍拿舵本事,日后用以糊口。

人生一世,富也好,贫也好,平安是最大的福。纵然有着千万家产,纵然有着天大的官帽,没有了亲人的相伴,又何谈得上大富大贵,幸福快乐了?

做官,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本也就没有这个才,一介平民,却也过得快乐悠然。每天,面对着可爱的学生,感到快乐;闲时,亲人聚在一起天南海北畅谈,感到惬意;累时,躺在木板床上酣然入睡,感到幸福。

幸福的日子,不是一个“官”字所能解决的。有一技之长,乃生存之道。这七郎最终不也是当稍拿舵,执稍度日吗?倘若他连执稍的本事也没,又会落得怎样的结局呢?

看《初刻拍案惊奇》小说观后感800字3

翻阅这厚厚的古典书籍,心不禁变得空灵起来。从午后的阳光下直看到夕阳西下,才发现脖子酸的直不起来了。书里面的内容吸引着你,紧紧抓住你的好奇心,让你欲罢不能全身的毛孔都张开着。

作者的题材很广泛,具有一种很浓烈的烟火味道。我最喜欢的是表现男女婚恋的题材。作者并没有像以往一般,虽对男女恋情给予肯定,赞扬如《孔雀东南飞》,却大多有情无欲,从不敢涉及“礼教之大防”的问题,大多数的描写都仅仅限于“发乎情止乎礼”,而作者却不回避这个问题,柏拉图式的恋爱虽然存在毕竟和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这样就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真实,更容易打动人心。也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带上了一层淡淡的人文主义色彩。

比如《静观尼昼锦黄沙弄》里面,尼姑对爱情的渴望,尼姑庵里的女尼和男人厮混她只做不知洁身自好,等见到自己心爱之人又毫无保留的与他同赴巫山云雨,这一幕类似于京剧里陈妙常对潘生动心。作者对静观的所作所为确无鄙薄之意,对她不仅十分喜爱,称许其为“德性温淑”。可以看出作者对男女情欲不仅肯定其有,而且承认其合理性,哪怕采取不被舆论认可的方式。文中对女性所具有的正常情感,予以鲜明的肯定倾向。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所处时代新思想萌芽的标记。他不赞成没有爱情的结合的同时肯定有爱的结合,这比起那些老封建压制爱的结合,制造无爱的婚姻有天壤之别。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宣扬古书里时时流露的“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那一套条条框框。

当然作者没有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他的思想依旧会打上他那个时代的深深烙印,天命论因果论还是浸透在他心里,成为抹不去的印迹。绝大多数的文章被笼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尽管他对社会生活不满意,如《乌将军一饭必酬陈大郎三人重会》中的反映。但是故事的最后总是以“劝善”式的说教结尾,让人觉得犹有残缺。

看《初刻拍案惊奇》小说观后感800字4

这本书作为作者观察社会的思维结晶,不可谓不用心。然而对于近500年后的我们来说,许多思想已经过时。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在于对明末社会环境的理解及思考。明末的中国社会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民思想出现前所未有的开放,这一点在书中的故事里得到明显的体现。文中出现了数名正面的盗贼,而黑暗的官员也可以被批判;女性贞节问题可以得到宽恕,对爱情的追逐开始超越礼法;人们开始主动追逐利益,商人地位较以往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金钱面前,原有的文化氛围开始迅速的崩塌,官职,名声,信誉甚至妻子都可以被金钱衡量。文中的《程朝奉单遇无头妇》一篇中,富人欲与有夫之妇同宿,竟拿银子与妇人的丈夫商量,而丈夫拿了银子回家对自己的妻子说:“如今这混账世界,你就是守着清白,也没人给你造牌坊,倒不如同意了他,落得和同些。”这样的事情,在之前的社会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我们很难用好或者不好概括这样的社会,但是这样的情况一定是当时社会疯狂追逐财利的一个代表。在变革中的社会一路往前看,鲜有人关注自己失去了什么。

这是不是我们当下的问题?中国自近代以来为了追上世界学习外国的工业化商业化社会,可当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一些有中国特色的美好习俗和思维认知,已经开始被遗忘。

阅读《初刻拍案惊奇》时,这种感觉更是明显。那中秋的月饼,元宵的赏灯,那七夕的祈月,端午的风筝,历经500年前的风云流转如今早已意兴阑珊,除了现代的商业化,哪里还剩下几许热情?倘若与再远些的唐宋相比,是否更为渺茫了?还记得今年直到正月初六夜空中才第一次听到震天雷,“嘭”,“嘭”,“嘭”,隔着相同的时间间隔,单薄的炮声不断重复着自身。但这种工业化生产的“年”的代表物,毕竟也因城市的过度工业化而逐渐消逝。炮声越来越淡,那种儿时的“年味”,又剩下了多少?

览古而思今,是阅读古书的目的。作者对文笔高超的驾驭能力完美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也便于了我们读者的理解思考。但是,这本书的价值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人拍案称奇的文字上,对历史的思考,才应该是我们阅读这本传世作品的中心。因此我推荐大家来阅读这本小说集,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要加以思考,相信你一定会收获良多。

看《初刻拍案惊奇》小说观后感800字5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初刻拍案惊奇》是模仿话本小说而创造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书的内容比较繁杂,思想倾向前后不尽相同,主要有描写商人思想行径、命运遭际的作品和描写婚恋的作品。其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濛初的再创作,也一定程度表现出晚明社会现实与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氏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不平之气。常与《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二拍,加上冯梦龙的“三言”,则为“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

《初刻拍案惊奇》,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凌濛初编著。它同作者稍后刊行的《二刻拍案惊奇》一起,合称“二拍”,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之一。通常亦与冯梦龙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奇书,共有短篇小说40篇,它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如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奸淫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贰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然又合乎情理;人物内心刻划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历来评价甚高。

“二拍”是模拟话本小说而创作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说部书如《太平广记》、《夷坚志》、《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等。但都经过凌濛初的再加工和再创作,融入了凌氏本人的思想个性,体现了凌氏本人的艺术构思和艺术风格。所以“二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而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凌濛初编著“二拍”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科场失意,遂“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聊抒胸中垒块”;其二是受了冯梦龙编纂“三言”的影响。凌氏出身于书商之家,见冯梦龙“三言”“颇存雅道”,“一破今时陋习”,且又颇为畅销,遂“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凌濛初虽仿效冯梦龙编著“二拍”,但他的思想较之冯梦龙却相对复杂保守,故“二拍”的思想内容较之“三言”也多落后保守的倾向,表现出矛盾复杂的状况。在艺术上,凌氏却并不步趋冯氏,而能“化神奇于臭腐”,形成“拍案惊奇”的艺术效果。

在该书《绪言》里,作者自言“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得若干卷。其事之真与饰,名之实与赝,各参半。文不足征,意殊有属。凡耳(目-前)怪怪奇奇,当亦无所不有,总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则可谓云尔已矣。”

《初刻拍案惊奇》内容很复杂,思想倾向也不尽相同。故事题材虽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氏的再创作,却表现着晚明的社会现实和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氏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俗的不平之气


看《初刻拍案惊奇》小说观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初刻拍案惊奇个人读后感800字6篇

小说《初刻拍案惊奇》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初刻拍案惊奇》读后感精选范文

中考语文重点难点总复习资料汇总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复习资料汇总

2021小升初语文必考文学常识总结

高中2021语文重要知识考点总结归纳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80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