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2022摆脱贫困教师观后感范文

若水分享 4360

《摆脱贫困》以政论和纪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全面诠释“中国脱贫攻坚战是如何打赢的”这一主题。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摆脱贫困教师观后感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摆脱贫困观后感1

今天品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执政时一部著作《摆脱贫困》,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慨颇多。我被书中习近平总书记那种崇高的理想信念,独到的思想精髓,勤奋积极的进取精神,严谨的辩证思想,震撼的求实务实的生活工作态度所感动。这是对我的又一次教育。我觉得我们江油的教育者,乃至全中国的教育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不做教育的“贫困者”。

由于一个时期中国以抓好经济建设为重点,导致很多人身上都有了铜臭味,我们的教育也染上了些许功利。作为教育者,一个自然人,追求物质的富有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更应以民族发展为己任,社会发展为宗旨,教育好一代人是教育者的良知。所以,为民为社会谋求福祉的意识不能“贫困”。我们站在讲台上,传授的是知识,讲究的是发展的规律,引领的是思想,一旦我们的思想发生了偏差,我们的行为宗旨发生了转移,影响的不只是个人,而是千家万户,这无疑给民族埋下了祸根。这就违背了教育功在千秋的本质,又从何谈为民为社会谋求福祉呢?

我国的发展可谓多灾多难,社会的发展是坎坷不平的,但我们一定要坚信,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心愿,我们中国人是有能力实现的。虽然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我们是支潜力股。一个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短短几十年,就可以赶上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这难道不能证明中华儿女潜在的实力吗?坚定信念,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中国梦实现的动力,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正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生力军,为他们奠基,为他们加油是教育人的责任。

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们退缩,我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程师。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们与那些另类同流合污,我们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责任人,历史使命不容许懈怠,实现中国梦非一朝一夕,那是要长期坚持,永不言弃,永不言败的过程,学习不只是学生的事,更是教育以及社会所有人的事。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既是一种显性的存在形式,更是一种理性的内在品质。教育好我们的学生目光要长远,志向要远大,信念要崇高,必须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去拼搏。那些只凭三分钟热度去干事是成不了大器的,要让我们的国家走在世界前列是很难的。

教育不要仅仅停留在课堂。要勇于打破时代的常规,以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去感染人,感染社会。停留于课堂的教育是局限的,我们的教育要密切与人相联系,小到某一个举止,大到一个理想信念的传播,与实际的社会现实相联系,一点一滴去影响净化着社会空气。如果仅坐在办公室,仅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仅以教室里某个人等方式去工作,这违背了联系群众的宗旨。“教书育人”是教育人的责任,更是使命,任何脱离群众的教育,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其生命力的短暂可想而知。

经常听到学生谈论谁是他最喜爱的老师。之所以受学生喜爱,是因为他们先进的教学手段,厚实的知识功底、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做一个受欢迎的教师是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的,时常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的朝阳。如果教师安于现状,吃老本终究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新兴“贫困者”,那么教育成果将会大打折扣,缩水的教育自然影响我们民族的发展。

习总书记的系列作品都反映出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表现出他对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及面对工作,面对困难必胜的信心。我们作为民族复兴时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工作,爱岗敬业,不打退堂鼓,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摆脱贫困观后感2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重要讲话、文章,凡29篇。其文风淳厚、坚实,内容全面、饱满,思想博大、精深,表达沉稳、思辨,通篇十二万言,足以堪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典范。

时隔二十余年,品读这些讲话和文章,颇有“读旧文而悟新知”之感。围绕“摆脱贫困”,从书名到篇什,从书中到现实,无不反映作者思考细密、布置周全、工作扎实,思想力涌动、交集,从“涓涓然”至于“滔滔乎”,让读者充分领略到我党在领导人民扎根实际、向困难宣战的伟大实践中,思想破茧成蝶的壮丽景观。

当前,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精准扶贫”理念,其思想源远流长,既反映了共产党人党性和宗旨的笃定,更见出共产党人对智慧和真理的坚守。

书中虽然没有直提“精准扶贫”一词,但从内容到思想,皆可视为作者对“精准扶贫”理念的探究与提炼,是对“精准扶贫”实践操作的现身说法。

开篇之作《弱鸟如何先飞》,是作者在全区各县调查随感,也是作者高屋建瓴地对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总体运筹,思考缘于实际、贴切实际。其后诸篇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一主线,针对机关、干部、团体、青年、基层组织、企业、群众、少数民族等多个主体,全面深刻阐明扶贫工作中财力、劳力、物力、政策、产业以及思想、文化、精神、观念、意识、作风、教育、能力、素质、方式、方法等因素的各自作用和综合运用,工作环环相扣、举措拳拳到肉,无不点到要害、打到“七寸”,既“精”且“准”。

其间每每结合作者的实践案例,解剖麻雀,条分缕析而不离主旨,见整体、察细微、知脉络,进而在思想和操作层面上达到对“精准扶贫”的全面演示。

同共产党人追求的无数真理一样,“精准扶贫”思想也经历了长期探索。作者饱含深情地回顾年青时插队落户期间,为村里建设沼气、村民喜笑颜开的经历。从陕北一路到闽东,他从未停止过对战胜扶贫的“战略战术”的探索。

“精准扶贫”思想,来自于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来自于共产党人先解放全人类再解放自我、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达到改造主观世界的坚定执着,来自于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魄力。书中,读者可以体味到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患、对贫困问题的牢牢聚焦,时刻不曾淡化问题导向。在《跋》中,作者写道,在他离开闽东之际,人民日报正好报道“闽东脱离贫困线”,友人告之,但作者却“没有丝毫轻松之感”,因为他认为这与他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还有差距。字里行间,道出的是共产党人在问题面前的自觉和警醒。

也是在《跋》中,作者提出让更多的人积极地思想和行动,“尽短时间让整个国家‘脱贫’”,并深刻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唯有全民把经济建设当作最大的政治!”咬定青山,一旦找准问题命门,就绝不放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无可回避的重大命题,也是我们党在执政大考中的必考题,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沉着应对、人人过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摆脱贫困》则是我们加强“备考”的重要教材。

摆脱贫困观后感3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29篇重要讲话和文章,记录了对闽东九县市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思考,凝聚着习近平执政感悟和智慧心得,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全书语言平实,简明易懂,细细研读,使人豁然开朗,深受启迪。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如何将“摆脱贫困”的理念贯穿其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把学习当作首要任务,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和上级党委、纪委的决策部署;通过学习,摆脱头脑贫困,遵循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方法,做到观念“先飞”、思想先行,坚持问题导向,把解放思想作为一种常态,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来审视、谋划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打开新局面。

二是反腐倡廉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反腐败,讲廉政——我们别无选择。”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以及近期巡察发现的问题来看,党员干部腐败行为有所减少但还没有绝迹,廉洁自律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思想自觉。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必须认清当前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握紧反腐倡廉的接力棒,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加大教育和惩治力度,向一切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行为“宣战”,向一切违反作风建设规定、顶风违纪问题“说不”;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向一切“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现象“开刀”,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特别要加强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信访举报督办工作,严肃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更好回应群众的期待,努力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风气。

三是脱贫帮扶要落实“扶贫先扶志”的方法。针对当前群众中存在的“安贫乐道”“穷自在”以及等靠要、怨天尤人等思想,要正确引导扶贫帮扶对象,打破传统保守观念,淡化贫困意识,开动脑筋想思路、谋发展,千方百计增收致富。要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解决好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的问题,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好扶贫帮扶,做到明基础、稳起步、真脱贫。

四是为官从政要有“终生廉洁”的志向。“当干部的宗旨就是奉献,就是服务,要立足于理想,不要光图自己实惠。”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也会变成谋取私利的手段。作为领导干部要有为人处世底线,学会用法纪和道德约束自己,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主动将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不伸手、不计较、少抱怨,既要在事业上开创新功,更要树廉洁新风,以实际行动践行“要‘干事’,更要‘干净’”。

摆脱贫困观后感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从严治党、严明纪律、惩治腐败等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思想来自于实践、产生于实践。重温《摆脱贫困》一书,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同志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不断提升宁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水平,全面建成“体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准确领会《摆脱贫困》的精髓要义,充分认识《摆脱贫困》对做好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

1988年5月至1990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当年他离开宁德后,对在宁德的这段经历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形成了《摆脱贫困》一书。该书集中展示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从严治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习近平同志执政为民、致力发展、勤政廉政的真实写照。

一是注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权力无论大小,都是人民给的,也只能受命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人民把权力交给了我们,我们在使用权力的时候就要让人民放心。在《从政杂谈》一文中,他谈到“为官四要”时指出,“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从做官的第一天起,就要思考为什么要当官和当什么官这两个问题。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

二是注重整肃干部队伍作风,积极营造廉政勤政风气。他在《干部的基本功》中强调,“对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努力做到“廉不言贫,勤不道苦”。他提出“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在《从政杂谈》中,他说:“许多同志下到最边远、最贫困的地方去,亲身体验到群众的疾苦,思想感触很大,回来都说忧患感增强了,责任感增强了。我说这是党性观念增强了,修养提高了。”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推动下,成为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改进作风的有效办法,成为了闽东密切联系群众的金字招牌。

三是注重从严惩治腐败行为,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他始终对腐败问题做到零容忍。在宁德工作期间,他把严肃查处干部违法乱纪占地建房——“摆在马路边的腐败”作为惩治腐败的突破口。经过两年多的清房工作,全地区共查结违纪违法占地建房干部3782人(其中处级99人,科级476人),收回补罚款198.03万元;清理干部有私房又占有公房问题,共清退公房1982户,清退面积88411平方米,宁德清房工作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四是注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持续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在《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一文中,他指出,“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在习近平同志的提议下,宁德地委、行署出台了《关于地委、行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当时简称“十二项规定”),同年5月15日,又研究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的若干补充规定》,两个文件共17条,对地委、行署领导班子成员自身廉洁问题作出“十七个不准”的规定。

综上所述,《摆脱贫困》一书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忠诚于党、坚决维护党性原则的政治品格,表明了从严治党、执政为民的使命担当,彰显了整肃吏治、正风反腐的坚定决心。这些举措、思路至今并不过时,依然对推动当前我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务必要准确把握《摆脱贫困》的思想精髓,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汲取经验智慧,进一步增强推进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

眼下,中央刚刚颁布实施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进一步要求我们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一定要读懂悟透《摆脱贫困》,汲取经验智慧,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

《摆脱贫困》为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实践证明,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从严治党”、“群众路线”、“廉政建设”等重要思路和举措,有效地推动了宁德加快发展、摆脱贫困,这些思路和举措依然是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发挥好这一精神优势,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方向,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摆脱贫困》为我们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法宝,我们必须大力提倡。25年来,宁德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和秉承“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2012年以来,宁德新一届市委班子不断深挖内涵,拓展延伸,发展为“四下基层、四解四促”工作制度(即“信访接待下基层,解矛盾促和谐;现场办公下基层,解难题促民生;调查研究下基层,解瓶颈促发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解疑惑促落实”),在省内外引起很好的社会反响。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一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进一步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共识、力量,为宁德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摆脱贫困》为我们严肃惩处腐败提供重要借鉴,我们必须紧抓不懈。习近平同志当年为打开工作局面,树立党委的威信,坚决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他铁腕治吏的胆识、勇气和成果,至今仍令人肃然起敬。作为习近平同志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宁德的地位特殊,使命光荣,我们务必认清当前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接过反腐倡廉的接力棒,为宁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以学习《摆脱贫困》和习近平同志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为契机,努力把我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当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以学习《摆脱贫困》和习近平同志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为契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提升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水平。

落实主体责任,带头种好“责任田”。作为市委主要领导我将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遵守纪律底线,严守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严格选好用好干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全力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

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铁笼子”。要规范决策行为,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要加强检查考评,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纳入全市建设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对考评结果最后一名的地区和部门,责成主要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

增强监督权威,严守纪律“高压线”。全面落实“两责任”、“两为主”、“两覆盖”,保证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制约监督。重视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确保对权力全方位监督。

持续转变作风,营造机关效能“好环境”。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铲除“四风”滋生的土壤。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转变作风落实年”等活动,落实“马上就办”要求,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各级“行政服务超市”。

加大惩治力度,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加强对重点项目领域的监控,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的查处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更好回应群众的期待,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风气。

摆脱贫困观后感5

近期重读22年前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思绪万千。全书共11万字,收录了他在1988年至1990年担任中国共产党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书中29篇文章或讲话从不同视角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阐述了一系列极富前瞻性的观点,论述精辟,思想深刻鲜明。书中提出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等许多观点,在经过20多年的时光洗礼后,仍显现出熠熠的思想光辉。尤其是通篇围绕的"摆脱贫困"主题,恰是当前我县面临的关键课题。静心潜读的这部著作,对于我县实现"三年脱贫,五年奔小康,力争全省二十强"有重要启迪。

大力消除贫困意识。《摆脱贫困》一书开篇即探讨"弱鸟如何先飞".文中提出"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要淡化贫困县意识".贫困县意识具有很强的危害性,比如怨天尤人、消极畏难、无所作为、"等靠要"等意识,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党组织与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扶贫要先扶志,致富要先治心。淡化贫困县意识,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2012年初省委、省政府确定古田作为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面对这一落后局面,我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省政协主席张昌平的大力推动下,倡导立说立行,说干就干的作风,推行"五加二"、"白加黑"和"一线工作法",只争朝夕、快马加鞭,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实现快发展。当前,高速、高铁建设全面推进,古田已经具备了后发赶超、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大干一番,正当其时。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倍加珍惜这宝贵的历史机遇,倍加呵护这难得的发展氛围,振奋精神,大胆突破,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要实行"下指标、压任务,上电视、作表态"制度,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件件工作有落实,比学赶超抓落实。要实施"人才兴村富农三年双倍增"、选派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挂职交流、到项目(企业)一线开展服务、到扶贫重点村驻村帮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大"慵懒散浮"、"中梗阻"惩治力度,转变干部作风。

大力增强机遇意识。同志对机遇高度重视,在《把握住新的机遇》一文,对闽东面临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所面临的发展机遇进行了深刻分析,引导大家要运用好现有机遇。这种高度重视机遇的精神,对新交通格局下推动古田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2021年京台高速、合福高铁的陆续开通,古田经济发展必将进入大飞跃大提升的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如何从显性的效应入手,挖掘蕴藏的效应,谋求"两高"效应的倍加和几何效果,实现助推古田大发展,这正是古田人民在思考和要努力去实现的任务。(1)要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要立足陈靖姑文化、"湖城一体"、圆瑛文化等旅游资源、生态优势,加强与周边市县间的区域合作,建立区域合作对话机制,不断完善区域旅游系统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坚定实施"融入环三核心区、打造省会后花园"的发展战略,以高速、高铁开通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和疗养旅游。(2)要抓好园区经济建设,打造高新技术发展的平台。促进有竞争力的、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向大甲工业园区、黄田库区工业集中区等园区聚集,依托特色产业,真正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互助互动的"块状经济"带。要依托高速、高铁,大力发展道口经济。(3)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加强"湖城一体"建设,构建"城在湖边、湖在城中"和谐宜居的新县城。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加快建立社会化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同时,不断推进商贸服务、金融服务、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配套。

大力突出特色意识。"产业政策的制定应着眼于不同区域的优势,‘云生从龙,凤生从虎’,我们要确定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寻找突破口,使资源的差异性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性相吻合。"这些具有具体操作意义的产业调整论断正是同志在宁工作期间的真切体会,同时也体现了同志发展经济与摆脱贫困的决心。我县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这些比较资源优势将转化为产业优势。要以大农业的观念抓农业,围绕农业办工业,不仅是古田工业的突破方向,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更是统筹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要"立足区域优势,扬长避短,科学地选择主导(支柱)产业。"我县是农业大县,物产丰富、品种繁多,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食用菌之都".要将食用菌、水果等农产品继续作为农业支柱产业来发展,要加强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好物质基础。同志在20多年前就指出"古田的食用菌深加工,是很有前途的产业,对这些原料充足、市场销路看好的产业,要采取有力措施,促其上规模、上批量,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因此我县要不断在政策扶持、标准制定、品牌培育和科技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开展产学研合作 ,发挥产学研各自优势,加强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推广。要充分发挥好"古田银耳"这一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加强品牌管理与宣传,加大品牌授权力度,加强银耳品质标准化管理。完善提升食用菌批发市场体系,依托渤海商品交易所强大的网络平台优势,推动古田银耳产业转型升级。


2021摆脱贫困教师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2021张桂梅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

开学第一课2021观后感五篇范文

2021感动中国学生观后感心得领悟作文

2021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教师个人观后感

2020为了和平观后感范文教师五篇

教师观看为了和平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202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观后感范文5篇

教师观看《为了和平》有感范文5篇

教师观看《为了和平》个人观后感范文5篇最新

《最美教师》观后感700字范文5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788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