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刘公岛的观后感范文700字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游览刘公岛的观后感范文7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游览刘公岛的观后感范文700字1
第三天早上,我们坐船来到了刘公岛。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象一个不沉的航母守卫着威海卫,有“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战舰”之称乘旅游船20分钟就到了。来到小岛,看到小岛特别干净、空气特好。岛上的居民在海边散步,我们都慨叹地说:“好羡慕刘公岛的居民啊!如果生活在这里,就可以天天吹海风、可以免费游玩刘公岛了。”
导游告诉我们:“刘公岛有两大怪事,第一是刘公岛上居民没有姓刘的,第二是居民没有从事海上捕鱼的,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这还真够奇怪的。
首先,我们来到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这是纪念遗址性的博物馆,它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有多处纪念遗址,我们游览了北洋海军提督署、丁汝昌纪念馆、黄岛炮台与兵器馆等。了解了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事件,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北洋海军将领会议厅,海军将领们在这里开会,在商议着如何作战。这些将领都是用硅胶做的雕塑,个个雕像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将领手上的血管都看得一清二楚。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里还有许多的锚、大炮、鱼雷、炮弹等许多海上军事装备出水文物。其中济远舰双主炮,堪称“镇馆之宝”。看到这些,就想起那段中国人民被屈辱的历史,心里感到很难受,同情死去的英雄,又痛恨那些侵略军,不由激起了我的爱国热情。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甲午战争陈列馆。这里有许多珍贵的甲午战争历史图片和大量的甲午战争时期武器装备,以及多个人物塑像场景。最令我震撼的是“金州曲氏一家投井场景”,一家10口人,为了避免日本人的侮辱,集体跳井。
在这里,我还到3D影视厅观看了“威海卫保卫战”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看后,心中久久难以平静,因为当时中国非常落后,和敌军在战斗时,敌军的一艘船中就有十几门大炮,而我军船上大炮的数量极少,这样,很难作战成功的。我还痛恨侵略者卖给我国的炮弹中,许多都是假的,我军作战时明明有炮弹,却不能发射,导致伤亡很大。
参观完刘公岛后,我全面了解了甲午战争的历史故事,死去的先烈们个个都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懂得了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好好保卫祖国,不让别的国家再欺负我们中国。
游览刘公岛的观后感范文700字2
今天是我们到山东第三天,行程中会有一个红色之旅——环游刘公岛。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乘船20分钟可到达。它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这里是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战争的古战场。
上午九点半左右,我们乘坐游艇从威海出发驶向刘公岛。一路上吹着海风,看着海鸥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蓝天碧海之中,听着海浪一下下地拍打着船身,溅起层层浪花。忙得我跑上跑下,顾左又观右地欣赏四周的景色。不一会儿,刘公岛的身影渐渐清晰起来。岛上峰峦叠起,植物茂密,远望松涛翠柏、郁郁葱葱,以黑松为主,真是不可多得的“海上森林公园”。
随着岛屿上一座将士手拿望远镜,察看敌情的雕塑由小变大,游艇慢慢靠近刘公岛。等我们上岸后,这里早已游人如织。岛上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甲午战争遗址等,还专门设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让我们铭记刘公岛被英军强占42年的历史,缅怀北洋海军将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反抗异邦侵略的不屈灵魂。
参观完刘公岛博览园、鲸馆等景点后,我们坐上环岛观光车,沿途有丁汝昌纪念馆,锈迹斑斑的铁码头,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参观历史遗迹的同时,也感受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美誉的森林公园之魅力。看到森林公园门口有一对憨态可掬的熊猫在嬉戏打闹着的雕塑,于是我们中途下了车。公园里荫天蔽日,流翠滴绿,随处可见台湾梅花鹿、长鬃山羊等多种野生动物栖息其中。最可爱的还是那对来自四川雅安的熊猫“竹灵”和“宁宁”,因为“竹灵”与我同岁,而“宁宁”又与我同名,所以我对它们更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当我正想着怎么上去才能摸到德国的克虏伯大炮的时候,妈妈说集合时间到了,我只能与刘公岛依依惜别了。
游览刘公岛的观后感范文700字3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谚语的主人翁:吕洞宾、铁拐李、汉钟离、何仙姑、曹国舅,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他们用不同的宝物和不同的方法到达了彼岸。
蓬莱,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车到八仙渡海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漂来。这是渤海,是常出现海市蜃楼的大海,还是神仙居住的岛,这就是蓬莱。这里风景秀丽,一层淡雾笼罩着整个仙岛,一枝枝菊花,一朵朵紫罗兰,一棵棵柏树……把整个景区装饰得漂漂亮亮,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八仙过海时的宝物:大葫芦、铁拐杖、荷花等。八仙中,吕洞宾的故事、谚语非常多,很著名的就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寓意是:在很早以前,吕洞宾收留了苟咬,并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吕洞宾急需要钱时,苟咬通过另一种方式送给了他许多钱和衣物,吕洞宾很高兴,他让苟咬要认真学习,不要荒废学业,整天吃喝玩乐。苟咬按吕洞宾所说的话做了,他们两人的感情更加地深了!我们到了快艇乘坐区,排队乘坐了快艇,远眺蓬莱阁。蓬莱阁是一个小岛,许多树,还有栈道。我们坐海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蓬莱,来到了威海的刘公岛。
刘公岛上有一个中日甲午战争纪念馆,中日甲午战争是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有一个关于刘公的故事,也是刘公岛这个名字的由来。故事是这样的:岛上有一对刘公夫妇,他们乐于助人,常帮助航海中迷失方向的船只,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公夫妇,将这个岛取名为刘公岛。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在18世纪,在刘公岛附近,后来在水中打捞了许多船只,定远舰上出了名英雄:邓世昌。他的事迹很有名,邓世昌指挥着定远舰向日本的吉野舰发起进攻,定远舰是世界上最先进舰之一,战争打了很久,吉野舰发射了一枚鱼雷,定远舰燃烧了,邓世昌让定远舰撞上吉野舰,两舰燃烧,同归于尽。
这是人间仙境——蓬莱!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纪念馆——刘公岛!
游览刘公岛的观后感范文700字4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去威海旅游,我们来到了海军基地刘公岛。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它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素有“海上桃源”之称。我们在威海旅游码头乘客轮20分钟来到了刘公岛。在船上,我们饱览了大海的风景,辽阔的大海,一眼望不到边。刘公岛四面环水,岛上绿树成荫。这里有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了刘公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石像,它是以邓世昌为原型制造的,可它代表的不仅仅是邓世昌,而是所有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北洋官兵。再往里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走近一看,一幅幅描述甲午海战的图画映入眼帘。甲午海战的历史和地图,一一展现在玻璃框内。
我印象最深的是北洋海军忠魂碑和北洋海军提督署,北洋海军忠魂碑是1988年10月为纪念北洋海军成军100周年而建,呈六棱形,高28.5米,上部正面是“北洋海军忠魂碑”七个金黄大字,下部碑文两侧是北洋海军将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群体浮雕。远远望去,此碑好似万绿丛中刺向蓝天的一把宝剑,象征着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灵魂。北洋海军提督署正面大门上方,悬挂李鸿章题“海军公所”匾额。两侧边门,分别绘有秦琼、敬德神像,描金点漆,肃穆威严。
接着我们游览了岛上的,看到了美丽的大梅花鹿、小梅花鹿和国宝大熊猫。
在毛毛细雨中我们登上了返航的轮船,刘公岛渐渐离开了视野。我的心情像船边掀起的浪花不能平静。再见了,美丽的刘公岛,你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历史课!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一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让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游览刘公岛的观后感范文700字5
如果把整个山东省比作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那么革命圣地威海,便是鹰那锋利无比的喙。这次,我们就跟着旅游团来到了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威海。
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了码头,在候船大厅里等候。“噢,船来了!”我们几个孩子抢先蹦蹦跳跳地冲进了轮船。船开动了,我兴奋地跑到了甲板上,观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极目远眺,水天一色。正所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近处的海水,在朝阳的照耀下,像片片鱼鳞铺在水面,又像天才的舞蹈家在翩翩起舞。船儿在稳步行驶着,溅起了一朵朵白色的浪花。沿途有不少客轮经过,让我大饱眼福。“前面就是刘公岛!”大人们议论着。我顺着大人指引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座美丽的岛屿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水域之中。
过了一会,轮船就缓缓地靠岸了,我们下了船,迫不及待地向四周张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高的手持望远镜的丁汝昌雕塑。在这尊雕塑的下面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导游说,刘公岛不仅是个岛,它还是我国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因为“中日甲午战争”曾在这里发生。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走进了博物馆。博物馆里的一件件战争武器,一幅幅历史照片,仿佛让我看到了当时激战的场面。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逼真的半景图,它是实物、图画、灯光和音响的结合,充分地向人们展示了当时黄海大战激烈的场面,也让人们体会到了黄海大战的惨烈与悲壮。它最奇妙的地方就是真实与虚拟结合的惟妙惟肖,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美感。然后,我们又观看了生动逼真的蜡像,它们讲述了战役中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让我们感受了中国人民的英勇不屈,感受了中国人民所受的民族屈辱,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在馆的出口处,有一个巨大的警示钟,铭刻着几行醒目的`铜字,警告着每一个华夏子孙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中国北洋海军曾使用的“定远舰”的复制品。我抚摸着舰里的一台台大炮,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定远舰誓死保卫海域的英姿,仿佛听到了大炮轰鸣的声音。我沉默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天的时间匆匆的流逝了,我们也应该回家了。这次刘公岛之旅,我不仅明白了刘公岛昔日的屈辱与落后,也感受到了今日的繁华与富强。
游览刘公岛的观后感范文7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