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大学优秀个人观后感范文

若水分享 1147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大学优秀个人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优秀观后感范文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老人与海》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老人常年独安闲海上打鱼。有一次他掉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在返回的路上碰到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的肉都吃完了。结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骨架。

在生活中,我们碰到了困难,也许会迎难而上;但也会畏难止步。比如说张海迪阿姨,她小时候双脚就已经残废,但是她并没有向挫折屈服,而是以积极、乐观、自信的态度去挑战挫折。她天天把词语贴在床头、墙壁上、厨房……经过张海迪阿姨的不懈努力,她终于战胜了挫折,而且还获得了荣誉,为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自信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是啊!当我们碰到厄运和不幸时,与其埋怨命运的不公,还不如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以刚毅的态度与厄运抗争。

老人不也是这样的吗?老人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老人也说过医生令我最难忘的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当你碰到困难时,你一定不要被挫折压倒啊!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失败,但我们假如能够从失败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发现成功的曙光,把失败看成是同乡成功的必经之路。那才是从失败中获取的最大的收获。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曾任美国总统的林肯一生遭遇到无数次失败和打击。然而,他英勇卓绝。他从1832年失业后,他经过了13次竞选,然而有12次的竞选是失败的。他在最后一次,也就是1860年的时候林肯终于当选为美国总统,他终于成功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我们碰到挫折时,应该要勇敢面对,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我们有了这种奋不顾身、不怕困难的勇气,就有了征服困难的精神力量。正如歌德所说的:“你若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

现在我们努力起来,他们永不言弃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吧。

大学优秀观后感范文2

小说《红与黑》出版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为什么在这风云变幻的200年中小说仍可以经久不衰?原因在于小说不仅十分成功地塑造了于连·索黑尔这个极富时代色彩,又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而且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示了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广阔的时代画卷,触及到当时许多尖锐的社会问题。

小说主人公于连的经历和遭遇反映了当时广大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普遍命运。

于连生性聪颖、高傲、热情、坚毅,但又自私、多疑。在僧侣贵族当政、门阀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因出生平民而备受歧视。这种受压迫的地位使他滋长了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启蒙思想和拿破仑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反叛性格。他立志要像拿破仑那样靠个人才智建立功勋,飞黄腾达。但是在复辟时期,拿破仑式的晋身之道已被贵族阶层堵死了。

就在这样的岩石底下,一株小树弯弯曲曲地生长。于连为了博取大家用赏识,明知毫无价值,却还把拉丁文的《新约全书》背得滚瓜烂熟。他那惊人的背诵能力让他跨进了维立叶尔市长家,当起家庭教师来。在那段时期,他与德。瑞那夫人发生了暧昧关系,大部分是为了反抗和报复贵族阶级对他的凌辱。但是,纸醉金迷、利欲熏心的上流社会也腐蚀了于连的灵魂,助长了他向上爬的欲望和野心。于连进入阴森恐怖的神学院后,亲眼目睹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丑恶内幕,于是他便耍起了两面派手法,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居然得到院长的青睐和宠幸。

神学院的生活进一步扭曲了于连的性格,强化了他向上爬的野心和虚伪的作风。于连给木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后虽然还不时流露出平民阶级的思想意识,但在受到侯爵重用,征服玛特尔小姐后,于连的“平民阶级叛逆心”已消失。他成了复辟王朝的忠实走卒。正当于连一步步走向他所向往的“光明”时,因枪击德·瑞那夫人而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作为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红与黑》并没有从概念出发,将主人公于连图解成一个追求功利的符号。相反,作者却给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过人对欲念的执着追求与追求不到的痛苦来批判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现实,这也是《红与黑》流传至今魅力长存的原因。

大学优秀观后感范文3

噫吁哦!君不见大鹏者曰九万里而难为,虽有浮云遮望眼,亦心无返念,唯一"能"字存胸中;君不见黄河者浩浩乎渐逝于东海,纵有峭壁为阻,奚暇顾之哉,唯一"能"字贯灵魂之中,可谓妙哉!壮哉!

"我能",一句智语,一声振言,一次审视生命而得出的豪壮誓言,以"我能"为誓言创生命之大观,"我能"助英雄成万古之业。夫秦孝公以"能"字为任,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终至拱手取西河之外,创秦之大业;观汉武帝平定边境,壮心驰骋,开帝业之盛世,以"能"字为任,一代天子立于历史深处,为民族推动前进的旗帜。而江东一别姬,空留父老为之长叹的项王,终因放弃一"能"字,留给历史一个永恒的残败身影,虽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追随,又怎能抹平心中之无奈。

"我能",推动历史之发展。观古人曾茹毛饮血,曾以薪求火,万物始于混沌,有态失而野俗,唯一"能"字,领古人登山而入海,开荒而捕兽,薪尽火传,传承下了一个民族,一个文明前进的浩哉壮志!"我能",壮苍生之志,破荒谬,除暴乱,似陈胜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天下云集响应"之不可逆之势态。古人云:"事非不能也,为不为也!""不为"与"我能"者所差万里也!吾辈岂能抛却一"能"字而甘于浮沉于天地之中,了此余生?否也!"我能"!开创柳暗花明之境地。古人云:"置之死地而后生",何为其然也?唯一"能"字矣。君暂观鲁迅,中华近代之脊梁,三择其地,三改其志,于"铁屋"之中发出响彻民族灵魂的呐喊,万事非有不能也!中华红色军团于二万五千里中度峥嵘岁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创造的非只征程之火,更是一种信念与虔诚筑成的铁血之师,可谓壮哉!

叔本华曾说"生活是一条由炽热的煤炭所铺成的环形道路",唯有心存"能"者,方忍其痛,怀其志,其途也坦,日也明。

人生如登山,你我皆为同路人,正所谓"万物存于古,此生不再得"。蜿蜒山路上刻满前人之步履,尽洒吾辈之壮心。

诗经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吾辈言:"虽高山万顷,江河奔流,怀一'能'字,前行不止,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大学优秀观后感范文4

美妙的诗句伴随着人们度过了数个春秋,但诗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一直散发着它那独特,又富有诗意的香气。

很多人都喜欢诗句,不仅是因为诗人能将博大的道理融入仅有几个字的诗中,而且诗句还很美,美得迷人,美得无比。好诗句更是如此,瞧,看我这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不就很美吗?再细细的品味这句诗,就像品茶一样,越品越有味。

这句诗出自卢梅坡的《雪梅》中的后两句,这句诗给了我们一幅美丽的画面: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飘到了树上、院子里、衣服上,还飘到了梅花上,他们俩好像在比,比什么,比谁白,比谁香。梅花要逊色于雪的洁白,而雪却不如梅花的清香。品过这句诗,我由衷地佩服诗人,以往的诗人都是梅和雪一起报春、迎春,但诗人却用巧妙的方法描绘出梅和雪在比赛似的,写出了他们的长处和短处,这也是我喜欢这句诗的原因之一。品完诗,我也明白诗人在借梅和雪的例子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一直都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仅仅发现不行,还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才是诗人想借梅和雪告诫人们的真理。

诗句几乎都是根据生活来创作的,这句诗也不例外,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那则寓言故事:有一头大象和一只猴子,一直对河对岸的野果垂涎欲滴,但猴子虽然能爬树摘果,却过不了河,而大象能过河,却够不着果子,然后他们俩协商,大象驮着猴子过了河,而猴子摘了果子与大象分吃。连动物都懂得这些,我们也更要懂得这个道理。还有在学习上,和一位同学相比,这位同学不仅数学考的分比我高,而且脑子比我灵活,但我的英语学习比较好,每次都是班上的佼佼者。所以我们两个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既要保持自己的长处,还要学习别人,补自己的短处。人要谦虚,光看到自己的长处远远不够,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并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填补自己的缺点。

就是这一句千古传诵的诗句,蕴含了多么深厚的道理,使人在诗句中“流连忘返”。啊!诗句就如灌溉心灵的知识,一句一句地在脑海中留下深邃的刻印。

大学优秀观后感范文5

他说:“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扫尽尘嚣。”

对于一个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的人来说,史铁生先生对墓志铭的思索或许是自然的。他说:“我看好《再别康桥》中的一句: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在我看来,那真是最好的对生死的态度,最恰当不过,用作墓志铭再好也没有。”

他说的“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扫尽尘嚣”这一句,与徐志摩的句子区别并不大,只多了最后的四个字,但却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或许是与史铁生先生的信仰有关,先生信仰__教和佛教,想必也是相信所谓的清浊之分的。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并认为佛是出自尘世而又有洁净不染的境界。“扫尽尘嚣”四个字,使我想到,一个幼小的生命悄悄地降临人世,然后随着他逐渐长大,他得以开蒙,并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他懂的事情越多,便会受到越多的诱惑,受到尘世污浊气息的浸染,直到进入暮年,才懂得清净本心,无欲则刚,拂去纤尘。

然后,轻轻地离去,正如他轻轻地来,扫尽尘嚣。

读《病隙碎笔》这本书,我将这句话着重标注,并在旁边抄录。但其中的另一句话更使我眼前蓦地一亮。先生说:“让寂静,甚至让遗忘,去读那诗句。”起初注意到这句话,或许是因为它的晦涩难懂;但看到另一篇文章,里面的一段话颇使我心仪:死后就不必再留恋任何生的形式痕迹。该记住的,人们会记起;该忘记的,人们便不再有记忆。阔绰的墓园,甚至精致的地宫,有些是生者的生前所愿,是要借此死后哀荣;有些则是生者强加给死者的“贪婪”。

心灵的告慰与精神的亲近,要远胜过功利的朝拜和流于形式的祭奠。大张旗鼓地吹打喧闹和交通拥堵下的浮躁心境,会有利于死者灵魂的安宁吗?生死两疲惫。是啊,我们口口声声说着让死者入土为安,又为何还用生者的虚荣去惊动了他呢?现在想来,寂静与遗忘,的确是再合适不过的方式,湮灭了一切的喧嚣,让死者安详地睡去,轻轻地离开,不惊动任何人,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扫尽尘嚣。

大学优秀个人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我的大学个人观后感800字6篇

大学生观后感五篇范文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看202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优秀事迹分享会观后感心得5篇

202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优秀事迹分享会观后感5篇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学生观后感范文五篇

大学生观后感优秀作文5篇

2020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观后感总结范文5篇

2019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的优秀观后感心得总结范文精选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大学生范文5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61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