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1000字左右
《八佰》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勇士们自爆只为炸开敌人的铁盾故事。他们有家呀,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啊,但是他们知道他们是中国人,他们要为中国统一而战,他们不牺牲,只为祖国的和平与安全。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八佰》的观后感,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八佰观后感1
9月19日下午四点,我满怀期待和草原小记者团的小记者们一起来看电影《八佰》。
起初,我对这部电影没有一点了解。当我看完这部称得上是史诗级的电影后收获颇多,甚至真心感谢老师们能给我们这个机会去看这场震撼人心、惊心动魄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1937年淞泸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被围观的战争故事。
电影时长147分钟,却让我每分每秒都热泪盈眶。甚至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全程精神紧绷,一分一秒都不想错过。
影片全程震撼、紧张、充满壮士的血性、士气,其中三个场面,永生难忘......
第一个场面是日军来临。他们用防弹盾组成了一个大盾向仓库猛攻。在这个迫在眉睫的时刻,壮士们只能用血肉之躯,换来国人的安宁,只能在自己身上裹炸弹,跳下去牺牲自己,一个、一个、又一个慷慨赴死。当时我的眼泪就已经绷不住了,哗哗的往下流。壮士们这种舍身忘死的革命精神,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
第二个场面是在第三日的时候,壮士们要把鲜红的旗帜立起来。当时是国民党国旗,并不是五星红旗。那时候的国旗另一个角上是蓝色的正方形,其他的部分是红色的。河对面的年轻人用生命把旗子送过来,壮士们用生命把旗子立起来,旗帜在,国就在;旗帜在,家就在,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尊严!日本人当时开着飞机用炮弹扫射他们,那个场面让我痛恨又难过。当红旗缓缓落下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但有一名战士他的鲜血与旗帜同在,他用信念在支撑着旗子,坚决不让国旗倒下。悲壮的场面,不朽的意志,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让国旗倒下。对面租界的中国同胞都在看着那面飘扬的旗帜......
第三个场面就是英国租界答应让国民党战士过河英租界,但是中途定会遭到日本人的围剿。团座说:“不要恋战,不要回头,就是死也要往前爬,我要你们每个人都活着。”听到团座这句话时,我已泪流满面,这让我看到了在战争中人性的光辉,所表现的是人的尊严和民族的伟大。
从电影院出来时,我的口罩已经被我的泪水打湿,心中百感交集,那种感觉千言万语都说不出。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苟活者在淡红色的血色之中,会依稀看见渺小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将更奋然前行。”没错!在血色之中,我看见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八佰,不仅仅是八百人,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八佰精神!
八佰观后感2
看完《八佰》,有一种理不清头绪的乱,影片展现的场面多人物多,镜头切换频繁,让我一度怀疑观影前浏览的好评了。也许正是这种质疑,或许是ALEXA IMAX 65mm镜头的冲击力,使我的脑海对电影的情节不停地回放,甚至半夜横竖睡不着……爬下床,再回放,再反刍,猛然蹦出两个字——血勇!
乱糟糟的感觉似望远镜的对焦,清晰了!依我看,《八佰》就是一幅浮世绘作品,通过一个个特写镜头描摹了战争中形形色色人物的众生相,呼唤一种为国家命运抗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血勇”精神。
作为侵略者的日军是凶狠残暴的,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对战争是渴望甚至是疯狂的,一听到有仗打高兴得嗷嗷叫。他们的武士道精神,如《菊与刀》描写的一样,近似乎狂巅。当镜头推行到一队赤膊日军潜水进入四行仓库偷袭时,个个像噬血的恶魔,一丝一毫的恐惧都没有。
反观当时的国军和国民,大部分闻战色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七十万国军溃败如泥,最后仅余四百多混编部队退守四行仓库。国民呢,影片前段描写的是麻木不仁、愚昧无知且自私自利的,几组特写镜头将战争当前的众生相刻画得活脱脱的:打麻将的阔太太关心的是霞飞路的房产,冷漠的赌场老板将逃避战火的同胞关在门外,隔岸炮火来袭的妓女歌星影星戏子“隔江犹唱后庭花”,当惯了天朝国民的小商贩和农民还在幻想小日本不敢欺我泱泱中华,冷酷无情的外国政要和商贾将四行仓库战役作为一场赌局……他们的人性尚不如一名捐款助战的俄国妓女。
极其具有讽刺意味吧,中外上流社会精英的思想境界倒不如一名妓女,就像《羊脂球》揭露的一样,在冷酷的战争面前,上流社会精英丑态百出,惟有作为妓女的羊脂球闪现了人性的光辉。中国当时的状况就是这样,国民党政府和上流社会的精英阶层“投降派”居多,民众尚不觉醒,全国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抵抗。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四行仓库保卫战已经不能以胜败来衡量了,其意义不可估量。回忆影片台词,我们可以获得更直观的感受。
“战况至此,全上海的百姓都会看着我们,四行仓库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就是我们的坟墓。”
“这边是天堂,那这边便是地狱”
“我不想死,但总有人会死。”
“我们不只是在这里抵抗日本人,我们是在给他们看,中国人还在。”
“靠我们区区这四百来人是扛不住的,得靠身后这四万万人来抗。”
“我们的国家病了,一听日本人要开战,多少人撤退。可我们要不怕牺牲,要让国人看看,用行动唤醒更多的国人。”
“这些民众,也会作为种子去叫醒更多的人。”
谢晋元将军一次次的训话很朴实,就是要让战士们觉醒:国家病了,我们必须用一场死战来唤醒国民。最后,壮士们全体觉醒了,不再想逃,不再当“瓜怂”,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必死决心,,个个变得异常血勇,在气势上压倒了日军。当全身捆绑着炸弹的壮士跳楼袭击日军时,当老葫芦、端午等舍身护旗时,当山东兵、羊拐、朱胜忠、小湖北等正面出击日军三十万日军主力掩护战友冲桥时……不可一世的日军也不禁退却。在枪林弹雨中视死如归,其胆气何其壮哉!
以区区四百混编兵力何以阻挡三十万日本侵略军,壮士们是明知要当炮灰而甘愿当之,他们要将满腔碧血化为他日之松柏,化为青气直冲霄汉。
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正是鲁迅先生呼唤的精神。
影片的片尾曲也引用了鲁迅先生的诗句——“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一并提一下鲁迅先生的两句名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有缺点的战士终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四百多壮士有缺点也平凡,但他们早先觉醒,并以死呼唤国民要有一种“血勇”精神,为国家命运抗争而不惜牺牲生命。我尊他们为“脊梁”!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在新时代,我们更需呼唤一种“底线不低,高线更高”精神格局,更需将“血勇”精神迸发出来,勇当新时代的排头兵,于百年变局中开新局,团结一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八佰观后感3
昨天下午,在回住处的路上,心血来潮,买了一张龙德广场万达影院的电影票《八佰》,当我看到日本人夸下海口,要在三个小时的时间内,拿下坚守阵地的400多位壮士的领地的时候,当日本爆破兵开始要炸留在上海继续坚守的国民党军队的阵地的时候,八佰壮士中剩下来的英雄们为了捍卫自己和祖国不可侵犯的尊严,他们开始不约而同地用自己的身体背上炸药包一个一个的前仆后继地从楼上跳下去与日本爆破兵同归于尽的方式,来阻挡日本军队厚颜无耻的侵略。看到这个地方,我不由自主地,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了两种举动:第一个表现是:我忍无可忍地说出了一句脏话:"____,王八蛋!”第二个表现是:我情非得已地哭得泣不成声。
这个时候,我又开始浮想联翩,我想到,两军对抗,如果双方的攻击性和对抗性实力悬殊,又不遵守任何基于平等,友爱和和平的游戏规则,那么,必定会变成一场血腥的,残暴的杀戮和屠杀;如果双方的攻击性和对抗性旗鼓相当,棋逢敌手,实力相当,并且并且有遵守那些基于平等,和平,友爱的规则,那么,这种对抗会充满了扣人心弦,也会变得很精彩,惊心动魄;在遵守那些基于平等,和平和友爱的规则的前提下,实力均衡的对抗中,如果通过某些人事物的介入,而让这场实力均衡的对抗,引入了足够的弹性,那么,这场游戏才会变得“有意思”,“好玩”,“极具观赏性”。
就好比在足球比赛,篮球比赛,又或者排球比赛中,第一,双方都遵守那些基于平等,和平和友爱的规则,第二,双方的攻击性和对抗性都不相伯仲,旗鼓相当,第三,双方在对抗的过程中,都让那个充满了“弹性”的球介入了他们之间的对抗,那么,游戏就变得“有意思”起来,而且变得扣人心弦,极富有观赏性。
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第一,要遵守那些基于平等,和平,自由,民主,互相尊重的规则,第二,双方在攻击性,对抗性,侵略性方面,要“门当户对,棋逢敌手”,第三,双方要借助于某些人事物,让足够的“弹性”介入,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碰撞和交往才会变得有意思,好玩,极具观赏性,这样,对内才会建立更加真实的亲密关系,对外才会给邻舍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力。
我在琢磨着,思索着,为什么我们所在的家庭,学校,教会,又或者公司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既失去天性中的对抗性,也失去了与生俱来的弹性呢?我觉得,人之所以会失去了天性中本能的对抗性,是因为我们过于渴望得到被爱的感觉和归属感,与此同时,我们又执迷不悟地认为,我们是否值得被爱,我们是否配享受归属感,取决于我们的外在表现行为,所以,那种害怕被抛弃的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导致我们不敢表达自己天性中那种本能的对抗性,侵略性,所以,我们很多男人(又或者女人)就通过在家里特别狠,唯我独尊,自以为是,为所欲为,恃强凌弱,来释放自己天性中的对抗性和侵略性,我们很多人在家里家外,判若两人,难道不是吗?人之所以失去了天性中与生俱来的弹性,我觉得,是因为人天性中的自我为中心,自大和高人一等导致的,而“受害者心态”和“我是你的供应者的心态”更加让我们内心中的那种悄无声息地自大和高人一等的心态变得无可救药和永不妥协。
人与人之间,不如,夫妻之间,情侣之间,又或者父子之间,为什么会突然在某一个瞬间,变得争锋相对,剑拔弩张,势不两立,我觉得,他们双方的内心中都有一个潜台词:“像你这种人,我根本就不值得跟你好好说话,像你这种人,根本就不配拥有我对你充满耐心!”,你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如果真的如我所说,你用心思量一下,我们到底是有多么的自大和高人一等啊,而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一个人(又或者一个群体)变得有钱了,又或者变得有文化了,会让他们(或者她们)变得更加的自大和高人一等,我觉得,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交往慢慢地失去了弹性的根本原因!所以说,对于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说,一穷二白,一无所有反而是一件好事情,只有我们看到自己的一无所有,一无所知,我们才有可能谦卑下来,让我们天性中与生俱来的“弹性”死灰复燃,与此同时,我们在穷困潦倒的处境中,如果因着神的爱,仍然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神每时每刻都与我们同在,那么,我们天性中与生俱来的对抗性才会起死回生。而一个人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如果可以把天性中与生俱来的对抗性和弹性表现的恰到好处,那么,我们才不会变得那么的脆弱,那么的“玻璃心”,那样,人性中的“真善美”才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那样,我们不但可以拥有更多的连贯的“安静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内在空间(与自己的关系),而且可以更有力量更有智慧地聚焦和影响外部空间(与他人的关系)。
八佰观后感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因此小编也有些空余的时间去看我一直想要看的电影《八佰》。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相关历史。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战役进行到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孤军奋战4昼夜。战至30日,接到撤退命令后,他们冲出重围,退入公共租界,困守孤军营。1941年,谢晋元被汪伪特务暗杀。同年12月,日军突入公共租界,将困守在此手无寸铁的"八百壮士"余部俘获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
谢晋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字中民,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位。
著名抗日英雄,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被国民政府授予抗战最高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
可以这么说,这次看电影小编从一开始哭到最后,真的太让我敬佩了,有谁敢说我不怕死,谁不想好好的活着,他们,大部分人都怕死,都想要活着,电影中,一开始,他们也想要逃跑,不敢去面对日本人,后来,因为自己兄弟在眼前的牺牲,因为对面那些百姓注视着他们,他们也已经慢慢变得舍身取义,他们想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唤醒人们,侵略者并不可怕,国人亦如此,倭寇何敢为,那些英雄们,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中国的军人,什么叫舍身取义。一座仓库,四百多人,四天四夜,淞沪战场的血肉磨盘,已经将整个城市化为废墟。当谢晋元站在楼顶远望南岸,那一片灯红酒绿的繁华气象,越发衬托得北岸宛如地狱。我认为,此刻谢晋元想的更多是国家,他完成了他的使命,其他的已经不重要了。
后来小编查了相关资料,让我更加愤怒,反正总的来说,就一句话,我们国人没有被侵略者打败,却被自己的国人给打败了。总之,我只想说,中国幸好有他们这样的英雄,让我们的精神永不磨灭,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八佰观后感1000字左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