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平》第三集血性迸发个人感悟5篇
看完《为了和平》第三集《血性迸发》,令人感触良多,大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纪录片《为了和平》第三集血性迸发个人感悟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和平》第三集血性迸发个人感悟(一)
二0二0年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这种大畏的爱国气节和英雄气概。
《为了和平》第三集血性迸发个人感悟(二)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可是我们的钟爷爷也会累,国之危难让他忧心忡忡,艰巨的工作让他满是疲惫。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片: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我们敬爱的钟老睡着了,灯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头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紧锁。他的眼镜还架在脸上,电脑屏幕仍然是工作状态。这张图片,让全国人民心疼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年迈的他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呢?当然是钟老的爱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敬佩的偶像。我们应该心怀和钟老一样的信仰:爱国。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整理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一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题……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为了和平》第三集血性迸发个人感悟(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根本,是派生出抗美援朝精神中其他几种精神的本源。爱国,既是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坚定维护,也是对生养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的真挚热爱;既是对祖国和民族尊严的认同与自豪,也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使命与责任。内心升腾着爱国主义精神,就会深深植根革命忠诚精神,昂扬起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从决定出兵到胜利收兵,自始至终高扬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力维护了祖国和人民利益,打出了国威军威,使刚成立不久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能够顶天立地地立足于世界舞台。
7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傲慢的美国政府自恃有足以压倒一切的实力,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对新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美国这个世界上的头号强国,面对新中国刚成立后百废待兴的局面,要下抗美援朝这样的大决心,极为不易。但为了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毛泽东同志果断决策:“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1950年10月24日,周恩来同志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上,对为什么作出抗美援朝决定作了详细的说明:“朝鲜如果被美帝国主义压倒,我国东北就无法安定。”“如果美帝打到鸭绿江边,我们怎么能安定生产?”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之战、爱国之战。全国各条战线和广大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支援前线,支援战争。在全国燃起的爱国热情,形成了同仇敌忾、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的无穷力量。
《为了和平》第三集血性迸发个人感悟(四)
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我军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经典战例,不仅雄辩地证明了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这个论断的科学性,而且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军政治工作强大的生命力是我军的优势所在,为我军打赢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美国侵略军,取得战争的辉煌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研究和借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经验,对我军加强军事斗争准备,树立打赢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一、战争的正义性,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基础,是我军打赢的力量源泉
彭德怀同志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的正义性。一切正义的战争,由于政治的进步,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战者士气高涨,从而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反之,非正义的战争则因为其政治上的孤立,失道寡助,军队士气低落,而最终归于失败。
朝鲜战争中,美国无视我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和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悍然出兵,并疯狂叫嚣:在历,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新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全国军民以深厚的国际主义情谊、饱满的爱国热情、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迅速投入了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尊严、捍卫社会主义道路、捍卫正义的战争中,斗志昂扬、不畏强敌、敢打必胜,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的经验告诉我们:未来的高技术战争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树立打赢信心,胜利永远是属于爱好和平,坚持正义的人民军队的。首先,我国的性质和一贯在国际上奉行和平自主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其次,战争是敌对双方综合国力的对抗,这种综合性的对抗往往以人民战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战争中,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运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道义的方式支持战争,发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战线的群体力量,增强战争的潜力和实力,限度地激发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再次,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军事斗争中,很有可能会遇到强敌干涉。必然会遭到全世界正义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强烈反对,必然会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必然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人民战争正是我军优势所在,是战争的持续力和后备力所在,这就注定战争的最终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二、我军政治工作是一个继承发展、不断创新的体系,是我军打赢的思想保证
我军的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原则方法是经过了长期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革命斗争实践不断积累,并且吸取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辈思想精粹,从而成为我军的精神力量,成了我军的优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
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受了现代战争的锻炼,特别是取得了现代条件下依靠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强敌的宝贵经验。场战争是一场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现代化程度和依靠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强敌最为典型的一场战争。志愿军虽然武器装备处于劣势,但参战军兵种之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空前的,先后参战的有:步兵27个军又1个师,直接参加过第一线作战的为25个军又1个师;地面炮兵10个师又18个团;高射炮兵5个师又10余个团和60余个独立营;坦克3个师;空军歼击机10个师又1个团,轰炸机3个大队;还有雷达、探照灯部队为空军和高炮部队作战服务。另有铁道兵10个师和1个援朝铁路总队,工兵15个团担负铁路、公路的抢修、新建和各种工程保障任务,有2个公安师担负后方警卫和公路线上的防空哨任务。
在这场战争中受到锻炼的部队先后共有290万人。“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这场战争的作战经验,对于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训练和保卫国防作战及援外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研究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特别是,这场战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军事变革,使我军作战观念发生了许多重要转变,主要是:由单一步兵作战向现代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转变;由单纯地面作战向现代立体作战的转变;由主要实行运动战向既注重运动战又注重阵地战的转变;由单纯前方作战向现代前后方全面作战的转变;后勤保障由“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向组织现代后勤保障的转变等等。
《为了和平》第三集血性迸发个人感悟(五)
吉林通化,长白山南麓,浑江东岸,抗日英雄杨靖宇烈士陵园内松柏青青,将军高大戎装铜像挺立。
95岁的徐振明,就在这里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烈士陵园。年轻时,他就把杨靖宇当作“明星”榜样,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炮火洗礼,和平年代他深藏荣耀、甘受清苦。
60多年来,陵园内的苍松翠柏,见证了一位老英雄的执着与忠诚。
峥嵘岁月 百炼成钢
1942年,16岁的徐振明加入八路军,在伏击日军的战斗中因作战勇猛荣立一等功。
1950年,徐振明随38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线作战29个月,参加过“飞虎山阻击战”“松骨峰阻击战”等著名战役,在争夺394.8高地的拉锯战中荣立一等功。
1950年11月4日,飞虎山战役打响。志愿军浴血奋战3天3夜,弹尽粮绝,按战略部署还需要坚守阵地2天。我军一个团面对敌军两个师,任务是把敌引进伏击圈。担任通讯连排长的徐振明,带领30名通讯员传递信息。
战况激烈,徐振明眼看着刚出发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不禁泪流满面。此役,志愿军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枪林弹雨中,徐振明留下一身伤疤。时间仿佛早已抚平一切,但老人身上至今犹在的伤痕,记录着那一个个瞬间。
“想想牺牲的战友,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享福。”1958年,九死一生的徐振明告别了前半生的枪林弹雨,投入到和平年代的建设事业。军旅生涯中,他荣立大功两次、小功多次,但转业后却深藏功与名,只字不提当年勇。
儿媳阎锡兰告诉记者,老人很少提起往事,“很长时间里,只知道他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
一生执着 守卫忠魂
转业时,摆在徐振明面前的有三个职位: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和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杨靖宇烈士陵园)所长。招待所、福利院待遇好、工作环境好,徐振明却决定去陵园。
“能守护烈士陵园,这是我的无上光荣。”徐振明说。
把家安在陵园边上,把心放在陵园里面。每当遇到刮风下雨,徐振明深更半夜也会到陵园巡查,看看屋瓦是否漏雨,看看树木是否倒伏。
今年85岁的张文臣当时在通化市劳动局工作,慕名去见了这个不要肥差要苦差的“怪人”,两人一见如故。
“很魁梧,嗓门不小,没什么漂亮语言,做事踏实,用我们通化方言说,做事枝是枝、蔓是蔓。”张文臣说,有一次,两人闹了点“不愉快”,就因为徐振明高烧39度,大半夜还跑到园子去。“他就是要去,不听人劝,非说只有看看才心安。”
2万多平方米的陵园是铲平山尖建起来的,刚建成时没有树,也没有花。徐振明踏查山前山后,栽植松柏,种花种草。“父亲种了多少棵树,真数不清了,但是肯定得有上万棵。”徐振明的儿子徐永军说。
徐振明做事从不糊弄,要做就做到最好。“那时通化没水泥,就大老远到外地背回,哪有坏的,用水泥修补上。”同事韩加本说。
1965年6月,通化的雨季来了。陵园屋顶的琉璃瓦坏了。徐振明蹲守北京半月有余,以诚心感动了北京古建筑队,请回两名瓦匠修缮。直到今天,即便遭遇狂风骤雨,严丝合缝的琉璃瓦也没再漏过水。
徐振明还想尽一切办法,搜集历史资料和实物。
“父亲那些年坐牛车、坐爬犁,翻山越岭去了很多地方,采访当地老百姓,收集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寻找抗战遗物。记得有一次,他找到几把当年打仗时用的手枪,带回来时别提多高兴了。”在徐永军的记忆中,父亲不是在陵园忙着,就是在为陵园做事的路上。
徐振明曾经说过,即使时光倒流,他也不会改变决定,“我不仅是自己在守护陵园,也是代表牺牲的战友们在守护。我守在这里,感觉自己还跟战友们在一起……”
红色基因 代代相传
1980年,徐振明要离休了,便劝说儿子徐永军到陵园工作,继续守护烈士陵园。
徐永军拒绝了——“我才18岁,还想找个挣钱的活,学门技术呢!”
让徐永军没想到的是,从小和蔼、没打过没骂过孩子的父亲气得要揍他。徐永军跑到同学家待了一周。两年后,拗不过父亲的徐永军接了班。
思想转变,源自徐振明离休后又回来做门卫。“我挺不高兴的,父亲大小也是个领导,咋回来当门卫了呢?父亲却说,只要能守护烈士陵园,干啥都行。”
离休后,徐振明坚持天天来陵园,给游人讲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言传身教,父亲的行动和精神深深触动了徐永军,他每天早早来到陵园,把将军铜像擦拭得一尘不染。
徐振明一生淡泊名利,从未因战斗英雄的身份向组织提过个人要求。这些年来,他深入学校、部队、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作专场报告,还主动为学生和部队官兵上革命传统教育课,讲述杨靖宇将军和抗联的英雄事迹。通化市新岭小学班主任许传珍说,孩子们每次听徐爷爷讲故事,都特别入迷,对那段历史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为了和平》第三集血性迸发个人感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