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观后感1000字五篇
《我的前半生》在东方卫视热播的时候,全国收视连续破1,女主角马伊琍在剧中饰演了一位衣食无忧、终日疑神疑鬼、尖酸刻薄的富太太。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10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1000字<一>
简单地介绍一下主角的故事,其实是无所谓细究国产剧《我的前半生》到底是亦舒的作品,抑或出自末代皇帝溥仪之手的,反正状态都差不多。
溥仪是皇帝,生来养尊处优;亦舒笔下的女主人公子君靠不上娘家,但活得还是要比同时期绝大多数人要好。她不用工作、不辅导孩子、不做家务,也没有烦恼;她喜欢消费贵而无用的东西,和公婆的关系很差,喜欢往娘家搬财搬物;涓生有外遇的事人尽皆知,连她自己十几岁的女儿都气到几个月不同爸爸讲话,她自己却浑然不觉的样子,继续沉浸在消费带来的愉悦中,别人以为她是在报复丈夫,连涓生本人也这样认为,其实不是的。
皇宫里公主一样的日子持续了十三年,子君离了婚但并不惨,前夫给她买了房子,付给她赡养费,孩子们归前夫和后妻照顾。本来就没心没肺的子君持着一副金刚不坏之身从头来过,前夫回头来找她时,她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
亦舒笔下子君的故事原封不动地拍出来,也是免不了要挨观众骂的——子君自始至终都是完整的,是一个随时可以满血复活的人。本来没什么人望,丈夫出轨反而成全了她,叫一些同情心泛滥的人把她送上了道德制高点。想一想都叫人嫉妒、叫人气,绝大多数做不成子君的人都要含着葡萄酸骂上一骂。
电视剧版本的《我的前半生》没照着亦舒的小说拍,骂声当然也没有停。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有点像参照亦舒小说和溥仪传记编撰出的合成体,亦舒小说里不肯发嗲撒娇的子君变成了热衷于穿着翠绿翠绿原谅色衣裳的上海小女人,说话结尾总不会忘记带上“的呀”“好伐”,和那个在得知婚姻大势已去、破镜难圆后说出“不必哭,我会争气,我会站起来”的女人已经没了干系。
喜欢亦舒作品的人纷纷指责电视剧毁掉了原作,犯不上拉上师太的名字给戏贴金、为戏吸睛。
但换个角度来讲,喜欢亦舒作品的人并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或者说远没有想象中庞大。拍给绝大多数人看的东西,似乎并不在乎一小撮人的声音,哪怕这一小撮人里有作者本尊,哪怕这一小撮人的声音很尖刻。电视剧的女主角选择马伊俐来演,从选角定下来的那一刻起大概就注定和小说渐行渐远。
马伊俐本人出生在上海,但始终和公众印象中的“上海女性”存在偏差。公众印象中上海女性的典型是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王安忆笔下的王琦瑶,马伊俐演不了这样的角色。上海女性可以是红玫瑰,也可以是白月光,可以是陈冲,可以是杜鹃,可一旦把面孔换成马伊俐,就变成了蚊子血和白饭粒。
玫瑰、月光哪里是天天都能有、天天都能见的?不如蚊子血和白饭粒在人群中吃得开。马伊俐不是没有演技,但她从外形到气质,再到公众形象,都和亦舒笔下那些输人不输阵的女主角相差甚远。她像是开封后久置的碳酸饮料,别看只差一口气,味道却完全不一样了。
国产剧是拍不出真正生于斯、长于斯的都市独立女性的。一来真正的独立女性不大喜欢给自己加戏,拍出来要么狠、要么蠢,稍不留神就容易滑向二十一世纪狗血玛丽苏战士的边缘;二来是时代虽然倡导女性独立,但独立的概念却是模糊的,众口难调,感情在钢筋水泥结构的都市中早已挤压变形,损失了感情没什么,损失了利益,大家才会同情她。
电视剧里的子君喜欢把利益和感情挂钩,一个重视物质的人很难被归类为天真,她理直气壮的蠢劲和理所应当的愚昧都让这个角色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起点,对比吴越饰演的那个柔声细语的职业女性,观众觉得陈俊生(雷佳音饰)离开女主角也在情理之中,但又难免因为女主角的愚蠢而对她产生恻隐之心——人性中同情弱者的心态使然,人们喜欢公开表示对弱者的厌恶和嫌弃,但对象仅针对危害到自身利益的人,罗子君是一线城市里生活在有钱人圈子里的人,她的蠢似乎于大多数人都是无害的。写女性故事的电视剧,低开高走是大趋势。无论是都市情感还是青春偶像,近几年来的趋势莫不如此。比起拔高,依靠制造极低的起点加大落差相对容易一些,当然问题并不比拔高要少。
剧中的罗子君是一个高自尊、低智商的人,放不下架子,脑子不大灵光。即便离婚对于她而言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种打击未必可以刺激大脑的第三次发育。这种设定很难让人对罗子君自立自强后在社会上闯荡出一番名堂抱有期望。
所以,小说中后半程才出场的那个“更好的选择”到了电视剧里一开始就要蹦出来,活跃在女主角身边,为其保驾护航。靳东大概已经被都市题材类型化了,一旦角色落户上海,他就成了一个又一个成熟稳重单身都市男,温柔体贴,智趣不凡,在《欢乐颂》里这个角色被唤为“老谭”,到了《我的前半生》里则被唤作“贺涵”。
贺涵其实是沪上老娘舅的一重化身,即便编剧安排他是被唐晶送到好友罗子君身边去的,仍然从人物结构和对话中看出这个角色对于女性友谊、女性世界的关心,按照这样的路数发展下去,一个男人夹在两个女人之间,且这两个女人又是好朋友的故事,彻底将故事从师太笔下的港女传说中解脱出来,成了更为观众熟知的情感纠纷调解节目中的阶段性剧情。
至于国产都市剧里的工作场景,压根不值一提。安排这些场景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渲染角色,而是为了植入广告,以及提供一场市井老丈母娘大闹单位大堂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桥段。
和这些没什么必要较真的工作场景同样令人感到厌倦的还有剧中的那家日式餐馆——“深夜食堂”的概念是不是已经妖魔化了?搞得好像每一个有品位、有经济实力的中国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冷峻幽默、通晓人情世故、见过人生百态、处于半出家状态日本欧吉桑一样。黄磊版本的《深夜食堂》活该倒闭,不代表陈道明演出来就不是中华土味呀。
抛开亦舒不谈,以都市狗血婆婆妈妈剧的标准衡量《我的前半生》,电视剧并不缺看点,也并非不能看,让亦舒的归小说,让电视剧的归电视剧。国产电视剧想好好地讨论什么是爱以及如何去爱,仍然需要等待。影视市场太习惯在封建阶级社会的大背景下讨论男女关系了,太习惯玄幻武侠飞来飞去,既不存在赛先生,也意识不到德先生的存在。
人和人之间建立关系,是要以平等、自由为前提的。没有自由、没有平等,而是一个攀附于另一个,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爱的。国产剧习惯靠调整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上的差距制造或解决人物矛盾冲突,但很少意识到收入并不是自由、平等的等价物,成摞的钱并不能堆出一个独立的人,《我的前半生》不存在独立人格生长的土壤,也没在女主角心中埋下独立人格的种子,女主角成了无根又可以窜天的烟火,在半空中开出灿烂的夏花。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1000字<二>
昨天晚上我看完了《我的前半生》。大结局在对后半生美好的期望和奋斗中又夹杂着现实世界的无奈,我不知道该把这部电视剧的结局称为圆满的结局还是悲剧,只是在感慨的是在这部电视剧中学到了很多道理,他们说过很有用的话太多,现在我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只是每个主角也教会了我很多。
贺函,他是个职场精英,同时对社会又看得很透彻,很多听起来不中听却又很实在的话就是出自他的口中。最多的还是职场中的现实。他说:“你手上的案子不是我一个人在抢,我能抢走,说明你还没有做到滴水不漏,死的明白,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事实也如此,对手不只一个,我们做的不是去埋怨对手而是加强自己的实力,这才是能紧握手中一切的办法;他也说:“工作的目的是赚钱,不要想着和同事做朋友,能交到朋友,就是惊喜,交不到很正常,应该韬光养晦。”在工作中我们很难再交到真心的朋友了,如果有那是幸运的,如果没有就如贺函所说在正常不过了;他还说:“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很多事情只有我们自己亲身体会了才有发表评论的资格,苦难也要自己去亲历才会体会到幸福的不易,从而改变自己。贺函说过的金句太多,句句在理。
罗子君,说实话我认为她当家庭主妇的时候也没什么不好的,虽然挺败家,但是她快乐呀,后来虽然自己有能力了,但是却不再那么天真单纯,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可是在现实中能安稳做家庭主妇的还是少数,罗子君的成长与经历告诉我不管以后遇到怎样的另一半,自己还是要经济独立,不然会一无所有。还有就是不要嘲笑身边每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因为只要他们一努力必会令你刮目相看。
陈俊生,我在网上看电视的时候一般都会开着弹幕,一般陈俊生出现的时候都是一片骂声,在我看来其实不然,他出轨虽然可恨,但是这不能就以偏概全的说他是个渣男。毕竟造成这个结局的最大问题在于罗子君。都知道陈俊生出轨的对象不是貌美如花的年轻人,而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凌玲,只因为她温柔善解人意,这就说明他不是个随意出轨的人,而是压力和家庭所迫。而且在后来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很有责任心的人,即使离婚了还是给罗子君生活费。在职场上他也是不会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的老板。所以我认为他除了出轨之外,人品和待人方面都是没话说的。
凌玲,同样她也是和陈俊生一样一片骂声,当然站在罗子君的角度上她简直该骂,但是既然那么多都站在罗子君的角度去想,那我就换个角度去说凌玲吧。其实一个人的好坏还真不是绝对的,以陈俊生的角度去看,凌玲就是好的,温柔贤惠,而且什么事情都为陈俊生着想。她并不是和其他那些小三一样只知道对方有钱就去巴结,她对陈俊生是真爱,或许这样看来她才是陈俊生妻子的最合适人选。
唐晶,我看电视一直都期待自己有这样一个朋友,亲似姐妹,好到让自己的男朋友去照顾自己的闺蜜,而且是完全放心的。她这样大度的朋友现在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了。虽然最后他没有和贺函在一起,但是他们在一起那真的是压抑的,有种隐形的束缚在他们中间。她身上最值得我学习的就是不用世俗的眼光去看人。
其实这部电视的主角们和剧情都教会了我很多成长的道理,希望我以后也和一样能活得明白。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1000字<三>
讲真,发现这部剧的时候真是无心的。而且它才刚刚开播两集。
第一入目的不是靳东,不是马伊琍。是《我的前半生》这个剧名。因为师太有一部我很喜欢的小说便是这个——《我的前半生》。
点进去看简介,没有说改编自谁谁,直接就是介绍中年妇女罗子君,一直活着无忧无虑的家庭妇女生活,突然老公要跟她离婚了。她只能从天堂掉到凡尘。在好友唐晶的帮助下,重拾自我的成长之路。本来到这里还是很正常。感觉确实是改编自师太的《我的前半生》。但后来却狗血了。罗子君最后是跟自己最要好的闺蜜唐晶的男友在一起了。
我们先不管这狗血的最后。先从开始看起来吧。
三十三岁,儿子八岁。结婚十年。丈夫俊生事业有成,对家庭对孩子负有一定的责任感。只不过当这个多情的男人想要对她人也负起责任的时候,他便只能惨为渣男了。
当丈夫在忙于工作的时候,罗子君在干嘛呢。
穿着定制的高跟鞋,带着保姆逛商场呢。她只需要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与丈夫身边的莺莺燕燕斗智斗勇就可以了。至少她是这样想的。
却绝对想不到,自己会败在一个那么平凡朴素的女人手里。而这个女人,从一开始就是有心机有预谋的。因为她想要过更好的生活。
我们不说小三如何。反正在当今社会,三观正的人都会不耻小三这种行径,但仍旧阻止不了各路人马去做小三。
就单说罗子君吧。能跟唐晶这样的女强人做成闺蜜的,起码原来的起点是一样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不过她后来选择了一条十分安逸的路而已。这说明了什么,是她的选择让自己一步步地脱离社会,变成依赖丈夫,整日里胡思乱想的家庭妇女。
罗子君的身份设定是上海的小女人。有人说,这是对上海女性的一种不平等的交代。但是我想上海女人的精致,小性子,傲娇的神态这些,并不能算做是对上海女人的讽刺。我们应该承认地域文化所导致的性格差别。
就像剧中,三个上海女人,明明是非常生气的场合。但依然可以吵得不失姿态。这恰恰是上海女人骨子里的矜持。
小说里描写俊生的地方不多。一开始便是离婚甩出来。而电视剧明显刻画了许多。将俊生因为婚外情而离婚这一情况做了扩大化描写。
我们只讲电视剧吧。雷佳音一直的演绎形象都是一副妻管严的样子。在《我的前半生》里依然如此。
他负责挣钱养家,负责兑现自己当初追求罗子君的承诺。一辈子不负她。
然而,在岁月磨掉了的激情后,却没有得到更多的温情回应。那个他曾经爱过的女人,在他给予的金屋里安心做着不问世事,只顾自己的雀鸟。他与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他得不到的温情便从另一个女人身上获取了。
所以俊生不会爱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而独独钟情与平凡至极的女子。只因为她有些可怜,又很善解人意。他说他爱她至深。
如果不是这个平凡女子一直软硬兼施的逼迫。大概以他那样的性格是希望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这是大多数出轨男的心理最佳设定。
只是,很遗憾,很可惜。这种状态绝大多数都会破灭。不想撅正位的小三,是不会做小三的。
所以这最开始的俊生,真是一副哭兮兮的脸。要应付在妻子和情人之间,吃个饭都不能安生。
电视剧加了陈道明这个类似《深夜食堂》的角色,我还看不懂,旁边还收留了个小姑娘。这更让我看不懂。
至于后来罗子君跟唐晶得男友贺函是怎么从互怼到互爱,然后还能在一起,这样的剧情,我也是不能懂的。
所以我想,还是单纯的把它当做一部剧吧。
毕竟师太的小说可没这几处狗血的地方。具体后续,我们再慢慢看吧!
总之,冲着几位演绎老戏骨去看看也是极好的!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1000字<四>
前几天同事一直在追这部剧,说是网评很好,很现实,我迟迟不想打开看,无非就是恶俗的家庭剧情节,男的出轨,女的蜕变,没有什么新鲜感。但是同事一直说这部剧很现实,今天终于没什么事做,打开看看,一发不可收拾。
首先来说说女主和前夫的故事。两个人结婚10年之久,从一般的小夫妻到男人事业有成,女主成为阔气的家庭主妇。两人开始不对等,男人每天忙工作加班,女人每天逛街购物,男人开始觉得女人除了买买买,美容化妆,怀疑老公出轨,已经没有别的事情可做。而女人没有自己的事业,没有自己的生活,每天全身心的扑在男人身上,每天都在查男人身边的莺莺燕燕。故事从这里就带了一丝悲剧的色彩。
两个人已经没有共同话题,已经貌合神离了,这个时候确实有了人人喊打的小三。只是这个小三不是20多岁的年轻小姑娘,而是同样30多岁,带着孩子的单身母亲。是啊,女主惧怕丈夫出轨,她天天防着那些年轻的姑娘,却败给了一个长相各方面都不如她的人。 女主愤怒,开始了一场离婚大戏,当男人说出那句:我是真的爱她,女主哭着说:你以前也是这么对我说的。
以前看过一句话,当男人对天发誓说永远爱你是真的,当男人出轨时,说不爱你也是真的,男人总是容易轻易忘记自己承诺。女主总是爱说一句:他说过永远爱我,照顾我一辈子的。我想这是天大的笑话吧!如果我老公会爱我一辈子不变心,我就回来把这句话删了。故事还在继续着,离婚后女主开始工作,然后慢慢蜕变,据说结局很好。
再来说说这个男人出轨这个事儿。我是真不明白,自己的老婆孩子不要,干嘛非要出去找小三,如果真的又遇到了自己的今生挚爱了,可以先离婚,然后再说下一步,为什么非得婚内出轨?我以前也经常想我老公万一出轨了,怎么办?始终也没有答案,本来我也想的是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死给他看,但是死了,不正好如了他的意。他出轨,说明不爱我,那我凭什么为一个不爱我的人伤害自己,我要生活得更好给所有人看。
剧里面还有两个不是那么现实的角色,一个好闺密,独立聪慧,一个好闺密的男朋友,成熟稳重(靳东演的)。这两个人不像恋人,更像战友。但是都用身边的好资源帮助女主,如果不是他们,女主根本不可能完美蜕变,所以爱情固然很可贵,但是千万不能为了爱情丢了友情。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1000字<五>
看到子君与唐晶生活全貌的时候,不禁想起了七月与安生,一对好姐妹,生活的相互置换。
整个故事也简单,女主人公做了13年的金丝雀,突然被抛弃,自力更生,又觅得良人的故事。
看亦舒的文不多,几本都是语言简洁,直来直去。一句就是一段的形式,倒是受用。
已经忘了以前看过的叫什么,这一本觉得好读。用繁复的形容词描写的情节几乎没有,一句一句对白串起来的故事也挺结实。
不知道是不是繁华的香港更实际,故事里的人是顶实际的。父母,丈夫,姐妹,朋友莫不如此。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的归档处理,照着书里的做,应该不会太吃亏。可惜,我们大部分人算是乐观主义者,眼里看到的都是好人,也爱由着自己的性子,所以常常闯祸,甚至火烧眉毛浑然不觉,做不到太潇洒。
书中也有诸多的名言警句,虽然字字平凡,可是连在一起,就有了通透的意味,那些我们还未曾经经历过的事情,也许也会有一天摆在桌面上,家庭、工作、生活,那时候,我们会不会借一点书里的力呢?
子君和唐晶有两句对白,觉得很好。
“一般女人觉得我们运气奇佳。”
“我却觉得她们条件奇差。”
是的,我们常常觉得别人运气好,却不曾想过别人的好运气是怎么来的。
书里还有很多可以折磨人也可以开解人的生活真相,不一一赘述。
还是有情义的,好的、坏的,在一句句近乎无情的对白里发着光,发着热,告诉繁华的人世,告诉落魄的人们,情义这个东西,怎么说呢?
女主人公一路走来,像是在实践这样几个字:能屈能伸。
非要从书里找点阅读的意义的话,可能就是:人呀,不能太闲,得有事做,既能排忧解闷,关键时刻,还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不至于失了倚靠就倒下,走不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