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电视剧观后感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650字

若水分享 1147

年纪轻轻的毛泽东,就开始为国家的前程担忧,为社会混乱的秩序而烦恼。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650字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

看完《恰同学少年》这部电影时,我很是激动。同样是青年,里面的一群青年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青年风貌:朝气蓬勃,积极热情,团结,敢做敢当,志存高远。

在岳麓山上风雨中狂欢,感受自然,与自然共舞。在橘子洲头游泳,亲身感受橘子洲头的水或者说是大自然的温度,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激情、青春、朝气、活力以及说做就做的气魄,这是我们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的。整天宅在宿舍,浑浑噩噩的,像个“少年”吗?

杨昌济给毛泽东上的第一堂课,讲修学储能、平衡发展、博采众长,切勿过早框死范围。这无疑也是大学生的是我们要上的一堂课。诚如影片中所言,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博采众长才能相互印证,固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

毛泽东对袁老师的恨铁不成钢之举(作文分数越改越低)不解,当堂顶撞老师,后经杨昌济的批评提醒,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半夜去老师家道歉,不顾风雨,苦等一夜,终得谅解。他知错能改,坚决改之,是进步,是求进步。我们需要的是这种品质。团队发展也好,自我发展也好,都需要这种求进步的精神劲头,才能更好地向前迈进。

影片中,毛泽东和萧子升身上不带一分一毫,说走就走,在湖南游学,走出校园,接触更广阔的世界,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学习如何生存,这是求知的好方式,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一群有超强求知欲的学生成立了哲学读书会,互相交流学习,比赛学习进度,还一起锻炼身体。再到把读书会变为新民学会,成为正式团体。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因为有共同追求,所以共同进步。

再说到我们众多大学生,是怎样的状态,大家都知道。他们也不愿这样,可就只能这样,还能怎样?他们不知道,也找不到另外一种状态,干脆就保持这样,一直等着等着,还不到面临“绝境”就不会去寻找。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何必浑浑噩噩?退一步讲,走出课堂宿舍观察校园或社会、泡泡书海、跑跑操场、站站讲台等等,无一是不可行的。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2

暑假中,我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最先吸引我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名字。《恰同学少年》,这名字怎么这么有意思呢?虽然我现在还是不太明白这名字有什么意思,但是看了这部电视剧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恰同学少年》讲的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也就是毛润之)青年时代的故事。那时候,毛主席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念书。毛泽东是一个典型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聪明,能干,胸襟宽广,不管是同学还是老师,都很欣赏他。

有一次,他们学校让学生投票选举最聪明的学生。毛泽东的朋友蔡和森知道自己的票数可能会比毛泽东多,他不想让毛泽东失望,于是自动弃权当计票员。由于蔡和森事先没有告诉大家他弃权,所以还是有很多同学都选择了他,当蔡和森说自己放弃时,大家很失望,只能再选毛泽东。失去了竞争对手,应该是很高兴的事情,可是毛泽东没有高兴,反倒是很生气地瞪着蔡和森,而且在自己的票上仍然写上蔡和森!毛主席是一个胸襟多么宽广的人啊!我应该向他学习!

毛主席还是一个非常勇敢,很早就显现出了军事领导才能的人。有一次,一帮两千多人的土匪来到他们学校打劫。同学们吓得乱成一团,毛主席组织好他们,号召同学们和土匪拼一拼。他让同学们拿着假枪分散在四面八方假装声势地喊叫,还拿爆竹放在铁筒里引爆造成枪声炮声的假象。然后,他自己装成军师和土匪谈判,他告诉土匪们学校里有军队,告诉土匪们只要把枪放下就放他们走。土匪师长刚想答应,一个匪兵怀疑毛泽东他们没有枪,就说,如果你们有枪就朝我肚子射!话刚说完,赶来的警察枪一抬,射那匪兵肚子上。匪徒吓得半死。毛泽东笑了。是啊,这是一次难忘的胜利!如果当初怕了,当初没有想办法面对,又怎么会有这次胜利呢?遇到事情时,我们唯有面对,只要动动脑筋想想办法,那么总有解决的可能!

《恰同学少年》让我懂得了无穷的道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享受《恰同学少年》这道美餐吧!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3

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不仅因为剧情的跌宕曲折,更因为一代革命家少年时代的豪情壮志。他们忧国忧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使人钦佩,他们敢作敢为的胆量让人赞叹,他们勇于破旧立新的的精神令人折服。

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少年时的志趣思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一生的前进方向。而电视剧中所描述的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给了我们大学生无限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心怀祖国、志向远大,先完善自身继而立足世间。

伟人的少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他在作文中多次谈论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因“过于张扬”而被老师批评,但他心怀祖国和改变旧中国现状的伟大理想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学的钦佩。伟人的少年时代乐观而不畏寒苦,假期无处可去住在山上的亭中,也不能改变他的达观,携友一同读书游山,淋山雨而叫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曾经所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种乐观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毛泽东的魅力不仅如此,因为他光明磊落的为人、沉着缜密的思维和独特的领导才能,团结了一群有志于改造贫腐的旧中国的青年。在少年时代,他们游走于工厂乡村,成为当地先进思想的宣传兵;成年以后,他们更是各显所长,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他们的气魄与胆量,他们的志趣与胸怀,无一不令人深深为之折服。

反观自身,恐怕许多人有愧于心。生活在改革开放、物资丰富的新社会,我们物质上充裕,却难免精神上的贫乏。衣食不缺的我们无须为明天的生活发愁,却反而常常失去理想,更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甚至是中学,虚荣攀比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为失去奋斗的目标与动力而沉溺于网络的人也比比皆是;怠于努力而寄未来的希望于歪门邪道者也大有所在。虽然生活中少有如剧中刘俊卿之辈,但刘俊卿却是当代大学生精神弊病的集中和写照。在剧中,他的所作所为让人厌恶,生活中,他所代表的思想问题却不得不让人警示。

但与其说这部电视剧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如说它向我们提出了要求。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的确是不可争辩的真理,也是这部剧集的最好见证!正是因为有了湖南一师的那群优秀少年,才有了之后的富强中国!我们大学生应从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行。在当今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革命家,但放眼天下,我们依然应当有用于国家与社会;远观未来,我们更有属于我们的时代任务,即使对于个人,我们也应不断自我完善,立志树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

《恰同学少年》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的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同时,在这剧中又交织着以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为线索的主题。整部剧充满了以这些情感作基调的气氛,正是这些气氛才使人物活生生的出现在荧屏上,从而表现了青春这一主题。

青春,何谓青春?青春就是在冲动中成长、成熟的过程。就是剧中毛泽东的勤奋好问、他的不凡天赋、他的峥嵘个性及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青春不缺乏冲动的行为,又需要镇定的头脑。每一个青春年少的人,都有他冲动的理由,为友情,为亲情,为爱。冲动过后又少不了后果,随之而来的便是承担责任。毛泽东帮在萧子升写入学考卷时,显然违反了学校的校规,虽然理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结果却是违反校规,必须受到惩罚,他也承担了责任。他知道了一点,友情是无价的,但在原则面前,又似乎得坚持自己的原则。

青春就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奋进,哪怕是在反对声中。那个时代的贫苦青年的求学道路是艰辛的、布满荆棘的。想上学必须自己找出路,求学若渴的青年们紧握手中的机会,珍惜现有的资源,努力在知识的象牙塔中汲取精华。青春之华彩在坎坷和曲折中绽放无限的光芒。“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这是他们的校歌,也是每一个年轻人应时刻在心中的肥沃土壤,这句话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理想、信念、奋勇、拼搏被这些绽放青春之华彩的英雄们化作一步步艰难而沉重的脚步,这些脚步交织在一起共同承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1920年底,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的三千北洋军兵败往长沙,意欲洗劫全城,城中却空无一兵可资防守。危急时刻,毛泽东以惊人的胆略,率领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师学生军,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空城记”,一举将三千溃兵全部缴枪。长沙城保住了,生死较量中,青年们各自找到了他们灵魂归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青春是人一生的主题,也是人最宝贵的钻石。青年们抓住了人生的主题,也就得到了这颗最精贵的钻石。

青春主题之一是师生之间最淳朴的情谊。《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飞来的花瓣》、《米兰》等刚扬起青春的风帆时无数次响起的赞歌,成就了多少莘莘学子的梦。我们冲动时,他们的谆谆教导;我们犯错时,他们的严厉批评;而我们成功时,他们默默的欣慰,给我们的青春年少涂抹上重重的一笔彩色,而他们留给自己的只是缕缕白发和丝丝皱纹。我们不曾怀疑他们的情,更不忍践踏他们的爱。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在孔校长的关怀与教导下,毛泽东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学知识,并成为一个教育救国论的非暴力改良主义的信仰者。然而,过于峥嵘的个性与严重的偏科现象也使他一再触犯校规,在对待如何处理毛泽东的偏科行为引发的教师争执中,惜才如命的孔校长最终选择了尊重其个性,放手让其发展,毛泽东成了校长特许的“特殊学生”。虽说是“严师出高徒”,但“因材施教”更是一位好伯乐,我们的青春正需要师生间情谊的灌溉才能成熟。

青春的永恒主题便是爱情。懵懂青涩的爱情便是青春的咖啡,香又苦,苦又妙。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誓言不一定就是爱情,但爱情一定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信念。青春时真正的爱情不是调剂品,不是催眠剂,它是在最清醒的时刻青春的选择,应该是这样的。青春时无爱是不完美的,爱不在青春时是遗憾的。但爱的另一面又是复杂的,当情感的波澜悄悄在男女青年间泛起,陶斯咏暗恋上了毛泽东,向警予与蔡和森心心相映,而毛泽东却发现自己对一直视其为小妹妹的杨开慧其实有着不同于兄妹之情的一份牵挂,爱情给这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们带来了一份份剪不断、理还乱的喜悦、痛苦。喜悦、痛苦是伴随爱情更是伴随青春空气中的氧气,随时随地。爱情为青春添加了一份神秘,一份快乐,一份心情。青春的爱情,我们明白,过了就不会再回来。有时候爱情也是负担,但承担才会成长。青春爱情的意义不就这在于此吗?

你的青春谁做主?这与毛泽东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心情是一样的,但他的回答是坚定而有力的。看他的青春华彩如何演绎,如何写满,如何创造。青春的步伐不会因困难而停止,青春的旋律不会因风雨而阻挠。炫,青春的活力;甜,青春的滋味;美,青春的本质。汗,青春的营养物质,青春因汗水浸泡而显丰盈饱满;泪,青春的溶剂,青春因被溶解而稀释,只剩下一副刚强不屈的身躯。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

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 长沙》里面有几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被拍成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使人看后顿感片子拍得不错,很有现实教育意义,是新形势下的文化风向标。

《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的思想性很强,看了播出后有几点感想,一是教育部门如何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的师资素质能适应21世纪教好课,育好人的工作吗?二是在引发现在的年轻人,对学业、生活、理想、人生目标的思考,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关心国家大事,学好自己的本事,服务社会多做事。三是在向文化部门提出要求,要多拍健康向上的片子引导人们,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特别不要跟风炒星,避免青少年追星疯狂的闹剧。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650字相关文章: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篇600字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精选5篇600字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五篇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600字5篇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5篇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500字5篇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700字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五篇700字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5篇700字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4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