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最新5篇范文800字

若水分享 1147

巴黎圣母院,里面讲的是18世纪法国一场伟大的悲剧性爱情。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巴黎圣母院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1

当今著名的音乐剧大多是由纽约百老汇和的演艺公司包装而成的,因此这些剧目也带有了百老汇和西区特有的风格特征和运作方式。而却是一个例外,它是少数几部闻名世界却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影响的著名音乐剧。诞生于,远离纽约和伦敦,先天就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的影响。

而作品诞生后,从包装到制作推销的整个过程,也全部是由法国公司全权包办的,而不像和那样在法国诞生,却由的公司来包装和运作。因而,中几乎没有百老汇和的印记,观看过该剧的人也往往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

舞蹈角色与歌唱角色分离:

《巴黎圣母院》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舞蹈和歌唱相分离的形式,也就是跳舞的演员不唱歌,而歌唱的演员不跳舞。这与当今大多数音乐剧处理歌唱和舞蹈的做法不太相符。在音乐剧中,舞蹈和歌唱演员的角色分配会有侧重,但基本上没有绝对分开的情况,歌唱演员也会和舞蹈演员一起舞蹈,而舞蹈演员也会参与歌唱(更多是合唱),从而体现出歌舞一体的样式。而《巴黎圣母院》则是将两者完全的分离,整个剧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要演员演唱,他们歌唱的时候不参与任何舞蹈,个个全情投入,就像聚光灯下的超级明星。舞蹈演员则完全不参与歌曲的演唱,在, , ,等几个大场面的段落中,舞蹈几乎就是演出的全部。

将舞蹈与歌唱完全分离,可以让两者更加投入于自己的演出,将各自的表演发挥到极致。而不需要因为歌唱演员的缘故而降低舞蹈的难度,也不需要因为舞蹈演员的缘故而影响声音的质量。当歌唱演员用声音表达情感时,一旁的舞者就全情投入地用肢体表达复杂的感情纠葛。以爱斯米拉达一出场为例,当她演唱起的时候,在她身旁的舞者就跳起狂热欢快的舞蹈,这样的舞蹈比演唱更能表现她内心奔放的思想。而当菲比斯演唱一曲时,在他身旁的四位男性舞者只露着背影跳舞,让人感受到他黑暗的内心和痛苦的抉择。

在《巴黎圣母院》中,歌唱者用具象的歌词来表达情感,舞者用抽象的动作来表达情感,歌者和舞者在同一舞台上同时表达了内在和外在、具象和抽象。

在舞蹈动作上,编舞还给予舞者很大的自由度,有些段落明显带有的成份。同时舞者在舞蹈时还运用了栏杆、棍棒等道具,体现出了写实和写意的双重效果。

流行化的演绎:

在演唱方法上,《巴黎圣母院》完全运用了,没有融入一点美声唱法。而在演奏乐器上,《巴黎圣母院》也全部采用电声乐器,没有一件。这两者都表明了《巴黎圣母院》追求纯粹流行风格的姿态。而在其他大多数音乐剧中,多多少少都会融入美声唱法,在伴奏乐器上,也大多以为主,或者在其中加入一些摇滚电声乐器,很少见到纯流行乐器伴奏的情况。

独特的演唱安排:

在《巴黎圣母院》中特别偏重独唱,整场50段音乐中,绝大部分都是独唱,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首接一首,而较少有重唱。合唱只有结尾等少数几个地方才出现过,而且采用的是事先录制好的背景式合唱。由于没有现场演员的参与,因此即便听到合唱,也缺少了合唱的真实感。在大多数音乐剧中,为了更好地表现起伏的剧情和丰富的声音层次,一般会将独唱,重唱和合唱进行合理的安排,不会过份偏重于独唱,也不可能过份偏重于重唱或合唱。《巴黎圣母院》对独唱的偏好,会让人感到声音层次不够丰富,在形式上略显得单调了。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舞蹈角色和演唱角色的完全分离。 由于舞蹈角色不参与演唱,因此全剧的歌唱段落就全部落在了7位主要角色身上,这7个人在剧中全部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很少了,要一起重唱和合唱就更难了。好在剧中的每一首歌曲都非常好听,这也多少弥补了歌唱形式上的简单。

与众不同的音乐创作手法:

《巴黎圣母院》中的音乐共有50段。作曲者对于每一首歌曲都是独立成篇的,很少追求歌曲与歌曲之间共同的音乐材料。除了几首是完全反复之外,几乎首首都是全新的创作。因而你在音乐上很难找到歌曲与歌曲之间的联系,在欣赏时会有现场音乐会的感觉。如果在观赏时没有歌词提示,你闭上眼睛很容易感觉这是一张法国的精选辑,而不是一部音乐剧。说的专业一点就是,《巴黎圣母院》没有采用大多数音乐剧采用的主题音乐素材变化发展的手法。

《巴黎圣母院》的这一做法与大多数音乐剧的创作手法不同。如今,绝大多数的音乐剧还是采用主题素材变化的手法:作曲者将几个主题音乐素材,在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中进行变化,使其贯穿在整个剧目中,让人感觉到有些音乐片段会时时萦绕在耳边。这一手法在音乐剧中就非常明显,在《悲》剧中真正全新的音乐只占到了全剧音乐的三分之一,而全剧音乐就是根据这三分之一的音乐素材,将其进行变化和延伸而形成的。当耳边不时地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主题,既感到亲切又加深了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印象。

在音乐剧的创作中,对立统一的原则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既要有音乐的不断变化,又要有音乐的统一呼应。如果变化太多,会给人捉摸不定的感觉,如果统一太多,不免会让人有厌烦情绪。《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创作手法,给人的感觉是变化有余,而相对缺乏统一。 当然也有这种可能:作曲者对自己的旋律写作非常有信心,可以保证每一首歌曲都优美动听,但如果让他运用主题素材变化的手法,反而影响了他对歌曲的自由创作,写得不自 由也不优美了。

不用伴奏用录音:

《巴黎圣母院》中没有使用现场伴奏,这也是很少见的。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中,基本上都是乐队现场伴奏。《巴黎圣母院》则是播放预先录制好的配乐。这一做法一开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因为人们感到录音会显得死板而没有生气,类似于现在明星假唱的感觉。但事实证明,这并不影响实际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全部是电声乐器演奏的,对于电声乐器而言,录音与现场演奏的差别并不大。而且在剧中也没有哪个地方需要音乐节奏上的松动,因此完全可以事先录制好,用一样的节奏数以万次的演奏。当然,最重要恐怕还是省钱,本来需要许多人的现场演奏,现在只要一盘录音带就解决了,作为一个长期演出的剧目,这样的方式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采用了耳挂式麦克风,演员把麦克风挂在嘴边,暴露在观众面前,这种耳挂式麦克风常常用在劲歌狂舞的歌星身上。在绝大多数的音乐剧中,往往把麦克风藏在头发胡子等看不见的地方,俗称隐藏式麦克风,因为这样可以感觉更象演员,而不是歌星。《巴黎圣母院》的这一做法确实让许多人很吃惊。当演唱者每人一个耳挂式麦克风站在舞台上高声歌唱,配合着舞者的舞蹈和灯光,让人感觉就像是一场歌舞巨星的演唱会,很有视觉上的现场感,但相对而言,就缺少了一些戏剧的感觉。

高空特技尽显魅力:

剧中的高空特技也非常令人惊异。比如卡西莫多对着自己心爱的大钟倾吐内心爱慕之情的时候,三个大钟顿时从天而降,在每一个钟里面都有一个特技演员,他们扮演钟摆奋力地摇摆,撞击着大钟,发出震人心魄的声音。看着特技演员挂在大钟里面,作着各种各样的动作,配合着巨大的钟声,再加上卡西莫多热烈而近乎嘶吼的声音,绝对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场面。还有爱斯米拉达被吊死的一幕,以及卡西莫多在临终前的四位舞者吊在钢丝上的演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多少归功于高空特技带来的震撼。这些动作的表演者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的,他们中有许多是从运动员或杂技演员转行过来的,其中就有以舞蹈特技表演而名声大噪的七人团,著名电影导演鲁贝松曾经根据他们7人的高超特技表演拍成了电影《企业战士》,在欧洲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抽象的布景:

《巴黎圣母院》的布景是简单而有冲击力的。剧目一开场,呈现在观众面前是一堵由几十块泡沫拼板拼成的大墙,再加上几根大柱,就组成了巴黎圣母院,在灯光的映衬下,呈现出神秘幽暗的气氛。这样的设计显然只露出了巴黎圣母院一个很小的部分,让人不能马上看明白,却能给人更多的想象。像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大多数音乐剧,在道具上则更多强调仿真,让人一看就明白,与他们相比,《巴黎圣母院》在布景的设计上要显得抽象得多。

在长达3小时的演出里,这堵高大威武的大墙始终屹立在舞台上,由于舞台的高度和宽度完全被大墙占满,已经不便于在纵向的平面上布置太多的布景和道具,因而在整个剧目中,大墙的前面始终保留了一大片空地,以便演唱者和舞蹈者有充足的舞台来表演。这样的设计使得舞台上大多数的时候只有演员,而没有其他的布景和道具,给人以现场音乐会的效果。

与众不同的好剧目:

像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的剧目,自然比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同绝大多数著名的音乐剧一样,《巴黎圣母院》在诞生后遭受的指责也不少。比如《伦敦快报》评论说:几根丑陋的水泥柱子和一堵墙来代表美丽的巴黎圣母院,实在有失水准。《电讯日报》评论说音乐声音过于喧闹,而演员只注重嗓音而不注重表演,《泰姆士报》评论说歌曲的安排显得杂乱而没有层次等等。当然,赞扬和褒奖的评论要远远比批评的多得多。

《巴黎圣母院》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它追新求异的姿态,似乎也在向世人表明,这不是一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而是一部完全由法国人自己制造的音乐剧。

许多剧评家认为, 《巴黎圣母院》将引领当代音乐剧跨越80年代韦伯式音乐剧的影响,进而迈向表演艺术的新纪元。这个口气似乎太大了,不过,《巴黎圣母院》确实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好剧目,这话绝对不假,口气也一点不大。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2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具有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的现实主义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小说以15世纪路易十一王朝统治下的马黎为背景,以不同寻常的紧张情节,夸张的人物形象,描写了善良的无辜者在中世纪封建专制制度下,遭受摧残和迫害的悲剧。

印象深刻的是这样的几个人物,代表美丽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西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

我们看到她是美丽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在教皇的黑暗统治下,在虚伪卑鄙的副教主,轻佻放荡的弓箭队长中间,既然有一个如此震撼人心的形象!这形象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上,使我懂得了美的真正含义。

这是一种经过重重磨难而发出来得美,这是一种凝结着善良与勇敢的美。这是一种反抗,一种对当时残暴统治的反抗。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是怎么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

卡西莫多,虽然外表十分丑陋,但本性善良,一开始听信副主教的唆使劫持爱思美拉达,但后来他被爱唤醒,把他的养父副主教推了下去,救爱思美拉达,并与她静静地死去。当时的社会,注定这个聋子,只会受到讥讽与嘲笑,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他的命运与爱思美拉达一样悲惨,一样化为尘埃。

社会的黑暗,人性的黑暗,铸就了悲剧。悲,悲封建专制的残暴,悲人性的泯灭,悲命运的不公,悲世俗的无奈,悲死亡的降临。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我们要珍惜,我们要吸取教训,努力创造美的世界,摈弃俗气,争创美好未来!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3

电影《巴黎圣母院》很清晰地描绘了三个阶层的人群

一、权力阶层:一个人物是代表神权的主教克洛德,他是一个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但其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内外充满矛盾的人。另外一个是代表着统治阶级的皇家卫队长弗比斯,他一表人才、英俊潇洒,但却是一个趋炎附势、没有责任感、整天周旋于富家小姐之间的花花公子。这个阶层的人时刻以正义、法律为化身,他们制定法律,同时又作为审判者,而自己却在肆意地践踏着法律。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运用他们制定的法律,颠倒黑白、编造事实,残酷地残害着处于弱势群体的贫民百姓。当他们因违法而造成无法掩盖的后果时,往往会拿弱势的贫民百姓做替罪羊。

二、贫民阶层:代表人之一是美丽、富于同情心的吉普赛女郎艾斯梅拉达,为了拯救素不相识的落魄诗人甘果瓦的性命,她愿意与他结为名义上的夫妻;当看到曾经劫持自己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惨遭鞭刑,被绑在酷日下暴晒而口渴难忍时,善良的艾斯梅拉达不计前嫌,不顾众人的反对与讥笑,把甘甜的清水送到了卡西莫多干裂的嘴里……,这样一个善良的姑娘最后的结局是无辜地被送上了绞刑架。另一位代表人是丑陋、智障、失聪、正直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因为愚昧而做过恶势力的打手,因为正直而又能在最后明辨是非,在他认清了恶势力的本来面目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举起恶势力的代表人物主教克洛德,把他扔下了高高的圣母院城墙……。这个阶层朴实善良,但时时被蒙蔽,处处被欺压,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忍受着一切的不公,但到他们忍无可忍的时候,随时就可以爆发出毁灭性的反抗。

三、无赖阶层:代表人物是出镜率不高的那一对侏儒,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编造谎言,在他们眼里没有正义,只要对自己有利,他们随时可以充当恶势力的帮凶。

个体贫民没有任何势力,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他们却往往在很多重大事件中被当作主要责任人——残害了无数婴幼儿的“三聚氰胺事件”,个体奶农是责任人;毒害了成百上千万人的“瘦肉精事件”,个体养猪户是责任人;烧死了几十人的上海静安区大火,无照电焊工是责任人;损失几十亿的央视大楼火灾,运输花炮的司机被追究刑事责任。最后套一句电影《建国大业》中的台词吧——“只打苍蝇不打老虎”,这就是现实。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4

在不久之前,一座举世无双的建筑艺术瑰宝,在无情的熊熊烈火中吞没了,而这座建筑便是巴黎圣母院,我也阅读了《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它有法国大文豪雨果所著。本书采用了插叙与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十五世纪巴黎社会风貌。

巴黎圣母院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巴黎副主教克罗德指使卡西莫多劫持爱斯达梅拉,卡西莫多因此被判刑,在行刑之时爱斯达梅拉不计前嫌给卡西莫多喂水,后来爱斯梅拉达受到嫁祸而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从刑场救出她藏于圣母院之中,却被克罗德抓住,在行刑当日,卡西莫多将克罗德从楼顶推下坠死,自己则在爱斯达梅拉的遗体旁自尽。

这个凄美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许多问题,美与丑是相互共存的,没有美就无丑,有了丑才会显现出美的存在,外表美的东西不一定心灵上美,外表丑的人或者他的内心才是最美的,而在社会上有许多人只会表面功夫,内心却很险恶,而真正美好的人却只在人海之中,不管再美好的心灵还是在富丽堂皇的建筑,都有终结的那一天。

让我们为卡西莫多与爱斯达梅拉,默默祈祷吧,也为流传千年的巴黎圣母院所祝福吧。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5

1831年2月,雨果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那样一个教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时代,他呐喊出了新时代的要求;在现代这样一个物欲充斥的社会,它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敲钟人卡西莫多——他丑,他聋,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命运的不公,为此他失去了被爱的权利。他时常用类似野兽的声音支撑起一个被遗忘的灵魂,为人们显示他的存在。然而当面对美丽的吉普赛姑娘艾丝美拉达时,他的那句“我笑的时候更丑,不过只要开心我就笑”“让你害怕,我很难过”,让本想嘲讽他的我如此难受。

他的尊严随着神父的手指向下弯曲而一起跪下了,却在艾丝美拉达那里找了回来。当卡西莫多不顾一切地将奴役他的神父从艾身上拉开时,他站了起来——顶天立地。

当屏幕上显示剩余时间为31分55秒时,全场因为卡疯狂地敲钟而哄堂大笑。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我相信,艾在那一刻展示的舞姿最真诚、最纯洁,没有任何功利,因为在她面前的是一个外表丑陋却值得信任的灵魂。他伟大得让艾在那一刻足以淡漠生死;

当钟声齐鸣,当卡西莫多以他特有的方式尽情敲钟时,那一瞬,他与我们没有什么两样——他不丑,他不聋;

当钟声传遍整个城市,当艾惊恐地离开,当他依旧旁若无人地在绳索上跳跃时,我感到了他的快乐与充实。“疯狂”的他在那一刻不再受人指使,不再是阶下囚,不再受人嘲笑……他拥有了自己的世界。

卡西莫多从未想过要占有艾丝美拉达,那份超出男女卿卿我我的大爱,用艾的话说就是“他太老实”。那几束漂亮的白花和一句让人心酸的“这花是他给你的”,让我热泪盈眶;不断出现的“行行好吧”让物质上的瘦骨如柴与卡西莫多精神上的丰实对比地如此强烈;众人强行破门之际,凛冽的寒风与卡西莫多千方百计所铸造出的人性的温暖,让艾在教堂、也是在人间的最后一个夜晚如此动人……

容颜太美,会把努力遗忘。

艾丝美拉达说他可怜,而我却不这样想。虽然他御敌的椽子成为众人利用的工具,尽管他看到艾的倒地无助地伸出双手,高喊“没戏了”,但他懂得一切因道貌岸然的神父而起并给了他应得的下场;艾的出现让他悟到“生活多美”。在坟墓中,灵魂的高贵与平庸是没有区别的,但一个灵魂紧紧抱住另一个灵魂的真诚和化作尘土的凄美,让我忽然意识到,也许他们应该去天堂,那罪恶的社会岂是这等纯洁的灵魂安身的地方。

卡西莫多,你可知道,在这世界上,没有哪种爱的名字叫卑微。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最新5篇范文800字相关文章:

巴黎圣母院的观后感800字五篇

《巴黎圣母院》电影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

巴黎圣母院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500字5篇

巴黎圣母院的读书心得感悟5篇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300字五篇

阅读巴黎圣母院有感五篇范文

高中观巴黎圣母院观后感五篇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800字初二范文

电影巴黎圣母院观后感范文500字五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407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