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最新合集5篇
《穹顶之下》是一篇关于雾霾的调查报告,那么你们了解过《穹顶之下》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穹顶之下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穹顶之下的观后感1
最近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很火,我看了完整的片子:从中我们知道了很多我们应该知道而不知道的知识,知道后为自己生活在这样毒恶的环境中而感到恐惧。非常佩服柴静这个女人,之前都有拜读过她的《看见》这本书,通过她的媒体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很客观、真实!
这部片子引起的反响很强烈,因为内容已经触及到某些的人和团体的利益,但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权益,所以骂声不断,赞许声更是不绝于耳。在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声音应该多些。
试想每一位公民(包括政府人员和企业自身、个人)都有良知,我们的环境至于如此?!反观我们的社会,其实最大的问题还 是“钱”的问题、发展的问题,现在的很多人(包括我们在此评论的人)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大家的问题,可谁又会放弃自己利益去改善环境呢?答案在当前是否定的,所以解决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才是根本。
当前,本届政府已经颁布了深化改革的意见,不光人民群众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我想政府应该不傻。或许柴静的《穹顶之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会对能源的深化改革起到助推作用,我们也更希望看到政府、企业和那些的专家们更正面、更负责的回应!
最后,还 是感谢那些有良知的公众人,也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公众人物做出更多的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也包括我们每一位人,美好环境,人人有责!
穹顶之下的观后感2
昨天看了我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这部片子引起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至今为止最大的环保轰动,这是差不多第一次媒体与影视媒介+互联网双重媒介爆发的巨大力量。鉴于这部片子在“环保”与“媒介”这两方面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我很激动,想要谈一谈这个话题:环保到底是个什么啦?这部片子到底重要在哪里?
当时写完【有人在不经意间或是在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拯救了世界吗?】
中克莱尔-C-帕特森的故事那篇文章后,有人在下面评论区问我:
“现在各路砖家鼓吹转基因是不是也像第二个故事那样?是蒙蔽公众!?”
的确从目前环境来看,是和帕特森的故事很像。不过我当时的回答是
“我觉得转基因倒是刚好相反,转基因和核能是未来人类发展所必需的,以后说不定有另外一个故事,一个领导人从人类和国家战略角度知道核能和转基因是必须发展和研究的,但是游戏开局是广大国民和恐慌坚决反对。这条道路也不好走啊。”
为什么同样的故事大背景,无铅汽油的阻碍者是工业巨头和既得利益,而转基因和核电的阻碍反而或许是公众呢?
因为我觉得每个人对环保的理解是有很大误差的,我们现在一提起环保,就认为那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飞禽走兽,而那些高大的烟囱和工厂甚是邪恶的!甚至会有极端的人认为人类本身就是邪恶的,人类生存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消耗大自然。
我觉得环保的意义是被曲解了。
每一次环保和技术的开发其实是人类的妥协和平衡。环保不能是反人类,而环保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的生存下去。
这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可持续发展”。持续的发展才是环保的目的。
回归园林,回归原始人的生活,消除一切工业绝非环保的目的。人类所有的生活用品基本都来源自工业生产,我们怎么能够小清新地一边把烟囱和工厂机械定义为邪恶的破坏环境的源头,一边却开着车,喝着咖啡享受工业带来的生活的便利呢?柴静片中其实专业上最大的争议和受到工业领域专业人士抗的是:影片把重工业和环境对立起来,认为消除重工业,减少汽车出行,干掉小煤窑消除排放源头,用油气替代煤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于环保其实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煤矿多少年后要用完的!!,石油不到60年要用完的!!为了人类的未来和下一代我们要环保和节约!!
这种看法其实有道理,但是却是静态的,就像我们买房时喜欢用现在工资乘以年数来衡量房价贵不贵,但是人的工资是动态的,房地产环境也是动态的。环保和能源也是个需要动态,站在第四维,也就是时间和历史上去观察的问题。
古代人改良马,让马跑的更快,八百里加急跑死三匹马让信件3天从边关到达京城,但是绝想不到信息传递更快的方法不是让马儿跑的更快,而是汽车火车的发明和电波通信。
石器时代为什么结束?是石头用完了吗?不,是因为发现了铜和铁!
蒸汽时代为什么结束?是煤矿用完了吗?不,是因为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
所有的资源都有替代品或者循环利用的解决方案。
对于地球,目前已知知识范围的终极能源是会走向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
中国2008年全国大雪灾时,很多地区处于孤网运行,铁路封闭,电煤无法运进来导致停机加剧电网压力,只有18个月换一次料的核电可继续运行。
说到最极端,地球的能源耗尽了还有太阳系的巨大能源宝藏,还有宇宙千千万万我们还没有掌握的资源。所以其实从资源耗尽这方面来说环保是有漏洞的。
那为什么目前有很多环保净化设备和清洁能源,我们不使用啊?是因为万恶的BOSS们和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吗!?其实既得利益集团是个幌子,反正最后每个人都要死的,大BOSS也不例外,而一代代最终阻碍我们的,是技术和人性。就像我说的,无论从环保还是所有一切的人类组织活动,都是一种平衡:经济和技术的平衡。
我们不使用某种新能源,一定是它无法替代现在能源的平衡。
例如太阳能的低效和风能的高噪音。之前任志强就提出
“算上电动汽车和电池的生产过程其实各种污染一点没比烧油汽车对环境污染小。”
虽然有很多人骂他啦,因为他的身份是个万恶的房地产奸商!但是他说的有部分是对的:
一项新的技术,考虑其环境影响时,必须要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思想去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属于工业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例如造纸厂生产的纸是没有毒的,但是造纸厂的污染真的比生产有毒化学剂的化工厂要少吗?你不能光看纸是无毒的,化学剂是有毒性的来认定纸厂比化工厂要环保。而是在LCA等各项环保指标完全评估下才能衡量哪个选项才是更有利的。
写帕特森含铅汽油时候就有人说:
当时是技术上解决不了不含铅的抗爆剂问题,才不能马上停止,要等20年才能解决问题,比如你知道目前航空航天领域,飞机的航油还是含铅汽油吗?是因为找不到替代品。新能源一定是比如油价高到了逆天的价格,例如页岩气的开采成本低于油价,然后我们会用页岩气替代石油。
新能源、工业、环保是在不断试对试错中才会确立的。
看好未来的趋势,不代表中间的过程是对的哦,例如未来基本肯定是电动车的天下,但是那时候的电池和供电方法说不定完全和现在的方法不一样。
就像看好【即时影像】是未来方向的宝丽来相机万万想不到真正的对的改革点不是胶片而是感光元件。例如谁都看好便携式设备,但是诺基亚、黑莓、汉王、文曲星走对趋势但是最后都错了的原因。(所以如果你炒股也别太轻易买环保概念股哦,趋势对还是会爆仓哟XD)
柴静《穹顶之下》这部片子最大的意义不是内容,而是提高了公众的认知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让他们了解到:“哦!如果提升油标,增加环保设备,油价每升是要涨价的!”而不是一股脑的涨价就是坏的!都是你们渣渣混蛋要中饱私囊!这种诚恳的让信息透明公开,把所有选项放在人们面前,让人们选择哪个是最平衡一切,最好选择的,这是这部片的最大意义。
但是环保真的是很难很难很难的问题,因为它像“灯塔经济学”一样令人头痛
灯塔经济学:“……为了确保航行的安全,建造和维修灯塔、设置浮标等属于政府适当的职责。由于不可能向受益于灯塔的海上船只收取使用费,没有人会出于个人利益的动机而建造灯塔,除非由国家的强制征税给予补偿。”这个问题也可以引申为政府如何就公共产品和服务收取费用。
例如拿最近几年很火的“PX化工厂”来说事,虽然科学告诉我们, PX是第三类致癌物(和咖啡等一样毒性),而PX是生活必须原料,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大部分东西都制造都会需要PX,但为什么那么多地方的人们坚决反对在家乡设厂?
很简单!因为利益是大家的,但是坏处是这里人承担的。你说你建厂对国家利大于弊,经济提升了,生产了生活必需品,但是跟老百姓没有关系!!一建厂别的不说,MD我家的房子“啪”就跌了几千一平米!!一百平就跌了几十万!!对一个家庭来说可是巨款,谁来体谅我们?好处你们享受了坏处让我们承担!!换我也要丢石头啊!!!你妹啊,侬有问过我的心情伐!!!
这就是环保的“灯塔困局。”
更重要的是,“科学上没有毒性”,但是你看柴静的片子,我去,那么多造假的!!!实在不能相信一帮连奶粉都管不好的货可以管的好“低毒性化合物”!!
他们说的对么?真的很对很对。
出问题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人的管理。很多理论上可行的,但是实际上就很难,例如片中采访的中石油前总工程师,他的意思就是很多事都不是你们书生能了解的,那都是大局,他对么?也很有道理。许多相关工业从业者人数少,行业较为封闭与外界交流较少,不注重公众宣传,导致在舆论中经常处于被动。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立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无关对错,只有平衡。
雪崩之前,没有一片雪花觉得是自己的责任。我们早身处环保之中,无论你有没意识,你已是这个平衡中的一员。
那我们能做什么呢?其实每个人都做不了什么,人的贪欲和趋利是天性,但是人类这个集合本身有一个目的是高度一致: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人类种族的延续。我们只能让人类继续延续下去,让信息透明公开,只要人类能继续存活,就能不断的自我修正这个平衡,当然对大自然来说,她不会在乎人类的存在:“天道有常,不为尧生,不为纣亡”。人类灭亡后自然有的是时间,宇宙会把人类的存在完全抹去,回到最开始的样子,宇宙的年历上或许没有任何人类存在的证明。
所以能爱人类的,只有人类自己。
穹顶之下的观后感3
春节上班第一周,柴静以纪录片《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刷爆各路视频网站、朋友圈、微博等等,掀起了新一轮的媒体事件,引来各路大神围观。对于雾霾的关注,其实在中国不算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了,但是能够一次性地引起如此巨大的媒体聚焦,不得不说是第一次。
柴静的视频播出后,赞扬者有之,论点不相上下,无非是肯定其对于知识普及的功效,认为这部纪录片不仅思路清楚,论点清晰,材料充实,而且以一种女性母亲的身份涉入,具有一种特别亲切的人文情怀,非常容易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其播出之后引起的巨大效应就是作品本身就是其艺术魅力的最好证明。
只不过,对于《穹顶之下》的'批评者所切入的角度却各有不同。有的直接从新闻本身的客观性出发,觉得柴静本身“TED”式的纪录片并不符合新闻客观性的原则,用婴儿肿瘤与采访小孩子是否看到蓝天等方式纯属于一种无谓的“女性煽情”,很容易给观众造成误导。
而其对于数据的引用,对于诸多概念的表述,对于专家学者的访谈,也诸有段长聚一,移花接木,自相矛盾自处。还有人从柴静《穹顶之下》所表现出的立场批评其内在的利益链条,比如说对于油气私有的支持,其实完全忽略了中国大型发展电站的正确性等等,必定与私有利益集团的支持有关,不过是为两会的召开提前打个预防针而已。
更有甚者,将攻击直接转移到柴静本人身上,觉得她的女儿得了肿瘤与柴静本身是个“资深烟民”“高龄产妇”密切相关,而她的女儿本身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居民,更是将柴静本身口口声声的所谓对于雾霾的关怀大大地打了一个嘴巴。
看了各路神仙对于柴静《穹顶之下》的褒扬和贬低,我都觉得,那些争论比柴静的纪录片本身更有看头了,就像豆瓣上的许多影评比电影本省更加精彩一样。无可否认,柴静的纪录片给普通大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雾霾课,她所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力,无疑是那些过分科学的读物所无法取代的。
只不过,那终究只是一堂课而已,所提出的具体建议能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得打一个问号。柴静的建议是多举报非法排污行业,出门少开车。那似乎是每一个人所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像“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一样,在某一个阶段掀起一阵高潮,最后又不了了之吧。因为她根本没有触及治理雾霾的难度所在,那是层层利益链条所组成的一个大漩涡,无论你从哪一个点入手,都无法全身而退。
以北京的“A派克蓝”为例,为什么仅仅在几天的时间,雾霾可以消失不见--因为政府以巨大的手腕制止了各路排污源头。其代价是什么呢?那就是几天的工厂停产。所谓的效果,必定要付出巨大的牺牲。中科院这么多人,国家的执行人员那么多,环保局长又不是傻子,怎么不知道如何彻底根除雾霾呢?多少年前就提出了所谓的“科学发展观”了啊,到现在为什么全中国雾霾越来越严重。
因为,那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你经济要发展,必定得烧煤,所谓的高能源哪里这么容易得到?你要洗煤,那得付出多少劳动力?洗煤之后的脏水怎么办?一步一步都是资本投资。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空气好?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了,都曾经以高污染换来了经济发展,如今的他们,当然有雄厚的实力将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或许,这种言论本身可能有点无奈,但确实是事实。许多事情背后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还太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你只能选择一个。
穹顶之下的观后感4
“拒绝雾霾,还我一片蓝天”这应该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昨天我看了央视记者柴静的公益片——《穹顶之下》深有感触。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揭开了雾霾是什么?它是从哪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办?雾霾是飘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它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后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来之于我国当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问题——“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清洁”、“排放失控”。北方的许多钢铁厂,大量用的劣质煤不经过清洁,以至黑色浓烟从烟囟排到半空,使我们看不到了蓝天。城市里,每天这么多辆汽车,也会排放出许多PM2.5。但同样日本的东京和我们的北京都汽车这么多,但他们的城市为什么这么干净呢?原因是我们很多车用的油品达不到国四标准,而且很多汽车的排放都达不到要求,这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在体制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而作为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少开车,叫大人少抽烟,出门骑车、坐公交,还有一点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烟花,今年过年烟花爆竹声虽然少了,但我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雾霾,我们一定会重新看到蓝天和星星的。
穹顶之下的观后感5
《穹顶之下》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它让人们了解了中国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必将影响着我们乃至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除了对现在大气环境的担忧之外,感触更多的是,柴静直面问题的态度,这个大调查是她辞职后,以一个前调查记者的身份完成的,她做的很认真,源自内心,触发了万千观众。
细想一下,柴静从国家、企业、个人几个层面揭示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如何才能留住APEC蓝。然而,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这是一个大层面上的调控,我们能做的很少,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能做的却很多。就像纪录片后面柴静讲的几件事,碰到建筑工地扬灰,我们可以跟老板协商,让他用网兜盖起来;碰到餐馆油烟太大,我们也可以建议老板加装吸油烟装置;碰到加油站漏油,及时拨打12369。其实生活中我们能做的远不止这些,譬如我们可以改变出行习惯,多坐公交少开车;节假日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选择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尽量多种植一些树木,增加绿化,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为整个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面对复杂多变的雾霾污染,也许柴静一个宣传片起不了什么决定作用,但是无论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还是一个母亲,她的勇敢都值得我们敬佩。在以前,我们也许认为雾霾只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天气,不清楚他的破坏性,但是当有人站出来,理性的告诉了我们它的危害,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它,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就要改变以往的陋习,多为环境保护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呢?虽然我们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因为这件事我能为环境保护做了一点贡献,那么我们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如果我们能够克制自己,节制身边人,人人参与保护环境,那么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雾霾,神州大地自会山清水秀。
在人类与雾霾的斗争历程中,穹顶之下不应该是柴静一个人在战斗,我们13亿人同呼吸,共命运,并肩作战。
穹顶之下观后感最新合集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