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电影《录取通知书》观后感500字800字1400字
《录取通知》是由斯蒂夫·平克导演,贾斯汀·朗、乔纳·希尔、哥伦布·绍特主演的电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录取通知》观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录取通知书》观后感500字
今天才看这部电影,感觉有些晚了啊,真是很有意思啊,剧情生动有趣。
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巴比特的经历,巴比特是一个很有小聪明的人,但是没有用在学习上,没有考上大学。他的父母和我们中国的一样,认为没有上大学就不会有好的前途,没有考上大学让父母很失望,于是他拖朋友制作了一个学校网站,伪造录取通知书,与小伙伴们建造了一所假大学,取名南哈蒙理工学院,让父母信以为真,同时也让其他被学校拒绝的学生来到了这,本想告诉他们事实的巴比特被这些满怀期待梦想的人们感动,借着交来的学费与走访经历,他自办了南哈蒙理工学院,他也根据学生各自的爱好制订了也别的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激情与创造力,有声有色,学生也非常开心。可是谎言终会被发现,被哈蒙学院举报。机缘巧合,之前有向教育局请求学校立案,因此有了希望。在教育局的审会上,巴比特的一派批判传统的发言成功说服了教育局的判官,同意南哈蒙学院一年的试用。毋庸置疑,没有上大学的巴比特成功了,他是父母的骄傲。
巴比特是个很聪明的人,如果他把小聪明放在学习上,或许他就是个大学霸。他与其他同学有着同样被拒绝的感受,不顾犯错的分险,创办了学校,真是了不起的人。
再过两年多我们也要面临高考,像电影中没有被大学录取的人自然不在少数,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因为一张成绩单就颓废呢,我们还有理想与乐趣。像巴比特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自主发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仍然朝着梦想朝着兴趣继续马不停步地努力,我们依旧可以策马奔腾,大学只是我们实现梦想的辅助罢了,重要的是自己,只要有提高自己的意愿,哪都可以学习。有不少没上大学的人最后成功的。
这种不上上大学就没有前途的观点在我们中国似乎非常多,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张考卷定终身,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但是我相信即使没有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即使失败大半辈子,只要自己坚定这的兴趣与理想,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成功。
最后个人认为最后的审会是最具感染力最好看的。
《录取通知》观后感800字
好想像他们一样,在这所谓的象牙塔里,大喊一声“shit!"
这是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第一想法,带着满满的怨气,一点都不美好。
巴比特的人生在接连被所申请的大学拒绝后悄然改变,他为了摆脱处处被人盘问的烦恼而伪造了一份录取通知书,也构造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大学。或许他的本意只是得过且过混过几年的时光,可阴差阳错之下,他的大学录取了一批学生,一批和他一样遭受过多次拒绝的学生。在听到一位身患某种疾病的学生欢喜地说出“我爸妈说我考上大学是他们这辈子最为我骄傲的事”之后,巴比特原本准备好的坦白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把他们“S.H.I.T."大学办下去。
这真是我见过的最混乱的大学,没有教师,没有规矩,学生们喝酒赌博无所事事。可是经过他们的努力,这又成了我见过的最棒的大学。所有人随心所欲,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着,他们互相学习,围成一圈坐在地上讨论,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可能在别人看来他们的生活没有意义,可是他们确确实实生活得美好充实。
看看人家,我早已麻痹了的心又有点复苏的迹象。曾几何时,那才是我心心念念的大学的模样啊。在我最辛苦昏暗的求学岁月里,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支撑着我熬过了每一个黑夜与凌晨。可是当有一天,我真的来到了大学,才发现并不是那样的。我还是要像高中一样上课学习,学习那些我厌恶至极对以后的生活也未必有什么帮助的高深莫测的知识。老师会根据心情点名,根据出勤率给平时成绩。有时候课多得依然需要早出晚归,期末复习的时候累成狗。
这是我的大学,和我想的截然不同,和老师家长曾经描述给我们的截然不同,所以在刚上大学的一段时间我曾经无比失落,也曾经无比迷茫我不知道该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是做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我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年,就在某一天突然想开了,或者是认命了。大学也好,生活也好,不就是这样,总会和理想有着不小的差距。然而当我们认清了它的本质之后,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生活。
所以我享受我的大学生活。我不努力学习,可我也不会挂科。坚持早起,喜欢的话就去晨读,懒得动就待在寝室泡一杯热茶看一看小说。偶尔会去图书馆,可是只是去看闲书。心血来潮会买来钢笔和墨水练已经荒废很久的钢笔字,抄从网上搜来的诗词,有很多读不懂,可是美丽的句子读着就让人心情舒畅。有时候晚上回去操场跑几圈,看一看路灯下手牵手的小情侣。
这和我理想的大学生活差很远,我依然向往那个可以无所顾忌地做自己喜欢的事的生活。然而成长或许就是渐渐地学会和生活妥协,学会在不满意的生活中寻找一种能让自己更舒服的方式。而那些得不到的,就永远成为了我们心中最美好的梦,所以我永远对青春片有一种情结,就好像透过它在看自己曾经无比渴望的人生。
巴比特就像是内心里那个不断挣扎的自己,只是他活在电影里,他自带主角光环,而我们都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所以他可以建立那样一所学校,而我们只能在不遂己愿的学校里消耗青春。可是就像电影里说的,只要是走在努力使自己变好的路上,这样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吧。
《录取通知》观后感1400字
随着6月上旬的结束,意味着2019年的高考顺利落下帷幕,又一批学子从寒窗苦读中得到释放,迈向梦想的大学殿堂。对于大学,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景,提高个人能力、准备好面对社会的挑战、寻找独立的新人生。大学虽然不一定会完全实现你的梦想,往往现实是骨感和残酷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孤独和世俗。但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刻,你可以做的就是全部投入到未来四年的奋斗,让自己的大学生涯不要留下后悔。
在高考结束的那个假期中,我在短暂的打工生涯之余,开始看了一些外国的电影,打发时间并且想了解一下新的生活。其中就补了一部青春校园题材的《录取通知》,毕竟在我走出广东省汽车站之前,我对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美好规划。而《录取通知》更像是一部荒诞的喜剧,不是那种大学生活情情爱爱的东西,它没有教会我大学应该怎样努力学习,如何和其他人相处,但当时看完这部电影,还是能够从无厘头的剧情中收获一些人生感悟。因此,我的大学不像过去13年那样苦行僧,而是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大学有两个用途,让你学会专业知识从而就业,或者身心更成熟一些后融入社会。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羡慕过那些大学依然朝七晚九一心考研的优等生,但我自己却无法做到。我想让自己的青春有一些其他的颜色和经历,即使用来追逐虚无的梦想,哪怕梦想是很难实现。我读的大学不是自己想读的,原因很简单,我想读的专业1.3万一年,护士专业只需要4.5k,贫困的现实使得我被动接受了自己的大学,而《录取通知》这部电影的原文就是Accepted,意为“被接受了”。
然而,剧中的男主角巴特比,和他的一些好友们,却没有被心仪的大学接受。在后来补了一些美剧和美国文化后,也是明白了美国学子依然要面临高考的问题。巴特比在无法被录取的情况下,只能杜撰了一个虚假的大学来蒙骗家长,谎言总是导致更多的谎言,电影的前半段还是比较喜剧性的,巴特比和好友们真的捣弄出一个假大学。在这个假大学里没有苦行僧,大家享受着自由的气息,毕竟,很多美国大学生和国内大城市的学生差不多,大学之前都没有住宿的体验。
如果《录取通知》只是无厘头地挖坑填坑,那么它就不会是我心目中的B+以上电影,最终,这所假大学的事实被揭穿了,学子们被迫回到真正的教室,准备接受规矩的教学。巴特比决定向法院提出申诉,通过努力来获得将假大学变成真大学的机会。他在法庭上的那番演讲确实激动人心,学习从来都是苦乐参半的事情,只是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就变成单纯的分数比拼。当然,直到现在,我都无意去批判应试教育,虽然大学生涯对我工作就业和社交圈没有太大影响,但大学起码给予了我在年少时一个坚持的动力,正如千百年所有学院对科举的遐想。
最终,巴特比赢得了一个机会,去重新打造一个自由和兼容的大学,他们抛弃了传统的授课形式,更加重视实践和个人天赋。电影的后半段非常理想主义,每年因为无法考上自己心仪大学而自暴自弃的学生并不少,而真正能够考上自己喜欢大学的学生并不多。我在军训结束就开始自学日语、编程,但最终繁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导致了我放弃了深造的计划。踏入校门后的梦想破灭,和心境转变的颓废情绪,让我在现实低下了头,很多时候毕业证还是有巨大的威慑力。《录取通知》并不是一味的灌输鸡汤,它也强调了一点,这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有渴望改进自己的人,都能够取得进步,不管身在何处。
戏剧性的展开和结局,让这部电影的口碑参半,但我还是很喜欢《录取通知》,它打破了现实中施加的各种枷锁,抛弃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术传承,让学生找到了选择权。那些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是愿意为之努力甚至付出终生,而实际上,我们往往无法抉择自己想做什么,在自认为无趣的大学时光中,被动成为学习机器,对学子失去激情。长辈的期待和卑微的尊严,是大学里最为冲突的两个事物,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年轻的我就已经意识到这点,但我未能处理好两者的冲突,无法逃避现实的压力。高考只意味着你被社会接受了,但不代表大学就一定许诺你幸福美好的未来。
《录取通知》是一部充满理想和浪漫主义的电影,电影里描述的那种开放自由氛围,能够深深打动学子的心灵。尽管是一部喜剧,也提醒着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大学,或许我们无法真的改变大学的规则,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接受学习的态度和方式。这种近乎乌托邦的大学,或许在几百年内都无法到来,尤其在这几年深深感受到教育资源的分部不公平,阶级固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优秀学区房的人,天生就处于领跑状态。而资源无法跟上的人,在如今的社会大多数充满懒惰,无法吃苦改变未来。
当然,这部电影也是有很多缺点,前面的假大学很多剧情经不起推敲,法庭上的大段独白看起来太过幼稚,中期强加的感情线对主题没有影响。因此,这部电影在欢笑和感动之余,欠缺了一些升华的力量,这个结局也有些强行YY满足大家渴求的意味。毕竟,那些真正努力的人,总是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默默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帮助下一代人取得更高的起点。十年前看这部片的时候,还是觉得贾斯汀的演技有些浮夸,反而布蕾克和乔纳让我印象尤深,布蕾克后来饰演的S女王,也成为了我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