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观后感

若水分享 1147

隐秘的角落是2020年正在热播的大剧,引起许多人的热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观后感1

与原著相比,网剧更加柔和。特别是花了一定的比重去呈现几个孩子纯真与善良的一面,但是小说中,则更多刻画几个孩子的心机与暗黑。

网剧中,有两个情节应该是新增的,个人感觉非常好。

一个是,朱朝阳爸爸带朱朝阳买了一双新鞋,但是在商场门口等朱爸爸去取车的间隙,朱朝阳的那双空军一号,被后妈所生的女儿朱晶晶给踩脏了,后妈王瑶见了,非但没有让女儿道歉,还对朱朝阳冷嘲热讽。

第二天早上起来,朱朝阳打开房门,从门缝中看到,普普正蹲下来小心翼翼擦拭这那双新的白鞋。

还有就是,严良与普普准备离开之前,想给朱朝阳买一支钢笔,但是钱不够,怎么办,后来是严良与普普一起帮助老板娘,搬运店门口的汽水,换了这个钢笔。有一幕印象深刻,严良和普普坐在小店门口,流着汗,聊着天,喝着老板娘给的汽水。

看张东升与徐静的婚姻就知晓了。网剧中,关于张东升在徐静家的地位描述的不多,但是大致可以看出,张东升在徐家的地位是岌岌可危的。从开场的那场家庭聚会,可以看出,张东升在徐静家属不受待见的。一句席间的“事业编制”可见一斑。

在徐静家,受到的长期排挤与蔑视,在张东升心中不断积累,而徐静和父母商量着离婚,则是张东升爆发的导火线。

小说中,关于张东升的家庭背景描述比较多,来自于农村,一路苦读,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原本可以继续读研深造,但是迫于生计,早早工作。后来是做了上门女婿。

张东升与徐静在谈恋爱期间,家庭背景所带来的矛盾还没有显现出来。结了婚之后,两人很多的地方三观是不一样的。

张东升来自于农村,买东西货比三家,而徐静家境优渥,买东西从来不看价格就看牌子。

张东升父母来张东升这边,起初还是能够住在张东升家,但是徐静无法容忍老人家一些生活习惯,就跟张东升说,下次老人家来,还是去住外面的宾馆吧。

而徐静的爸妈则是从一开始反对他们在一起。

因为双方家庭的不对等,才有了后来的“爸妈,我明天有空,我带你们去爬山吧。”

网剧的第一题,主题是暑假,暑假开始之前,必然会发布期末考试成绩。

镜头是朱朝阳的班主任陆老师正在公布期末考试成绩,朱朝阳还是班级第一名,同事也是年级第一名。坐在后面的妈妈则是一脸骄傲。

事后,陆老师单独找到朱朝阳的妈妈,跟她说,朱朝阳学习挺好,但是好像人有点内向,跟很多同学处得不是很好。

其实我看这一幕的时候,我设想着,朱朝阳的妈妈会这么说,是啊,我这孩子确实有点内向,我回去跟孩子再聊聊,让孩子多跟其他孩子接触接触。

但是我看到的朱朝阳妈妈的回答,是这样的:陆老师,我觉得学生就是要管好学习这件事情,至于社交是长大之后的事情,以后工作了慢慢来,现在还是要以学习为主。(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言下之意,是朱朝阳只要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要管。

在后面的情节中,朱朝阳妈妈也是多次跟朱朝阳说,其他事情不要管,只要好好学习。

那怕在王瑶大闹景区广播室,朱朝阳妈妈当众说出与马主任的事情,回到家,朱朝阳满脸的羞愧与不满,朱朝阳妈妈也是对朱朝阳说,这是大人的事情。

而朱朝阳说,其实你可以告诉我的。

其实后来朱朝阳缺陷却深,跟妈妈这样只关注学习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

但是网剧中,则是需要观众自己去推理。

不过也很容易发现,也是朱朝阳推的。第一,网剧中普普是唯一的见证者。不过在最后一集中,普普的信中写到,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人,包括严良。但是在事发之后,三个人在一起已经对于这件事情进行了简单回顾,可见当时的回顾不是真实的版本。第二,最后的画面声音出现了朱晶晶被推下楼时候的叫声,惊叫中仿佛有人在背后推了一把。

网剧中,最后朱朝阳都没有承认是自己推了朱晶晶,为什么要这么设置,我想这是在呼应主题“隐秘的角落”,角落中有我们可能一生都不愿告知的秘密,也有伴随一生的痛苦挣扎,角落中,自己始终不敢面对自己。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观后感2

隔离最后一天的端午节下午,看了隐秘的角落这部犯罪悬疑电视剧,虽然有12集很短,但是剧情是真的有血有肉。真实世界里真的会有这样破釜沉舟杀人的罪犯吗?这部剧采用的是顺序的讲述方式,并没有使用倒叙,也没有留给观众猜测推理的空间,只是在剧情里把警察五迷三道迷惑得团团转。比起悬疑,惊悚更适合这部剧的节奏,因为每杀死一个人,都会令观众扼腕叹息。

 朱朝阳是一个妥妥的学霸,外表始终冷静,内心始终理智。因为他见识过了大风大浪,小时候父母吵架离异,他一直想要做个乖孩子博得妈妈的欢心,班级综合成绩第一,奥数班第一。小女孩普普一心只为救他患白血病的弟弟,却给朝阳带来那么多的麻烦,另一个男孩严良则是一个敢闯敢作的硬汉,这三个年轻的小演员演技都非常好,出奇地冷静和勇敢,他们的理智和内心强大甚至是一个成年人都没有办法做到的。这让我想到了大连去年发生的一起未成年人性侵幼童后将其杀害的案件,警察问起他的时候,他一点都不惊慌失措,细思极恐,内心强大的人无可匹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内心强大的人不走正道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危害。最大的幸福是过自己平平淡淡的小日子,像剧中的这种在一个暑假接二连三发生了这样离奇的亲人离世的变故,正常人怎么能经受得了如此大的打击啊!

 犯罪嫌疑人张东升是个数学天才,是奥数班的老师,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超强并且照顾家人事无巨细,总是给外人一种任劳任怨随叫随到的感觉,他的妻子生活各方面他也都能考虑到,操心太多,大事小事都要经自己之手,很能干,难怪秃头,但是另一个极端就很危险,一旦他的需求不能得到合理的满足,比如,他问岳父岳母我还有机会吗,被拒绝之后,他在内心筹划着如何反抗,于是有了爬山将二老推下的剧情,看到这里我吓得打了个寒战,晚上做梦竟然梦到爸爸开车驶向了悬崖坠毁,凌晨五点被吓醒,以后犯罪悬疑剧还是要少看。后来妻子出轨,他爱的人不爱他了,爱情和婚姻关系是他维持体面的唯一一根稻草,当失去时,他会觉得天崩地裂无处可逃,他的犯罪行为起因分析我认为是这样,只要是人,如果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但凡自我意识有一点的,都会想方设法反抗。只不过好人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让别人刮目相看,而图谋不轨的人就会动用歹心。他对家庭付出的这么多,岳父岳母非但不领情,还嫌弃他没什么大出息,只是一个少年宫的代课老师,不是事业编制,没有稳定的工作,挣得不多。他在一家人的餐桌上卑躬屈膝没有尊严,岳父岳母没有给他好脸色,就连他最心爱的妻子也不会顾及他的感受,倒插门女婿,不懂这边的风俗习惯和规矩,递红包也要妻子提醒,一个男人,凤凰男,靠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和金钱,如果没有受到妻子和她家人应有的尊重,这样的家庭关系岌岌可危。妻子和她父母根本没有在乎他的心理负担也没有真正和他交心地聊过天,对其冷暖冷漠无视从不问询,只顾自己家人那套固有的繁文缛节,过于贪恋财富和地位,不顾及女婿的心理活动和个人尊严。他们忽视了女婿再能干他也是个人,是个有马斯洛需求的人,是个心思缜密从不在言行举止上有半点疏漏的人,是心里再难过也不会轻易让自己表现得情绪失控而表现给外人看的人。

 朱朝阳的后妈王瑶很可怜,痛失爱女之后怀疑犯罪人是朱朝阳,母女连心的直觉告诉她这一定跟朱朝阳有关,毕竟在她心里,肯定是知道朱朝阳会记恨她和她的女儿,这其实也是做贼心虚的体现,平时如果和朱朝阳搞好关系,教育妹妹要尊重哥哥,是兄妹俩像亲兄妹一样的话,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吗?这体现了母爱泛滥后的极端不理智行为。爱孩子没错,请不要溺爱孩子,尤其是出生在这样重组家庭下的孩子,请一定不要在他同父异母的哥哥面前炫耀自己的父爱和幸福,这样会引来哥哥的嫉妒,容易引火上身,毕竟,几年前他也曾是爸妈的掌中宝啊。悲剧发生下的异常行为简直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子非鱼,安知鱼之痛。这样的犯罪悬疑剧从未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过,这次壮着胆子看了下。过好自己平淡的小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远离一些是非会让生活简单一点。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观后感3

1、结尾剧情的设计目的有二。

全剧的结尾部分,我们看到严良被救上了岸,并且得到了成长,普普的弟弟也获得了救治,等等情节。但是这些情节到底是真实发生的,还是虚幻的,还是导演刻意添加的,一切都在于观众的理解和解读。

这属于开放式结尾,我认为其目的有二:一是为了过审,不得不这样改编。二是留下开放结尾,让观众自己猜测这是现实还是虚假的,与笛卡尔的故事相照应,映扣主题。

同样,在剧中,也留下了很多让观众自己解读的“二选一”式开放设计。比如:普普留的信里。也提到她没有和严良说晶晶的事情,这也是开放式的。

观众可以理解不是朱朝阳推下去的,事实就是剧中展现出来的、观众看到的这些内容,他只是在场,后来也向警察交代了,很光明的结局。

但也可以理解为晶晶就是朱朝阳推下去的,普普没有说出去,而且普普和严良都死了,没人知道真相。而且那段视频电视剧没有播放,只是留下了一些伏笔。比如普普信里说的话,还有五楼窗户上的衣角,以及朱朝阳最后的表情等。都可以猜测,是他推下去的。

这就是相信童话还是现实的意思。剧中没有给出答案,让观众自己选择。

2、童话还是现实?朱朝阳的两种解读。

剧中多次提到了笛卡尔的故事,童话还是现实的问题。同样,整部电视剧也给观众留下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相信童话还是现实?

据说小说好像是直接就写的朝阳黑化了,但是电视剧留下了开放式结尾,所以这是电视剧超越原著的地方。

因此,这部剧可以有两种看法,两种解读:

一方面,这部剧可以用现实的眼光、深沉地去看。

这个角度也是我认为的结尾,就是普普和严良都死了,然后朱朝阳彻底黑化,把一切罪恶都隐藏在内心隐蔽的角落里,重新开始了生活。

其中,妹妹晶晶是朱朝阳亲手推下去的,普普和严良都因为他而死,他的父亲,以及他父亲的现任妻子王瑶,都是间接因他而死,也许他有弑父的动机,也可以理解他借刀杀人,也可以理解他对父亲的死并不在意。因为,他想要的就是让父亲消失,让王瑶消失,让严良、普普、张东升都消失。因为这些人都是他正常生活的最大障碍。

当这些人真正消失后,朱朝阳把一切都藏在了内心最隐秘的角落,让自己又重新回归了正常生活。我对朱朝阳态度的转变是从“苍蝇”那一集开始的,从他看到父亲包里的录音笔之后的抒情开始,我就认为这个男孩心思太多,而且很危险。

而这,也许就是现实中的某个人,虽然他不会杀人,但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有这样的人,表面看起来脾气非常好,但其内心可能非常有想法,甚至会在很多地方给别人使绊子,穿小鞋。

这就是现实。

另一方面,其实这部剧也可以用傻白甜的方式看,也很符合逻辑。

就是张东升是大boss,三个小孩都是无辜的,然后通过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最后张东升被绳之以法。三个小孩也都得到了各自的结局,有的获得了成长,有的救了弟弟,有的心灵得到了解放,生活回归了正常。非常简单,非常直白。

这个应该属于最正面的解读,结局也是最光明的。

可能这就是童话吧。

3、个人感受,每一个死者都不无辜。

我在看剧的过程中,其实内心里有一个想法,我挺希望张东升胜出的,或者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是我知道这样应该不太可能,但是说实话,我真的是一直非常同情张东升的。

其中最大的一个感悟,尤其是前几个死者死的时候,我觉得“每一个死者都该死”,他们的死其实就是自己的救赎,只不过是别人帮忙实现了而已。张东升岳父母的不仁,他妻子的不忠,王瑶弟弟王立的跋扈、不讲理,等等,他们其实都是自己在“找死”。

不管是触犯法律,还是违背道德,这些死者都是犯下了“恶”,都不是无辜的,他们应该得到制裁。只不过,这些恶人的救赎要通过牺牲一个真正无辜的人来完成,这是不公平的。

最后张东升被击毙,算是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也算是实现了自己杀人罪过的救赎。

4、隐秘的角落,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杀人犯。

从另一个角度,如果把朱朝阳看做是黑化的结局的话。其实,朱朝阳就是升级版的张东升。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环境和外界人、事对一个人的影响。

朱朝阳因为家庭的变故,内心发生了扭曲。曾经他是很开朗的,坐车也是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但是后来逐渐变了。我们可以看到他父亲的形象,他母亲的性格,其实在朱朝阳的对白中都表现了出来,“他们都只关心自己”,所以朱朝阳是受害者。所以,朱朝阳也学会了“只关心自己”。

朱朝阳并不在意任何人的生死,他更想让所有阻碍他回归正常生活的人消失,包括他的亲人。当所有人都消失了之后,他就能回到自己的轨迹了。这应该是他一切行为的动机。

其实,张东升最初杀岳父母应该也是这个动机,不希望岳父母阻碍自己正常的生活。然后,张东升杀第二个人、第三个人,杀所有人,都是同样的一个动机。

在剧中,我们也看到人物身上很多善良的地方,张东升把钱给了普普,还照顾他们。朱朝阳的父亲听完录音后的那一巴掌是因为什么?我认为应该是内心的父爱,善良的一面觉醒。

每个人都是善良和邪恶的结合体。也可以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隐秘的角落住着邪恶。

因此,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杀人犯。只不过就看那个“隐秘的角落”是否被唤醒。

最后的一个感悟。

最后,不管是现实,还是童话,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客观发生的。也许同样的一件事,我们看到的是童话,但背后就是现实。没有二选一,只有接受。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观后感4

恶存在于孤独的、隐秘的角落,受着来自周边世界的挤压与伤害,逐渐成长。

汉娜阿伦特在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中曾说:

善可以是根本性的,而恶从来不是。

恶只能是极端的,因为它不具备深度,也不具备魔性纬度——而这正是它的恐怖之处,它可以像真菌一样散布在地球表面,把整个世界变成一片荒芜。

恶来源于思维的缺失。

当思维坠落于恶的深渊,试图检验其根源的前提和原则时,总会一无所获。

恶泯灭了思维。

这就是恶的平庸性。

简单点说,我们与恶的距离只差一个平庸的转身,更或者说是一念之间的抉择。

我很喜欢看刑事案件分析类的书,我发现其中许多罪犯都有点类似像张东升和朱朝阳那样的,属于高智商犯罪人群。他们确信凭自己的IQ能成功逃离法律的制裁,所以他们总能出奇冷静地处理现场,像个没事儿人一样。可是在我看来,他们只是一群精神处在自我膨胀状态下的普通人而已。

我们总以为,好人比坏人多,但实际问题并不在这里。

人的认知程度有高低的差别,这才是所谓美德和邪恶的分野。而最无可救药的邪恶是这样的一种愚昧无知:自认为什么都知道。

圣经是这样告诫世人的—— 

“人不要夸口说骄傲的话,也不要出狂妄的言语,因耶和华是大有知识的神,人的行为被他衡量。”(撒上2:3)

“恶人面带骄傲,说:耶和华必不追究;他一切所想的都以为没有上帝。”(诗10:4)

我们的行为,是被上天衡量的。司法可以对社会主流的道德进行审判,但灵魂最终的审判牢牢拿捏在上帝手里。无论你在态度上是否承认,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

所以世上会有冤屈与不公,那又怎样?你看到恶人一手遮天享受世上荣华,那又怎样?你知道真正的审判不在这一时半刻不是吗?

在中国文化中,“杀人偿命”、“一命抵一命”、“因果报应”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道德—法律信条,个人出于恐惧与安全的需要,也必须要以“重罪用重典”作为制度保障。

因此,所谓的“理解加害者”,也就非常容易被看作是挑战常识和道德底线,会被贴上这样一个标签:圣母婊。

而现代的犯罪学,已经不单单是谴责犯罪者这么简单的。我们还要面对许多灵魂拷问:

对一个滥杀无辜的罪犯,是否就应该从重从快地处于死刑?杀人犯的心理需不需要被大众理解?杀人犯也有人权吗?如何理解为杀人犯辩护的律师所做的工作?这份工作也是“正义”的一部分吗?你认不认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句话?杀人犯的家庭,也要对他的罪行负责吗?

所以每当在评论里看到有人“站在恶的对立面”,痛斥别人圣母婊的时候;每当看到言语上的攻击连杀人犯的家庭都不放过的时候,我都在想:“难道为了对抗怪物,我们必须变成怪物吗?”

当我们大声痛斥罪的时候,我们真的是站在了罪的对立面吗?

我们是不是也在用一本童话般的“日记”为自己套上无罪的外衣呢?

19世纪初精神病学开始涉足司法领域,这使得犯罪开始被视作一种病症。

经研究发现,从病理学上研究犯罪,大多是因为长久的“疏离感”和“不安感”导致了极端行为的产生。如果在必要的时候拉他们一把,情况也许就不会这么糟糕。

这也就谈到了救赎是我们生命中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尤其在现代社会里,“不安感”和“疏离感”愈发普遍,如果依然对此处于无意识状态或坚持拒绝了解,事发之后最为迅速和本能地将杀人犯除之后快,那么“恶”就将变得愈发不可理喻,我们也将完全被动地面对“恶”的随机发生。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 神的荣耀。”

“如今却蒙 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

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出其他宗教完全无法论到的:罪与恩典;亏缺与救赎;以及,白白地称义。

无论你是否有信仰,你都不得不承认世界分为善与恶两个阵营。但恶的反义词是善吗?我认为似乎不是。

严良难道不善良吗?他为了帮助普普,从福利院逃出来到处敲诈勒索。他的善良更多是单纯、一根筋,不分对错只为义气。缺乏智慧和原则的善良,莫不是另一种恶。

爱才是止恶的最佳良方。且真正的爱,不是宠溺无度,不是欲加控制,而是有真知有力量的。这也是我认为朱朝阳在那个暑假真正缺失掉的东西。

圣经中说,爱就是不计算人的恶。

不计算人的恶,不是说我们颠倒善恶黑白,指着有错的说没错。而是从真理、公义的角度审判别人的错误,正如把炭火堆在人头上,就能融化他心里的冰,圣灵叫他自己悔悟。

所以后面又说道,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爱就是包含了“公义的审判”与“谦卑的宽恕”。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年轻时十分在意自己的罪性。他在早年生活中似乎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我怎样才能发现慈爱的神。一位公义的神怎么可能和罪人建立密切的关系?」由于路德非常清楚自己的罪。他为这个问题深感沮丧。每当他思及耶稣,他发现说自己总把耶稣想象成一名严厉的法官,揭发、审判他的罪。

他想,如果神是公义的,祂便会惩罚罪人,这岂能算是福音呢?为什么使徒保罗对这项负面的信息感到如此兴奋呢?直到他最终明白何谓「因信得生」。

新约中有个经典的赦罪例子,就是法利赛人要耶稣审判一个犯了奸淫的女子。耶稣当时并没有多说什么话语,只有一句: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可以拿起第一块石头打他。

耶稣从人性深处挑战这群想要试探他的人,看一看他们是否敢承认自己没有犯过罪。这答话,有两层的用意:(1)没有人可以控告他废弃律法;(2)他显明究竟是谁才有执行律法的资格,从而阻止了任何人的行动。

当耶稣问了这话再次低头在地上写字的时候,这一群人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心虚地离开了。

紧接着耶稣抬头问妇人:没有人定你的罪么?

妇人说:“主阿,没有。”

耶稣答:“那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污点,但是不论我们有多大的罪,耶稣都可以涂抹掉,是因为恩典。

“爱能遮掩许多的罪”,真正解释出来的就是,爱能挪去一切的罪,我们也能越过罪而看到恩典。

人对于爱是处在一个矛盾的情感的,渴望爱却又不相信爱。

我们渴望爱,却又如此不满足,希望将生活的理想能够牢牢地站在更为确定的根基之上。然而,谁又能保证,当我们让渡出自己的真情、心跳与幻想,就一定能收获确定的幸福呢?

这也是一个长久的难题,如何看待人的意志和能动性?或者说在一个越来越被技术、政治、资本规定好的生活秩序中,人还如何散发自己的光与热?

“是的,我知道自己是不好的,但我愿意认识上帝,因祂的怜悯与恩典,我才能成为一个洁净的人。”

就像这篇文章中谈到了我们与恶的距离,很近,就差一点点,不是吗?

我们与爱的距离,也很近,就差一点点。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段林宥嘉的歌词:

“if you stay,陪在我身边,凝视我的脸所有狼狈,照亮我阴暗的每一面,不顾一切,包围一切,光线里别让我走远。”

愿你身边有光,愿你也是一道光。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观后感5

我是一个对高分剧没有任何抵抗力的人,看到《隐秘的角落》评分9.2,最近两天忍不住刷了一遍电视剧,又一口气看完了紫金陈的原著小说《坏小孩》。直到现在写文字,背后都感觉隐隐有些发凉。

这部剧,用震惊、压抑、难过、酸痛等这些文字已经表达不了我现在的心情了,为几位人物感伤的同时,我也被一下子惊醒,孩子的教育原来是这么重要,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无形中会贯穿一辈子,我们家长在教育问题上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看过这部剧的朋友,可能对秦昊的印象比较深,还有火了的“一起爬山吧”这句话,但是,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朱朝阳这个角色。他,一个初中生,爸妈离异,妈妈景区上班,好多天才回家一次;爸爸再婚,特别疼新家庭出生的妹妹,对他却不闻不问,甚至考试全校第一,爸爸还是从牌友嘴里得知;在学校里,也几乎不说话,同学也孤立他,甚至欺负他。就是这样一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却有着无比阴暗的内心,让人细思极恐,看看他的眼神

剧中的三位小朋友都是原生家庭有问题,开始我以为普普是那个内心最阴暗的孩子,可是随着晶晶的死,一步步,朝阳的阴暗开始显现,直到他变成第二个张东升。可以说,严良和普普就是一个导火线,激发了朝阳阴暗的显现,到最后不该死的都死了,知道内情的只有朝阳一个还活着,不敢深思。

虽然这只是一部剧,但是却讲出了当下社会遇到的两大难题,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尤其现在单亲家庭多,校园暴力盛行)。自己作为一个妈妈,深感现代年轻人的不易,既要赚钱养家,又要兼顾家庭,不能错失娃的成长,太难了!如果聚焦事业,势必在家庭的付出上要少很多,那又怎样保证孩子的成长是自己期望的;可如果聚焦家庭,又拿什么给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呢,真的是很难平衡。

而校园教育更值得忧虑,孩子送到学校,家长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可是,孩子在学校里经受了什么,我们是否知道呢?校园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对孩子来讲,很多父母都是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如何去适应校园,如何处理跟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孩子们也不是与生俱来就会的,所以,父母的关注就显得特别重要。最近有很多学生跳楼的新闻,让人看了特别痛心,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究竟遇到什么难题,才会去选择用死来面对呢?抑郁症的患者为什么最后会选择自杀呢,有一个词“关联”可以解释,因为他找不到这个世界上,能与他关联的东西了,包括亲人,所以他们才会选择自杀。否则,父母、孩子、朋友、金钱等等等等,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牵绊,但是他们却还是选择离开,因为,这些东西都走不进他的内心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一个人理解他。我相信对那些孩子,也是如此。他们的爸妈可能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所以,才会觉得可以割舍吧。

感想真的好多好多,但是只有想法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现在自己的孩子还小,能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真的是非常幸运,也非常庆幸自己生在一个知识资源爆发的时代,希望自己多读一些儿童教育类的书籍,不求孩子能有多大的出息,只愿爸爸妈妈全力对你,你能开心快乐地茁壮成长!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观后感范文5篇

隐秘的角落电视剧观后感范文5篇

《隐秘的角落》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2020《隐秘的角落》观后感范文5篇

隐秘的角落观后感500字

隐秘的角落观后感1200字

电视剧《小欢喜》观后感范文3篇

观看电视剧《破冰行动》观后感范文600字五篇

《庆余年》电视剧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

爱国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323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