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心得体会观后感5篇精选
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开始了。出征的号角响起,数以千计的白衣战士于祖国四方汇于湖北,誓要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观后感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观后感心得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时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的动员令。他说:“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从成立到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收获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离不开无数革命先贤、仁人志士坚定的理想信念,钢铁般的意志品格和为了理想不屈奋斗的伟大牺牲精神,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可以视死如归,艰苦卓绝,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扬眉吐气,自豪地站在世界东方。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动经济、科技、国防事业发展,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
90多年的奋斗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我参加工作30多年,非常有幸也非常自豪的参与见证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见证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祖国的发展,生活的改善,感同身受,写在脸上,热在心里。从绿皮火车到高铁,从小推车、自行车到小汽车,从烧草燃煤到烧气,从登月到深潜,从3G、4G跟进到5G时代引领,从吃饱到吃好乃至养生,发展变化天翻地覆,这无一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人民的伟大。
去年春节,已经有5年进城生活经历的父母坚持回老家过年。我陪父母在老家,一个不靠城不靠镇的农村,看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大街小巷的汽车,村旁架立的轻轨,轻轨站离村仅500米,站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欢快的列车。环村路、污水处理厂,烧水做饭用天然气,下水系统统一改造,村里建起了商业一条街,吃饭购物方便又实惠。农村妇女跳起了广场舞,上坟祭奠不再烧草纸而改成了献花,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变化不要说30年前,10年前也不敢想、想不到,但他们已经变为现实,我们的国家正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向前大步迈进。这是党的胜利、国家的胜利、人民的胜利。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使命神圣,任务艰巨,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迎接祖国七十周年华诞。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观后感心得2
诵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的忠于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不懈追求。“爱满天下”是我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我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格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师德高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风亮节。在本职岗位上树立起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工作中善于与他人合作,为人谦和,有着很好的个人风格与魅力。那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爱的教育,可以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种子,激发爱的情感,塑造爱的灵魂,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学是教育的基础,品德是教育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
一、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道”在教学中被排在首位,老师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身教胜于言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师德的首要一点,就是爱学生。我们可以这样说:要想培养学生有爱心,必须老师心中先有爱心。唯有教师心中装着爱的阳光,才能把爱洒向学生,让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在耳濡目染中学会爱,提高爱的能力。一个心中没有爱的孩子,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多么优秀,也不是成功的教育。
“比教学艺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一个‘爱’。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当一位教师真诚地为学生付出自己的爱心以后,他可以真正的走进他的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使自己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作为学生,他在感受教师对他的爱意与关怀时,他内心真正感受到的还有社会对他的肯定,必然会更加充满信心,努力向上。他们也会把这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关爱。此时,作为教师,他所完成的不仅仅是一项工作,给予学生的,也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爱,一种尊严的灵魂!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品质,就是他的保护神。”我们周围有许多老师工作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于教育有情,于竞名无意,工作高调,踏实漂亮,做人却很低调,从不张扬,以他的道德、学问滋润着周围的人。
1.公平待生
以爱来平等对待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感情注入越多,对学生越爱,学生心灵就越会被你所征服。一位教师道出了真谛:“……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在这里,表扬和批评都成了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从真正的爱生之情出发,教育才是有效的。”
2.用心倾听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的,才会打动心灵的深处。作为教师,倾听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倾听能够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身体状况、情感波动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的价值取向,能够获取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对工作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传达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以及无限的期待,给予学生无尽的信心与勇气,让学生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倾听,最重要的是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要俯下身子,成为学生的真正朋友。记得我刚毕业时,对孩子缺乏耐心,总是有些急功近利,追求高分带来的荣誉,自从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推己及人,也能耐下性子听听孩子的话,慢慢地,孩子们都能向我敞开心灵,叽叽喳喳和我说着心里话,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课堂上也不再是一片沉闷,孩子们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课堂生动活泼,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3.学会鼓励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但要给予某方面的领先者以尊重,表达自己的敬佩、赞美之情,更要给予落后者以尊重,捎去自己的宽慰与鼓励!记得我班有一位内向、自卑的小女孩,因为接受知识较慢,总感觉低人一等,我为了让她鼓起学习的勇气,平时注意观察她,只要发现她的一点闪光之处,就会及时表扬,比如她能第一时间拿出演算本自觉验算,她能一直保持端正的坐姿等等,在我的多次鼓励下,她渐渐自信起来,也敢于发言了。
4.学会尊重
孔子云:“敬人者人恒敬之。”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只在口头上说说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一个常体验到尊严的人,总是对自己更有信心,办事更有能力、更有效率。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应该包含着真诚与信赖、宽容与激励,平等与友爱。我经常教低年级,我常常弯下腰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我也常常弯下腰为学生独特的发问而鼓掌。正是因着身高上的平齐,学生才会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真诚与尊重。
二、不断学习,自我成长
教师在教孩子之前,自身要博学多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的丰富知识让人不容小觑,而作为老师,自身知识容量的储备已捉襟见肘,学习已迫在眉睫。再说,建立一种适合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体系理念的要求下,每个老师都有责任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厚积薄发,在教学中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把知识讲透彻,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让孩子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以前所说的“一桶水”理论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由一桶水向源源不断的江河转变,源头的活水当然就是阅读。朱永新老师说:“一流的教师应该是一流的读书人,只有一流的读书人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教师通过阅读,让自己多才多艺、远离庸俗,表面看与教育无关,其结果却恰恰是歪打正着,靠提升自我智慧逐步形成教育智慧,最后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要做个爱书人,善于读书、乐于思考、杂采博学,才能才高八斗,足以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正因为博学才会知识底蕴深厚,才能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才会在文本的解读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才会在教学中,如同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纵横捭阖,融会贯通,教师讲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得沉醉入迷。
美国学者罗伯特.古丁认为:跨学科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要素之一,学科的交叉发展和相互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读书时要涉猎广泛,课堂上才能适时“链接”。比如我校的林青老师在讲到《骑牛比赛》时,就链接到七大洲的地理知识,以及斗牛比赛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不只局限于这篇课文的容量。
我要用实际行动向阐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正内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说,我们每个人如同一本书,那么,不要做那肤浅、粗俗的消遣小说,力争让自己成为一本隽永、淡雅的书,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启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致力于做一个德才兼备的辛勤园丁,以崭新的风貌面向未来、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出自己的奉献。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观后感心得3
由全面防控向群专结合、精准防控转变!这是3月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对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介绍。
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和新增疑似病例数,近2周总体呈下降趋势。新增出院病例数呈持续波动上升,近几日在3000例上下波动。这说明武汉疫情快速上升态势得到控制,湖北除武汉外,局部暴发的态势也得到控制,湖北以外省份疫情形势积极向好。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的转变正是基于上述变化。
这样的变化,是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结果,再一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样的变化,离不开奋战在“疫”线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份不懈的坚持。
这份坚持里,有英勇无畏的逆行。疫情来袭时,正值阖家团圆的春节,然而,一批又一批医护工作者闻令即动,穿上白衣赴战场,舍下小家守护大家。穿着密不透风的装备,戴着护目镜、口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成为此行“日常”。在与病毒昼夜不息的战斗中,有人被感染了、有人牺牲了,但是没有人选择退缩。含泪告别同伴,他们转身继续战斗,用自己的力量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健康。正如一位医生所说,“虽然累、苦,但是内心是很坚定的,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这份坚持里,有不分日夜的守护。在车站、在路口、在城市、在村庄,从清晨到深夜,随处随时有他们值守的身影,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他们是民警、消防、社区工作人员、乡村干部,他们年龄不同、岗位各异,任务和目标却一致:守护身后万家安好。许多人因连续作战、过度劳累致身体不适,仍不愿离开岗位,直到被“强制休息”。有人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有人默哀之后,接力顶上。就是在这样令人感佩的坚持中,一张严密的疫情防控网不断铺开、扎紧。
这份坚持里,有不计名利的奉献。在这场全民战“疫”里,有太多太多的无名英雄。他们是各尽所长、协同奉献,攻克最急防治难题的科技工作者;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争分夺秒、连夜鏖战的建筑工人;是穿着密闭的防护服、背着沉重的消毒设备,在街头巷尾、公共场所义务消毒的志愿者;是穿梭在武汉街头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快递小哥;是孤身千里驰援湖北,送完物资蹲在路边吃饭的货车司机……不计其数的陌生面孔,如暗夜星辰,如点点微光,凝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致敬!每一个无畏逆行、坚持守护人民健康的战士!每一个冲锋陷阵、坚持筑牢防控线的卫士!每一个各尽其能、坚持守望相助驱散阴霾的勇士!
病毒不肃,战斗不止。让我们带着这份坚持,勠力同心打好接下来的战“疫”,拥抱终将到来的胜利!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观后感心得4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部门作为管理党员和干部的职能部门,更应该勇于担当,争先作为。
一是应该广泛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自觉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让党徽闪耀在党员胸前,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做好防护,减少聚集。
二是应该充分调动两新组织和志愿者积极性,两新组织中有很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或团体,利用他们的号召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能极大地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征集防疫物资,提供一线工作人员自我防护和生活保障。
三是应该深入一线考察评价使用干部,越是艰难险重时刻,越能看出一个干部的担当、能力和品质,组织部门这种时候就必须近距离“贴身”考察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表现作为,敢于担当、冲锋在前的干部就应该大胆使用,对敷衍塞责、临阵脱逃的干部就应该动用组织手段严厉处置。
四是应该加大正面宣传稳定群众情绪,应该积极发现疫情防控一线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政能力,引导舆论氛围,稳定群众恐慌情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观后感心得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但是,在全国上下防控疫情鏖战的紧要关头,个别地方仍出现“表格抗疫”“会议抗疫”等形式主义问题,不仅浪费了基层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可能影响基层疫情防控正常进度,成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大敌。
疫情大战是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能力水平的试金石和反光镜,有的领导干部平时存在官本位思想,喜好空喊口号、耍花架子,基层干部则跟风造台帐、报信息、发简报来“博眼球”、刷“存在感”。有的党员干部日常对业务学习不及时、工作钻研不透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新情况、新任务、新问题应对能力不足、办法不多,只能“依葫芦画瓢”套用发通知、开大会、填表格的“老三样”,把压力层层加码转嫁给基层。有的地方基层治理体系不理顺、不健全,在疫情防控中又缺乏统筹安排,各自为阵、层层督导、多头指导,让基层疲于应付,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刹住这种痼疾顽症,必须拿出战“疫”的决心和魄力,下大气力解决。
防控疫情,重在实干,决不允许拿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来搞形式主义。这要从上级部门和领导抓起,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特事特办”,运用视频会议、音频连线等形式集中调度工作,并“精准”捕捉不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问题线索,加强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让形式主义尝不到“甜头”、捞不着“彩头”;从提高防控水平抓起,配齐配强高素质专业化的疫情防控干部队伍,并“一杆子杵到底”下沉到基层,用行家里手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指导帮助基层科学高效、专业有序推进工作,啃下疫情防控的“硬骨头”;从畅通运行机制抓起,坚持上下“一盘棋”,打破层级和部门的藩篱,健全快速反应的战时应急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重复工作中解脱出来后,更多干实事、出实效,全神贯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看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心得体会观后感5篇精选相关文章: